- 闫文琦;刘荷冲;刘海磊;吴涛;王秋玉;费李莹;王仕莉;
以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二叠系佳木河组凝灰质砂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等方法,分析深层含浊沸石火山碎屑岩优质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揭示储层发育模式。结果表明:中拐凸起二叠系佳木河组发育厚层凝灰质砂砾岩,为中孔—低渗储层,胶结物以浊沸石和绿泥石为主,发育浊沸石溶孔和原生粒间孔等。研究区发育矿物转化成因和火山物质蚀变成因两类浊沸石,其中由斜长石钠长石化形成的浊沸石分布广,对储层物性、含油气性、骨架密度和溶蚀孔数等具有明显的建设性作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重要条件;绿泥石包膜发育和酸性喷出岩岩屑体积分数高,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准噶尔盆地深层火山碎屑岩优质储层为“喷发—淋滤—蚀变”的全周期发育模式。该结果为准噶尔盆地深层火山碎屑岩及其他类似油藏的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49;No.254 1-13+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73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5 ] - 王安婷;俞凌杰;万俊雨;沈臻欢;鲍芳;刘友祥;
以川东红星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四段(茅四段)—吴家坪组二段(吴二段)海相页岩为研究对象,利用薄片鉴定、场发射—扫描电镜(FE-SEM)及X线能谱分析等方法,分析海相页岩典型微体生物化石类型、特征及对储层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富有机质页岩生物成因硅质、钙质化石广泛发育,主要为钙质有孔虫、钙质介壳及硅质放射虫等微体生物化石。有孔虫以钙质壳壁和多个房室为主要特征,大多有孔虫壳体由方解石组成,局部见石英、长石交代;放射虫主要表现为具有典型圈层结构的卵形团块状硅质集合体,为埋藏、成岩作用改造的硅质放射虫的残骸。钙质有孔虫房室及硅质放射虫囊体普遍充填沥青,且沥青内发育大量分布密集的有机孔隙,有机孔隙数超过2 800个,面孔率为19%~22%。该结果为揭示研究区海相页岩储层孔隙发育和保存提供指导。
2025年04期 v.49;No.254 14-24+50+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6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杨光达;解宝国;颜新林;杜庆国;何浩瑄;吴一平;王树昆;杨佳奇;
辽河坳陷牛居—长滩洼陷沙三段深部碎屑岩储层具有天然气勘探潜力,深部储层的储集特征及变化规律不清。基于岩石、X线衍射、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测试、压汞实验CT扫描等资料,划分牛居—长滩洼陷埋深大于3 500 m的沙三段砂岩储层成岩相,分析不同成岩相储层特征,明确优质成岩相类型和储集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深部储层岩屑和斜长石体积分数较高,岩性以中粒(长石质)岩屑(杂)岩和细粒(长石质)岩屑(杂)岩为主。深部储层成岩相主要发育强压实孔缝相和中等压实溶蚀相,在发育深度、成岩作用和储集特征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埋深小于4 000 m的储层发育强压实孔缝相,储集空间以微裂缝和小直径孔隙为主,孔径主要在0~60μm之间,以10~50μm为主,孔隙度随深度增加呈规律性降低,孔隙度和渗透率呈正相关关系。埋深超过4 000 m储层主要发育中等压实溶蚀相,岩屑、长石颗粒溶蚀孔发育,孔径在50~120μm之间的较大孔占据主导,孔径在50μm以上的孔隙对储集空间的贡献大,孔隙度明显增大,非均质性强,孔隙度和渗透率相关关系不明显;储层溶蚀孔发育与有机酸的溶蚀作用密切相关。中等压实溶蚀相储层孔隙度较大、渗透率较低,更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是深部油气勘探的有利储集相带。该结果为研究区下一步的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2025年04期 v.49;No.254 25-3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38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张月霞;李小平;王宇辰;李敏;蔡国富;
珠一坳陷惠州凹陷古近系恩平组为陆相淡水沉积背景,整体物性较好,局部发育碳酸盐矿物,导致储层致密胶结、物性变差。采用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分析惠州凹陷古近系恩平组砂岩碳酸盐胶结物的宏观沉积特征、微观岩矿特征和成因。结果表明:惠州凹陷恩平组砂岩中碳酸盐胶结物类型复杂多样,包括方解石、白云石、铁方解石、铁白云石,伴生石膏及硬石膏矿物;基底式胶结充填颗粒之间的碳酸盐胶结物形成于同生期及早成岩阶段,与沉积时期水介质条件有关,部分早期碳酸盐胶结物在成岩过程中发生重结晶而呈连晶状分布,或被晚期含铁方解石、含铁白云石交代;充填于孔隙或胶结、交代颗粒产出的碳酸盐胶结物为中—晚成岩期产物,形成与有机酸流体作用相关;恩平组三、四段沉积时期,基底式胶结碳酸盐矿物大多分布于由断裂活动引起的逆牵引古隆起附近;恩平组一、二段沉积时期,基底式胶结碳酸盐矿物分布于洼陷边缘及水下古隆起附近。孔隙式碳酸盐胶结物的分布与烃类运移及断裂体系有关。该结果明确不同期次碳酸盐胶结物特征、储层物性及非均质性特征,为古近系优质储层预测提供指导。
2025年04期 v.49;No.254 37-5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71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龚晓星;龚幸林;李立;陈仁金;王强;陈磊;李韵竹;黄锋;
为理清阿姆河右岸B区东部山前逆冲推覆构造演化对油气运移聚集的控制作用,揭示油气富集规律,基于中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三维地震、岩心、薄片及流体包裹体资料,结合埋藏热史及油气充注史,恢复阿姆河右岸构造演化及不同构造阶段油气富集规律。结果表明:阿姆河右岸B区经历两期主要的构造活动,包括晚侏罗世构造挤压作用及中—全新世构造抬升阶段。两期构造活动在工区内自东向西依次形成叠瓦状背斜、对冲向斜及反冲断背斜的构造样式。晚侏罗世燕山运动期形成的F1期裂缝多被半充填,未充填部分相互连通形成工区内关键的储集层;新近纪以来剧烈的构造抬升促使早期闭合的裂缝再次开启,并形成未被充填的F2期裂缝。晚侏罗世构造挤压阶段形成的古背斜圈闭雏形及裂缝为白垩纪油气充注提供运移通道及聚集场所,新近纪以来的构造抬升促使古圈闭中油气沿裂缝调整,形成新的油气藏。古圈闭与现今圈闭叠合区为研究区油气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域。
2025年04期 v.49;No.254 51-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2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 谢才铸;王健伟;严曙梅;刘舒;傅恒;韩建辉;孙莉;左一苇;郑欣;于春野;陈生华;史俊鹏;苏芳芳;
古近系始新统宝石组、平湖组是东海陆架盆地主力产层。利用岩心、钻井、三维地震等资料,以西湖凹陷西斜坡带K地区为例,结合同期全球海平面变化,重新划分古近系始新统宝石组、平湖组层序,分析内部沉积特征,探讨层序发育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西湖凹陷K地区宝石组、平湖组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宝石组为1个二级层序,内部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平湖组为1个二级层序,内部可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每个三级层序内部发育海侵体系域与高位体系域。K地区宝石组、平湖组沉积模式可划分3种,低位期,前一个高位体系域暴露剥蚀夷平,发育层序界面;海侵期,全区被海水淹没,内部发育退积型前三角洲;高位期,海平面开始下降,受潮汐作用影响,内部发育进积型潮控三角洲,潮汐作用强烈地区还发育潮坪沉积。K地区宝石组、平湖组三级层序及其内部沉积特征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是构造运动、海平面升降、物源供给及古气候。该结果为西湖凹陷的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2025年04期 v.49;No.254 62-79+108+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62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