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范宇婷;
地下介质并不是理想的弹性介质,地层存在黏性吸收作用,对地震子波的频带及峰值频率等参数产生影响.基于波场延拓理论,采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方法,对3种不同黏性吸收程度及厚度的薄砂层进行正演模拟;采用广义S变换,分析反射复合波的瞬时频谱.结果表明:薄砂层瞬时频谱的峰值频率与无黏性吸收作用下相比大幅度变化,导致由峰值频率预测薄砂层厚度出现较大误差.陷频频率受地层黏性吸收作用比较小,相对比较稳定.利用陷频频率出现的周期性与薄砂层厚度之间的关系预测薄砂层厚度,可以为复杂地质环境下有利薄储层的定性识别和厚度定量预测提供支持.
2015年03期 v.39;No.193 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8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勇;宋国奇;刘惠民;郝雪峰;姜秀芳;银燕;杨万芹;
根据膏岩盐、碳酸盐岩分布规律和地层水特征,结合锶同位素、碳同位素和薄片资料,研究济阳坳陷沙四上—沙三下亚段高灰质泥页岩细粒岩沉积形成环境.结果表明:沉积岩属于封闭半咸化—咸化安静湖盆的产物,不仅发育大量代表静水条件的纹层,还发育代表水动力较强环境的交错层理、冲刷面等沉积构造.纹层主要包括波状钙质纹层、水平隐晶钙质纹层、水平亮晶钙质纹层、水平泥质纹层和水平含粉砂泥质纹层,形成主要受气候、盐度、水深及物源供给等因素控制;交错层理和冲刷面为该地区最为特殊的沉积构造,成因与风暴、泥质浊流和絮凝作用有关;脊突构造与泥岩中水快速排出有关.这些沉积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细粒沉积动力机制研究,也为细粒沉积体系划分、细粒沉积层序地层等研究提供依据.
2015年03期 v.39;No.193 7-14+3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9K] [下载次数:1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4 ] |[阅读次数:0 ] - 程飞;韩杰;韩开飞;刘俊峰;崔仕提;罗新生;翟姝玲;
针对塔里木盆地轮古潜山奥陶系油气藏勘探开发现状,引入试井分析方法,基于轮古地区的钻井、岩心、测井、地震、试井和分析化验资料,分析轮古地区储层岩石类型、沉积相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和储层分布特征,研究储层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轮古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经过各种成岩作用改造,其原生孔隙已被破坏殆尽,有效孔隙空间主要是加里东—海西期构造及岩溶作用形成的裂缝和溶蚀孔洞,储层分布的非均质性极强.岩溶缝洞型储集体的发育主要受岩性岩相、岩溶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等因素控制.岩性岩相是储层的基础,岩溶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是储层形成和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溶蚀孔洞是稳产的条件,裂缝是高产、稳产的关键.碳酸盐岩储层特征是岩性、沉积环境、多种成岩作用和构造活动等因素综合作用结果,即碳酸盐岩储层通常是岩性、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相互叠加的产物.
2015年03期 v.39;No.193 15-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8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王维红;宋元东;林春华;刘瑞有;姜艳影;
为提高叠前道集数据的信噪比,将频率域基于双向预测误差滤波的三维叠后随机噪音衰减方法(3DRNA),经过地震资料的道头修改和重置后,应用于叠前地震资料,实现三维叠前地震资料随机噪音的压制处理.某工区CMP道集和CRP道集随机噪音压制的试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三维地震数据信噪比,得到的地震道集同相轴更清晰,可在不同的处理流程和步骤中串行应用,并且几乎可适用于所有三维地震资料.为提高速度分析精度、改善叠加效果、保持地震数据的AVO振幅特性和提高成果数据体的成像精度提供指导.
2015年03期 v.39;No.193 25-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2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师政;邱隆伟;田琨;杨勇强;王晔磊;畅通;
综合野外、岩心、地震、钻、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总结南堡凹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表生岩溶特征,分析不同类型的岩溶识别标志,确立识别方案并进行实例应用.结果表明:南堡凹陷下古生界表生岩溶可划分为晚印支—早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表生溶洞多呈倒置漏斗形,内部多形成岩溶塌陷体或被各种黏土充填;表生岩溶带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同相轴不连续—弱振幅的杂乱反射特征;泥浆漏失段发育在距不整合面30m范围内;测井曲线上为高伽马—高声波—高井径—低密度—低电阻率—暗色成像斑块的组合特征;表生溶孔在阴极射线下显示明亮的橙色发光条带,碳、氧同位素值呈明显负向偏移的特点.以钻井响应和测井组合特征为主要识别标志,岩石学特征和地震反射标志为次要识别标志,地球化学特征为辅助识别标志,在NP280井中识别3个表生岩溶带.该方法可以有效地针对表生岩溶储层进行精细识别,为相似地区的碳酸盐岩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2015年03期 v.39;No.193 32-4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6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陆小霞;黄文辉;陈燕萍;张守仁;吴见;徐延勇;
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已逐步转向埋深大于1 000m的煤层,以沁水盆地南部为研究背景,采集浅部与深部煤样,进行压汞和低温氮吸附实验,对比孔隙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从浅部到深部,煤层微小孔的体积稍增多,中孔和大孔的略减.当煤层埋深小于750m,压汞曲线类型以Ⅱ型为主,孔隙形态以Ⅰ类开放孔为主,孔隙结构配置较好.当煤层埋深为750~1 100m,压汞曲线类型包括Ⅱ型和Ⅲ型,孔隙形态以Ⅱ类一端封闭型为主,孔隙结构复杂,存在一个过渡带.当煤层埋深大于1 100m,压汞曲线类型以Ⅲ型为主,孔隙形态主要为Ⅰ类开放孔,含有部分Ⅱ类和Ⅲ类孔,气体储存空间减小,孔隙结构配置较差.地应力是影响孔隙结构的关键因素,随着埋深的增大,地应力的分带性导致孔隙结构由较好,变为复杂的过渡带,最后变为较差.深煤层的过渡带物性参数显示较为复杂的变化特征,为深部煤层气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2015年03期 v.39;No.193 41-49+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7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杨艳秋;李刚;易春燕;
以南黄海盆地为研究区,以海相中—古生代地层为研究目的层,采用地震地层学研究方法,综合解释采集处理的地震剖面,结合地层发育特征,划分地震层序.结果表明:研究区可识别T8、T9、T10、T11、T12、T13、Tg等7个反射界面;自上而下将基底反射界面以上的海相地层划分为Ⅰ、Ⅱ、Ⅲ、Ⅳ、Ⅴ、Ⅵ等6个地震层序.根据地震反射特征、地层速度、重磁震联合反演和区域地质,确定地层属性分别为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下二叠统、上二叠统和下三叠统.根据研究区石油地质条件,南黄海盆地海相地层分布稳定,残留厚度较大,存在4套生储盖组合,具备形成大型油气藏的油气地质条件.该研究成果可为分析南黄海盆地地层结构和地质演化特征提供基础资料,对其油气勘探和资源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2015年03期 v.39;No.193 50-59+1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93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陈涛;侯读杰;米巨磊;何大双;施和生;朱俊章;
白云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同时产出一定量轻质原油和凝析油.其天然气成熟度高于原油的,具有油气同源不同期、早油晚气的特征,后期充注的天然气对早期形成的油气藏进行气洗分馏改造,导致原油轻组分正构烷烃大量损失并形成次生凝析气藏.基于全油气相色谱数据,计算原油正构烷烃损失量,研究白云凹陷原油气洗作用强度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原油多具有气洗分馏作用残留油特征,原油气洗作用主要发生在珠江组储层,且东部流花—荔湾构造带气洗的广度和强度大于北部番禺低隆起构造带的;东区LH3构造正构烷烃损失量最大,达到90%以上;北部番禺低隆起构造带气洗程度差异较大,与该区断裂发育程度及与油气源距离有关.该结果为寻找富含轻质烷烃、贫芳烃的凝析油气藏提供指导.
2015年03期 v.39;No.193 60-66+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4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周吉羚;李国蓉;高鱼伟;雷和金;符浩;
川南地区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储层油气资源前景广阔,但勘探程度低.为认识研究区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利用薄片观察、露头剖面,岩心样品的阴极发光,X线衍射有序度,以及碳、氧稳定同位素分析等方法,将灯影组白云石分为微晶白云石、粉—细晶它形脏白云石、细晶白云石、中—粗晶白云石、鞍状白云石5种类型.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白云石δ13C值相近,δ18 O值依次减小,X线衍射有序度依次增大,前3类白云石阴极射线下几乎不发光,后2类白云石阴极射线下呈近红色光;白云石的形成机制分别为同生期蒸发泵白云石化、同生期渗透回流白云石化、浅埋藏白云石化、深埋藏白云石化及热液白云石化.该研究结论为研究区白云岩储层的空间分布和油气勘探提供参考.
2015年03期 v.39;No.193 67-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2K] [下载次数:6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胡莹;卢双舫;李文浩;薛海涛;张鹏飞;李倩;
根据油气勘探资料,结合薄片鉴定、物性分析和地球化学分析等方法,分析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富油的主控因素及界限.结果表明:江汉盆地新沟嘴组泥质白云岩有机质丰度较好,有机显微组分以腐泥组为主,热演化程度为低成熟—成熟阶段;页岩油的富集主要受有机质丰度和孔隙度影响,泥质白云岩储层含油率与孔隙度关系表现为线性增加和稳定高值两段式曲线,孔隙度大于12%的泥质白云岩储层的含油性较好,有利层段含油率大于75mg/g.该结果对研究区页岩油富集的主控因素与分布特征的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2015年03期 v.39;No.193 76-8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5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林彤;雍自权;刘树根;白志强;王浩;
川东南石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为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重点地区重点层位,应用野外观察、镜下鉴定、化学测试等方法分析石林地区页岩特征.结果表明: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主要为陆棚相黑色页岩、硅质泥页岩和粉砂质泥岩沉积,且黑色页岩段富含黄铁矿和笔石化石;以Ⅱ型干酪根为主,有机碳质量分数大于2.0%,有机质成熟度大于2.0%,具备大量生气条件;脆性矿物质量分数大于50%,有利于人工造缝;储集空间类型丰富,以纳米级孔隙及微裂缝为主,测试孔隙度为2.5%.与焦石坝地区对比,川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整体表现为有机质质量分数高、成熟度高、页岩脆性好和生气能力强的特点,较有利于页岩气的形成和富集,为勘探远景有利区.
2015年03期 v.39;No.193 83-9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87K] [下载次数:6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徐浩;解启来;陈孔全;张玺;王嗣敏;刘福春;李忠博;杨秀辉;徐文;
松辽盆地南部彰武断陷九佛堂组发育大套半深湖—深湖相暗色泥页岩夹油页岩层.在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分析基础上,结合泥页岩的分布、电性和地化特征、含油气性、储集和保存条件等,研究九佛堂组富有机质的暗色泥页岩的页岩油气资源潜力.结果表明:九佛堂组暗色泥页岩在测井曲线上具有"三高一低"的响应特征,纵向上厚度大,可识别上、下两段泥页岩层系,横向上展布较广;有机质丰度高,达到好的烃源岩标准,干酪根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镜质体反射率(Ro)为0.54%~1.10%;泥页岩含油气性较好,晶间、粒间微孔隙和微裂缝较发育;脆性矿物平均质量分数高达51.4%,易于储层压裂改造.九佛堂组沉积后期构造活动较弱,有利于页岩油气的保存.运用概率体积法估算页岩油资源量为12 442.0×104 t.
2015年03期 v.39;No.193 94-10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2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