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广;孙克智;宋国微;
在泥岩超压形成与演化规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泥岩超压演化模式,研究了松辽盆地北部青一段泥岩超压形成与演化规律.通过对比大庆长垣东西两侧青一段泥岩超压形成与演化差异得到,虽然大庆长垣西部青一段超压值目前略大于大庆长垣东部超压值,但大庆长垣东部青一段泥岩超压开始形成时期略早于大庆长垣西部形成时期,大庆长垣东部扶杨油层油气主要成藏时期—嫩江组沉积末期古超压值明显大于西部超压值,大庆长垣西部目前较高的超压值形成时期明显晚于东部形成时期,这3个差异造成了大庆长垣东部扶杨油层油气运移和保存条件明显好于西部油气运移和保存条件,大庆长垣东部油气藏分布明显多于西部的油气藏分布.
2008年05期 No.143 1-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王泽哺;
在分析苏仁诺尔断裂发育特征及模拟古构造应力场的基础上,利用构造运动期间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与苏仁诺尔断裂走向之间的夹角,对其在4次构造运动期间与大一段盖层内垂向开启程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仁诺尔断裂在不同构造运动期间垂向开启程度是不同的,其西南部和东北部在同一构造运动期间垂向开启程度也不相同.研究苏仁诺尔断裂不同构造运动时期内的垂向开启程度与南一段源岩排烃史关系得到,伊敏组晚期的第3次构造运动正是南一段源岩大量排烃期,苏仁诺尔断裂垂向开启成为南一段源岩生成排出油气向南二段储集层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且其在大一段盖层内的垂向开启程度不是很高,有利于油气在南二段内聚集与保存,是南二段油气富集成藏的一个重要原因.但此时期苏仁诺尔断裂东北部垂向开启程度明显低于西南部的开启程度,油气聚集和保存条件相对较好,这是造成苏仁诺尔断裂东北部油气较西南部更富集的一个重要原因.
2008年05期 No.143 5-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宋延杰;王雪萍;何英伟;葛岩;李海成;
岩石斯通利波信息是油气勘探与开发所需要的一种重要资料,利用它的幅度衰减可以确定地层渗透率,寻找裂缝性地层.为了利用斯通利波信息评价储层渗透率,必须进行波场分离.基于斯通利波频率、相位、速度等特征分析,采用一维频率域滤波压制纵横波,提取斯通利波;利用中值滤波分离直达斯通利波和反射斯通利波;使用频率-波数域滤波分离上下行反射斯通利波,从而实现了斯通利波的波场分离.利用波场分离数据计算了斯通利波的中心频率和反射率,与国外软件处理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提取的斯通利波相关信息是可行、适用的.
2008年05期 No.143 9-12+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肖佃师;蔺景龙;李占东;陈海峰;陈红丽;
根据凝灰质砂岩骨架导电的特点,建立凝灰质砂岩有效介质HB电阻率模型,将含水饱和度方程与多条测井曲线响应方程联立,应用最优化方法求解岩石骨架中各成分含量及含水饱和度.利用该方法对苏德尔特区的贝16井进行处理,并将处理结果与薄片分析及试油成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海拉尔盆地凝灰质砂岩的地层解释.
2008年05期 No.143 13-15+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金花;
曹台潜山位于辽河断陷大民屯凹陷东侧,为一整体含油气构造,地层为太古宇潜山,其岩性主要为混合花岗岩,储层为裂缝型储层.利用综合地质研究、储层测井识别和地震技术对储层进行精细研究,分析潜山储层岩性、电性、物性、孔隙成因类型、孔隙发育影响因素、裂缝展布等特征,根据测井曲线特征对有利储层进行识别,根据地震属性特征及应力场分布特征等对储层展布进行研究,认为该区储层发育,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在此基础上部署曹605井,取得较好的滚动勘探效果,展示了该区潜山带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预计可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107t.
2008年05期 No.143 16-18+4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6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蔡萌;崔海清;裴晓含;李朦;
给出了运动双极坐标系下幂律流体在内管做行星运动的环空中流动时流体作用在内管外壁上的法向应力差、切向应力和扭矩的计算公式;以可视为幂律流体的CMC水溶液为例,利用幂律流体在内管做行星运动的环空中流动的流函数分布的数值解对该流动时流体作用在内管壁的法向应力差、切向应力和扭矩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分析了内管自转和公转速度、环空偏心度以及压力梯度对其的影响;还以水为例,把利用数值解绘制的法向应力差、切向应力和扭矩的分布曲线与解析解绘制的法向应力差、切向应力和转矩的分布曲线进行了对比,两者吻合较好,说明给出的幂律流体在内管做行星运动的环空中流动时流体作用在内管外壁上的法向应力差、切向应力和扭矩的计算公式以及数值计算方法是正确的.
2008年05期 No.143 19-22+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付大其;朱华银;刘义成;胡勇;
低渗气藏储层岩石孔隙中的水大幅度地降低了气相的有效渗透率,影响气井产能,所以,搞清楚岩石孔隙中水的可动性以及气-水渗流特征,可为制定气井合理工作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通过室内气驱水实验方法,核磁共振测试技术等,分析研究了不同渗透率岩心孔隙中水的赋存状态、水的可动性、气-水流动条件,残余水饱和度对气体渗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岩石孔隙中水的赋存状态受孔隙结构和气驱压力影响,大孔隙中主要以可动水形式存在,小孔隙中主要以残余水形式存在;气驱压力较小时,首先驱出大孔隙中的水,随着气驱压力的增大,逐步将小一些孔隙中的水驱出;建立大的驱替压差或生产压差,有利于驱出岩心孔隙中的部分水,改善气层渗透性,提高气层供气能力.
2008年05期 No.143 23-2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6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张运来;卢祥国;隆锋;邓庆军;杨庆鸿;
针对矿场实际需求,笔者利用仪器检测和理论分析方法,对两种稳定剂对污水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吸附量、阻力因数、残余阻力因数和驱油效果影响进行了评价,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稳定剂可以增大聚合物溶液吸附量、阻力因数和残余阻力因数,进而改善聚合物驱驱油效果,化学键缔合作用、杀菌作用和碳自由基作用是稳定剂改善聚合物溶液黏度性能的主要作用机理.
2008年05期 No.143 27-31+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鄂金太;
针对强碱或弱碱三元复合体系结垢和采出液乳化问题,利用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组成无碱二元复合体系,通过室内仪器检测分析方法,对无碱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乳化现象、抗盐性能、流变性和增油效果进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无碱二元复合体系与大庆油田油水适应强,界面张力可达到10-3mN/m数量级,乳化液保存60d后,乳化层未发生明显变化;电镜扫描观察发现,乳化液滴半径主要分布为7~12μm,占61.8%;无碱表面活性剂抗盐性较好,当NaCl质量质量分数从1g/L增加到8g/L时,界面张力始终保持10-3mN/m数量级,同时,无碱二元复合体系具有较好的流变性能和增油效果,比水驱提高采收率20%.
2008年05期 No.143 32-3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铁军;王洪彪;孙克智;
由聚丙烯酰胺、聚丙烯腈、聚乙烯醇多元水解、磺化、氧化,加入柠檬酸盐等制成DWA-Ⅰ,研究了DWA-Ⅰ对水泥颗粒的吸附、水化、Zeta电位的影响和DWA-Ⅰ水泥浆的低失水、早强、微膨胀、直角稠化的性能.结果表明:DWA-Ⅰ黏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1367;DWA-Ⅰ质量分数为4%(35℃)时,水泥颗粒的Zeta电位为-61.78mV;吸附量为204.58mg.g-1;DWA-Ⅰ加速了水泥熟料矿物的溶解.水化过程中离子的质量浓度稳定,使水泥颗粒水化充分、完善,并快速进入水化休止期,实现了"直角"稠化,提高了水泥石致密度和早期强度.该防窜剂能有效控制地层油、气、水窜,满足调整井固井施工和提高固井质量要求.
2008年05期 No.143 35-37+4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艾池;于洪金;金春玉;项春生;
为分析不同纤维体积分数下的水泥环对套管受力的作用,在已知不同纤维体积分数的水泥所对应的不同断裂韧性、弹性模量的前提下,应用有限元软件模拟相同套管在相同非均匀载荷条件下,水泥环中纤维体积分数的变化对套管所受到的最大应力大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水泥环中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套管受到的最大应力是呈先陡后缓非线性增大的,这说明纤维体积分数的增加,虽然水泥环的断裂韧性增加,能够有效防止水泥环发生脆性断裂,但也使套管受到的最大应力增大,套管发生破坏的危险性相应增大.
2008年05期 No.143 38-4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杨承林;张庆昌;胡晓辉;汪桂香;周正祥;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建立大庆萨尔图油田北二西试验区油藏的地质模型和化学驱模型,模拟主段塞、副段塞、前置段塞和后置段塞的弱碱、表面活性剂和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化学剂质量分数、段塞注入体积孔隙倍数及矿场注入速度等因素对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主段塞中弱碱和表面活性剂的质量分数对采收率的影响显著,采收率可达到最大值的范围.无论是三元主段塞还是副段塞,增加聚合物的质量浓度,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很明显.各段塞注入体积孔隙倍数对驱油效果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2008年05期 No.143 41-44+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贾永英;刘扬;刘晓燕;司国海;谭英杰;
为计算含蜡原油管道再启动过程压力,根据流体连续性方程、运动方程及流变性方程,建立压力、流变性及剪切力相互耦合的再启动数学模型.该模型考虑含蜡原油的压缩性、屈服应力及沿管道位置和时间变化的流变性影响.停输后原油的流变性方程采用宾汉模型,并考虑屈服应力的逐时变化.管道内含蜡原油层流和紊流的压力和不可压缩CNR模型结果相比,此模型更接近于含蜡原油再启动的真实情况.
2008年05期 No.143 45-47+5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6K] [下载次数:3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顾大明;于克利;张大伟;曲广淼;丁伟;
以直链α烯烃、支链α烯烃、苯和二甲苯为原料,经叠合与烷基化反应合成出不同碳数的直链和支链烷基苯及烷基二甲苯,并将其按一定比例配制成混合烷基苯,经磺化与中和反应合成出混合烷基苯磺酸盐,所得磺酸盐组成确定并且可控.该磺酸盐与碱组成的二元体系,以及与碱和聚合物组成的三元体系均可与大庆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且稳定性良好.三元体系在油砂上的静态吸附量低于国外同类产品ORS-41.该三元体系在人造岩心和天然岩心上,室内模拟驱油均可提高采收率20%以上.
2008年05期 No.143 48-5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丁伟;马丽;曲广淼;柏文启;于涛;
以对叔丁基苯酚、甲醛、苯酚、无水氯化铝、浓硫酸、正溴丁烷等为原料,经缩聚反应、脱烷基化反应、磺化反应、醚化反应合成水溶性杯[6]芳烃丁烷基醚磺酸钠,利用红外光谱(IR)表征了中间体和最终产物的结构;采用染料法对产物定性鉴定,证明其为阴离子低聚表面活性剂;并用滴体积法测定表面活性剂水溶液25℃时的表面张力.结果表明,杯[6]芳烃丁烷基醚磺酸钠在浓度较低时可将水的表面张力降至39.05mN/m.
2008年05期 No.143 52-5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杨洋;李安军;张春辉;于涛;丁伟;
采用自制的3种十六烷基间二甲苯磺酸钠,分别考察了磺酸盐的结构及其质量浓度,以及无机盐质量浓度等因素对界面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磺酸盐支化程度的增加,其最小烷烃碳数nmin变大,最低界面张力变小;随着表面活性剂和无机盐质量浓度的增加,界面张力先下降后上升,超低界面张力值出现在一定的无机盐质量浓度范围内.
2008年05期 No.143 55-57+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唐国维;仲晓庆;金真颖;张方舟;
给出基于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X射线探伤图像校正模型,将多项式变形算法和双线性插值法应用到探伤图像的几何畸变校正中,并对校正后的图像采用中值滤波方法进行平滑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简单、有效,能清晰、准确地显示探伤图像,为后续缺陷检测和识别奠定了基础.
2008年05期 No.143 71-7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井辉;姚东光;张鸿;仲晓庆;
为解决虚拟内窥镜系统的快速重构,提出可满足实时要求的基于常数距离函数的三维体数据重构解决方案.该算法在有效提取前期轮廓线的基础上,采用常数距离构造场函数,利用扫描线填充算法,通过一次扫描快速重构体数据.实验表明,该算法效率高,易于实现,能够满足虚拟内窥镜快速绘制的要求.
2008年05期 No.143 75-7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永;赵玉珍;
利用图像相关性原理,结合图像边缘信息的特点,利用中值滤波和加权模板的优点,提出一种图像边缘保持的去噪平滑算法.该算法通过平滑区域及灰度均匀度选择受噪声干扰最小的区域,并以此对目标像素进行相应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算法在去噪平滑的同时,很好地保持了图像边缘细节.
2008年05期 No.143 78-80+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韩冬;常玉连;范立华;高胜;
管道机器人视像检测技术具有抗干扰能力强、效率高、检测信息直观等优点,适合现场在线非接触检测.将光电复合缆作为系统通信和电力传输介质,利用DH-CG400图像采集卡实现模拟图像信号的采集,利用VFW技术对图像信息进行压缩和存储.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较好地实现了管道机器人视像检测的各项功能要求.
2008年05期 No.143 81-83+10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任伟建;史涛;丛叶全;
配电网拓扑结构复杂,配电设备变更频繁,不易描述.利用Geodatabase数据模型中的几何网络对配电拓扑结构进行描述,既可以将GIS与配电网拓扑统一起来,又可以充分利用几何网络强大的拓扑分析功能,提高搜索效率.基于Geodatabase模型,利用UML建模语言和ArcGIS提供的Case工具,设计并实现具有拓扑关系的配电GIS数据库.这种数据模型和设计方法比传统方法更直观、简单且易于修改,对配电网的描述更贴切,利于数据库设计修改与优化.
2008年05期 No.143 84-87+10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海龙;
在分析现有的多Agent系统体系结构的基础上,从社会组织理论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新的通用体系结构模型——层次交叉模型,以支持在各种应用需求下的多Agent通信协议的设计.遵循相应的道德假设和设计原则,该模型基于L*+(k)层次结构,采用3层结构IS(3)的系统智能.这一抽象模型的建立,使多Agent系统具有合理的结构,为具体的Agent结构设计提供了通用模板.
2008年05期 No.143 88-9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王艳春;张长君;
基于变压器漏抗与绕组几何形状及相对位置,通过在线监测变压器短路电抗变化来分析绕组的状况,得出短路电抗在线测量基本公式,并改进在线测量的方法,设计出单相变压器短路电抗在线测量电路图.仿真结果表明,变压器短路电抗的离线与在线测量结果平均相差0.51%,最大相差0.68%,二者在同一数量级上,在线测量的变化趋势与离线测量结果一致.
2008年05期 No.143 94-96+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肖桂丹;王明吉;
针对多运动目标的检测与分割,采用将背景差分与三帧差分相结合的检测算法,并提出一种改进的背景更新方法,增强背景的自适应性;利用动态自适应阈值提取图像中的运动区域,并进行形态学滤波,进一步滤除背景噪声;最后采用基于HSI颜色空间的阴影剪除算法去除目标阴影.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提取目标精确、背景适应性强.
2008年05期 No.143 97-100+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