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石油科技

  •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海西期地质事件及其油气成藏效应

    张仲培;王毅;云金表;吴茂炳;张卫彪;

    为认识塔里木台盆区油气成藏条件和勘探领域,从盆地分析角度出发,借助地震资料和沉积地层的分析结果,阐述塔里木盆地海西期一系列地质事件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认为海西期内的断褶隆升-岩溶作用和早、晚古生代盆地的叠合,对于碳酸盐岩岩溶-裂缝型储集体的发育与优质储盖组合的形成至关重要,为中下奥陶统烃源岩在海西期末大量生成油气提供了运聚条件和富集场所.要加强台盆区的油气勘探,寻找早、晚古生代盆地叠置界面上下的优质碳酸盐岩溶-裂缝型储集层和向隆起上超的志留系-东河砂岩海相碎屑岩储集层仍将是重要勘探方向.

    2007年04期 No.133 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7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纯化油田纯东地区断裂控烃成藏机理及模式

    董艳蕾;罗群;边树涛;苏小军;孙继武;

    纯化油田纯东地区的断块油气成藏条件较为复杂,采用断裂控烃理论研究其成藏主控因素.该区的油气聚集包含3种特殊的油气运聚成藏机理,即沿断裂向下的异常高压驱油运移机理、圈闭下倾方向顺层断裂开启导油运移机理和圈闭上倾方向反向断裂的遮挡油气聚集成藏机理.油气成藏以下倾方向油源断裂供油、上倾方向遮挡断裂聚油为特征,从而形成工区特有的油气成藏模式.

    2007年04期 No.133 6-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敖南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类型划分

    王雅春;石荣;麻成斗;刘洪涛;韩军;

    分析敖南油田葡萄花油层储层岩石学、储层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特征,揭示葡萄花油层属中孔、低渗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原生粒间孔、粒间扩大孔,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差异较大,孔喉分布不均匀.同时,选取渗透率、孔隙度、平均孔隙半径、分选系数、特征结构参数、排驱压力、饱和度中值压力7个参数,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葡萄花油层储层进行分类,其中Ⅰ类储层为最好,Ⅱ类储层次之,Ⅲ类储层最差.

    2007年04期 No.133 10-12+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下载次数:4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黄河口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砂岩储层特征

    张丽萍;

    综合分析岩石薄片、黏土矿物、储层物性资料.结果表明,黄河口凹陷沙河街组三段砂岩储层的岩石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砂岩储层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孔隙主要为颗粒溶蚀铸模孔、粒内溶孔、溶蚀粒间孔等次生孔隙组成,被溶蚀的组分主要是长石颗粒和粒间碳酸盐胶结物.

    2007年04期 No.133 13-15+18+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气体引起圆柱谐振腔共振频率偏移的数值模拟

    徐德龙;王秀明;宋延杰;丛健生;陈德华;

    基于共振声谱法,研究油中存在气体时引起圆柱谐振腔共振频率偏移的问题;求取单相油存在时圆柱谐振腔的声势与共振频率的表达式;采用等效速度和等效密度的方法,研究气体存在时谐振腔共振频率的偏移,并得出理论模拟曲线.结果表明:随着圆柱谐振腔内气体积分数的增大,谐振腔的共振频率明显降低;当气体体积分数增大到30%左右时,谐振腔内气的影响是主要的.此时谐振腔的共振频率与谐振腔内完全充满气体时的共振频率差别不大.该结果可解决油井内多相流问题,特别是对气体流量的测量有重要意义.

    2007年04期 No.133 16-18+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K-L变换在地震资料去噪声的应用

    刘洪林;张春堂;朱秋影;王丽英;

    介绍了K-L变换衰减噪声的基本原理,并将其用于实际地震资料的处理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干扰波,利用实例对K-L变换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K-L变换可压制噪声提高信噪比,去噪的效果与所选取的特征值的个数有关.利用K-L变换对浅层多次波、折射波、直达波的压制,可避免手工切除对浅层有效信息和干扰信息一刀切的弊端,保存了浅层有效信息.

    2007年04期 No.133 19-21+36+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1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高分辨率勘探频谱整形滤波技术的计算机正演模拟

    张鸿静;田庆丰;李婷婷;官波;

    为提高地震勘探的垂向分辨率,需在仪器记录之前对地层吸收衰减进行补偿.建立层状吸收介质模型,对理想、实际和整形滤波后的地震反射进行计算机正演模拟.结果表明:频谱整形滤波器对高频信号的补偿是很有限的,分辨率的提高效果并不明显,相对地层吸收衰减分辨率提高31.1%~39.1%.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频谱整形滤波器进行改进,以改善对高频信号的补偿效果.

    2007年04期 No.133 22-2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预探圈闭地质风险评价

    蔡利学;邱全进;

    根据油气成藏系统理论,建立预探圈闭风险评价地质模型,分别预测有效圈闭形成、有效烃源与充注、有效储层沉积和有效后期保存4项成藏条件发生的概率.同时,将资料置信程度作为条件因子评价的重要因素,参与条件概率预测.应用该方法对实际预探圈闭进行地质风险分析,得到钻探效果验证.

    2007年04期 No.133 25-28+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聚合物驱相对分子质量的优选方法

    冯玉良;段兴华;刘美佳;周勇;盛守东;

    应用电阻法计数器测定不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溶液水力学分子直径,并结合原始含水饱和度通过压汞实验确定不同渗透率岩石中的不可及孔隙体积;研究聚合物分子直径与岩石渗透率的配伍关系,进行不同类型油藏聚合物的优选,探讨一种合理选择聚合物分子尺寸和相对分子质量的方法,利于指导油田聚合物驱方案的优化设计.与其他优选聚合物的方法相比,该方法选择值较合理,更简便.

    2007年04期 No.133 29-31+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多杯等流型气锚的脱气效率分析

    王研;苗新蕾;崔海清;宋兴良;傅程;

    利用因次分析法,建立气液两相流体在多杯等流型气锚中流动的准则方程;根据现场实验,测得相应参数和准则方程,利用最小二乘法及高斯消去法,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气液两相流体在多杯等流型气锚中流动时脱气效率的关联公式,并分析滞留时间、含水率、气油比对脱气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脱气效率随着滞留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当滞留时间和含水率一定时,脱气效率随着气油比的增大而减小;当滞留时间和气油比一定时,脱气效率随着含水率的增大而增大;当滞留时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脱气效率曲线的斜率明显减小,出现拐点.

    2007年04期 No.133 32-3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重复压裂井裂缝周围应力的重定向

    宁淑霞;

    考虑重复压裂井周围注采流固耦合模型,建立垂直裂缝井孔隙压力变化的诱导应力模型;引入初次人工裂缝内流体影响因子,建立初次人工裂缝诱导应力场模型;考虑温度对储层岩石的影响,建立温度诱导应力模型.给出重复压裂造新缝的力学条件.计算了某区块受3口注水井影响的1口油井周围应力,其理论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

    2007年04期 No.133 37-40+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5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高凝油油藏注普通冷水开采的可行性

    姚为英;

    分析油藏近井地带和井筒在开采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进而确定高凝油油藏开发方式,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原油采收率.根据高凝油油藏流体性质,通过室内实验和分析沈84-安12块注冷水驱油效果,认为注冷水后一般会在井底56~75 m半径内形成降温带,在不同注入孔隙体积倍数条件下温度下降一般小于30℃,即如果油层温度与高凝油析蜡温度的差值在30℃以上时,注普通冷水一般不会在油层造成蜡沉积.当析蜡温度接近地层温度时,会产生冷伤害,对其开发应采取相应措施使油层温度保持在原油析蜡温度以上.沈84-安12块开发实践表明,常温注水开发地层存在冷伤害.采用高压力梯度、大压差开采方式有利于改善高凝油油藏的开发效果.

    2007年04期 No.133 41-43+97+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HT油田低孔渗碎屑岩储层测试资料解释方法

    郭康良;

    用目前常规的测试资料解释方法很难对HT油田低渗透储层进行评价.考虑前后测试周期的影响,应用Duhamel原理得出卷积积分的显式解.用该解解释早期段测试数据,能消除续流影响,加快压力恢复速度,达到解释早期数据的目的.

    2007年04期 No.133 44-4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电动钻机动力系统功率均衡控制器的设计

    张奇志;刘光星;史富斌;李琳;

    针对电动钻机动力系统——柴油发电机组多台并联运行时功率分配不均衡问题,基于现有的钻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了一种功率均衡控制器.该控制器以可编程控制器为控制中心,采用多输入多输出模糊控制算法,实现各机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均衡分配.实验结果表明:控制器简单、实用,提高了电动钻机动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007年04期 No.133 48-50+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RNG k-ε模型的聚结器油相体积浓度场数值模拟

    赵文欣;郭亚轩;董传占;张志永;

    为优化聚结器结构,应用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选用RNG k-ε模型,以SIMPLE算法为基础,对旋流式和蛇形管式聚结器在湍流状态下的流体流动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出2种结构聚结器的油相体积浓度分布云图.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蛇形管式聚结器对油滴的兼并和聚结效果优于旋流式聚结器.

    2007年04期 No.133 51-53+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复合脱氮剂考察碱性氮脱氮条件与脱氮率

    吴松;凌士平;段吉国;

    为降低焦化蜡油中碱性氮化合物的质量分数,利用络合原理,采用复合脱氮剂脱除焦化蜡油中的碱性氮化合物,考察了复合脱氮剂中乙二酸的质量分数、金属离子的种类及其质量分数、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对脱氮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复合脱氮剂中乙二酸质量分数为0.4%,Fe2+质量分数为0.3%,m(脱氮剂)∶m(焦化蜡油)为1∶1,反应时间为30 min,反应温度为40℃,脱氮效果较好,脱氮率可达85%.

    2007年04期 No.133 54-56+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工业技术

  • 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合成

    王平;徐群;刘红霞;张沛;

    采用微波辐射法快速合成溴化1-己基-3-甲基咪唑[HMIM]Br中间体,通过实验分析反应时间、微波功率及N-甲基咪唑与1-溴代己烷的摩尔比(原料比)对[HMIM]Br收率的影响.中间体经过离子交换,得到化合物[HMIM]BF4.产物的结构经1H NMR确认,与谱图结构一致.

    2007年04期 No.133 57-58+6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6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低碳钢点蚀过程声发射监测实验

    李伟;方江涛;秦洋;王庆奎;

    针对储运设备及压力容器工业中常用材料低碳钢,得到低碳钢试件在w(FeCl3.6H2O)为10.0%,w(NaCl)为3.5%,以及w(FeCl3.6H2O)为10.8%+w(NH4Cl)为0.05%溶液中点蚀过程中产生的声发射信号样本,分析声发射信号的变化规律,验证低碳钢点蚀过程产生声发射信号的正确性,为声发射技术进行低碳钢点蚀过程监测奠定实验基础.结果表明:声发射技术能够及时发现低碳钢点蚀损伤.

    2007年04期 No.133 59-62+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传递—热力学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成庆林;刘扬;项新耀;

    传递研究的传递和转换规律,系经典热力学在从热静力学向热动力学过渡的过程中产生的研究新领域.阐述了静态的分析方法的特点,分析了传递的产生与发展现状,指出传递的学科属性、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对象——多势场协同作用的工程传递.

    2007年04期 No.133 63-65+83+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4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信息科学与工程

  • 时滞不确定系统的有记忆鲁棒容错控制器设计

    赵越;张剑风;宋金波;

    为解决线性时滞不确定系统的鲁棒容错控制问题,基于Lyapunov理论,证明系统在不确定性存在的情况下,采用一种有记忆的状态反馈控制律时,对于传感器故障具有完整性,并且运用MATLAB的LMI工具箱求解控制器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7年04期 No.133 66-6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空时分组码及分层空时码的空时编码方案

    于波;张兴周;李鸿林;

    针对4个发射天线,提出一种结合空时分组码及分层空时码的混合编码方案.该方案首先把发送数据符号分成2块,对每块数据进行正交分组,每块数据符号矢量不再对应固定的天线,因此具有一定的交织增益,从而得到更高增益的发射分集;然后给出结合最小均方误差干扰抑制的最大似然解码方法的具体步骤.仿真结果表明:无论是在理想的瑞利衰落信道,还是在信道存在相关的情况下,该编码方案的误码率均优于传统的正交分组结合分层的混合空时编码方案.

    2007年04期 No.133 70-72+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一种三维地震反射面自动追踪算法及其应用

    许景新;刘显德;

    针对获取构造图的传统方法存在效率低、易发生串层位的现象,提出一种基于优化理论的反射面自动追踪算法.该算法不需要通过烦琐的追踪和对比就可快速确定反射面形态和结构,并能输出反射面上各点的三维坐标,有效避免追踪过程中发生串层位现象,可提高结果的可靠性.

    2007年04期 No.133 73-75+94+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参数依赖型Lyapunov稳定条件的控制器设计

    李艳辉;马东海;秦洋;

    针对一类具有多重时变状态时滞和多面体不确定性的连续时间系统,提出一个新的参数依赖型Lyapunov稳定条件.设计出此类不确定系统的鲁棒镇定状态反馈控制器,采用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技术,将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转化为LMI的解存在条件.仿真结果表明,该条件的保守性低于传统的二次稳定条件.

    2007年04期 No.133 76-7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改进的瞬时混合语音信号盲分离算法

    李大辉;李长荣;杨阳;

    给出语音信号分离的数学模型,并确定了可分离的假设条件和分离准则.通过分析2种学习规则的步长变化对分离效果的影响,提出改进的学习规则.应用改进的学习规则实现自适应算法对语音信号的盲分离,消除步长递减过早或过晚的现象,收敛速度快,稳态性强,分离效果较好.

    2007年04期 No.133 80-83+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一种新型混合模拟退火算法及其应用

    陈惟岐;于镝;

    为解决非线性系统辨识和预测问题,以多层前向网络为模型框架,采用带自适应冷却进度表的模拟退火算法与Powell算法构成新型混合算法,训练网络的权值.冷却进度表中的主要参数是模拟退火算法的控制参数(伪温度)的初值及其衰减函数.把整个迭代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在每个阶段结束时,依据网络模型误差自适应地修正下阶段的回火温度、伪温度的衰减函数中的参数和迭代步长初值.该混合算法的全局和局部搜索能力强,网络辨识精度高.应用表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

    2007年04期 No.133 84-87+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Web GIS的油田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王琼;孙辉;任伟建;

    针对传统的油田信息管理系统与其他各油田信息管理系统不能有效结合,生产设备分布的直观性、数据的实时性、唯一性、共享性、联系性等差,以MapXtreme为开发平台,采用B/S模式3层体系结构,利用JavaScript和ASP网络编程语言,开发出带有系统前端控制功能模块和后台服务功能模块的,基于Web GIS的油田信息管理系统.该系统解决了图形中文标注的添加、图元属性信息查询、符合系统内部要求字体的制作和图例的添加等关键技术;利用MapX-Broker Groupes功能组件解决了多子系统与地图服务器之间的接口问题,缩短了子系统的调用和地图显示时间,提高了系统运行的稳定性.

    2007年04期 No.133 88-9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CD和一阶PMD对DPSK系统性能的影响

    葛延良;姚忠鑫;葛艳成;

    结合脉冲波形、放大器噪声、光/电滤波器及系统存在的CD和一阶PMD等因素,建立DPSK系统模型.对线性传输系统的光功率损耗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在非归零(NRZ)和归零(RZ)形式下,4DPSK系统的CD和一阶PMD的功率损耗低于2DPSK系统;相同条件下,RZ-4DPSK系统功率损耗最小,性能最优;RZ-2DPSK系统受CD影响较严重;NRZ-2DPSK对一阶PMD造成的功率损耗较敏感.

    2007年04期 No.133 91-9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小波域数字水印的有序多重签名方案

    曲宝;程玉光;乔健;林国欣;

    利用小波变换的多分辨率特性,采用小波域数字水印算法,将签名信息嵌入到经过三级小波分解后图片的中频子带图中,使签名信息具备了较好的不可见性和鲁棒性,提高了安全性.实践表明,利用该方案可有效地把签名信息隐藏在印章图片中,若受到攻击,接受者从印章图像中即可加以辨别,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2007年04期 No.133 95-97+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GPS授时世界时钟系统

    张勇;李莉;王明吉;曹文;

    利用单片机P89LPC936控制GPS模块,实现时间及定位数据的采集与处理,以及将数据传送至TB12864-19液晶模块进行显示.研制了GPS授时世界时钟系统,该系统既是一种高精度时钟,又具有授时功能,同时能对世界上212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当前日历进行查询.

    2007年04期 No.133 98-10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经济管理

  • 基于一种新的多目标决策模型的风险投资评估

    张新波;蔡星;

    在风险投资评估中,提出一种多目标决策模型,该模型运用一种新的规范化方法,以各目标平均值为参考点,将具有不同量纲和不同物理含义的目标规范化成(-1,1)之间的值,拉大各方案之间的距离,提高分辨率.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可增强风险投资决策结果的科学性和稳定性.

    2007年04期 No.133 101-10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油田企业燃料结构调整效益评价

    徐建敏;任荣明;祝红军;

    为了定量评价油田企业燃料结构调整的效益,构建燃料结构调整效益评价的指标体系,并求出各指标的权重.选取胜利油田各指标数据,对其5种方案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燃料结构调整方案优选时,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安全效益所占权重大致相当,经济效益权重较为突出.

    2007年04期 No.133 104-106+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基础科学

  • 一个流体力学中浅水波方程的精确解

    秦晓平;刘斌;

    利用试探方程法,将流体力学浅水波方程约化成积分形式,得到丰富的精确行波解.该行波解中包括有理函数解、孤波解、三角函数周期解、椭圆函数双周期解,可为解释相关的物理现象提供依据.

    2007年04期 No.133 107-109+115+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专题研究

  • 正韵律油藏聚驱后滞留聚合物分布

    贾振岐;盖德林;杨兴华;

    聚驱后的油层存有相当部分可动油及大量的聚合物,利用滞留聚合物开采这部分剩余油具有重要意义.在室内开展了非均质厚油层滞留聚合物分布实验及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即使后续水驱注入孔隙体积倍数为0.5时,油层内滞留聚合物量仍可达总注入量的50%~60%,其中,中渗透带滞留聚合物最多,占总滞留量的40%以上;随着注聚量和变异因数的增大,中渗透率层滞留聚合物增多.

    2007年04期 No.133 110-11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生物表面活性剂二元驱替滞留油过程的热力学描述

    贾振岐;冯立;成庆林;

    通过室内实验,给出生物表面活性剂驱替水驱滞留油中流体流动形态演变过程:滞留油的局部突起、增长、拉伸成油丝;油丝断裂、迅速回缩成小油滴;小油滴聚并为大油滴、油墙,运移到井底.根据热力学理论,分析系统发生这种状态变化的内因在于相界面域内存在多种势差,导致自发(不可逆)过程,激活、迁移滞留油,其过程是熵增过程.

    2007年04期 No.133 113-11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