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 塔里木盆地库车拗陷现今异常高压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施立志;王震亮;姚勇;王卓卓;

    为了恢复库车拗陷现今流体动力场,根据实测地层压力资料,研究了库车拗陷现今异常高压在纵向和平面上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该区纵向上在2 km深度以内地层压力基本正常,大多数为静水压力,在部分构造带出现异常高压,且超压与膏盐岩、膏泥岩的发育关系明显;平面上超压大部分分布在库车前陆逆冲带,塔北隆起几乎为静水压力.研究认为,欠压实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是克拉2气田超压成因的重要因素.

    2006年03期 1-4+26+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松辽盆地喇嘛甸油藏成藏年代学分析及其意义

    于建成;梁江平;王树恒;乔敏;吴丽华;

    喇嘛甸油藏的成藏年代学研究对于深入认识陆相含油气盆地大型油气藏成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储层自生矿物年代学分析方法,研究了松辽盆地喇嘛甸油藏成藏年代,结合埋藏史研究结果,分析了油藏形成时间与构造抬升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庆油田北部的喇嘛甸油藏成藏年龄为65~40 Ma;松辽盆地在73 Ma左右和65~35 Ma期间发生了2次构造抬升,受65~35 Ma期间构造抬升的控制,喇嘛甸油藏在构造抬升的早期快速成藏.

    2006年03期 5-7+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

    李建民;王树海;

    为考察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盖层封盖能力,利用钻井和地震资料对布达特群潜山盖层构成及其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盖层主要由兴安岭群、南二段、南一段、大一段和大二段泥岩构成,兴安岭群和南二段分布面积最大,其次是南一段和大二段,最小为大一段.在盖层宏观发育及微观封闭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选取盖层累计厚度、泥地比、单层厚度、排替压力和异常孔隙流体压力5个参数,利用加权平均法对布达特群潜山盖层封盖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盖层以中等、差为主,好盖层仅呈零星分布.通过盖层与油气分布关系研究表明,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主要分布在中等及其以上盖层区内,这说明中等及其以上盖层对布达特群潜山油气成藏与分布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

    2006年03期 8-10+36+14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断裂在克拉2气田运聚成藏作用中的物理模拟

    杨荣军;谢志巍;成世东;

    在对克拉2气田断裂特征及其运聚成藏地质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微缩建立了克拉2气田天然气运聚成藏的地质模型和实验模型,利用自行设计组装的模拟实验装置,模拟再现了克拉2气田天然气藏形成过程及断裂对气藏形成所起作用.结果表明:F2断裂直接沟通源岩与克拉2气田构造,对克拉2气田天然气运聚成藏所起的作用最大;F4,F5断裂对克拉2气田天然气运聚成藏的作用通过连接F2断裂后才能实现,对克拉2气田天然气运聚成藏起次要作用;F1断裂直通盐上对克拉2气田内已聚集的天然气起散失作用;F3断裂既可对克拉2气田起贡献作用,又可对其内聚集的天然气起散失作用.

    2006年03期 11-13+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松辽盆地北部泰康地区萨尔图油层二、三砂组沉积微相特征

    蒋鸿亮;张明学;霍玲;

    根据地震、测井、录井和岩心资料,应用沉积学和地震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查明了泰康地区萨尔图油层二、三砂组沉积微相特征.结果表明,泰康地区萨尔图油层二、三砂组发育的沉积微相类型主要为滨浅湖泥滩沉积微相、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坝微相和浅湖重力流成因的湖底扇沉积.在平面上可分为东西2个相带,西部为三角洲相,由北面的曲流河三角洲和南面的辫状河三角洲组成;而东部为湖泊相,湖泊相主要发育泥岩,其中也发育大量重力流沉积体,三角洲砂体和重力流砂体大面积发育,储集条件好,另外还可形成岩性圈闭.

    2006年03期 14-16+14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K]
    [下载次数:3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从断裂带内部结构剖析油气沿断层运移规律

    宋胜浩;

    为研究油气沿断层的运移规律,通过野外地质观察和物理模拟实验表明,断裂带内部结构具有分带性,主要包括破碎带和诱导裂缝带,油气沿断裂运移存在3种类型的通道,即断裂活动时期形成的优势裂隙、诱导裂缝带的裂缝网络和无黏结力断层岩带孔隙系统.断层活动至静止期的演化过程中,油气沿断裂运移基本划分为3个阶段:断裂活动时期油气在“地震泵”抽吸的作用下以管道流形式沿优势裂隙快速运移阶段;断裂停止活动后到诱导裂缝充填前油气沿诱导裂缝以浮力流或管道流形式运移阶段;诱导裂缝充填后油气沿无黏结力断层岩带以渗流形式缓慢运移的阶段.油气沿这3种通道运移并非同时并存,而是连续发生的过程.

    2006年03期 17-20+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7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0 ]
  • 输油管道系统管壁温度与原油温度对蜡沉积的影响

    李俊刚;王志华;龙安厚;钟会影;诸葛祥龙;

    在室内建立小型管流结蜡环道实验装置,模拟输油管道运行中某一管段的蜡沉积情况,进而探讨结蜡机理和影响管壁结蜡的因素.通过室内模拟实验研究了含蜡原油的蜡沉积速率,考察了蜡的沉积规律对温度的敏感性及其程度,确定了实验条件下的结蜡量,并利用差热扫描量热仪从微观角度对蜡沉积物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管壁温度相同,原油温度不同时,油壁温差增大,析蜡温度、析蜡高峰温度及析蜡潜热都升高;原油温度相同,管壁温度不同时,析蜡温度、析蜡高峰温度及析蜡潜热随油壁温差减小呈上升趋势.该研究为认识输油管道系统蜡沉积规律及防蜡清管措施的选择和应用提供了依据.

    2006年03期 21-23+145-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8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9 ] |[阅读次数:0 ]
  • 岩石可钻性分形法的可行性分析

    李士斌;李玮;

    为满足优质高速钻井的要求,需要对岩石可钻性做出更加精确的观测.利用分形几何理论,研究了钻井过程中岩石破碎机理及形成过程,提出了一种以井底返出的岩屑为对象的岩石可钻性测试方法.在室内实验基础上,确定了不同井深岩石破碎后的块度分布函数,计算了岩石破碎的分形维数,其分形维数的相关性因数在0.90以上.分析结果表明:岩石硬度和牙轮微钻头可钻性级值与上返岩屑块度分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用上返岩屑分布分形维数确定岩石可钻性方法简单易行,可在钻进过程中不间断取样,其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重大.

    2006年03期 24-26+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4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固体缓释型油井防垢剂的研制

    李睿;马国强;陈新萍;

    根据大庆油田高含水油井管壁结垢的垢样分析结果,研究了相应的油井防垢机理,并依据此机理研制了三元防垢主剂FG-I,选择合适的载体,将其制成固体缓释型防垢剂FG-I-G.对该剂的性能评价实验结果表明:当FG-I质量浓度在20 mg.L-1以上时,对硅酸盐垢的防垢率超过80%;在模拟现场井况条件下,FG-I从FG-I-G中的溶出速率基本稳定,体系内FG-I质量浓度可稳定控制在20 mg.L-1以上,可以满足高含水油井管壁的防垢要求.

    2006年03期 27-29+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非牛顿流体在配注器波纹杆环空中流动的数值模拟

    孟令尊;崔海清;崔金哲;张强;

    按照3种波纹配注器的实际尺寸,建立了波纹环空流道的模型,调入CFD计算软件PHOENICS的VR编辑环境中,在柱坐标系下,采用局部加密正交网格,应用非牛顿流体的幂律模式和k-ε湍流模型,计算了不同流性指数的非牛顿流体的流动,给出了非牛顿流体流场的速度和压力分布曲线;并对比了3种不同形状的波纹环空非牛顿流场特性,讨论了锤体数、流性指数、流道形状对流动特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锤体数、流性指数及流道的形状对压力分布的影响很大.该计算结果对波纹环空流道的形状选择具有指导意义.

    2006年03期 30-33+146-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多杯等流型气锚的水力设计

    杨树人;汪岩;王春生;张淑敏;

    为了提高抽油机井的泵效,在分析气锚气液分离效率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分析了通过多个沉降杯实现气液分离,降低液体下降速度,有效地提高气液分离效率的原理.建立了多杯等流型气锚的流动方程,给出了水力设计计算方法.应用多杯等流型气锚,抽油机井泵效平均提高25%以上.

    2006年03期 34-36+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萨中水驱油田年度开发指标预测方法

    张学文;

    根据矿场实际资料统计分析,基于对诸多区块进行曲线拟合,建立了产量及含水率预测模型,为油田开发规划方案的编制提供了技术保障.由矿场递减率公式和含水上升率的定义,分别确定出年自然递减率和年含水上升率的油田开发指标.通过对萨中西部过渡带水驱区块未措施老井产量、年自然递减率、年含水率及含水上升率指标的预测,表明新模型较原模型(S型)预测精度高,年含水率相对误差由0.46%可缩小到0.21%,使油田或区块的开发规划设计更具科学性.

    2006年03期 37-39+68+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大庆原油降凝剂效果评价

    刘银庆;康万利;马一玫;徐卫东;

    根据大庆原油高蜡的性质,选择了4种降凝效果较好的高蜡原油降凝剂产品(TRJ-1,TNL-1,F-5339,F-5329),考察了其对大庆第八采油厂徐22-29井原油的降凝效果;通过对原油凝点下降的测定,筛选出了适用于大庆原油的F-5339降凝剂;综合考虑了影响降凝剂降凝效果的活化温度、热处理时间、冷却速率、质量浓度、剪切速度等因素,通过实验得到了F-5339降凝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加入F-5339降凝剂可使析蜡点温度降低13℃,反常点温度降低10℃;F-5339的最佳工艺条件,活化温度为70℃,热处理时间为3.0 h,冷却速率为0.5℃/min,质量浓度为500 mg/L.

    2006年03期 40-42+147-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大型油田注水系统节能降耗与运行方案优化

    刘扬;袁振中;魏立新;

    油田注水系统注水效率较低、能耗较高.以注水能耗最小为目标函数,水力平衡约束、注水量约束、注水压力约束等为条件,建立了油田注水系统运行方案优化数学模型.该模型属于带有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的混合优化设计问题,根据模型的结构和特点,将遗传算法、模拟退火算法和分层优化法结合,形成了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求解策略;染色体采用0-1编码,在操作过程中采用了改进的自适应交叉和变异方式,并实施了最优保留策略.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注水单耗下降0.32 kW.h/m3,节约耗电量为2.32×104kW.h/d.

    2006年03期 43-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井架结构损伤的动力学识别

    邹龙庆;迟利源;郭凤;孙雪梅;

    针对JJ160/41-K型井架结构的损伤情况,研究了结构损伤动力学检测方法,包括柔度矩阵差值法、曲率模态法和柔度曲率法,分析了柔度矩阵差值法和曲率模态法应用于损伤检测的局限性,以及柔度曲率法的优点.井架应用结果表明:柔度差值法在损伤位置间距较近或各位置损伤程度较小的情况下识别精度较差;各处损伤部位间的相互影响以及损伤部位对未损伤部位的影响,会使曲率模态法对结构损伤识别的敏感度下降;柔度曲率法能够反映损伤存在、位置及程度,且各损伤部位之间不存在相互影响,识别精度高,适合在井架结构损伤的在线检测中推广应用.

    2006年03期 47-50+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低渗透油藏微观孔隙结构分析

    胡志明;把智波;熊伟;高树生;罗蓉;

    不同地区渗透率相近的低渗透油藏在开发动用难度、生产特征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原因是微观孔隙结构不同.利用恒速压汞技术研究了大庆和长庆低渗透油藏岩心的孔隙结构.结果表明:长庆低渗透油藏平均喉道半径、主流喉道半径均大于大庆低渗透油藏;大庆低渗透油藏喉道分布范围窄,峰值半径较高,而长庆则相反,存在数量较大的喉道,喉道均质性较差.单根喉道对岩心的渗透率贡献结果表明,喉道分布范围较宽,均质性较差比喉道分布集中,均质性好的油藏渗流能力强,这与所研究的低渗透油藏开发特征相吻合.

    2006年03期 51-53+148-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7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计算方法的地层油注气后相态特征

    黄小红;左龙;

    基于计算方法确定地层油注气后的相态特征,成本低、速度快.给出了地层油相态图的计算、绘制流程和参数确定方法,研究了大庆油田芳48断块油藏注气对地层油相态及高压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注入天然气可增大地层油的体积系数,降低油的黏度,使原油的饱和压力升高;随地层油中气体摩尔分数的增加,p-T相态图临界点左移,相态图左移,两相区面积增大,液相区面积变小,有利于实现气体混相驱,提高原油采收率.

    2006年03期 54-56+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介质参数变化对电磁场加热过程的影响

    张寒峭;

    在已有的高频电磁场加热采油数学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加热采油过程中被加热物质介电常数随温度变化对加热过程的影响.应用时域有限差分法,模拟了在BJ-21波导中利用频率为2 450 MHz,功率密度为1 W/cm2的功率源对水进行加热的整个过程.模拟结果表明,由于水的介电常数变化引起的温度变化率的变化,是一个温升先快后慢的过程;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完善高频电磁场采油数学模型提供了参考.

    2006年03期 57-58+61+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注入离子种类对尼龙6表面纳米硬度的影响及机理分析

    李佳丽;张洪升;王辉;郝爽;

    为研究注入离子种类对尼龙6表面纳米硬度提高效果的影响,将剂量为1×1016cm-2,原子序数依次增加的C,Al,Ti,Fe,Ni等5种离子分别注入尼龙6纳米硬度测量显示,随着注入离子的原子序数的增加,尼龙6表面的纳米硬度和弹性模量下降.TRIM96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注入离子的原子序数的增加,平均投影射程下降,电离能量损失比例下降;离子注入后,尼龙6表面硬度提高与离子能量损失机制有关.

    2006年03期 59-61+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嫩江奇才页岩的开发与应用

    陈志强;顾晓华;刘婷;沈虹;

    嫩江流域发现一种新型的天然矿物纳米级材料———嫩江奇才页岩.经过超细加工与改性,嫩江奇才页岩成为纳米级奇才微孔材料,具有很强的吸附性,可以大量吸附有毒、有害气体和元素,并具有释放负离子功能.用其配制出的橡胶祛味剂、负离子添加剂,在涂料、橡胶、塑料、纺织品等领域显示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2006年03期 62-6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整体四磁极径向电磁轴承电磁耦合分析

    董宏林;王子华;魏绍义;

    利用磁通安培定律,给出了整体式四磁极径向电磁轴承电磁网络的磁通方程组,提出了电磁耦合干扰力的概念,并导出了其计算表达式;通过具体的仿真计算,求解了电磁耦合最大干扰力.分析结果表明:如果把控制电流作为与转子位置无关的独立变量,则当控制电流和极径最大时,电磁耦合干扰力最大;径向电磁轴承不宜采用整体式结构,而应采用分体结构.

    2006年03期 65-68+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掺杂PbO_2/Ti电极的制备及电催化性能分析

    温青;张宝宏;殷金玲;赵立新;

    为提高普通PbO2电极的性能,以电沉积法制备了分别掺杂Fe,Co,Ni的钛基PbO2新型改性电极,优化并确定了电极的制备工艺;以对硝基苯酚为目标污染物,考察了电极的电催化氧化性能;探讨了对硝基苯酚的降解动力学,其降解符合表观拟一级反应动力学关系.分析结果表明:掺杂Fe,Co,Ni的改性电极的电催化性能优于普通钛基PbO2电极,且掺铁电极催化性能最高,降解1 h对硝基苯酚的去除率为84%,处理成本比普通钛基PbO2电极的成本降低1/3,有较好的环保应用前景.

    2006年03期 69-71+83+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声谱分析的阀门内泄漏检测系统

    王永涛;韩建;牟海维;全星慧;

    基于阀门内泄漏时产生的泄漏量与泄漏时湍流产生的声发射特征,研制了便携式阀门内泄漏声学检测仪.阐述了基于声学的阀门内泄漏检测系统,通过检测阀门内泄漏产生的泄漏谱估算了阀门的泄漏量.该系统采用了2只压电传感器对泄漏的声信号进行采集,利用DSP技术进行谱分析,并将泄漏谱在频域相减,实现了弱小泄漏的有效检测.

    2006年03期 72-73+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有色金属微量铣削中表面温度的影响因素

    孟宪春;杨杰;李世杰;

    以金刚石铣刀精密铣削铝合金为研究对象,在VICTOR Vcenter-65加工中心上进行了精密铣削工件表面温度的测量.通过对测量数据处理分析,得到了铣削工件表面的温度经验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精密铣削中,工件表面的温度与背吃刀量、铣刀转速以及进给速度有关;背吃刀量对温度影响最大,铣刀转速次之,进给速度影响最小.

    2006年03期 74-76+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FFT的直扩系统的快捕技术

    秦显荣;吴国义;刘焕;

    针对动态环境下直扩系统捕获时间长的问题,提出了利用分段相关和FFT技术减少捕获时间的方法;通过虚警概率和检测概率的推导,计算了基于FFT的直扩系统的快捕技术对捕获时间减少的倍数.计算结果表明,8点FFT变换的平均捕获时间为标准相关器的1/16,可提高系统捕获时间.

    2006年03期 77-79+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宏观模拟法解一维光子晶体问题

    张瑞平;

    采用宏观实验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光子晶体的透过率问题.得到了类比于光子晶体的亥姆霍兹方程的弦振动系统的本征值方程,并利用该方程研究了光子晶体的导带和禁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光子晶体有很多导带和禁带;周期性不好的光子晶体,也含有比较好的导带和透过峰.

    2006年03期 80-83+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粒子—振动模型对原子核~9Be的应用

    高丽丽;秦显荣;曾国模;

    利用粒子—振动模型,研究原子核9Be的基态特性和低激发态,把9Be看作是以8Be为核心的振动与核心外另一中子的耦合.结果表明,理论计算与实验结果符合很好;原子核9Be的基态是核心8Be的表面集体振动与单粒子运动耦合的结果.

    2006年03期 84-8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物理实验中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刘世清;高宇飞;金少先;

    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对测量不确定度的正确评定与表示,说明了实验结果的可信赖程度.阐述了不确定度的含义,阐明了大学物理实验中各类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该方法保持了现代误差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体现了国家计量评定规范的基本原则,同时又简化了烦琐的数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2006年03期 86-87+9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移动计算中时延与超时的估计

    张忠伟;王金龙;刘庆强;梁洪卫;

    移动计算对通信进程的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网络时延的准确估计显得尤为重要.分析了固定参数的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预测网络来回传输时延(RTT)存在的问题,提出采用基于最大熵的时变系数自适应线性回归模型进行估计.针对通用算法估计来回传输超时(RTO)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前TCP的发展与应用状况,提出采用改进的重传超时计时器进行估计.结果表明:RTT估计模型中的参数是时变的,并且是自适应的,因此能迅速而又动态地跟踪RTT;改进的RTO估计算法解决了采样率高、发送方负载大时,偏差权重的选择等问题.

    2006年03期 88-90+152-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Oracle性能优化中系统参数的分析与设置

    刘晓明;李军;赵万萍;

    以Oracle9i数据库服务器的性能优化为出发点,分析了常用系统参数及其取值对Oracle数据库系统性能的影响,分析了相关参数之间的关系,给出了调整会话数量的具体参数设置实例.

    2006年03期 91-93+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MPLS标签机制的网络流量分析

    周喜红;王永安;冯亚丽;吴云;

    通过改变IP数据包的速率,分析了MPLS标签机制对网络流量的影响.网络拥塞时,加标签的IP数据包的流量由于标签超载反而低于未加标签的IP数据包.为了改进这种标签超载现象,提出了一种shim标签头的设置格式和算法.仿真结果表明:基于MPLS标签机制的shim标签头设置和算法,简化了数据包的转发过程,提高了IP数据包的转发速率,改善了网络流量的性能.

    2006年03期 94-96+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Boosting的油田水淹层识别算法

    单志萍;曹茂俊;李阳;王照宇;

    为了提高预测学习系统的预测能力,给出了Boosting提升BP神经网络的算法描述.通过一个加权的多数表决合并了全部预测,提高了BP算法的准确性和泛化能力.将该算法应用于油田水淹层识别,与BP神经网络算法相比,训练得到的模型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提高了水淹层识别的解释精度.测试集识别率达到73%.

    2006年03期 97-99+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广度优先回溯算法的试题搜索算法

    李大辉;

    结合回溯算法的特点和试题的相关性,采用广度优先策略改进了回溯算法.通过分析试卷资源的数学模型,提出了基于广度优先回溯算法的试题搜索算法.实验证明:该算法减少了试题搜索中的冲突,提高了题库系统的智能性.

    2006年03期 100-101+11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自适应多层小波神经网络建模方法

    刘霞;王焕勇;刘铁男;

    基于小波多分辨率分析,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多层小波神经网络的建模方法.该网络由平滑子网和多层细节子网组成.为改善模型精度,可递推并入新的细节子网,并且新网的训练不影响以前网络训练结果.应用遗传算法辨识多层小波网络的结构,用带遗忘因子的递推最小二乘法辨识网络的权值,较好解决了小波网络的结构优化问题.仿真表明:随着分阶层数的增加,网络的逼近误差逐渐下降,三层自适应小波网络即能满足建模精度要求.

    2006年03期 102-104+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LMI的鲁棒模型预测控制

    杨圆圆;段玉波;王焕勇;赵喆;刘斌;

    针对模型预测控制框架下的多模型不确定性系统,基于LMI方法设计了独立的系统状态反馈控制器和估计器,提出了基于LMI的鲁棒约束状态反馈模型预测控制算法.为软化输出约束条件,引入了带有软化因子的性能指标函数,并在估计器的设计中考虑了模型不确定性对系统动态误差的影响,以提高控制精度.

    2006年03期 105-10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3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非线性四阶周期边值问题的正解

    朱晓杰;乔兴昊;赵玉荣;

    研究了非线性四阶微分方程的周期边值问题,利用Schauder不动点定理证明了正解的存在性.

    2006年03期 108-110+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奇异非线性二阶周期边值问题的正解

    胡金燕;王海菊;杨云峰;

    利用格林函数的正性和锥不动点指数,分析了一类奇异非线性二阶周期边值问题的多个正解的存在性.

    2006年03期 111-113+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庆市西部沙地形成的地质环境分析

    马凤荣;陈正言;宋秀娟;赵利东;霍新江;

    大庆市西部发育了面积达32.4×104hm2的沙地.通过实地调查和室内粒度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沙地的特征、沙地的物源以及沙地形成的地质环境.认为分布于沙地表面的沙质物质是沙地形成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沙质物质的粒度组成以细沙为主,少数以粉沙为主;在矿物组成上以长石和石英为主,重矿物以不稳定重矿物占优势,成熟度较低;沙质沉积物主要来源于现代流水作用、干涸湖泊和河流故道.

    2006年03期 114-116+13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大庆市西部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方案

    陈正言;王卫东;吴国富;宫明达;

    为避免大庆市受土地沙漠化的危害,在该区建设了生态功能保护区,界定了生态功能保护区范围,确定了本区以防风固沙,遏止沙漠化发生和发展为主导生态功能.指出了生态功能保护区沙漠化程度,提出了保护和管理的目标,及实施生态建设和生态恢复方案.认为沙漠化是以人为因素起主导作用的过程,并体现出在潜在自然因素上的复合或叠加.在生态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通过退耕还草、全区禁牧等生态恢复、建设和管理可扼止沙漠化的发生和发展,保证大庆市生态安全.

    2006年03期 117-119+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庆市西部生态功能保护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

    刘晓冬;宋旭;宋秀娟;赵利东;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环境、人口与发展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土地资源能否生产足够的食物供养未来人口的问题受到普遍关注.应用以粮食为标志的土地承载力法,分析了大庆市西部生态功能保护区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保持温饱型和小康型生活水平人口不超载,而保持富裕型生活水平人口超载;以粮食为标志的土地承载力法简单易行,适合中国国情,是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分析的一种实用方法.

    2006年03期 120-12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3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低频水力振动在油层中的传播特性

    贺如;贺菂;

    为深入研究油层中低频水力振动传播机制和开发低频水力振动器,在考虑液?固耦合、脉动渗流等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低频水力振动在油层中传播的数学模型,并在给出的初始、边界条件下,确定出小振幅水力振动在油层中一维及径向传播的解析解,分析了振动频率、油层渗透率、流体黏度对低频水力振动振幅衰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小振幅条件下,随着振动频率的增大、油层渗透率的减小、流体黏度的增大及振源振幅的减小,低频水力振动振幅的衰减速度和幅度不断增大;低频水力振动径向传播特性与一维传播特性相似,但径向传播振幅的衰减幅度比一维传播大.

    2006年03期 122-12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低频水力振动在岩心中的传播特性实验

    贺如;贺菂;

    参考了小振幅振动在油层中传播特性的理论分析结果,在室内实验装置上进行了低频水力振动在岩心中传播特性的实验,利用实验数据,采用量纲分析法分析了大振幅低频水力振动在岩心中的衰减规律,从而可预测低频水力振动在实际油层中的有效作用距离;同时分析了低频水力振动对岩心等效渗透率的影响,为低频水力振动改善采油技术提供了依据.

    2006年03期 126-128+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CAN总线控制系统的设计

    向明尚;张洪;杨冬黎;吴文珍;司文;

    根据CAN总线的特点,设计了分布式智能控制系统(由上位机、CAN总线和下位机组成),并以总线控制器SJA1000为核心,实现了智能控制节点(下位机)的设计.给出了控制系统的系统结构、智能控制节点的硬件结构、CAN总线的通讯原理及软件的实现方法.应用表明:该系统数据传输可靠,控制动作灵活,有较强的通用性.

    2006年03期 129-13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AN协议的车载计算机系统设计

    向明尚;曹茂俊;杜娟;司文;

    分析了现场总线体系结构、CAN总线技术标准及通讯协议.利用CAN总线和单片机技术设计了车载计算机系统.给出了系统的软、硬件实现方案.软件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主控端、采集、显示及通讯模块;硬件采用多主机并行设计,上位机负责通讯,下位机负责数据采集.

    2006年03期 132-134+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编辑视角:科技论文的写作与投稿

    关开澄;

    针对有些作者缺少科技论文写作和投稿经验,经常面临稿件被退或被退回补充修改或被告之等待排队发表等窘地,根据编辑实践的心理感知,指出了作者在题文相切、关键词抽取、摘要写作、引言概述、正文方法论证、结论提炼、参考文献引用等写作要点,同时,提出了“投其所需”(抓栏目、抓要素、抓新意、抓项目、抓模式)和“摸清情况”(弄清期刊性质与特色、稿源状况、审稿权限、编辑权责、感情沟通)的投稿策略.

    2006年03期 135-138+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高校学报编辑部构建编辑学研究室的必要性

    关开澄;任志平;王文礼;陆雅玲;郑丽芹;张志华;樊丽红;

    结合当前高校学报“重编辑事务,轻编辑理论研究”、“提倡编辑学研究,但缺乏积极主动”等研究现状,以促进编辑学理论建设为基本出发点,增强编辑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提升编辑素质和学报质量为基本目的,大兴研究之风,使编辑人员不只做“编辑匠”,而要加强研究和学习,向编辑学家努力;以使学报编辑部不仅要成为传播科学文化成果的输出地,而且要成为编辑工作和编辑学理论的研究基地和实验基地为建设目标,最终实现为编辑群落“建造一座思想殿堂、营造一道文化风景、构筑一座精神丰碑”的编辑人的美好愿望和精神境界;从构建编辑学研究室有利于实现变“被动研究”为“主动研究”,变“零散个人随机性研究”为“集中团体目标性研究”,变“可有可无非任务性研究”为“职责所在强化性研究”,以及有利于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的角度,论证了依托学报编辑部构建编辑学研究室的必要性问题;提出了在高校范围,建立并推广依托学报编辑部建立编辑学研究室,“一套人马,两块牌子”责任机制的政策性建议.

    2006年03期 139-142+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