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德庆,李椿
羌塘盆地三叠系具有广泛的分布,地层类型复杂多样. 依据穿越 400 km的路线和剖面,自北向南对比了若拉岗日、冬布勒山、羌塘盆地的岩性和生物地层,发现了羌塘盆地北缘的三叠系. 对比结果表明:印支运动的影响仅限于羌塘盆地的北缘及中部地区;至晚三叠世诺利期,羌塘盆地整体仍在继续沉陷,形成广阔的海相沉积地层.
2005年01期 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林春明,牟荣,李广月,赵彦彦
研究了盐阜拗陷晚白垩世泰州组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以及泰州组各亚段沉积相平面分布和盆地沉积演化规律. 结果表明:泰州组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从盆地边缘到盆地中心,沉积相由冲积扇沉积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浅湖、半深湖相沉积,自下而上由冲积扇沉积渐变为扇三角洲或滨湖,至浅湖、半深湖相,再到浅湖相沉积;晚白垩世泰州组沉积早期为断陷湖盆发育时期,以冲积扇、扇三角洲发育为特征,晚期为拗陷湖盆发育时期,湖平面持续上升,沉积范围扩大,浅湖相或半深湖相发育,而后湖平面下降,沉积物粒度变粗. 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沉积特征表现各异,但总体表现出拗陷由小到大,再缩小的发育特点.
2005年01期 5-8+17-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7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云专,郑江峰,孙立志,任晓乔
为了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以小波变换为基础,在叠加前对地震资料分解,对分解后的各尺度信号做谱白化处理,以提高叠前地震资料的高频成分;然后对各尺度记录做相关加权叠加,形成各尺度叠加剖面;最后进行信噪比加权重构. 应用该方法处理实际资料,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有效地提高叠加剖面的信噪比,而且可提高剖面的分辨率.
2005年01期 9-1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志坚,陆会民,佟卉
天然气具有易扩散及不易检测的特性,不能用模拟实验方法确定其通过砂岩输导层的渗滤运移速度. 在研究影响油气通过砂岩输导层渗滤运移速度因素的基础上,得到了天然气和石油在相同条件下通过砂岩的渗滤运移速度的比值与岩样孔喉半径之间的函数关系,建立了利用石油通过砂岩输导层渗滤运移速度求取天然气通过砂岩输导层渗滤运移速度的方法. 在模拟石油通过不同粒度、倾角和泥质质量分数的石英砂渗滤运移速度实验的基础上,应用该方法计算得到了在相同条件下天然气通过石英砂的渗滤运移速度,计算结果符合地质规律.
2005年01期 12-1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阎百泉,张树林,施尚明,邵立明
根据二类油层的界定标准,将大庆油田萨北油层分成高弯曲分流河道砂体沉积、低弯曲分流河道砂体沉积、内前缘枝状三角洲砂体沉积、内前缘过渡三角洲砂体沉积、内前缘坨状三角洲砂体沉积 5 种类型,分析了各类砂体的非均质特征. 结果表明:该储层有效厚度和渗透率均较小,分布零散,层内非均质性严重,形成“死油区”;多相带组合,多旋回沉积,河道切叠,层间非均质性严重,导致“单层突进”;受沉积相带控制,平面非均质性严重,导致“平面舌进”;由此影响剩余油的分布.
2005年01期 15-17+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0 ] |[阅读次数:0 ] - 汪爱云,宋延杰,刘江,张君龙
针对葡西地区低阻油层、高阻水层并存,油水层测井解释符合率较低的状况,根据黏土矿物分析、粒度分析、薄片鉴定及常规岩心分析资料,结合储层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分析,认为细粒砂岩束缚水饱和度高、泥质砂岩伊利石体积分数大是油层电阻率低、电阻增大率低的主要成因;此外,由于钙质的存在,钙质砂岩储层的束缚水饱和度增大,纯钙质砂岩油层的电阻增大率降低,从而降低了流体识别符合率.
2005年01期 18-20+2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聂锐利,刘宪伟,李洪娟
双源距碳氧质量比能谱测井仪测井时,中子产额必须达到额定值,否则需采用降低测速,重复测量的方式降低曲线的统计涨落. 为此,提出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设置虚拟探测器的方法,在中子产额低于额定值时,不需重复测量即可提高曲线信噪比、降低曲线统计涨落. 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提高测井时效,延长中子管的使用寿命.
2005年01期 21-23+5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董焕忠
针对河流-三角洲储层沉积微相的划分问题,提出了基于加权模糊推理神经网络的判别方法. 该模型可同时处理油田沉积微相研究中专家的定性经验和反映油层沉积微相变化的定量数据. 根据取心井分析资料和专家解释结果确定区块沉积微相类型;建立标准模式库,判别待识别小层的沉积微相类型;同时可较好地解决过渡性沉积微相在识别中存在的多解性问题. 应用该方法处理了大庆油田萨北开发区23口井的实际资料,识别符合率达到84.1%.
2005年01期 24-27+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李金玲,李天德,李睿,陈新萍
采用三元复合驱硅垢除垢剂,进行了硅垢除垢剂室内除垢实验,并对大庆油田某三元复合驱试验区螺杆泵采油井进行了现场除垢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除垢后各项生产指标,如电流、产量、沉没度等恢复到新泵初期生产状况;螺杆泵免修期延长1倍,单井每次减少经济损失至少10万元.
2005年01期 28-29+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王克亮,丁玉敬,闫义田,孙立滨
非均质岩心物理模拟实验证实在三元复合驱前实施前置段塞调剖能够提高三元复合驱的驱油效果. 当前置段塞较小时,调剖后可提高原油采收率1.3%. 进行0.050 0~0.250 0倍孔隙体积的三元复合调剖驱,与常规三元复合驱相比,采收率增加2.0%~4.9%. 中置调剖段塞为0.200 0倍孔隙体积较好. 并联非均质模型中的流量分配和采收率变化说明,交联体系注入后,高渗透层的流量降低,中、低渗透层的流量增加,中、低渗透层的采收率增加幅度明显.
2005年01期 30-32+3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3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刘义坤,赵静,隋新光
针对南一区水驱砂岩油藏纵向非均质性严重的实际情况,分别应用公式法和与直井类比法对水平井的产能进行了预测,其预测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比,相对误差为3.6%. 应用油藏工程方法计算了水平井极限采收率、泄油面积和油藏极限可采储量、含水率等开发指标,其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2005年01期 33-36+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6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赵明国,刘新荣,王佩华
在模拟现场实际条件下,利用岩心填砂管对具有裂缝的并联非均质岩心进行水驱和调剖室内实验,测定高、中、低各渗透层的采收率、含水率、吸水能力等参数,评价分析了调剖效果. 结果表明:对于非均质裂缝油藏,水主要沿高渗透层流动,高渗透层的相对吸水量占总注入量的74.63%以上,而低渗透层相对吸水量低达 4.87%;调剖后,低渗透层相对吸水量比调剖前提高19.73%以上,高渗透层相对吸水量比调剖前降低 31.83%以上,原油综合采收率比水驱提高5.25%以上,综合含水率降低3.83%以上;渗透率级差越大,低渗透层相对吸水量提高,高渗透层相对吸水量降低幅度越大,调剖效果越显著.
2005年01期 37-3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3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丽,宋考平,杨二龙,隋新光
鉴于水驱驱替特征曲线理论对聚合物驱已经不完全适用的实际,研究评价了聚合物驱条件下的 5种预测累计产油量、阶段采收率、含水率等开发指标方法的适用性. 研究结果表明:在注聚合物前的空白水驱阶段以及含水率回升后期,可以应用水驱驱替特征曲线法预测含水率等开发指标;应用聚合物驱流管法预测开发指标时,计算速度快,精度高;水驱递减法、归一化法比较适合短期开发指标的预测.
2005年01期 40-42+4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6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王广昀,刘永建
针对宋芳屯油田低渗透区块,采用N80和DQ02两个菌种的混合菌,进行了微生物驱油矿场试验. 通过室内实验及数值模拟确定了各项工艺参数. 试验结果表明:7口试验井平均单井日增原油1.3 t;采出原油的黏度、油水界面张力和含蜡质量分数分别由42.5 mPa·s,32.0 mN·m-1,28.0%下降到33.2 mPa·s,16.8 mN·m-1,17.7%;该菌种适应宋芳屯油田低渗透区块的油藏条件,增产效果显著.
2005年01期 43-4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刘玉梅,刘丹,徐颖,武国华
以孤东油田七区西63+4单元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稳定注水中影响产量的因素. 利用自喷转抽提液方法,放大生产压差,降低注采比. 应用结果表明:在特高含水后期,孤东油田主力开发单元综合含水率高,采出程度高,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高,但储量动用及水淹程度不均衡;孤东七区西63+4单元特高含水后期,放大生产压差可发挥低渗透层、低水淹段的潜力.
2005年01期 46-4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李俊刚,杨付林,杨希志
采用大庆油田助剂厂生产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106 的聚丙烯酰胺,在质量浓度为 200 mg/L条件下,进行6个驱油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聚合物段塞的增大,聚合物驱采收率增加,但段塞增大到一定值后,采收率增加的速率开始变缓;企业总利润开始随着聚合物段塞的增大而增加,但段塞增大到一定值后,企业总利润开始下降;企业最大总利润所对应的聚合物段塞随着油价的增加而增大;在总聚合物用量不变的条件下,阶梯段塞驱油效果略优于整体段塞.
2005年01期 49-51+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马春曦,陈建,王光维
为平衡润滑油脱腊催化剂的加氢和裂化功能,考察了以中孔沸石 ZSM-8作载体,经 H3PO4 改性的润滑油脱蜡双功能催化剂. 结果表明:经P改性后,ZSM-8的晶体结构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但沸石总酸度有所降低;沸石表面B酸中心数和L酸中心数随w(P)的増加而减少,有利于抑制润滑油临氢催化脱蜡的裂解、聚合、生焦等副反应;催化剂的w(P)为3.5%时,催化活性、选择性较好,在p(H2)为14.5 MPa,氢/油体积比为700,空速为1.35 h-1,温度约 400 ℃的反应条件下,370 ℃以上润滑油馏分的凝点低于-15 ℃,黏度指数为97.
2005年01期 52-5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丁伟,刘先军,李国忠,于涛
用拓扑方法研究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 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根据分子结构的特点,用距离矩阵表征分子中原子的连接性,据此建立了结构基础明确的模型. 应用该模型预测了不同结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 cm,结果表明,预测值满足精度要求,相关因数为0.998 1. 应用该模型,不仅能够合理表征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性能关系,而且有助于揭示物质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
2005年01期 55-5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蒋明虎,蒋巍,张国云,张勇,王学佳
为实现油田污水中细小颗粒杂质的分离,设计了固-液水力旋流器的主要结构参数,包括主直径、开口直径、溢流管伸入长度、旋流腔长度及锥度,并分析了流量Qi、分流比 F对压力降的影响. 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所研制的固-液水力旋流器具有良好的分离性能,在处理量为3.48 m3/h时,脱水率可达90.4%.
2005年01期 58-6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3 ] |[阅读次数:0 ] - 戴光,吴磊,王文江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适用于铁磁性金属构件失效的早期诊断. 分析了油管螺纹的磁记忆检测方法,使用TSC-1M-4应力集中磁指示仪检测了油管螺纹,并进行了数据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磁记忆检测技术是检测油管螺纹缺陷和应力集中程度的有效方法.
2005年01期 61-63+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王素玲,李德胜,张淑敏,姜道民
聚合物驱井中抽油杆偏磨是由抽油杆下冲程时的下行阻力与聚合物施加给抽油杆的附加法向力引起的. 建立了聚驱井抽油杆的力学模型,推导了抽油杆扶正器间距合理配置的微分方程,给出了确定扶正器间距及数目的计算方法,编制了聚驱井扶正器间距合理配置的计算机程序. 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抽油杆偏磨得到控制,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超过500 d,平均寿命提高1.4~1.9倍.
2005年01期 64-66+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1 ] - 李国义,王爱芳,杨淑香
因现场采集腐蚀数据困难,储罐腐蚀剩余寿命估算大多采用定性分析. 以储罐腐蚀深度与服役时间的腐蚀关系曲线为基础,根据采集腐蚀数据的样本容量,利用有限折线近似代替腐蚀关系曲线,简化了储罐腐蚀缺陷剩余寿命的计算.
2005年01期 67-6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3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吕丰,韩国有
针对部分伸缩式滚子扶正器发生滚子轴端断裂及局部磨损严重等现象,分析其运动特性和力学特性,结果发现,原扶正器在工作时滚子与套管内壁接触为滑动摩擦,能量损失和磨损都很大. 改进伸缩式滚子扶正器结构后,其摩擦力和能量损失都小于原扶正器的摩擦力和能量损失.
2005年01期 69-71+7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华蓥,刘华煜,聂永丹
分析了异步I/O技术与同步I/O技术在FTP服务器上应用后的性能差异;给出了在 LINUX2.5 下使用异步I/O编程接口完成异步I/O操作的步骤;实现了用异步I/O取代同步I/O存储文件;对比实验验证了异步I/O性能的优势.
2005年01期 72-7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段玉波,徐建军,张野维,李宏玉
为能与网络中存在的TCP数据共存,改进组播拥塞控制算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的组播拥塞控制和避免机制ECAM(Efficient Congestion Avoidance Mechanism). 该方法采用SQ(Source Quench)信息作为反馈信息,从而可降低对数据可靠性的要求. ECAM以较低的代价降低了丢包率,并实现与TCP友好. 通过NS2模拟器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2005年01期 75-77+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邵克勇,周鸾杰,张会珍,赵万春,段玉波
研究了线性不确定系统的鲁棒容错H∞控制问题. 针对传感器的失效,基于 LMI和 Lyapunov渐近稳定理论,讨论了线性不确定系统在故障情况下的鲁棒镇定问题,给出了闭环系统具有鲁棒容错 H∞控制特性的一个充分条件. 设计实例和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2005年01期 78-80+8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付光杰,全星慧,刘丰,牟海维,姜凤军
基于开关磁阻电机的线性模型对其电流斩波控制(CCC)、角度位置控制(APC)和脉冲宽度调制控制(PWM)3种控制方式做了仿真分析. 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一种适合于电动车驱动的开关磁阻电机复合控制方案,并将该控制方案应用于驱动电动摩托车的1 kW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中,系统在额定转速范围内,转速精度可控制在 1.0%以内,取得较好的控制效果.
2005年01期 81-8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关学忠,韩彩霞,韩振洲
针对神经模糊系统中获取控制规则方法———模糊聚类法的不足提出了改进措施. 改进的方法在聚类半径和聚类中心的选取上更趋于合理. 通过仿真比较了原算法和改进算法对样本的拟合,结果表明了改进算法的有效性,依据改进方法获得的控制规则设计的神经模糊系统,具有较强的自适应能力.
2005年01期 85-8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陈冬芳,薛继伟,张漫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全局最优化问题的研究成果,分析了不同全局最优算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因存在最优化问题的本质特征(NP-难题)而在实践中算法可解的问题并不一定可解,同时指出了没有适合解决任何问题的通用全局最优算法,最后给出了2个研究趋势.
2005年01期 89-93+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0 ] |[阅读次数:1 ] - 孙建刚,李岩
为分析建造在7度地震区小型混凝土空心砌块八层大开间隔震房屋的抗震性能,按相似理论设计制作了比例为1∶4的砌块模型结构,按7度设防要求实施结构措施,在基础与结构物底部安放夹层橡胶垫,对模型结构进行了地震模拟振动台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结构底层的峰值加速度比台面输入峰值加速度降低 50%以上,对砌体隔震结构体系可以采取降烈度设计.
2005年01期 94-96+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朱殿瑞,鞠琳莉,管红波,于志华,何树全
以被保护金属为阴极,以富含石墨的导电涂层为阳极,在由固体电解质构成的气相阴极保护系统中,测定了电位-时间关系曲线和极化曲线等,确定了以石墨作为参比电极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为简化结构和方便施工,可把参比电极和阳极合为一体.
2005年01期 97-98+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淑华,龙珍,张旭昀,王力霞
通过试验,分析了单一组分表面活性剂———SiO2,TiO2,Cr2O3,CaF2 粉末对 15MnVR钢 A-TlG焊焊接熔深的影响. 分析结果表明:涂敷表面活性剂后,A-TIG焊焊缝表面成型美观,内部无气孔、裂纹、夹渣等缺陷;其中涂敷SiO2,TiO2,Cr2O3 表面活性剂对15MnVR钢的焊接熔深增加不明显,而涂敷 CaF2 表面活性剂时焊接熔深可增加 2.5倍,表面堆焊可焊透厚度为6 mm的钢板.
2005年01期 99-100+10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张大伟,张新平,毕凤琴
考察了比能对激光熔覆Ni+w(Cr3C2)为 50%的复合涂层宏观尺寸的影响以及激光工艺参数中扫描速度VS、激光功率P、预置涂层厚度t、比能与复合涂层稀释率之间的变化规律. 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涂层宏观尺寸除受涂层本身材料因素制约外,还取决于激光工艺参数以及它们的综合作用;激光工艺参数和粉末预置厚度对激光涂层的稀释率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以VS 和P 的影响较大.
2005年01期 101-103+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刘彩玉,蒋明虎,李枫
分析了入口总流量、分流比、溢流口直径与液-液水力旋流器压降比的关系,讨论了大、小锥角及入口尺寸比变化对压降比的影响. 结果表明:给定结构参数水力旋流器的压降比随分流比增加而增大,而当分流比不变时,压降比随溢流口直径的增大而降低;当改变水力旋流器结构参数时,压降比随小锥角增加而增大,而大锥角的改变对压降比的影响不大;改变入口尺寸比主要影响压降比和分流比关系曲线的起点位置.
2005年01期 104-10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肖艳玲,刘晓晶,刘剑波
针对传统的员工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相对稳定,不能随情况变化而灵活变动的缺点,用熵值法对初步给定的绩效指标权重进行调整,做到静态赋权与动态赋权相结合,增强了评价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应用实例表明,调整后的权重,能更准确的反映被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为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依据.
2005年01期 107-109+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28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2 ] |[阅读次数:1 ] - 杨树人,王春生,杨英
利用下随体Maxwell本构模型,建立了双极坐标系下黏弹性流体在内管做轴向运动的偏心环空中定常流的控制方程,利用控制体积法对其离散化处理,并用 ADI方法求解流场的速度分布,分析了偏心距等参数对速度分布和流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偏心距对流场的速度分布和流量影响较大.
2005年01期 110-111+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杨树人,杨英,王春生
通过计算黏弹性流体偏心环空流动速度场,推导了双极坐标中下随体 Maxwell本构方程,分析了偏心环空中的应力分布及作用在抽油杆上的径向力. 结果表明,偏心距是产生径向力的主要因素.
2005年01期 112-11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杨晶,杨树人,王春生
计算了黏弹性流体在内管作轴向运动的偏心环空中流动的速度场、应力场和黏弹性流体作用于抽油杆上的径向力,并分析了作用在抽油杆上的惯性力和流体阻力. 结果表明:聚驱井抽油杆所受的径向力随抽油杆偏心距和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径向力是造成偏磨的主要原因.
2005年01期 114-11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