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秀明,张海澜,应崇福
深入研究了充液井孔中声场积分所涉及到的变极点在 4个主要黎曼面上的分布 .给出了井孔中声场的积分表示 ,在柯西定理的基础上 ,利用复波数平面上不同的路径积分方法来表示井孔中的纵波势函数 ,计算了 4个主要黎曼面的极点位置 .
2000年01期 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秀明,张海澜,应崇福
针对索末菲尔德路径积分方法和垂直路径积分方法对充液井孔中的声场进行了数值模拟 ,比较了两者利用实轴积分方法计算的结果 .结果表明 :如果计算中不包括相关黎曼面上适当的复极点的贡献 ,垂直路径积分不能精确地给出声波全波列波形 ,纵波垂直路径积分也难以给出精确的纵波首波 ;但是 ,如果计算中考虑了这些极点 ,就能得到相关的正确结果 .
2000年01期 9-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娅莉2000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方德庆,庞庆山,张永清,苗洪波
羌塘盆地北部自然条件恶劣 ,地层研究难度极大 ,层位的划分和时代归属仍存在争议 .以测制的羌塘盆地北部东湖剖面为依据 ,对上侏罗统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及生物地层研究 ,将其划分为两部分 ,下部灰岩层为索瓦组 ,含Radulopectenfi brosus-Gervillellaaviculoides组合 ,时限为牛津期 ;上部灰岩、碎屑岩互层为白龙冰河组 ,含Radulopectenscarburgensis,Euprionoc erassp .等化石 ,其主体时限为基末里期—提唐期 ,顶部已跨入早白垩世白里阿斯期 .
2000年01期 15-18+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申家年,李松雨,武晓彬,张冬玲,翟瑞滨
分析了两江地区成熟源岩、良好盖层、断裂及水动力场分布与已发现油田的关系 .认为源岩、盖层、断裂、水动力场是油运聚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 .该区主要油源岩为青山口组和嫩一段泥岩 ,其演化程度控制着油气聚集的数量 ;盖层控制着油聚集的数量和分布 ;断层是青山口组源岩向下伏泉头组断续发育的砂体条带和砂岩透镜体的运移通道 ;沉积水动力场的分布决定渗透层内流体的运动方向 .源岩成熟区、良好盖层分布区、断裂发育区和水动力场高水位向低水位急剧变化带的叠合带是油运聚成藏的有利场所 .
2000年01期 19-21+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大为,曾昭英,孙刚
根据夹层具有垂向窜流条件时的数学模型 ,计算了 9种开采方式下高、低渗透层平均含油饱和度 ,以及低渗透层平均含水饱和度 .结果表明 :当夹层垂向渗透率大于 10 - 5μm2 时 ,不能起到隔层作用 ;夹层垂向渗透率为 5× 10 - 7~ 5× 10 - 6 μm2 ,按注水井仅高渗透层射开 ,生产井仅低渗透层射开 ,或在此基础上 ,高渗透层尖灭 1 3,低渗透层尖灭 1 3两种方式开采时 ,低渗透层平均含油饱和度变化较大 ,低渗透层储量被动用程度相对较高 ;当夹层垂向渗透率在 10 - 5~10 - 4μm2 ,按前种方式开采 ,高、低渗透层平均含油饱和度同时递增 ,说明高、低渗层出现“水驱舌进”或“水窜”现象 ,这是油田开采中必须预防的 .
2000年01期 22-2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张文,孙学增,甘晓飞,蒋文科
应用井眼稳定力学理论和H -B非线性准则 ,建立了井眼围岩力学滑移破坏方程 .采用迭代方法和编制的VB - 5计算机程序进行了计算 ,并绘制了倾斜地层中井眼围岩发生剪切滑移破坏典型的关系曲线 .结果表明∶原地应力、地层倾角和岩石力学特性等参数是影响井眼滑移破坏的重要因素 .在给定条件下 ,径向坐标与井眼半径的比越大 ,越容易发生滑移破坏 .在坐标幅角为 6 0°,2 4 0°时 ,滑移半径最小 ,在坐标幅角为 0°(36 0°) ,180°时 ,滑移半径最大 .支撑力随岩石的抗压强度增大而减小 ,随瞬时摩擦角的增加而增大 .
2000年01期 25-27+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常瑛,阎铁
针对侧钻水平井钻井的特点 ,应用模糊数学理论和层次分析方法 ,建立了侧钻水平井钻井综合评价模型 .对侧钻水平井钻井方案中涉及的 10个指标 ,分层次地进行了综合评价 ,并应用模糊数学方法将评价结果转化为方案隶属度 ,对各钻井方案可以直接进行比较 ,有效地处理了各钻井指标间的关系 .对于已实施的技术方案 ,或对于若干个待实施的方案 ,用该模型可以确定出最佳方案 ,为决策提供支持或修正 .
2000年01期 28-3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振华,韩洪升,王书琪
库车地区侏罗系储层为典型的高压低渗致密油气藏 ,并且位于高陡构造带 .主要岩性为岩屑砂岩 ,孔隙式胶结 .主要损害为水锁损害、压力敏感损害及钻井液固相颗粒和滤液侵入造成的堵塞 .在钻井过程中采用了复配暂堵技术 ,优化出优质低固相KCl聚磺钻井液 .钻井液中加入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减少了钻井液滤液表面张力和油 水界面张力 ,加入的超细碳酸钙、油溶性树脂FB -Ⅱ和沥青材料作为架桥粒子和暂堵材料 ,加入的以聚醚多元醇EP - 553为主的油层保护材料强化了钻井液的防塌性、抑制性和与地层流体及岩石的配伍性 .利用现场井浆 ,测量侏罗系岩心的渗透率恢复值为 82 % ,页岩的一次回收率为 95.7% ,二次回收率为 71.0 % .
2000年01期 31-33+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许涛,于翠艳,吴艳波,刘广舜,刘洪波
探索了载体影响催化剂活性的原因 ,对载体原料拟薄水铝石进行了差热分析和X -射线衍射分析 ,评价了由其作为载体制得的催化剂的活性 ,并分析了该催化剂的孔结构 .揭示了随拟薄水铝石结晶度增大 ,催化剂比表面积增大 ,V -Sb系催化剂的活性增大的变化规律 ;并提出测定拟薄水铝石载体的DTA和XRD两种表征参数 ,可为快速、高效制备V -Sb系催化剂提供理论依据 .
2000年01期 34-36+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宁英男,姜涛,匡洞庭,刘广舜,赵权江
采用均聚共水解工艺生产适用于油田驱油的具有超高相对分子质量的聚丙烯酰胺 ;该工艺以丙烯酰胺为单体 ,在与碳酸钠共存的条件下 ,使用自制的引发剂进行聚合反应 ,确定了聚丙烯酰胺的优化聚合工艺参数 :溶液的pH值为 12 .5,w(单体 )为 2 5% ,w(氧化还原引发剂 )为 12 .5× 10 - 6 ,w(第 2引发剂 )为 5.0× 10 - 5,w(第 3引发剂 )为 8.0× 10 - 5,w(助剂 1)为 2 .5× 10 - 7,w(助剂 2 )为 1.5× 10 - 6 ,w(链转移剂 )为 2 .5× 10 - 6 ,起始反应温度为 18℃ ;在该条件下 ,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高达 2× 10 7,过滤比小于 1.3的聚丙烯酰胺 .
2000年01期 37-3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徐东彦,王光维,姜慧敏,王祖鹓,赵晓鹏
研究了正戊烷在HM和NiCu HM催化剂上的反应 ;采用X光衍射分析了离子交换对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在压力为 2 .0MPa ,温度为 2 80℃ ,空速为 1.0h- 1,氢油物质的量比为 3.0的条件下 ,考察了催化剂的活性 .结果表明 ,NaM在经过离子交换后晶体结构未遭破坏 ,可以作为催化剂的载体 ;正戊烷在HM催化剂上进行的是异构化反应和裂化反应 ,而在NiCu HM催化剂上主要进行的是异构化反应 ,说明了金属Ni和Cu的引入改善了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NiCu HM可以用作正戊烷异构化的催化剂 .
2000年01期 40-4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艳花,贾明春,吕春胜,高玉青,郭淑芝
研究了以焦化蜡油做催化裂化原料在ZCM - 7催化剂上反应时的裂化性能和产率分布 ,考察了焦化蜡油中碱氮的质量分数和反应温度对催化裂化反应的影响 .结果表明 :以焦化蜡油做裂解原料时 ,汽油收率低 ,焦炭产量高 ;提高反应温度可以降低碱氮使催化剂活性中毒的影响 ,从而改善产品分布 ;工业中若采用柴油生产方案 ,则存在一个最佳操作温度 .
2000年01期 43-44+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任伟建,朱秀兰,刘丰,吕秀丽,阎丽梅
给出一种变阶式拟最小二乘法 ,该算法由主算法和切换算法组成 ,能在线估计模型的参数 ,当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时 ,能自动改变模型阶数 ,并由切换算法为主算法提供初值 ,从而实现平滑过渡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构适应式自校正预报器 ,该预报器由参数估计器和最优预报器组成 ,能在线、实时、自动改变自身结构和参数 ,并能自动补偿由于模型不精确引起的误差 .用该预报器对某分馏塔温度进行 70步跟踪预报 ,平均相对预报误差为 2 .4 % ,预报精度提高了 0 .16 % .
2000年01期 45-4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娅莉2000年01期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立君,李春生,李庆伟,张荣,刘显德
为满足POSC向实用化方向发展的需要 ,需首先完善POSC数据平台与WWW的集成技术 .借鉴已成形的网络信息发布技术 ,分析了Client Server和Borwser Server两种应用开发结构 ,结合POSC数据平台的特点 ,提出了基于专用数据查询服务器的POSC信息发布模型 ,该模型可以提高数据查询效率 ,缩短系统开发时间 .该技术能够完成POSC数据的共享 ,并已实现了基于POSC数据平台的测井数据项目数据库的网上信息发布 .
2000年01期 49-5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新,韩建民,马瑞民,王心怡
针对计算机基础教育中上机考试任务繁重、答卷保存不安全等问题 ,开发了基于MAPI的机试题自动收发系统 ;该系统利用网络下的电子邮件功能和部分Windows开放服务框架系统MAPI,实现了机试题的自动发送 ,答卷的自动提交 ,并可自动分析统计考试的结果 .运行结果表明 :该系统在通信速度、用户界面、安全性、通用性等方面均达到了教学的要求 .
2000年01期 52-5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福田,姜军,刘贤梅,陈根土
分析了HART(HighwayAddressableRemoteTransducer)通信协议标准 ,该协议的物理层规定了通信的物理信号及通信连接方式 ,数据链路层规定了数据帧和数据通信规程 ,应用层则规定了命令格式 .研究了基于HART协议的RFT9739智能变送器与计算机的通信过程 ,利用HART命令 ,实现了微机实时采集智能变送器的数据 .将该通信技术应用于大庆油田的沙岩靶射孔检测系统 ,结果表明 ,该系统精确度高 ,运行可靠 ,可满足检测系统要求 ;该通信方法同样适合其它基于HART协议的智能仪器与计算机的通信 .
2000年01期 55-57+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3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贾光政,常玉连,邹龙庆,何平,高胜
对油田注水系统的用能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在生产过程中能量损失主要在注水站内的泵管压差和站外的注水管网 ,发现对注水泵进行调速 ,可以降低泵管压差 ,有助于优化运行整个管网系统 .给出了应用变频调速和加装液力调速离合器的节能计算公式 ,并对注水泵机组的节能效果进行了估算 ,提出了油田大型注水系统的优化运行控制的方案 ,并用初期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对杏南油田注水系统做了仿真计算 .计算结果表明 ,通过对某调速机组的调节和控制 ,可以优化调度整个注水管网的运行 ,从而使整个注水系统用能最优 .如果按此方案进行调速和运行控制 ,杏南油田注水系统可节能 10 0 0kW d .
2000年01期 58-6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朱伦2000年01期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晓敏,许冯平,姚立纲,郝爱萍,李英杰
介绍了基于UNIX系统CAD/CAM方面的虚拟设计与集成制造建模仿真技术 ,及基于框架的面向对象设计方法在射流泵设计中的应用 ,利用CADDS5设计软件 ,对虚拟对象射流泵进行了实体建模仿真 ,通过对射流泵的虚拟建模设计与仿真实验 ,提出了射流泵集成制造系统的理想模式 ,给出了射流泵仿真设计模型 .
2000年01期 63-65+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1 ] - 朱伦2000年01期 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徐秀芬,卫宇乾,张东旭,刘玉贵
根据四连杆机构和滑轮组机构的特点和工作原理 ,对CYJBZ10 - 8- 73HY摆轮增程式长冲程抽油机进行了运动分析 ;推导了悬点位移的计算公式 .根据该公式 ,应用数值法计算了悬点的速度和加速度 ;给出了该抽油机现场运行的对比测试数据 .摆轮增程式长冲程抽油机利用链条行程是摆轮行程的 2倍 ,实现了增程 ,与其它类型长冲程抽油机相比具有质量轻、高度低、稳定性好等特点 .理论计算和现场实践都表明 ,与CYJ - 3- 4 8HB抽油机相比 ,其节电幅度为 2 6 % ,启动电流下降4 1% ,平均日增油 10 .76t.
2000年01期 66-68+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君,刘合,袁涛,李金玲
聚合物驱油井见聚合物后 ,检泵周期大大缩短 ,主要原因是杆管偏磨 ,致使抽油杆断脱和油管损坏 .以抽油杆在运动过程中的受力模型为基础 ,综合考虑在不同剪切速率下聚合物溶液表现出的不同流变性这一规律 ,计算了聚合物驱油井采出液的粘度 ,进而确定了抽油杆运动中所受的各项阻力 ,找出了杆管偏磨的原因 ,并提出了解决措施 .通过实际应用 ,检泵周期延长了一倍以上 .
2000年01期 69-7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王恒久,李友俊,阎德军,包雅丽,盖秀玲
为了深入研究与分析企业的经济效益 ,根据企业经济效益的基本内涵和构建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 ,确定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评价指标体系 ,其中包括 3个一级指标与 11个二级指标 ,进而建立了指标体系的评价因素集、权重集、模糊矩阵 ;应用模糊数学中的综合判断方法 ,对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行整体的定量分析 ,从而得出企业经济效益状况 .
2000年01期 73-7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义坤,王立军,褚英鑫,康少东
为防止水井的套管损坏 ,给出了以不使油页岩标准层进水为目的的注水井压力计算方法 ,依据该计算方法可确定合理的注水井压力 .对于水泥压井工程报废不彻底的更新注水井 ,必须按照计算注水压力控制注水 ,在 10MPa以下的相应报废井必须进行二次大修 ,在断口以下彻底进行工程报废 ;用重泥浆压的井及未工程报废的井必须在断口以下采用水泥压井进行工程报废 .
2000年01期 76-78+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2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刘义坤,王发现,王凤祥,于英
从压裂液的滤失机理及两相流渗流理论出发 ,建立了压裂液反排的数学模型 .确定了压裂液返排时间与返排液量的关系 ,从而判断地层是否产水 .若返排出的水量大于或等于注入压裂液量 ,或产水一直稳定则必为油水同层 ;若返排产水一段时间后不再产水 ,则必为油层 ;若返排产水一段时间后不再产水 ,而过一段时间后又产水 ,有下列两种可能 :一是有未排尽的压裂液 ,二是油水同层时 ,油水分布不均匀 .
2000年01期 79-8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殷代印,翟云芳,卓兴家
根据非均质砂岩油田地质特点 ,设计了平面非均质和纵向非均质岩心实验物理模型 ,进行了周期注水和常规注水驱油实验 .结果表明 ,周期注水有效地改善了纵向非均质砂岩油藏的开发效果 .对于平面非均质岩心 ,水驱采收率提高幅度为 1.0 %~ 1.5% ;对于纵向非均质岩心 ,水驱采收率提高幅度为 1.5%~ 2 .5% .实验过程中 ,由于忽略了弹性力的作用 ,从而验证了毛管力是周期注水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毛管力的宏观作用是引起高低渗透层位间的流体交换 ;微观作用是引起封闭式孔隙、细网通道与粗网通道之间的流体交换 .
2000年01期 82-8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5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7 ] |[阅读次数:0 ] - 殷代印,翟云芳,卓兴家
综合考虑弹性力、毛管力和重力的影响 ,建立了非均质层状砂岩油藏周期注水数学模型 ,提出了一种新的流动系数取值方法 ,并导出了相应的数值解 ,能够准确描述停注过程中毛管力作用引起的吸渗现象 .实例验证表明 :地层压力相对误差为 4 .0 % ,产液量相对误差为 4 .2 % ,含水率绝对误差为 1.1% .影响周期注水效果的主要因素是渗透率变异因数和层间连通程度 ;适合周期注水的油藏地质条件为 :层间连通程度大于 0 .6 ,非均质变异因数为 0 .6~ 0 .8
2000年01期 85-87+127-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k] [下载次数:4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3 ] |[阅读次数:0 ] - 殷代印,翟云芳,张雁
建立了裂缝性砂岩油藏周期注水数学模型 ,分别给出了数学模型的数值解和解析解 .应用该模型进行了周期注水模拟计算 ,分析了裂缝与基质孔隙度比值、油水粘度比、基质毛管力、周期注水开始时间、注水周期等因素对周期注水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油水粘度比越小 ,基质的毛管力越大 ,裂缝性砂岩油藏周期注水的效果越好 ;当裂缝与基质孔隙度比值小于 0 .0 5时 ,周期注水与连续注水几乎没有差别 ;当裂缝与基质孔隙度比值大于 0 .2时 ,水驱采收率能够提高 2 .5%以上 .
2000年01期 88-9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6 ] |[阅读次数:0 ] - 文必龙,李春生,郭立君,苏斐,宋庆峰
介绍了POSC快照版本的互操作规范 ,分析了该规范对POSCSIP体系结构、应用模式的影响及相关技术 ;指出了互操作规范的特点 ,认为该规范采用了分布式对象技术 ,可实现跨平台的异构性集成 ,为石油工业应用软件高度集成提供了一个机制 ;提出了遵照互操作规范进行研究与应用开发 ,必须首先实现规范中定义的有关对象模型 .
2000年01期 91-93+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春生,苏斐,文必龙,王春梅
为了保证数据仓中数据的安全 ,POSC在DAEF中定义了工具管理函数 ,实现对用户权限的管理 .在POSC的样本实现中 ,并没有给出这些函数的具体实现 .用G ++作为开发工具 ,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 ,分别开发了实现相应功能的类 ,这些类具有底层数据访问、中间数据传输和上层数据封装 3种功能 ;实现了满足POSC规范的用户权限管理函数 ,增强了POSC提供的DAEF样本实现的功能 .
2000年01期 94-96+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春生,文必龙,苏斐
为了保证数据仓中数据的安全 ,POSC在DAEF中定义了工作集管理函数 ,而在POSC的样本实现中 ,却没有给出这些函数的具体实现 .分析了Epicentre模型在Oracle上的投影技术 ,用G ++作为开发工具 ,采用面向对象的编程方法 ,开发了实现相应功能的类和一批辅助函数 ,包括工作集的创建、实例句柄的增加、实例句柄的删除、以及工作集的删除等函数 ;实现了满足POSC规范的工作集管理函数 ,完善了POSC提供的DAEF样本实现的功能 .
2000年01期 97-99+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袁满,张连滨,李春生,李凤林,周喜红
面向对象数据模型可以表达丰富、复杂的语义 ,这对查询该类模型的数据产生了困难 .分析了POSC石油组织建立的用于石油勘探开发行业的Epicentre公共模型的数据查询方法 ,构造出源实体 -标识实体单向多级引用或源实体 -核心实体正反向引用两种方法查询面向对象模型中的数据 ;对于更复杂的查询 ,均可通过分解查询条件归结到这两种方法上 ,从而实现对面向对象模型的数据查询 .
2000年01期 100-10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孙建刚,马令勇,周国君,李承方
针对混合结构房屋顶板与顶层墙体间的温差及弹性模量不同所产生的温度应力 ,介绍了 3种适用于不同情况下的温度应力分析方法 ,这些方法可用于顶层墙体温度应力的理论分析、工程设计及工程加固前鉴定过程中的温度应力验算 .按弹性理论 ,应力函数法属于较精确的温度应力分析方法 ;在实际结构计算中 ,由于用较精确分析方法计算复杂 ,可采用简化后的近似温度应力分析方法 ;当墙体开洞较多时 ,用弹性力学方法求解很复杂 ,实际设计中可采用结构力学方法分析温度应力 .
2000年01期 104-10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令勇,于洋,王振,李承方,杨晓东
在墙体中增设抗裂柱可以提高墙体的抗剪能力 ,并且抗裂柱应尽可能布置在房屋结构的两端部分的墙体内 .当墙段中有 2根以上抗裂柱 ,且抗裂柱间距较小时 ,在抗裂柱间距范围内 ,按照框架—砖墙协同工作考虑墙体的抗剪能力 .对典型墙体抗剪能力分析表明 ,抗裂柱间距减小 ,在抗裂柱范围内由抗裂柱承担的剪力比例增加 ;抗裂柱及圈梁截面面积增大 ,在抗裂柱范围内由抗裂柱承担的剪力比例增加 ;砖及砂浆的强度等级对抗裂柱范围内抗裂柱及墙体承担的剪力分配影响不大 .
2000年01期 108-109+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振,袁朝庆,杨晓东,周国君
在顶板与墙体 (或圈梁 )间设置滑动层可以减小混合结构顶层墙体温度应力 ,避免温度裂缝 .在墙体温度应力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按圈梁及墙体抗裂能力确定滑动层设置范围 .设置滑动层后 ,按顶板与圈梁间抗剪能力验算抗震性能 ;在保证顶板与圈梁间可靠性的前提下 ,对顶层楼板间采取必要的拉结措施 ,以保证其在地震作用下的整体性 .通过对试验墙体的分析 ,6度设防情况下 ,滑动层的理论设置长度一般能够满足抗震设防要求 .
2000年01期 110-11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1 ] - 朱伦2000年01期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成仕,杨化通,沈宝明
分析了用瘦分形作为多孔介质模型的局限性 ,提出了一种胖分形渗流模型 ,并讨论了其标度律和分形维数的计算方法 .
2000年01期 113-11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成仕,沈宝明,黎革权,韩中兴
强调了一类Sierpinski地毯不是自相似分形集 .对于某些参数的Sierpinski地毯 ,计算了Hausdorff维数和测度 .对另一些参数计算了维数并估计了测度的上下界 .
2000年01期 116-11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成仕,沈宝明,岳波辉
定义了逆向重整化维数 ,并计算了Cantor胖分形维数和非线性Cantor集维数 .
2000年01期 118-11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