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油气地质与勘探

  • 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天然气成藏过程分析

    陈智远;孟宪武;沈开元;张晓文;宋晓波;

    基于川西地区构造演化,利用区域基础地质资料和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测试数据,恢复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四段埋藏—热演化史,明确天然气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两类包裹体,即含烃盐水包裹体和盐水包裹体,盐水包裹体较为常见,显微镜下可见气烃和极少量的液态烃包裹体;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布在80~200℃之间,表现为双峰型特征,峰温分别为130~140和160~170℃;天然气主成藏期有两期,第一主成藏期主要为早侏罗世晚期—中侏罗世中晚期,第二主成藏期主要为中—晚中新世。天然气成藏过程为上二叠统烃源岩在晚三叠世(印支末期)进入生油高峰期,形成古油藏;至晚三叠世—中侏罗世,古油藏裂解成气;中—晚侏罗世(燕山早期),雷口坡组烃源岩进入生气高峰期,进一步补充气源,在川西地区正向构造中形成天然气藏。受喜山期构造挤压抬升的影响,雷口坡组内部继续发育小断层,至中—晚中新世,古气藏发生调整并最终定型。该结果为川西地区雷口坡组天然气勘探提供指导。

    2021年03期 v.45;No.229 1-9+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45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渤中凹陷古近系优质烃源岩沉积古环境与发育模式

    耿名扬;陈少平;刘丽芳;黄胜兵;吴斌;张莹;

    渤中凹陷古近系发育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沙河街组一段(沙一段)和东营组三段(东三段)3套优质烃源岩。利用古生物、微量元素、同位素等资料,分析渤中凹陷古近系湖盆的古气候、湖盆类型、水体性质,探讨古生产力、有机质保存条件和烃源岩发育模式。结果表明:沙三段和东三段沉积时期,古气候温暖湿润,渤中凹陷为半封闭—开放型的平衡充填湖盆,水体盐度小、深度大;沙一段沉积时期,古气候较干热,渤中凹陷为封闭型欠充填湖盆,水体盐度大、深度小。古近系优质烃源岩形成时期,渤中凹陷湖盆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良好的有机质保存条件,但具有不同的烃源岩发育模式,沙三段和东三段为湿润气候下的淡水深湖模式,沙一段为干旱气候下的咸化浅湖模式。该结果对评价研究区资源潜力、寻找有利勘探方向具有指导意义。

    2021年03期 v.45;No.229 10-2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36K]
    [下载次数:7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CO_2气藏主控因素分析

    齐宁;薛海涛;卢双舫;杨金秀;卢明月;夏萦;曹怿昕;MUHAMMAD Saqib;RAYON Abrams;

    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走滑断裂带西部南屯组发育天然CO_2气藏。利用测井、地震、岩心、生产数据等资料,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苏仁诺尔气田南屯组三维地质模型,包括构造模型(地层、断裂带)、岩性模型、物性模型,分析乌尔逊凹陷南屯组的地层格架、断裂分布,以及砂岩储层和物性的三维空间展布特征。结果表明: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气田南屯组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CO_2气藏主要分布于断裂活动带构造高点。苏仁诺尔走滑断裂带作为运移通道,对CO_2气藏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储层岩性和物性在控制CO_2气藏聚集和分布中起次要作用。该结果对寻找研究区CO_2气藏及后期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2021年03期 v.45;No.229 22-31+4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72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与储层成因

    任梦怡;汪泽成;江青春;胡光义;范廷恩;范洪军;

    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孔隙类型的差异影响储层渗流能力。基于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扫描电镜成像等资料,采用FIB—SEM三维成像技术,分析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川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受白云石化和溶蚀作用等影响,形成晶间溶蚀孔、粒间孔和粒内孔等次生孔隙,为油气储存和运移提供重要的储集空间。茅口组孔隙—孔洞型储层主要存在粒间孔、粒内孔、晶间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5种孔隙类型。主要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为粒间孔—晶间溶蚀孔—微裂缝;次要储集空间组合类型为粒内孔—晶间孔—有机质孔—生物体腔溶孔。以亮晶生屑灰岩为主的储层大孔数量多,但孔隙连通性差,非均质性较强,有利于形成裂缝—孔隙型储层。以泥晶生屑灰岩为主的储层广泛发育粒间孔和粒内孔,孔隙连通性较好,非均质性弱,有利于形成优质孔隙—孔洞型储层。该结果为证实孔隙—孔洞型储层具备优质储集性能提供实验依据,为四川盆地中二叠统茅口组勘探提供参考。

    2021年03期 v.45;No.229 32-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85K]
    [下载次数:8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杨树盆地嫩江组孢粉化石及其地质意义

    孙雷;王成龙;卞雄飞;张健;陈树旺;苏飞;汪博;张海华;

    大杨树盆地是松辽盆地外围重要的具有油气勘探潜力的中生代盆地。研究大杨树盆地嫩江组露头样品孢粉化石,建立雪松粉Cedripites—罗汉松粉Podocarpidites—雏囊粉Parcisporites组合。结果表明:大杨树盆地嫩江组建立的孢粉化石组合以三缝类孢子和双气囊类花粉为主,Schizaeoisporites属、Cyathidites属和被子植物花粉的质量分数较低,Classopollis属未见,组合特征与以往建立在松辽盆地的嫩江组孢粉组合明显不同。Lytharites、Pentapollenites、Callistopollenites、Consoliduspollenites、Retitricolpites和Borealipollis等具有时代意义的被子植物花粉化石的出现,明确大杨树盆地嫩江组的沉积时代为晚白垩世Campanian期。大杨树盆地嫩江组沉积时期古植被以松柏类、真蕨类和石松类为主,古气候环境属于湿润的亚热带。该结果对大杨树盆地地层及古气候研究具有指导意义,为盆地油气勘探提供基础地质支撑。

    2021年03期 v.45;No.229 44-53+1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59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阿拉德油田油源对比与成藏模式

    郭瑞超;王千军;王建伟;曾治平;秦峰;王超;高剑雄;

    以准噶尔盆地哈拉阿拉特山中东部地区阿拉德油田浅层稠油为研究对象,根据原油物性、地球化学特征及稠油降解作用,对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化合物指标进行油源对比;根据包裹体均一温度,分析阿拉德油田油气成藏期次,建立成藏模式。结果表明:阿拉德油田主力层系中侏罗统西山窑组的原油为中等—严重生物降解原油,主要来源于玛湖地区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三叠系、白垩系层系原油主要来源于哈山地区准原地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岩;浅层油藏存在白垩纪末期一期充注,具有"深部双向供烃、断层毯砂输导、地层圈闭聚集"的成藏特点。该结果可为研究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2021年03期 v.45;No.229 54-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4K]
    [下载次数:4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地震沉积学的古河道展布特征与演变过程——以川东北通南巴背斜中下侏罗统为例

    孙少川;李令喜;刘懿;袁波;尹青;张斌;

    基于地震沉积学理论,根据基准面旋回变化,利用沿层地层切片的高分辨率纵向演化特征与高精度地震成像技术,研究川东北地区通南巴背斜中下侏罗统的古河道展布、古河道定量化特征与演变过程。结果表明:研究区中下侏罗统沉积时期发育4期古河道(湖侵体系域两期曲流河河道、高位体系域早期顺直型河道与晚期辫状河河道),古河道为厚层砂岩沉积,测井响应为幅度较大的箱型特征,地震响应为同向轴强振幅不连续,河道内部(沿河道)地震响应为强振幅连续反射。基准面上升旋回时期(自流井组),发育2套曲流河沉积体系,可容空间增大,以垂向加积为主,河网密度小(0.050~0.060 km/km~2),河道弯曲因数高(1.31~1.48)。基准面下降旋回早期(千佛崖组),物源供给速率增加缓慢,可容纳空间快速减小,沉积动力响应以河道垂向加积为主、侧向迁移为辅,河网密度增加(平均为0.247 km/km~2),河道弯曲因数减小(平均为1.07),形成高位体系域早期多河道体系的顺直型河道。随基准面的持续下降,沉积物供给快速增加,可容空间持续减小,河道侧向加积与迁移加强,河网密度增加(平均为0.263 km/km~2),河道弯曲因数增加(平均为1.32),河道由顺直河网体系演变为曲流河网体系。该结果为定量研究基准面旋回变化对古河道演变的影响提供技术方法与范例。

    2021年03期 v.45;No.229 62-7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36K]
    [下载次数:4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光合微生物膜钙化建造的底栖鲕粒——以辽西葫芦岛三道沟剖面张夏组鲕粒滩为例

    柴凯旗;秦仁月;

    辽宁省葫芦岛三道沟剖面张夏组顶部发育保存极好的巨型鲕粒。基于野外描述和镜下显微组构资料,分析研究区巨型鲕粒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三道沟剖面张夏组鲕粒表现为放射状和放射—同心状结构,由亮晶方解石、暗色泥晶和白云石晶体组成;鲕粒核心、皮层及外部的泥晶套内发育直径较大且相互缠绕的葛万菌;鲕粒内部暗色泥晶纹层中存在高密度的黄铁矿晶体残余物、白云石和放射纤维状方解石结壳。研究区鲕粒在形成过程中与光合微生物膜的钙化作用、早期石化作用、微生物诱导引发的碳酸盐矿物原地沉淀作用关系密切,鲕粒是与微生物生命活动密不可分的产物。该结果可为鲕粒的光合作用生物膜建造模式研究提供参考。

    2021年03期 v.45;No.229 73-8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251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含水层储气库注入阶段盖层力学完整性数值模拟分析

    杨军伟;仲家锐;贾善坡;滕振超;杨典森;

    储气库盖层在天然气注入过程中可能发生破坏或变形。为确保注入的天然气安全储存于地下含水层储气库,以拟建含水层储气库为依托工程,建立含水层储气库地层结构模型,研究天然气注入含水层产生的超压和应力等变化及其对储气库盖层力学完整性的影响;考虑盖层参数、天然气注入速率和地应力因数等因素,对盖层最大位移及剪切、拉伸破坏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天然气注入速率对盖层的最大水平位移和垂向位移影响最为显著,地应力因数对盖层的剪切、拉伸破坏影响最为显著。实际工程实践中,在规划深层地质构造天然气注入方案时,应首先考虑盖层渗透系数、天然气注入速率和地应力因数。

    2021年03期 v.45;No.229 86-98+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57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建筑科学

  • 基于热流固多场耦合的埋地输油管道地震响应

    滕振超;刘凯琪;滕云超;赵誉翔;计静;

    基于热流固耦合作用,推导输油管道轴向应力表达式,利用ANSYS Workbench建立土—管—油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时程分析法,考虑温度场和热流固耦合因素影响,分析埋地输油管道地震响应,得出埋地输油管道在地震激励作用下的变形特征及动力时程曲线。结果表明:埋地输油管道在X向激励作用下比Y向与Z向轴向应力峰值提高14.9%;温度场对轴向应力影响略微增大,峰值应力提高2.5%;热流固耦合场对管道影响明显,热流固耦合下频率降低89%以上,轴向应力峰值增大46%。该结果为严寒地区埋地输油管道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2021年03期 v.45;No.229 99-110+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34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GFRP管—型钢活性粉末混凝土组合短柱轴压性能

    姜良芹;宋化宇;计静;张云峰;滕振超;姜丽;杨毛毛;

    以GFRP管直径、管厚度、纤维缠绕层数和角度,以及长细比、活性粉末混凝土(RPC)抗压强度、型钢截面面积、型钢屈服强度为主要参数,设计25根足尺GRS组合短柱试件;基于钢材的双线性本构模型和考虑RPC约束效应的非线性本构模型,采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对25根足尺GRS组合短柱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分别提取荷载—位移曲线和轴压承载力,分析不同参数对试件轴压承载力和极限位移的影响规律;采用1stOpt软件统计回归足尺GRS组合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表明:随试件的GFRP管直径和管厚度、纤维缠绕层数和角度、型钢屈服强度和截面面积、活性粉末混凝土抗压强度增加,试件轴压承载力显著提高;随试件的GFRP管厚度、纤维缠绕层数和角度、长细比和工字型钢截面面积增加,试件极限位移明显增大;随试件的GFRP管直径增加,试件极限位移逐渐减小。试件表现很好的持荷能力,呈连续鼓曲的破坏形态。

    2021年03期 v.45;No.229 111-122+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0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