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石油科技

  •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断阶带油气运聚模式

    李军生;庞维奇;梁战松;徐春阳;

    研究了辽河盆地东部凹陷西斜坡南段构造特征及油气成藏史,分析其油气运聚模式.结果表明:在各级断层的控制下,该区构造可分为洼陷和斜坡2部分,其中斜坡又可进一步分为下台阶、中台阶和上台阶;随着构造运动的发展,该区各构造带的油气藏逐步形成;该区为一典型的斜坡断阶构造,发育多种类型的油气藏,在构造条件的控制下,这些油气藏在不同的层位、不同的构造部位分布;洼陷生成油气,从洼陷到下台阶、中台阶、上台阶有油气藏发育;由上台阶到洼陷,成藏层位由老变新;随着断层的渐次封闭,油气从上台阶到洼陷依次成藏.

    2007年05期 No.134 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绥滨拗陷源岩生排烃特征及油气远景区预测

    高宁;张立含;刘桂莲;

    通过分析绥滨拗陷主要目的层源岩有机质类型和煤层发育特征,得到源岩应以生气作用为主.通过源岩生排烃模拟结果得到,绥滨拗陷主要目的层源岩排油高峰早且持续时间短,排气高峰早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有利于天然气运聚成藏.绥滨拗陷北部主要目的层源岩以排气为主,南部以排油为主,这主要是由于拗陷北部源岩有机质演化程度高于南部,主要目的层源岩石油资源量约为4.66×108t,分布在拗陷南部的南大林子凹陷及其附近,天然气资源量约为1227.74×108m3,主要分布在拗陷北部新房凹陷及其附近.

    2007年05期 No.134 4-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泥岩盖层的超压封闭演化特征及封气有效性

    付广;

    在松辽盆地汪家屯气田青山口组泥岩盖层超压发育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不同井青山口组泥岩超压演化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汪家屯气田只有升65井青山口组泥岩盖层曾在嫩四段沉积中期发生过破裂超压释放,已完成了1次演化,目前进入第2次演化阶段;其余井青山口组泥岩盖层目前均未发生破裂超压释放,仍处于第1次演化阶段.在此基础上,对该气田青山口组泥岩盖层超压封闭性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到汪家屯气田除升65井青山口组泥岩盖层超压在嫩四段沉积中期封闭能力降低外,其余井青山口组泥岩盖层封闭能力自形成后均逐渐增强,且具有较强的封闭能力.通过青山口组泥岩盖层超压封闭性形成演化与沙河子组源岩排气期之间的匹配关系得到,汪家屯气田青山口组泥岩盖层超压封闭能力形成时期远远晚于沙河子组源岩的大量排气期,造成沙河子组源岩排出的天然气,大部散失,升65井处在嫩四段沉积中期超压释放造成的天然气散失,可能是该气田虽然青山口组泥岩盖层封闭能力强但只形成了中等气田的一个重要原因之一.

    2007年05期 No.134 7-9+46+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下载次数:6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贝西斜坡北部南屯组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

    李椿;赵亮;李晓峰;杜先芳;杨永亮;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识别和对比不整合面、整合面、初始湖泛面、最大湖泛面等各级湖泛面,将层序划分为体系域、准层序组、准层序类型.通过对层序边界形成机理、识别方法、边界类型及特征等方面的研究,结合层序内部结构特征,在地震剖面上,以T23为界可将贝西斜坡南屯组地层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命名为三级层序Ⅰ和三级层序Ⅱ;建立了研究区地层的等时地层格架,深化了该区开展勘探开发的地质认识.

    2007年05期 No.134 10-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3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歧北斜坡沙河街组层序划分及隐蔽油气藏预测

    许凤鸣;池英柳;卢双舫;李兴伟;

    为认识非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成藏条件的复杂性,基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北坡沙河街组层序地层的研究,探讨了陆相断陷湖盆层序识别标志和和成因分析.通过建立该区层序格架,分析沙河街组地层的岩性圈闭,预测有利相带和成藏圈闭,指出了该区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地区和勘探目标.

    2007年05期 No.134 14-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复杂岩性测井识别方法

    宋延杰;张剑风;闫伟林;何英伟;王德平;

    在复杂岩性自动识别中,聚类分析方法只有在样本趋于无穷大时,才能从理论上保证结果的精度,神经网络容易陷入局部最小,而使用范围受到限制.针对复杂岩性识别中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在解决模式识别小样本、非线性及高维问题中具有独特优势的支持向量机方法来识别岩性.通过对巴彦塔拉油田部分层段的样本进行学习和预测,并与实际取心资料进行对比,符合率平均值为96%,表明支持向量机在岩性识别中可获得良好的应用效果.

    2007年05期 No.134 18-20+46+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8K]
    [下载次数:6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3 ] |[阅读次数:0 ]
  • 复杂构造多非零偏VSP联合成像技术应用

    王双喜;余钦范;王玉贵;别慧秋;朱继林;

    非零偏VSP地震勘探技术较常规地震方法分辨率高,在获得P波的同时可以得到P-SV转换横波,是解决井旁构造和储层描述的有效手段,但是在遇到复杂构造时非零偏VSP资料处理经常不能很好成像.针对水平分量在射线坐标系中与垂直分量的坐标旋转、高效率的时间域自动拾取层位建模、时间域构造格架控制,以及自动迭代分析误差等,进行了复杂构造非零偏VSP联合成像技术研究.通过实际生产应用,取得较好效果.

    2007年05期 No.134 21-2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9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分辨率水平叠加方法及应用

    于玲;袁子龙;王云专;

    叠加技术可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但当地震波非同相叠加时,就会使高频信号受损,影响地震资料的叠加效果.针对叠加技术进行了具体分析,结合实例,提出了一种分步处理方法,即先进行剩余时差校正,然后做频率域叠加.通过对理论资料和实际地震数据的处理,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

    2007年05期 No.134 24-2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1K]
    [下载次数:2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

    王磊;刘桂莲;余斌;

    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油气成藏条件十分复杂,对影响油气成藏的有效烃源岩、古隆起、有效盖层、断裂等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发现有效烃源岩的分布范围控制着油气的分布范围,优质的盖层对油气流保存有直接影响,油源断裂与油气的分布密切相关,断层的封闭性不同导致油气多层分布,古隆起影响着早期油气运移的方向和分布,在有充足油气来源的情况下,断裂和有效盖层是准噶尔盆地南缘前陆冲断带油气成藏的最主要因素.

    2007年05期 No.134 27-30+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1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从预探井失利因素看地震技术需求

    蔡利学;闫相宾;

    预探井失利原因的统计和分析表明,对勘探目标的圈闭条件、储层条件、烃源与充注等成藏条件的认识不足以及工程技术的不适应是导致钻探失利的主要原因,其失利因素可分为地质风险和工程技术风险两大方面,其中地质风险是最基本的勘探风险,占97.2%,而圈闭落实和储层预测风险占67.0%,这充分体现了地震勘探在现代油气勘探中的重要地位,从而为不同地区针对不同勘探对象提出了当前地震勘探技术需求,为油气发现做好前期准备具有指导意义.

    2007年05期 No.134 31-33+50+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重复压裂砂泵排出压力的模糊控制

    赵万春;王婷婷;邵克勇;

    针对重复压裂过程中混砂车砂泵的排出压力控制系统存在时变性和非线性的特点,采用模糊控制理论,结合专家经验确定了系统的输入、输出模糊变量的隶属度函数;通过Matlab控制工具箱,以重复压裂过程中砂泵的排出压力作为输出变量进行了模糊控制和常规PID控制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模糊控制方法的控制响应时间短,振荡小,稳态误差小;模糊控制效果优于常规PID控制方法的控制效果.

    2007年05期 No.134 34-35+40+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吉林油田大位移水平井钻柱摩擦阻力计算的间隙元法

    张凤民;闫铁;刘维凯;毕雪亮;

    针对吉林油田大位移井的钻井实际,建立新的大位移井整体钻柱摩阻力分析的间隙元模型.根据钻柱在井眼中的受力状况,给出大位移井钻柱摩阻力沿轴线的分布规律.依据该模型和理论编制了软件,进行扶平24大位移井的摩擦阻力计算.通过与现场实测值的比较,理论计算值的平均误差为6.94%,能满足石油钻井工程现场的需要.

    2007年05期 No.134 36-40+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采油工程预研项目期望收益模型及应用

    卫秀芬;崔孝善;

    为提高采油工程系统科技规划的预见性,将采油工程系统分为基础理论类、软科学类、应用技术类,其中应用技术类将产生直接经济效益.将应用技术类预研项目按照增油或降成本的作用分成13类,分别建立期望收益模型,编制计算程序,对2007年度采油工程科技应用类预研项目进行优选,提高了技术发展预见准确度和前瞻性,增加了规划的科学性.

    2007年05期 No.134 41-46+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注采井间水流优势方向的识别

    盖德林;刘春天;贾振岐;

    对于水驱非均质油田,在高含水后期,识别注入水流优势方向,对指导油田后期剩余油挖潜措施的选择与方案制定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和流体渗流与电流相似原理,提出了用月注水量与产液量的关联度和油水井间渗流阻力值识别水流优势方向的方法.该方法分别与井-地电位法和流线法数值模拟对比,其结果比较吻合.

    2007年05期 No.134 47-5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卫星油田储层敏感性分析

    刘义坤;冯树义;刘云龙;赵静;

    为有效开发卫星油田储层提供理论依据及指导油层挖潜,进行储层敏感性的室内实验,分析了该地区储集层的速敏性、水敏性、酸敏性、碱敏性和盐敏性.结果表明,该地区储层对速度表现为非敏感性,对水、碱度和盐度表现为弱敏感性;对酸度,卫1井区表现为弱敏感性,而卫2井区表现为中等偏强敏感性.随着注水速度的增加,岩心的渗透率也随之增加,并未出现"桥堵"和"卡堵"现象,说明卫星油田,储层中不稳定的固相颗粒的含量极低,已不能堵塞地层,油井增产可采用提高注水速度、酸化等措施.

    2007年05期 No.134 51-54+6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小波变换的密度测井高分辨率处理

    范传文;梁忠奎;路建光;蔺慧丽;

    为了准确测量和评价薄油气层,研究了基于小波分析的密度测井曲线的高分辨率处理技术.以小波分析为基础,利用小波在时间(或空间)域和频率域内同时进行局部化信号分析和去噪的特性对密度测井曲线进行处理.结果表明,基于小波变换的密度测井高分辨率处理的实际应用效果,取决于小波函数与尺度因子的选择;高分辨率处理后,密度测井分辨率明显提高,储层的分层能力明显提高.

    2007年05期 No.134 55-57+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7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TOPSIS方法在排水采气技术优选中的应用

    巩艳芬;王琳琳;瞿亮;董广为;李欣国;

    排水采气技术是有水气井提高采收率的主要手段.根据气井的实际生产情况,采用TOPSIS方法对不同排水采气技术进行综合评价及优选,既可以评价不同排水采气技术在一定现场环境下的优劣,又能说明某一技术方案与最优方案的接近程度.

    2007年05期 No.134 58-60+6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乌尔逊凹陷暗色泥岩排烃特征

    宫广胜;庞雄奇;

    生烃潜力指数是判别烃源岩是否排烃的重要指标.结合已知沉积相、地震相、构造发育特征等其他资料,分析研究区有效烃源岩厚度及其平面分布特征.综合利用乌尔逊凹陷不同层段的有机碳及有效烃源岩排烃率、厚度、密度等参数,给出研究区各个主力烃源岩层段的排烃强度,并计算各烃源岩层段的排烃量.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与大磨拐河组的排烃模式有所差异,南一段、南二段和大一段排烃量均较大,大二段和铜钵庙组排烃量较小.

    2007年05期 No.134 61-6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2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曲流河废弃河道的识别方法及其应用

    王元英;

    基于废弃河道的成因模式,通过岩电关系分析,建立了废弃河道的测井曲线识别模式,形成废弃河道的平面组合方法.该方法对复合砂体点坝识别、单砂体内部建筑结构等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有重要作用.分析了废弃河道对河道砂体内部连通关系的影响,在河道内部剩余油挖潜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措施效果.

    2007年05期 No.134 65-6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8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开发中后期油藏自然生产的经济分析

    赵兰水;罗东坤;

    以开发中后期油藏生产基本规律为依据,应用边际分析理论,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油藏自然生产经济分析模型.应用油藏产量、成本数据计算出经济开采油量和经济开采时间,为制定油田开发方案提供决策依据.

    2007年05期 No.134 68-7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低丰度葡萄花油层水平井产能及潜能

    张国学;刘明君;于海明;王亚楠;

    根据已投产水平井的生产状况,分析水平井开发动态特征、影响产能的主要因素、递减情况,以及水平井在低丰度油藏的适应性及潜能.结果表明,水平井与直井联合开发低丰度油藏,在效益上、开发效果上,以及剩余未动用储量水平井开发潜力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2007年05期 No.134 71-72+7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苏里格气田强非均质性致密砂岩储层开发井网优化

    唐俊伟;贾爱林;蔡磊;郭建林;魏铁军;

    苏里格气田属辫状河沉积,具有特低渗、强非均质性特征,有效砂体多呈长条形、孤立状分布在致密砂岩或泥岩中,规模小且连续性、连通性差.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储层适合于采用1200m×600m的长方形密井网开发;井间加密布井具有建产期投入工作量小、资金周转快的特点,同时建产期的抽稀骨架井网有利于加深地质认识,提高钻井成功率;在开发井网内部进行局部加密可以进一步提高采收率.

    2007年05期 No.134 73-7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3K]
    [下载次数:8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多级封隔器对注水管柱轴向变形的有限元分析

    姜民政;王新民;尹兆国;齐波;

    分层注水过程中,注水管柱在多级封隔器的作用下,发生轴向伸缩蠕动,严重时导致封隔器解封或窜动.在考虑注水管柱初始几何缺陷条件下,根据有限变形理论,采用有限元法综合分析多级封隔器管柱的柱塞效应、螺旋弯曲效应、温度效应,以及处于非均匀内外压差下的膨胀效应引起的轴向位移,为合理确定多级封隔器的补偿位移提供依据.

    2007年05期 No.134 78-79+84+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工业技术

  • 基于经验模态分解及自相关分析的微弱信号提取方法

    刘树林;赵海峰;齐波;王辉;

    为提取机械设备故障诊断中的某些微弱信号,给出一种新的提取强背景噪声中微弱周期信号的方法.首先对原始信号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得到理论意义上的固有模态函数;然后对各分解层做自相关分析,依据自相关图像,对可能含有周期成分的分解层进行频谱分析;最后可提取微弱周期信号的频率及幅值信息.通过仿真分析,证实该方法能够有效提取淹没于背景噪声中的微弱周期信号.

    2007年05期 No.134 80-8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5K]
    [下载次数:6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转子系统典型故障的小波包分形特征

    冯成付;杨丽晶;钟声;

    针对转子系统碰摩、质量不平衡、油膜涡动等典型故障,根据小波包和分形理论在多尺度分析和自相似本质上的一致性,给出小波包分解和关联维数相融合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即对转子系统的振动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将计算分解系数的关联维数作为故障特征向量,然后通过神经网络进行识别.结果表明,利用文中提出的故障特征提取方法,可以对转子系统故障进行有效诊断.

    2007年05期 No.134 85-8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EMD识别简支梁桥模型损伤位置

    袁朝庆;赵丹;才英俊;

    为识别简支梁桥模型的损伤位置,利用振动信号发生器、加速度传感器、信号采集仪和计算机构成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分别采集简支钢梁模型在结构完好和损伤2种工况下的加速度响应数据;采用EMD(经验模态分解法)和波形因数结合的方法分析、处理数据;得到梁在2种工况下的波形因数,根据波形因数的变化率即可找到梁的损伤位置.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简支梁桥模型损伤位置的识别较敏感,能够比较准确地找到损伤位置.

    2007年05期 No.134 88-90+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拟夹层板法的矩形网架竖向振动分析

    张文福;吕英华;苏堪庆;

    利用拟夹层板法对矩形正交正放类平板网架进行竖向振动分析,包括固有振动分析和竖向地震作用下的反应谱分析,并将计算结果与有限元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表明拟夹层板法作为一种简化的计算方法,同样适用于矩形平板网架结构,且精度较高,固有振动分析的基频误差在±4%以内,竖向地震作用下反应谱分析的误差多在±10%以内,可以满足工程需要.

    2007年05期 No.134 91-93+103+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1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信息科学与工程

  • 基于CSCW的油田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李勤;吴文珍;王晓哲;

    设计了基于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的油田动态监测管理系统.提出该系统的体系结构,描述其工作流程.定义系统的数据库模型,给出其网络结构和功能模块的设计方案.实现了协同管理的关键技术,如角色划分和任务分配、协同感知、数据一致性等,有效地解决了油田动态监测管理系统中的协同工作,实现了整个系统的协同管理.

    2007年05期 No.134 94-96+116+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鲁棒H_∞控制在非线性倒立摆系统中的应用

    李艳辉;李红星;李建华;闵江喆;

    倒立摆系统是一个复杂的、非线性的、不确定的高阶系统,是火箭垂直姿态控制、两足行走机器人等控制对象的模型,被广泛用于研究和验证各种控制方法.针对非线性倒立摆系统,给出非线性不确定系统的H∞性能准则,推导出H∞状态反馈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并将其表达成具有线性矩阵不等式约束的凸优化问题,利用标准的数字软件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2007年05期 No.134 97-10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的设计

    任庆东;宗喜军;常凌云;

    提出一种基于面向服务架构的数据共享与交换平台(DSEP)的设计思想,从面向服务架构、层次及模块结构角度,给出平台的实现思路.通过这样一种松散耦合的平台,实现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共享和集成,有效地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2007年05期 No.134 101-10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经济管理

  • 基于管理者商数的分析及综合评价

    孙彦彬;尹丽娟;梁若冰;

    针对企业部门的管理者,从商数角度讨论部门管理者应具有的能力,包括智商、情商、逆商和心商4个方面.并根据所阐述的因素建立了考核方法、360度评价模型和模糊评价模型,使部门管理者的考核方法更加规范化,易于推广.

    2007年05期 No.134 104-106+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结构识别

    刘希宋;王辉坡;

    从知识的广度、深度和特质3个角度,建立一套对科技成果转化知识结构识别的指标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提取隐含在成功转化项目中的信息,以此为基础,识别待转化项目的知识结构,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的活动提供决策依据.

    2007年05期 No.134 107-11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审计重大错报风险评价

    任秀梅;刘永娜;

    在分析审计重大错报风险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到重大错报风险评价中,并构建结构评价模型.应用案例表明,评价结果有利于审计人员有针对性的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控制,提高风险判断的准确性,可帮助审计人员更有效地识别和评估审计重大错报风险,改进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2007年05期 No.134 111-11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5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1 ] |[阅读次数:0 ]
  • 开放式基金投资风险的VaR模型算法

    陶志刚;李志波;

    采用投资收益的方差或标准差来度量开放式基金投资风险的方法有较大的弊端,而采用VaR模型分析投资风险具有直观、简便的优势.华安创新基金投资风险实证分析表明,用VaR模型来测度基金投资风险可较准确的估计给定金融产品或组合在未来价格的波动,损失用货币单位来表达的方式体现了直观性与一致性的统一.

    2007年05期 No.134 114-116+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