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油气地质与勘探

  • 王府断陷上侏罗统火石岭组火山岩类储层孔隙类型及微观结构特征

    黄玉欣;阮宝涛;李忠诚;宋文礼;胡望水;

    采用铸体薄片观察和压汞实验方法,识别松辽盆地南部王府断陷上侏罗统火石岭组火山岩类储层主要孔隙类型,分析孔隙微观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王府气田火石岭组火山岩类储层储集空间主要由次生孔隙和裂缝构成。次生孔隙主要以溶蚀孔、脱玻化微孔为主;裂缝主要以构造缝、粒间溶蚀缝等为主。熔岩类主要发育脱玻化微孔,火山碎屑岩主要发育溶蚀孔和构造缝,熔岩—火山碎屑岩主要发育溶蚀孔和脱玻化微孔。溶蚀作用和裂缝作用的耦合增强火石岭组储层储集能力,改善储层渗流能力。在平均孔喉半径和平均配位数方面,火山碎屑岩(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和熔岩—火山碎屑岩过渡类的大尺度孔喉系统较为发育。火山熔岩和熔岩—火山碎屑岩过渡类的微观孔隙结构好于火山碎屑岩类的,火石岭储层小尺度孔隙结构分为三类。Ⅰ型微观孔隙结构基本不发育。角砾熔岩、粗安岩、凝灰岩、凝灰熔岩主要以Ⅱ、Ⅲ型微观孔隙结构为主,孔隙结构相对较好;流纹岩、粗面岩、火山角砾岩以Ⅲ型微观孔隙结构为主,孔隙结构相对较差。

    2018年06期 v.42;No.214 1-9+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69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桂中地区下石炭统寺门组物源特征与岩相古地理分析

    张矿明;范志伟;马成宪;杨凤;李旭文;

    在主力勘探领域未明确的背景下,探讨桂中地区下石炭统寺门组砂岩储层物源特征,结合野外剖面和钻井薄片、砂地比和砂砾岩厚度分布、重矿物组合、古流向、地震相等资料,研究桂中地区下石炭统寺门组物源体系及沉积相展布规律。结果表明:桂中地区寺门组可分为3个物源组合区,Ⅰ区主要位于桂中西北部的南丹、环江地区;Ⅱ区主要位于桂中东部柳城、鹿寨地区;Ⅲ区为Ⅰ、Ⅱ区的混源区。母岩主要来源于北部雪峰古陆与东部云开古陆,靠近古陆发育三角洲相沉积,前缘受古地貌、潮汐及波浪影响,形成砂坝或滩。该结果为桂中地区油气勘探评价提供指导。

    2018年06期 v.42;No.214 10-2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03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华北克拉通南缘中条山地区汝阳群沉积特征与层序地层分析

    张严;罗顺社;吕奇奇;王铜山;詹贵斌;

    为建立山西永济中条山地区汝阳群层序地层格架,分析沉积特征和演化规律,建立沉积模式;根据野外露头剖面观察与实测资料、铸体薄片资料及露头层序界面的识别,利用沉积学理论研究汝阳群沉积环境和层序特征,阐述各层序的相互关系及海平面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西永济中条山地区汝阳群为障壁型海岸陆源碎屑岩沉积体系、碎屑岩和碳酸盐岩混合沉积体系,发育障壁型海岸相、混积滨岸相、浅海陆棚相3种沉积相类型,识别3种亚相及6种微相;汝阳群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体系域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白草坪组和北大尖组沉积体系分布受控于物源和相对海平面的变化;发育碎屑岩障壁型海岸沉积和混合沉积两种相模式。

    2018年06期 v.42;No.214 22-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96K]
    [下载次数:4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DF油田白垩系M1层沉积特征

    刘慧盈;张克鑫;国殿斌;张超前;

    应用沉积学理论,根据岩心、测井、录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DF油田白垩系M1层M1SS砂岩组沉积微相特征和砂体展布规律,建立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M1SS砂岩组发育退积式的外潮控河口湾亚相,进一步识别潮汐砂坝、潮汐水道、砂坪、混合坪和潮汐砂坝间等5种沉积微相。M1SS砂岩组沉积末期,相对海面上升至最大海泛面,而后开始下降,形成M1-Zone砂岩组小型进积式潮控三角洲平原亚相沉积,内部识别分流河道、河道间沼泽和潮坪等沉积微相。M1层储层物性主要受沉积微相控制,潮汐砂坝砂体叠置且储层物性最好,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储集相带。

    2018年06期 v.42;No.214 32-40+7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5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致密砂岩储集空间全孔喉直径表征及其意义——以松辽盆地龙虎泡油田龙26外扩区为例

    刘薇;卢双舫;王民;张世祥;刘洋;周能武;关莹;王海龙;

    利用场发射扫描电镜、恒速压汞、高压压汞和低温氮气吸附等技术,对松辽盆地龙虎泡油田龙26外扩区青山口组二、三段致密砂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以及微观全孔喉直径分布进行定性及定量表征。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储层物性较差,为低孔/超低孔—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储层的孔隙类型为残余粒间孔、长石和方解石溶蚀孔、晶间微孔和少量微裂缝,除压实作用外,方解石胶结和黏土矿物充填原生粒间孔是造成物性差的重要原因。厘定恒速压汞、高压压汞和低温氮气吸附三种实验联合表征的孔喉直径分布拼接点,用恒速压汞实验表征直径大于230nm的孔喉;用高压压汞实验表征直径介于20~230nm的孔喉;用低温氮气吸附实验表征直径小于20nm的孔喉;研究区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直径为2~600nm,主要介于100~400nm,伴有极少量直径为200~600μm的孔隙,属于Ⅱ-Ⅲ类致密储层;小孔喉对致密储层渗透率的影响不大,但不能忽视对致密储层储集性的贡献。该研究结果为龙虎泡油田优质储层预测提供参考。

    2018年06期 v.42;No.214 41-51+10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37K]
    [下载次数:5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至一段构造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刘一鸣;胡林;张强;吴智平;颜世永;张毅;平明明;张勐;郭甜甜;陈明明;

    根据断裂体系和盆地构造格局,分析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至一段构造特征;结合沉积相带展布,研究研究区构造对沉积充填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至一段沉积期主要受NE-NEE向1号断裂控制,2号断裂由相对连续的NEE向大型断裂转变为多条小型的近EW向雁列式断裂,同时次级断裂数量明显减少,断裂方向由NE、NE-NEE向转变为近EW向,与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由NNW向转变为NWW向、印度—澳大利亚板块与欧亚板块由软碰撞转变为硬碰撞密切相关;构造格局表现为北西断、南东超特征,流沙港组二段沉积期盆地内沉积水体、沉积范围明显较流沙港组一段沉积期的更深、更广,且在凹陷内2号断裂转变形成多个近EW向的构造转换带,成为沉积物有利搬运通道;半深湖亚相沉积范围明显减小,扇体沉积范围明显增加,且2号断裂转变形成的构造转换带对凹陷内湖底扇展布具有明显控制作用。该结果揭示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二段至一段构造—沉积耦合关系,可为研究区油气勘探实践提供参考。

    2018年06期 v.42;No.214 52-61+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03K]
    [下载次数:4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羌塘盆地白垩纪以来快速隆升剥蚀的热年代学证据

    宋春彦;王剑;付修根;陈文彬;谢尚克;何利;

    利用磷灰石裂变径迹测年方法,研究青藏高原腹地羌塘盆地中央隆起带的杂岩体隆升与剥蚀。结果表明:研究区15件磷灰石裂变径迹样品的表观年龄为(57.0±5.0)~(118.0±7.0)Ma,混合年龄分解的峰年龄为(33.0±6.0)~(132.0±7.0)Ma;结合磷灰石裂变径迹热演化史反演结果,羌塘盆地的构造隆升主要发生于早白垩世、晚白垩世和新生代,其中晚白垩世(100.0~80.0Ma)是构造隆升的主体阶段,构造隆升剥蚀的厚度约为3.200km。该结果对青藏高原腹地的隆升过程研究具有参考意义。

    2018年06期 v.42;No.214 6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85K]
    [下载次数:5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1 ]
  • 湖泊相浊积水道储层构型特征及其对开发生产的影响——以东营凹陷现河油区河146井区沙三中亚段为例

    焦红岩;

    以东营凹陷现河油区河146井区沙三中亚段湖泊相浊积水道储层为例,利用岩心、钻井资料及生产数据等,根据沉积体内部构型单元结构层次特征,将研究区浊积水道构型单元划分为七级,分别为层理、层理组、单一浊积水道内部侧积或加积单元、单一浊积水道、浊积水道带、浊积水道复合体及其组合,分析浊积水道储层构型特征及其对开发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浊积水道储层构型以单一浊积水道为主,单一浊积水道宽度为120.0~450.0m,水道底部倾角为0.9°~2.4°;浊积水道厚度变化与延伸距离具有较明显指数关系,浊积水道侧向迁移明显;在古水流方向上投影距离小的注采井距生产效果较好;油水井位于不同单一浊积水道侧缘时,油水井间剩余油富集。该结果对浊积水道构型定量研究及开发对策调整具有指导意义。

    2018年06期 v.42;No.214 73-84+113+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砾岩致密油藏地质“甜点”分级标准及应用

    李映艳;钱根葆;高阳;覃建华;黄文彪;卢双舫;朱键;王英伟;张代燕;

    在原始含油饱和度恢复基础上,根据含油孔隙度(原始含油饱和度与孔隙度乘积)与单井采油强度的关系,建立砾岩致密油藏地质"甜点"分级标准;结合储层孔隙度及原始含油饱和度测井评价,开展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砾岩致密油藏地质"甜点"层段识别,描述不同级别"甜点"厚度平面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砾岩致密油藏可划分为Ⅰ类"甜点"、Ⅱ类"甜点"、低效油层及非油层。玛18井区地质"甜点"主要发育于T1b1和T1b2层段,T1b1层段主要发育Ⅰ类"甜点";玛131井区地质"甜点"主要发育于T1b2和T1b3层段,T1b2层段主要发育Ⅱ类"甜点"和低效油层,T1b3层段的"甜点"发育程度与玛18井区T1b2层段的相当,以Ⅱ类"甜点"为主。单井产能最高的层段为发育Ⅰ类"甜点"的玛18井区的T1b1层段,其次为发育Ⅱ类"甜点"的玛18井区的T1b2层段和玛131井区的T1b3层段,产能最低的层段为玛131井区的T1b2层段。该结果对降低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勘探风险、实现砾岩致密油藏规模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2018年06期 v.42;No.214 85-94+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69K]
    [下载次数:7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双重介质致密分形气藏水平井压力动态分析

    张春光;姜瑞忠;乔欣;崔永正;沈泽阳;张福蕾;原建伟;

    经典渗流理论描述双重介质致密气藏的非均质性与多尺度特征具有局限性。应用分形理论描述裂缝系统的应力敏感性及分形特征,考虑边界层及屈服应力的影响描述致密基质块的渗流特性,建立存在启动压力梯度的双重介质致密分形气藏水平井非线性渗流模型。利用等价压力点处理内边界条件,应用有限元方法求解渗流模型;绘制井底压力动态曲线,将渗流过程划分7个流动阶段。对比不同模型的渗流特点,对非线性参数、水平井长度及分形指数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分形非线性模型综合考虑储层非均质性对渗流的影响,更贴近实际储层。非线性增强导致窜流延迟且强度减弱;水平井增长使窜流出现时间延迟;分形指数增大影响曲线在中后期流动阶段的上翘程度。该结果对双重介质致密气藏的试井参数解释及水平井井底压力动态特征评估具有实际意义。

    2018年06期 v.42;No.214 95-10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3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低盐水改变砂岩表面润湿性的pH升高机理

    杨杰;董朝霞;向启贵;雷宇;胡金燕;彭锋;王兴睿;

    低矿化度水驱能改变砂岩表面润湿性,注入低矿化度水使体系pH升高。当岩心初始饱和水为酸性时,利用岩心自渗吸和接触角实验,在宏观上研究自渗吸盐水pH升高对砂岩表面润湿性的影响,结合Zeta电位测试解释pH升高改变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机理;利用极性模拟油组分砂岩表面吸附实验,结合分子模拟在微观上分析自渗吸盐水pH升高改变砂岩表面润湿性的机理。实验及分子模拟结果表明:当初始饱和水为酸性时,原油中的石油酸电离被抑制,以羧酸分子形式存在,碱组分电离而带正电,羧酸分子、正电性碱组分分别通过氢键和库仑力(静电引力)吸附在砂岩表面的负电性硅氧基团上。由于吸附的酸碱组分另一端为烃基,砂岩表面亲水性减弱,当体系pH升高时,吸附在砂岩表面上的羧酸分子电离而成负电性羧酸根,碱组分电离被抑制而成电中性碱,在负电性羧酸根与砂岩表面负电性硅氧基团之间存在库仑力,电中性碱组分与硅氧基团之间的范德华力不足以自行吸附在砂岩表面的基团上,导致酸碱组分从砂岩表面脱落,砂岩亲水性增强。

    2018年06期 v.42;No.214 104-113+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8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计算机与自动化工程

  • 基于改进Kriging插值的煤矿井下定位算法

    朱恒军;王冠钰;张靓;

    在煤矿井下位置指纹匹配定位过程中,逐点采集位置指纹需要耗费大量人力且效率较低。提出基于改进Kriging插值的煤矿井下定位算法,只需采集部分位置指纹,通过Kriging插值估计其它位置指纹,通过分组和差分进化策略改进灰狼优化算法,优化变异函数参数选取,提高插值估计精度。实验结果表明,在减少采集工作量目标的同时,相对于IDW插值和普通Kriging插值算法,利用改进的Kriging插值定位算法可进一步提高位置指纹的估计精度和井下定位精度。

    2018年06期 v.42;No.214 114-12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4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总目次

    <正>~~

    2018年06期 v.42;No.214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油气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团队

    <正>油气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创新团队于2014年入选黑龙江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创新团队培育计划。团队依托于东北石油大学工商管理省级重点一级学科、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石油经济与管理研究所,立足于我国油气产业发展的重大经济管理问题和地方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致力于探索油气产业经济和油气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为中国油气产业可持续

    2018年06期 v.42;No.21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06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来稿须知

    <正>《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是以刊载油气地质与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田化学工程、石油机械工程为主,以及经济管理、建筑科学、计算机与自动化工程、基础科学及其他方面的具有较高理论及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基本要求(1)题名应简洁明了,紧扣文章主题,宇数一般不超过20个(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属省部级以上项目的研究成果应在首页地脚处注明。

    2018年06期 v.42;No.214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0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校学报入选《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正>经过《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入选2018《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子因子年报》统计源期刊。证书编号:LY 2018-DQSY证书有效期:2019年9月

    2018年06期 v.42;No.214 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学报入选2017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正>由"《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入编通知"获悉,依据文献计量学的原理和方法,经过相关文献的检索、统计和分析,以及学科专家评审,《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即第8版)之"石油、天然气工业"类的核心期刊。

    2018年06期 v.42;No.214 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校学报获评"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正>2018年,我校学报再次被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不断提升高校科技期刊的创新力、影响力、贡献力和编辑出版质量,对高校科技期刊在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中的作用及其质量做出客观、全面的评价,以树立榜样、明确方向,促进高校科技期刊健康发展,中国高校科

    2018年06期 v.42;No.214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