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孝辕;黄江波;杨海风;邓辉;李果营;郭轩;
莱北低凸起构造样式和构造演化控制围区油气成藏和古近系砂体展布。结合最新的三维地震资料,根据断裂体系特征、构造样式和地层厚度等,研究莱北低凸起构造演化特征,在走滑构造作用下解析沙河街组和东营组古沟谷构造样式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新生代早期伸展作用控制莱北低凸起的初始隆升,始新世时期郯庐走滑断裂带活动强度加剧,剪切应力引起凸起发生扭动旋转,诱导先存边界断层发生共轭走滑;旋转运动使莱北低凸起北西侧和南东侧远离主走滑断层,造成局部伸展沉降,北东侧和南西侧发生挤压汇聚,产生垂向或水平方向调节构造,形成莱北低凸起现今的构造格局。莱北低凸起北西侧的快速沉降,引起郯庐断裂中支走滑断裂形成的古沟谷也逐渐向沉积坡折带转化,扩大东营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的规模。该研究结果为莱北低凸起寻找有利储集层发育区提供指导。
2018年02期 v.42;No.210 1-10+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9K] [下载次数:3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田盼盼;林承焰;张宪国;宋金鹏;王芮;
以黄骅坳陷羊二庄油田明化镇组河流相储层为对象,在流动单元划分的基础上,综合薄片、压汞、相对渗透率曲线及数值模拟等资料,比较不同流动单元渗流特征,结合荧光显微图像及核磁共振实验刻画剩余油赋存特征。结果表明:六类流动单元渗流特征及剩余油分布差异明显。Ⅰ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最强,水淹严重,残存少量柱塞状剩余油。从Ⅱ到Ⅵ类流动单元,毛管压力曲线中值压力不断增加,进汞曲线平缓段不断变短,最小润湿相饱和度大幅上升,残余油时水相相对渗透率不断下降,优势流线逐渐减弱,渗流能力不断下降;其中Ⅱ和Ⅲ类流动单元水淹较强,剩余油呈角隅状、膜状、吸附状分布;Ⅳ和Ⅴ类流动单元水淹相对较弱,剩余油呈连片状分布;Ⅵ类流动单元渗流能力差,水淹较弱,但剩余油储量低。该研究结果为羊二庄油田明化镇组后期剩余油挖潜提供参考。
2018年02期 v.42;No.210 11-22+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0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李学仁;王剑;万友利;
在羌塘盆地剖面地质调查基础上,综合区域最新的油气调查及地质进展,采用LA-ICP-MS测试方法,提供锆石U-Pb测年,分析羌塘盆地晚三叠世同裂谷期那底岗日组岩性组合、分布特征、喷发—沉积时限、与下伏地层接触关系及裂陷机制。结果表明:那底岗日组分为两个岩相组合类型,一类是陆上喷发系列,以基性熔岩—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为主;另一类是水下沉积系列,为沉火山角砾岩—沉凝灰岩—凝灰质砂岩—粉砂岩—泥岩等,具有典型的双峰式组合特征,与其中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的、与裂陷相关的构造背景一致。那底岗日组的分布受上三叠统顶部的裂陷基底控制,与之具有良好的匹配关系;样品年龄分别为(210.5±2.1)Ma和(214.9±1.8)Ma,属于晚三叠世诺利期;那底岗日组沉积超覆于下伏地层之上。羌塘盆地在晚三叠世之前完成南北羌塘、羌塘与北部大陆的拼合,在晚三叠世诺利期—瑞替期结束前陆盆地沉积,伴随南部班公湖—怒江洋再一次打开,开启新一轮裂谷盆地演化,形成同裂谷期那底岗日组火山—沉积序列。
2018年02期 v.42;No.210 23-32+61+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1K] [下载次数:3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胡小林;尹书岑;刘苏瑶;陈家琳;杨晓盈;吴圣;
利用钻孔岩心观察、煤体结构频度统计及取心化验数据统计等资料,研究黔北煤田JP区块上二叠统煤层气的综合地质条件、含气规律及机制。结果表明:JP区块中、下煤组煤岩结构完整性优于上煤组的,东南翼优于西北翼的,煤层及围岩组合形式、构造应力释放方式决定煤储层结构完整性。煤层有机组分平均为79.29%,煤层镜质体最大反射率平均为3.08%,进入热裂解阶段晚期。煤层气组分以甲烷为主,储层平均含气量为12.17m3/t。煤层含气量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与煤层埋深、热演化程度、高位热量等呈正相关关系,与煤层挥发分产率、地层倾角等呈负相关关系。三大主要控气要素——煤层埋深、地质构造稳定性和热演化程度决定煤层气的分布特征,相对宽缓的向斜西北翼为有利含气区。该结果为黔北地区的煤层气勘探提供指导。
2018年02期 v.42;No.210 33-4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1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刘睿;黄晓波;汪晶;刘占博;刘艺萌;
利用三维地震、钻井和岩心薄片等资料,研究渤海湾沙北地区共轭走滑断裂的平面、剖面特征,分析走滑断裂对沉积体系、圈闭发育及油气运聚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共轭走滑断裂具有明显分期及分段特征,古近纪强伸展弱走滑,新近纪走滑加强;派生断裂与主走滑断裂搭接,形成平面呈马尾状、剖面呈花状的构造样式;主走滑断裂与边界断裂交汇形成断槽,是物源水系进入湖盆的主要通道,砂体沿走滑断裂走向富集。走滑断裂控制形成众多断块及断鼻圈闭,走滑应力决定圈闭规模及油气运聚。增压型构造圈闭面积大,侧封性好,有利于油气保存,是沙北地区下一步勘探有利目标。
2018年02期 v.42;No.210 43-50+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3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观宏;甘华军;赵忠新;陈善斌;赵迎冬;廖佳妮;李晓宁;吴琳娜;
根据地震数据、岩心、测井及重矿物等资料,利用EBM盆地模拟系统,模拟南堡凹陷高柳断层的活动速率和古落差,分析高柳断层活动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结果表明:高柳断层的活动受南堡凹陷盆地构造演化和区域应力方向转变的联合控制,垂向上呈现"弱—强—弱"的演化趋势,平面上Es1、Ed3x、Ed3s沉积期表现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到Ed2、Ed1和Ng沉积期,分段活动特征消失,活动均一性增强。高柳断层的活动引起南堡凹陷北部沉积中心的迁移,由拾场次凹向南迁移到高柳断层下降盘。高柳断层东段和中段连接部位、高柳断层与柏各庄断层相接部位是陆源碎屑进入凹陷的通道,高柳断层的强烈活动为扇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提供合适的坡降条件和可容纳空间。高柳断层对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总体可划分为两种类型,即走向斜坡控砂型和断角控砂型。研究结果可为南堡凹陷构造—沉积综合分析及油气成藏预测提供参考。
2018年02期 v.42;No.210 51-61+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0K] [下载次数:4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赵悦;蔡进功;杨燕;雷天柱;
以东营凹陷沙三下亚段和沙四上亚段主力烃源岩为研究对象,采用有机溶剂抽提—HCl酸解连续处理实验方法,对泥质烃源岩黏粒级组分的游离态有机质和碳酸盐矿物结合态有机质进行地球化学表征。结果表明:游离态有机质可以提供沉积环境、热成熟度、有机质生源等地化信息,碳酸盐矿物结合态有机质能补充有机质生源信息;碳酸盐矿物结合态有机质能更好地保存烃类组分的轻质端,可以指示Botryococcus braunii生源的两环倍半萜类生物标志化合物仅在赋存态中检出。此外单质硫具有相对较高的丰度,相对封闭的矿物晶格赋存环境使有机质的原生地质信息更好地保留下来。对烃源岩中游离态有机质和矿物结合态有机质的综合分析,可以得到更为真实客观的地质推断结果。
2018年02期 v.42;No.210 62-70+79+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4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夏鹏;王甘露;周豪;牟雨亮;张昊天;刘杰刚;
为揭示黔北地区富有机质页岩地层典型隐伏构造特征,以凤冈区块为例,根据二维地震勘探资料,结合野外露头及钻井资料,分析区块富有机质页岩地层构造特征。结果表明:区块整体为自西向东应力推覆作用下形成的复式向斜,背斜狭窄陡峭、向斜宽阔平缓,属于典型的隔挡式褶皱构造;富有机质页岩地层在背斜区剥蚀严重,在向斜区剥蚀程度小,是页岩气勘探开发有利区;绥阳向斜、凤冈向斜有利页岩气开发部位分别为向斜核部、东断块中部,残余隐伏向斜形态特征明显、地层产状平缓、远离通天断层,属于页岩气保存有利区。研究结果对指导凤冈区块页岩气勘探方案部署有理论意义。
2018年02期 v.42;No.210 71-7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邓鑫;康志宏;陈阳阳;彭媛媛;肖海峰;韩慧宇;余旭东;赵晨;
根据8条野外油气地质基干剖面调查、测井资料、岩心观察,以及薄片分析、X线衍射和扫描电镜等,分析川渝鄂地区龙马溪组黑色页岩沉积环境、分布规律及储集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早志留世龙马溪组为受古隆起围限的浅海深水沉积的古地理格局,主要为深水陆棚相、浅海陆棚相、潮坪潟湖相沉积环境。优质黑色页岩主要发育于陆棚相,厚度为20~120m,呈北东向展布。龙马溪组页岩段黏土矿物质量分数分布在18.80%~30.19%之间,平均为26.50%,以伊/蒙混层为主,对CH4吸附性强。泥页岩孔隙度分布在0.47%~16.50%之间,平均为4.57%,渗透率为(0.004~0.917)×10~(-3)μm~2,页岩储集空间主要包括微孔隙和微裂缝2种类型,有机质孔最为发育,与含气量呈正相关关系。该结果为川渝鄂地区页岩气勘探和开发提供依据。
2018年02期 v.42;No.210 80-87+116+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2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 - 李星缘;王维红;王海娇;张文武;
为消除多次波预测中多余的子波效应,拓宽地震数据的频带,使预测多次波的走时、振幅和相位与实际的多次波相吻合,根据原始数据,衍生频率拓展道等多道地震数据;根据最小二乘原则,得到自适应滤波器和压制多次波后的有效波数据。结果表明:基于频率拓展的多次波压制方法,能够有效压制多次波,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对水平层状模型测试结果频谱分析,自适应相减后得到的有效波同预测的多次波相比,频带拓宽,高频能量增强;通过对SMAART模型测试,基于频率拓展的多次波压制方法在噪声较强的情况下,也能得到很好的多次波压制效果。对于地质结构较复杂的情况,与抛物Radon变换滤波法相比,该方法多次波压制效果更好,并且不损害有效波能量。
2018年02期 v.42;No.210 88-94+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8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