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伊硕;黄文辉;万欢;
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古岩溶作用十分发育,且古岩溶典型发育区差异性明显。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岩溶研究成果基础上,划分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岩溶类型,分析古岩溶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塔北、塔中和塔西南岩溶发育区的古岩溶储层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塔里木盆地奥陶系岩溶具有期次多、类型丰富等特征,储层可以划分为潜山型和内幕型,并细分为潜山岩溶、顺层岩溶、层间岩溶、同生岩溶、埋藏岩溶及复合型岩溶。(2)岩溶储层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构造因素和沉积因素,其中构造因素主要体现为构造活动、古地貌格局及断裂等,沉积因素主要体现为沉积相、岩性及其组合。(3)塔北、塔中和塔西南岩溶发育区奥陶系的岩溶储层发育的规模、类型及油气富集特征存在巨大差异,其中塔北地区以潜山型(风化壳)岩溶和层间岩溶为主,其次为埋藏岩溶,岩溶规模最大;塔中地区以埋藏岩溶为主,潜山岩溶、同生岩溶及层间岩溶也较为发育,岩溶规模较大;塔西南地区岩溶储层整体欠发育,以层间岩溶为主,岩溶规模较小。构造因素和沉积因素的差异是控制塔里木盆地古岩溶差异的主控因素。
2018年01期 v.42;No.209 1-13+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7K] [下载次数:4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袁瑞;朱锐;瞿建华;张磊;吴俊;王振林;潘进;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玛湖凹陷百口泉组发育大型缓坡背景下的粗粒扇三角洲沉积,岩性复杂,钻井取心主要集中于油气显示较好的井段,影响整个地层组岩石相的研究。在岩心资料的基础上,利用微电阻率成像测井技术,识别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扇三角洲10种岩性及5种沉积构造,提出微电阻率成像测井的双属性岩石相划分方案,包括12种砾岩岩石相、14种砂岩岩石相和2种泥岩岩石相,精细划分百口泉组全井段的岩石相。结果表明:块状层理小中砾岩、交错层理小中砾岩、交错层理细砾岩是储集层最主要的岩石相类型;块状层理泥岩较发育;百三段各类砾岩岩石相较少、泥岩和粉砂岩岩石相较多。该方法可为玛湖凹陷百口泉组扇三角洲沉积微相和沉积体系的研究提供参考。
2018年01期 v.42;No.209 14-23+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2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鹏辉;方慧;白大为;何梅兴;吕琴音;
为探讨木里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烃类来源及成藏特征,应用地球化学反演方法,根据碳同位素和成熟度的关系,分析烃类的成因和来源,结合水合物赋存特征、地层埋藏史等研究水合物成藏特征。结果表明:木里冻土地区天然气水合物的烃类气体以油型气为主,浅部混有少量煤成气;前者主要来源于石炭统和下二叠统烃源岩,侏罗系烃源岩贡献较小。水合物成藏空间分布非均质性较强,纵向上不同层段的气体来源和充注特征具有较大差异,上部层段烃类成熟度较低,来源于早期常规油气藏破坏后逸散气体,混有少量水合物分解甲烷;中部层段甲烷具有"多阶"充注特征,有原油裂解气贡献,底部发育油气优势运移路径;下部层段烃类主要来源于深部烃源岩层(早二叠系和石炭系),具有"多阶"充注特征。水合物形成前的常规油气藏演化和水合物形成后的保存条件,是研究区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和展布的主控因素。
2018年01期 v.42;No.209 24-31+76+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8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卢姝男;吴智平;程燕君;李旭;
通过陆地和海域地震资料重新整合,重新厘定孤东地区主控断层性质,结合构造物理模拟实验及孤东地区石油地质条件,分析断层性质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孤东、垦东断层具有明显的右旋走滑作用,并派生右行左阶增压叠置和拉张释压马尾扇构造样式。增压叠置区位于孤东低凸起,油气聚集分布,为主要成藏区,以浅层成藏为主,潜山不成藏;拉张释压马尾扇区位于孤东断层尾端,油气分布较少,为主要失利区。两种构造样式的相互结合共同控制孤东地区油气的运移与分布。该结果为研究走滑派生构造特征地区的油气分布特征提供参考。
2018年01期 v.42;No.209 32-39+85+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0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颜新林;
松辽盆地钱家店铀矿床为国家超大型砂岩型铀矿床,具体成因及其与辉绿岩的关系有待研究。综合利用岩心、镜下薄片、包裹体测温、U-Pb同位素定年、背散射电子成像、电子探针分析、测井和地震资料等,对松辽盆地钱家店地区上白垩统辉绿岩岩体进行系统识别,探讨辉绿岩侵入在铀成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松辽盆地钱家店地区上白垩统广泛发育辉绿岩侵入体,辉绿岩呈块状,致密坚硬,局部角砾化,岩性以基性斜长石和单斜辉石为主,发育高角度构造、溶蚀缝;测井曲线表现为低自然伽马和声波时差、高电阻率的"两低一高"响应特征;地震剖面呈树状结构,地震反射与围岩差异明显,岩株主体表现为杂乱反射,枝干以强振幅、中—低频和同相轴连续性好为特征。辉绿岩侵入与铀矿成矿关系密切,部分铀成矿年龄与辉绿岩活动时期相当,辉绿岩岩浆活动参与部分铀矿床的形成,且铀矿床具有后期热液叠加成矿作用的特点。另外,辉绿岩树状空间分布可为铀矿形成提供氧化性水体隔挡作用,促使铀矿在隔挡侧富集。
2018年01期 v.42;No.209 40-48+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0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5 ] |[阅读次数:0 ] - 王翘楚;陈冬霞;宋国奇;王永诗;张碧璇;王福伟;王梓颐;
临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地层低压明显,与邻近凹陷特征明显不同。根据临南洼陷沙三段37口探井、99个地层压力实测数据,结合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分析低压分布特征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临南洼陷低压区域主要分布于中央隆起带之上的临盘及商河地区,在洼陷西部和西南部边缘也有发育,压力因数为0.82~0.95。异常低压主要与地层剥蚀卸载、地层降温及断层控制作用有关。地层剥蚀卸载引起压力下降幅度为1.00~8.43 MPa,是形成异常低压的主要因素;地层降温引起压力下降幅度为0.50~3.00 MPa。研究区临商断裂带、夏口断裂带主体断层及洼陷西南部边缘断层的封闭性较好,低压区域被保存;临商断裂带西侧部分断层封闭性较差,局部低压区域被破坏。该研究结果为临南洼陷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指导。
2018年01期 v.42;No.209 49-59+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6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彭先锋;胡笑非;张烨毓;郭俊阳;蒋思宇;贡一鸣;唐杰;
根据镜下薄片观察、扫描电镜技术分析、流体包裹体测温及X线衍射分析,对苏里格气田苏59井区山1段储层岩相类型、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储层物性和成岩作用等进行划分,研究山1段储层致密化成因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山1段为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储层岩石组分以石英、岩屑为主,岩屑石英砂岩与岩屑砂岩是储层主要的岩石类型;残余粒间孔、次生孔隙和构造裂缝是山1段储层主要的孔隙类型,次生溶孔是山1段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多种胶结物和泥质杂基以孔隙式胶结填充岩石,压实和胶结作用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关键因素;成岩后期的溶蚀和裂隙作用改善储层的物性,提高渗透率。该结果为苏里格气田59井区山1段储层预测提供地质依据。
2018年01期 v.42;No.209 60-67+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2K] [下载次数:3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徐春强;张震;张新涛;郭瑞;张志强;
利用新三维地震资料,分析渤中西洼地层展布特征、断裂结构特征、活动强度,明确多期构造演化特征,探讨新生代构造演化对油气成藏的影响,建立油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渤中西洼划分为断陷期、断拗期、拗陷期及拗断期4个构造演化阶段;断陷期渤中西洼强烈伸展控制形成东三段、沙河街组两套最重要的烃源岩层系,断拗期、拗陷期构造相对稳定,拗断期渤中西洼构造重新活化,断层大量产生而形成多种类型圈闭,油源断裂及晚期调节断层的强烈活动将深部油气向浅层运移,促进研究区的晚期成藏作用。该研究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提供依据。
2018年01期 v.42;No.209 68-76+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3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仲维苹;
根据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线衍射、物性等资料,研究准噶尔盆地腹部陆南凸起侏罗系储层成岩作用;根据侏罗系不同层段岩石组分、黏土矿物种类及含量的差异,分析各层段经过成岩作用后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结合岩心及测井解释资料,探讨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侏罗系储层主要经历压实、胶结及溶蚀等成岩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侏罗系八道湾组原生孔隙甚少,以次生溶孔为主;三工河组原生孔隙发育;西山窑组以溶蚀型原生孔隙为主。储层受成岩作用影响明显,粒度、压实作用、溶蚀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重要因素。该研究结果可以预测有利储层发育区。
2018年01期 v.42;No.209 77-85+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0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正和;周继兵;余谦;张应利;郑曦;
采用地球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准噶尔盆地南缘博格达北缘西段上二叠统芦草沟组碳质细粒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源岩风化程度、古气候和氧化还原环境等。结果表明:各主量元素质量分数变化范围大,SiO_2、Al_2O_3、TiO2质量分数均值由下段往上段升高,Fe_2O_3~T、MgO、Na_2O质量分数均值由下段往上段降低。SiO_2与Al_2O_3、K_2O质量分数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与CaO、MgO质量分数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Al_2O_3与K_2O质量分数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与CaO、MgO质量分数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CaO与MgO质量分数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与K_2O质量分数呈较好的负相关关系。微量元素Ga、Nb、Ta、Rb、Zn与Al_2O_3质量分数呈较好的正相关关系。稀土元素总量(REE)差异大,轻、重稀土元素分异较明显,但分馏弱于澳大利亚后太古代页岩(PAAS)。自下而上,芦草沟组源岩遭受的化学风化作用越来越强,下段源岩弱风化,中段源岩逐渐变为低风化,上段源岩过渡为中等风化。沉积早期至晚期,芦草沟组气候由略为干热转变为温湿,各段碳质细粒沉积岩沉积于水体分层不强的缺氧还原环境。
2018年01期 v.42;No.209 86-95+120+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22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