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油气地质与勘探

  • 准噶尔盆地腹部深层八道湾组致密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孙靖;薛晶晶;曾德龙;王然;王峰;李辉;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薄片、扫描电镜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分析准噶尔盆地莫索湾—莫北地区侏罗系下统八道湾组致密储层宏观、微观特征及质量主控因素。结果表明:该储层为典型深层低—特低孔、低—特低渗致密碎屑岩储层;砂体主要为浅水三角洲型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细粒、中—细粒岩屑类砂岩,成分成熟度和胶结物体积分数低,岩屑和塑性岩屑体积分数高;成岩作用主要包括破坏性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及建设性溶蚀作用。孔隙垂向上主要位于混合孔—孔隙稳定和次生孔—孔隙增加两个变化带;孔喉为中—细孔—细喉型,大小、分布、连通性及渗流能力较差。储层质量(物性)主控因素为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和异常压力,共同决定储层原始和现今物性。该研究结果为深化盆地深层致密油气储层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2017年01期 v.41;No.203 1-10+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2K]
    [下载次数:4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渤海湾盆地黄河口东洼优质烃源岩发育控制因素

    许婷;侯读杰;赵子斌;王烨;徐长贵;王飞龙;

    通过对黄河口东洼古近系3套烃源岩的岩石热解、抽提物饱和烃、芳烃(GC/MS)分析,研究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指出优质烃源岩发育层段,并对其形成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口东洼沙三段、沙一二段和东下段存在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生烃能力强的优质烃源岩。其中沙三段烃源岩厚度大,有机质丰度最高,类型最好,主要为Ⅱ1和Ⅰ型,且已进入生烃门限,优质烃源岩最为发育;沙一二段烃源岩次之,有机质丰度较高,类型较好,主要为Ⅱ1型,优质烃源岩较为发育;东下段烃源岩相对较差,有机质丰度主要达到好烃源岩的标准,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2型,有机质丰度和类型相对前两者差一些。构造和古气候、湖盆古生产力及有机质保存条件控制烃源岩发育,沙三段沉积时期气候炎热湿润,大量的藻类输入形成较高的生产力水平,半深湖—深湖还原环境使有机质的保存条件良好,有机质含量整体较高。沙一二段沉积时期气温有所降低,藻类勃发,具有较高的古生产力,低Pr/Ph、高伽马蜡烷/C30藿烷反映水体盐度较高,沉积环境为缺氧的强还原环境,对有机质的保存极为有利。东下段沉积时期气候温暖半湿润,母质来源构成上以混源为主,但陆源高等植物输入更多,沉积环境主要为淡水还原环境,总体上古生产力水平和有机质保存条件相对前两者较差,整体有机质含量偏低,有机质类型偏差。

    2017年01期 v.41;No.203 11-20+32+135-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下载次数:5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砂岩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万青青;刘洛夫;肖飞;常敏;胡青;郑珊珊;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八道湾组油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但该地区成岩作用方面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根据岩石薄片及扫描电镜观察,确定车排子地区成岩作用类型及成岩事件发生顺序;根据阴极发光测试,确定方解石胶结物期次、石英次生加大发育程度及高岭石分布特征;根据X线衍射,确定黏土矿物组成及各矿物成分体积分数;根据氧同位素测试,确定自生方解石形成温度;采用反演回剥法研究储层孔隙演化过程。结果表明:储层主要经历压实作用,方解石、石英、黄铁矿等的胶结作用及长石和石英的溶蚀作用。方解石胶结物形成温度主要介于40~85℃,大致对应早成岩阶段A期的晚期至早成岩阶段B期;黏土矿物以高岭石为主,主要来源于长石的溶蚀;储层孔隙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3个阶段,即快速压实阶段、压实胶结阶段及压实溶蚀阶段。该研究成果为车排子地区八道湾组地层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

    2017年01期 v.41;No.203 21-32+136-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6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白云凹陷东南部晚渐新世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地貌演化

    王思琦;张忠涛;林畅松;秦成岗;邢作昌;

    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及三维地震资料,应用地震沉积学和地震地貌学方法,建立白云深水区晚渐新世三级层序地层格架,揭示白云凹陷东南部晚渐新世大型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结构和沉积地貌特征。结果表明:珠海组至珠江组下段可划分7个层序,中上部ZHSQ5、ZHSQ6和ZHJSQ1时期发育三期陆架边缘三角洲沉积,其中ZHSQ5时期陆架边缘三角洲发育范围较小且相对富泥,前三角洲在地震剖面上呈约300m厚的斜交前积反射;ZHSQ6时期陆架边缘三角洲展布最广,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呈网状交织,横向展布达5km,三角洲前缘在地震剖面上为S型前积反射,前积体的高度向盆地方向逐渐减薄,前三角洲斜坡远端发育多个小型滑塌浊积体;ZHJSQ1时期继承早期陆架边缘三角洲的沉积特点,同时前缘下斜坡伴生较大规模的滑塌浊积扇。估算三角洲沉积古水深为600m,三角洲前缘斜坡倾角为4°~7°,反映三角洲形成于深水陆架边缘环境。晚渐新世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供给共同作用控制研究区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形成期次和展布规模,而同沉积断裂活动对陆架边缘三角洲的发育位置及沉积形态具有制约作用。陆架边缘三角洲前缘砂坝、分流河道砂体及前三角洲浊积砂体可构成重要的油气储层。

    2017年01期 v.41;No.203 33-4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4K]
    [下载次数:4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辽河滩海地区东部构造演化与潜山带内幕油气聚集

    王纯;张研;吴小洲;马晓宇;黄昱丞;宋志慧;

    郯庐断裂带在前古近纪及新生代分别发生左旋走滑和右旋走滑运动,造成辽河滩海地区东部的构造演化过程相对复杂。利用地震资料精细解释、构造分析和储层预测等方法,分析辽河滩海地区东部构造演化过程及潜山油气运聚。结果表明:前古近纪时期NE向左旋走滑的燕南、燕东断层,以及EW向的中—古生代断层形成燕南潜山带的内幕形态,潜山带北部内幕圈闭奥陶系储层厚度大、裂缝发育程度高;始新世时期东部凹陷沉积研究区烃源岩地层;渐新世时期燕南断层右行走滑影响潜山带的平面及纵向形态,并开启油气往潜山内幕圈闭运移的通道。该研究为下辽河—辽东湾地区的潜山勘探提供参考。

    2017年01期 v.41;No.203 43-51+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3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川西坳陷中段西部雷四段气藏沉积层序及其对储层的控制

    史云清;李宏涛;肖开华;冯琼;

    为确定川西坳陷中段西部气藏的有利储层发育层段,利用薄片、岩心、测井、地震等资料,研究雷口坡组四段(简称雷四段)沉积层序,分析它对储层发育的控制。结果表明,雷四段可划分为一个完整的三级层序和三个四级层序,其中雷四上亚段对应上部四级层序,进一步划分为四个五级和多个六级高频层序,由向上变浅的高频沉积旋回组成;井间高频层序类型相似,横向一致性对比好,表明形成环境近似。雷四上亚段主要发育潮坪相的潮间带和潮下带亚相沉积,纵向上岩性变化频繁,横向上分布较为稳定;潮间带是储层发育的有利亚相,以Ⅱ、Ⅲ类储层为主,发育于上、下两个储层段中上部,对应五级和六级高频层序的中上部;高频层序反映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潮间带有利岩相分布,影响后期成岩作用,是储层发育与空间展布的关键。

    2017年01期 v.41;No.203 52-62+138-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8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地震反演及多信息协同约束的冲积扇储层精细建模

    赵磊;柯岭;段太忠;王鸣川;商晓飞;贺婷婷;

    油田开发早期区块井资料少、井距大,难以对储层进行精确描述。采用叠后地震反演数据进行沉积相研究,定量分析扇根亚相各微相,为三维沉积相模型提供地质参数;以测井数据为硬数据,采用沉积相控制、反演协同体等信息约束建立储层的泥质质量分数模型。结果表明,应用包括地震反演信息在内的多种信息进行约束建模,可以综合测井资料纵向高精度和地震资料横向高精度的优点,解决勘探开发阶段储层精细描述的问题。

    2017年01期 v.41;No.203 63-72+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3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华家构造带深层储层油气成藏期次——来自流体包裹体证据

    赵玉涛;邵明礼;贾可心;林爽;唐敏;

    松辽盆地德惠断陷具有多期油气充注的特征,受复杂构造运动的影响,原生油气藏发生调整改造。运用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根据烃类包裹体岩相特征及其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和热史模拟,研究德惠断陷华家构造带深层储层成藏期次和时间。结果表明,德惠断陷华家构造带深层储层油气共经历三期油气充注过程和二次调整改造,第一期油充注发生在沙河子组沉积末期(141.5~135.0 Ma);第二期油气充注发生在登娄库组沉积末期—青山口沉积时期(116.0~91.5 Ma);第三期油气充注发生在嫩江组沉积时期(81.0~72.5 Ma)。第一次原油调整改造发生在营城组沉积晚期到登娄库组沉积早期(128.1~121.0 Ma);第二次原油调整改造和第一次天然气调整改造发生在新近纪(4.0~1.0 Ma)。德惠断陷经历较为复杂的油气成藏过程。

    2017年01期 v.41;No.203 73-81+139-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5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奥陶系鹰山组层序地层划分及其地质意义

    刘策;张义杰;李洪辉;曹颖辉;赵一民;杨敏;周波;

    为研究塔里木盆地古城地区储层、确定奥陶世沉积环境并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分析古城地区中下奥陶统岩石学、地震与测井特征,并对5口井岩心及井壁取心进行碳、氧同位素实验。结果表明:古城地区鹰山组划分为两个三级层序,SQ1沉积时期发育弱镶边结构的半局限—开阔台地沉积,顶部层序界面SB2为平行不整合面,下部经历早成岩期岩溶作用,是研究区储层规模化发育的主控因素;SQ2沉积时期受到快速海侵,由半局限台地转变为开阔台地沉积,层序界面SB3的暴露规模与强度小于SB2的,对区域性储层发育控制能力较弱;层序SQ1及SQ2的分界在岩石地层单位上大致与鹰山组三段白云岩及鹰山组二段灰岩的分界对应,界面附近表现显著的碳同位素负漂移。在三级层序划分基础上,在SQ1内部识别8~9个四级层序,在SQ2内部识别4~6个四级层序,其中海侵体系域主要表现为对称性良好的加积型叠置样式,高位体系域表现为向上变浅的加积—进积型叠置样式;四级层序界面对储层的控制作用有限,主要发育准同生期岩溶作用,与古地貌较高部位叠合在小范围内并形成孤立透镜状储层。古城地区奥陶系受加里东运动影响较小,不发育隆起显著的风化壳型岩溶。有利沉积相带与三、四级层序界面叠合区是区域性优质储层的主要勘探目标。

    2017年01期 v.41;No.203 82-96+122+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5K]
    [下载次数:6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辽东凸起东营组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张文凯;吕正祥;沈忠民;刘四兵;

    为确定辽东凸起东营组砂岩储层特征,采用偏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岩石热解、X线衍射及包裹体测温等方法,分析研究区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东营组储层主要岩石类型为杂基体积分数较低的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其成岩阶段为早成岩B期和中成岩A期;主要成岩作用类型包括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其中沉积、成岩初期压实作用和方解石胶结作用,以及中晚期自生高岭石等黏土矿物充填是破坏储层孔隙的主要成岩作用,成岩中后期的长石溶蚀作用是改善储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沉积作用决定研究区储层原生孔隙数量,成岩作用控制储层原生孔隙的改造程度及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研究结果为辽东凸起东营组油气勘探提供地质依据,为辽东湾其他构造区块同类储层研究提供参考。

    2017年01期 v.41;No.203 97-105+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4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建筑科学

  • 矩形钢管混凝土翼缘的H型蜂窝组合柱特征值屈曲性能

    计静;徐智超;张文福;沈晶;周利剑;刘迎春;卢召红;王滨洲;

    为研究矩形钢管混凝土翼缘的H型蜂窝组合柱(STHCC)稳定性能,以截面形式、约束条件、构件长度和混凝土强度等级为主要参数,设计11根不同截面形式的H型蜂窝钢柱及18根STHCC构件;基于构件的简化力学模型和本构模型,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29根试件的有限元模型,开展构件的特征值屈曲分析,将有限元数值解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验证有限元建模方法的合理性。基于18根STHCC构件特征值屈曲分析,提取变形云图和屈曲荷载,考察屈曲荷载随截面形式、构件长度、约束方式、混凝土强度等级和加劲肋的变化规律,给出STHCC在实际工程中的设计建议。结果表明:STHCC构件的整体稳定性比普通H型蜂窝钢柱、钢管翼缘的H型蜂窝钢柱的好,在相同用钢量条件下,屈曲荷载分别提高1.88、1.23倍;在STHCC构件钢管翼缘内设置加劲肋后,屈曲荷载提高1.31倍,合理设置加劲肋可以大幅提高组合柱的整体稳定性。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增加,构件屈曲荷载提高幅度越来越小。根据有限元数值解,通过简化混凝土影响系数建立STHCC构件的屈曲荷载计算公式,获得的屈曲模态为该类组合柱非线性稳定性能提供初始缺陷形态。

    2017年01期 v.41;No.203 106-116+141-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7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计算机与自动化工程

  • 超薄埋氧层厚度对FDSOI器件短沟道效应影响

    谭思昊;李昱东;徐烨峰;闫江;

    随着CMOS技术发展到22nm技术节点以下,体硅平面器件达到等比例缩小的极限。全耗尽超薄绝缘体上硅CMOS(FDSOI)技术具有优秀的短沟道效应控制能力,利用TCAD软件,对不同埋氧层厚度的FDSOI器件短沟道效应进行数值仿真,研究减薄BOX厚度及器件背栅偏压对器件性能和短沟道效应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减薄BOX厚度使FDSOI器件的性能和短沟道效应大幅提升,薄BOX衬底背栅偏压对FDSOI器件具有明显的阈值电压调制作用,6.00V的背栅偏压变化产生0.73V的阈值电压调制。在适当的背栅偏压下,FDSOI器件的短沟道特性(包括DIBL性能等)得到优化。实验结果表明,25nm厚BOX的FDSOI器件比145nm厚BOX的FDSOI器件关断电流减小近50%,DIBL减小近20%。

    2017年01期 v.41;No.203 117-122+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校学报再次被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正>继2012年后,我校学报2016年再次被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评为"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不断提高高校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编辑出版质量,对高校科技期刊在科研活动和学术交流中所起的作用及其质量做出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以树立榜样、明确发展方向,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举办2016年度中国高校杰出·百佳·优秀科技期刊遴选活动,共选出中国高校杰出科技期刊20种、中国高校百佳科技期刊104种、中

    2017年01期 v.41;No.203 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学报被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

    <正>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报告,经过多项学术指标综合评定及同行专家评议推荐,《东北石油大学学报》被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17.1-2017.12)"(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2017年01期 v.41;No.203 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