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油气地质与勘探

  • 有机相在非常规油气储层评价中的应用——以束鹿凹陷富有机质泥灰岩储层为例

    李庆;姜在兴;由雪莲;赵贤正;张锐锋;

    为分析有机相对非常规油气储层的影响并对储层进行评价,以束鹿凹陷富有机质泥灰岩储层为例,根据岩石热解参数、干酪根元素组成和有机质来源等划分有机相类型,确定储层评价参数及标准。结果表明,有机质在热演化过程中生成有机质孔隙,在排烃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和异常高压等形成溶蚀孔隙及裂缝,可以改善储集性能。研究区有机相包括AB、B、BC、C、CD及D六种类型,缺少A类型发育。有机相变化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具有重要控制作用,可作为非常规油气储层评价的参数。束鹿凹陷沙三下亚段层序2的坡折带及洼槽区部位发育具有优质有机相AB类型的高有机质泥灰岩,储集性能较好,为有利目标区。该结果对评价页岩油气等非常规油气储层具有指导意义。

    2016年03期 v.40;No.199 1-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6K]
    [下载次数:5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海上河流相油田少井条件下储层精细解剖——以垦利3-2油田3-1483砂体为例

    郭诚;张建民;朱建敏;周连德;宋俊亭;

    渤海油田新近系河流相储层是渤海油田增储上产的主力开发层位之一,海上河流相储层开发面临储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和井网稀等问题。以垦利3-2油田3-1483砂体为例,应用正演约束叠后地震资料谱反演技术,研究细分成因单元的储层精细构型;根据地震相典型特征,识别水下分流河道的4种接触模式,即分离式水下分流河道,叠置、切割式水下分流河道,叠置式水下分流河道和连接式水下分流河道;利用地震剖面及地震资料谱反演技术,将垦利3-2油田较为复杂的3-1483砂体纵向上精细划分为2期,平面上精细划分为4条河道砂。9口开发井的井位实施结果表明:比优化前减少低效井4口,注采对应率由优化前20%提高到80%,能够解决以垦利3-2油田为代表的海上复杂河流相油田开发早期储层精细刻画问题,为渤海类似油田的开发提供技术借鉴。

    2016年03期 v.40;No.199 10-1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8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双感应测井资料自适应正则化反演

    于涛;

    为了准确获得地层真电阻率,确定地层侵入关系,将非线性反演理论与Morozov偏差原理结合,建立双感应测井(Dual-Induction Log)资料的自适应正则化全参数反演算法。首先根据Tikhonov正则化反演理论,将双感应测井资料反演问题变为含稳定泛函非线性目标函数极小化问题;再利用Gauss-Newton算法确定极小化解。在测井资料的最佳拟合迭代过程中,将Morozov偏差原理及Cholesky分解技术结合,建立一套自适应选择正则化因子方法;最后对大庆油田的实际测井资料进行反演处理。反演结论与试油结果表明,该算法在处理薄层、薄互层时能够取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2016年03期 v.40;No.199 18-2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地化热解录井和电阻率测井技术的江苏G油田水淹层实验响应特征和评价方法

    宋延杰;曹雅楠;柯涛;赵毅;唐晓敏;付健;

    江苏G油田某断块储层采用注淡水方式驱油,采用电阻率测井技术划分水淹层比较困难,而地化热解录井技术不受地层水矿化度变化影响,可以区分油层/弱水淹层与中水淹层、强水淹层。在模拟断块储层条件下,选用孔隙度相近的7块岩样作为一组,采用稳态法油水同驱制作不同产水率样品,测量样品地化热解参数和电阻率;选取岩样含油气总量(P_g)、原油轻重组分指数(PS)作为断块地化热解水淹敏感性参数,选取RFOC-RILD和RILD作为断块测井水淹敏感性参数,采用地化热解图版将油层/弱水淹层、中水淹层、强水淹层区分开,再利用电阻率图版将油层和弱水淹层区分开,建立录测结合水淹层评价图版,图版精度为83%,明显高于地化热解录井水淹层划分图版精度和测井水淹层划分图版精度。结果表明:随着产水率(F_w)升高,P_g、液态烃含量(S1)和热解烃含量(S2)降低,且P_g降低更明显;当注入水矿化度与原始水矿化度比为0.5时,0≤F_w≤10%样品的电阻率明显高于其他产水率范围样品的电阻率。随着水淹程度的增强,井壁取心样品PS呈现明显减小的趋势。地化热解录井与电阻率测井技术结合的水淹层评价方法可更好地实现G油田4级水淹级别的精细划分与解释。

    2016年03期 v.40;No.199 24-31+12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5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西南缘断层特征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庞小军;王清斌;张雪芳;李欢;何京;

    为解决石臼坨凸起西南缘烃源岩展布、储层分布、油气成藏规律等不明确问题,采用断层活动速率法,研究沙河街组三段(沙三段)至现今断层的活动性,探讨不同级别断层活动性与油气运聚的关系。结果表明:沙三段至现今,边界断层活动呈强—弱—最强—强—弱—弱—弱—强的特征。沙三段至东营组二段(东二段)边界断层活动强,是烃源岩和近源三角洲储层发育期,储层和烃源岩厚度大,储层范围小;东一段至现今边界断层活动弱,为河流相和浅水三角洲储层发育期。古近系断层活动强的位置发育断层—岩性圈闭;断层活动弱的位置发育岩性圈闭。新近系受明化镇组上段至现今断层活动的影响,发育断层—地层圈闭。东营组末期烃源岩成熟且油气开始运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下段断层活动弱,油气向古近系近源三角洲储层中运移并保存。明化镇组上段至现今断层活动增强,古近系的油气藏遭受破坏,油气向新近系的有利圈闭聚集成藏。当明化镇组上段至现今的断层活动速率小于25m/Ma时,利于该区油气在古近系聚集成藏;反之,利于在新近系成藏。长期活动和晚期活动的次生断层主要控制油气向浅层运移和成藏。

    2016年03期 v.40;No.199 32-40+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2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沉积特征

    苏旺;陈志勇;汪泽成;江青春;张宝民;单秀琴;姜华;卞丛胜;

    为明确川西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有利沉积相带分布,基于野外露头、岩心和钻测井资料分析,并结合区域地质测量资料,研究岩石类型、沉积模式和沉积相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川西地区栖霞组主要发育生屑灰岩、泥晶灰岩、"眼球"状灰岩、砾屑灰岩、云质豹斑灰岩和白云岩6种岩石类型;基于构造背景、跌积砾屑灰岩、大规模带状展布丘滩体和沉积古地貌,研究区发育碳酸盐岩镶边台地体系;川西地区栖霞组自东向西依次发育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和斜坡—盆地相,其中台缘边缘相发育厚层的丘滩复合体,为最有利沉积相带。川西栖霞组台缘带沿龙门山前广元—江油—雅安一带呈北东向展布,宽度为40~80km,分布范围较广,具有良好勘探前景。

    2016年03期 v.40;No.199 41-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9K]
    [下载次数:5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7 ] |[阅读次数:0 ]
  •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物源特征与沉积相

    李亚龙;于兴河;单新;杜永慧;周劲松;韩小琴;

    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天然气主力产层。根据研究区盒8段砂岩组分、岩屑和重矿物分布等物源分析特征,结合粒度分析、岩石薄片和岩心沉积等资料,研究下石盒子组盒8段物源体系及沉积相展布规律。结果表明:盒8段物源主要来自北北东、北北西及南部方向,岩屑等组分的变化趋势指示物源在中心区域形成交汇区;砂岩组分以石英为主,岩屑次之,长石极少,岩屑以变质岩岩屑为主;沉积相主要为辫状河三角洲相,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和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三角洲平原亚相以水下分流河道为主要微相,三角洲前缘亚相以河口坝为主要微相;砂体形态以厚层宽浅型为主,粒度概率曲线主要为两段式、三段式、两段夹过渡式及多段式。该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天然气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2016年03期 v.40;No.199 51-60+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6K]
    [下载次数:7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湖南永顺区块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前景及选区评价

    董清源;田建华;冉琦;邓模;许江桥;陈勇;

    永顺区块位于中上扬子地台牛蹄塘组页岩气富集区,整体勘探程度较低,页岩气勘探前景不明。利用露头、岩心、测试和地震等资料,分析研究区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前景,以页岩气富集理论为指导,结合地球化学分析技术、地质评价—地球物理联合预测技术,评价有利勘探区块。结果表明:永顺区块牛蹄塘组具有优越的烃源供给条件,厚度大,分布广,燕山期是其主要的聚集及成藏期;页岩储层低孔低渗特征明显,储集类型多样,脆性矿物丰富,有利于页岩气储集及压裂改造;研究区构造样式相对简单,断裂、盖层发育分区性明显,关键构造事件控制源盖动态匹配。残留向斜斜坡是研究区有利的勘探目标,Ⅰ类有利区面积为102.1km~2,Ⅱ类有利区面积为88.2km~2。

    2016年03期 v.40;No.199 61-6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4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东濮凹陷杜寨地区深层砂岩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关系

    张园园;蒋有录;刘景东;徐田武;吕雪莹;

    为分析东濮凹陷杜寨地区沙三中—下亚段致密砂岩储层演化与油气充注过程的耦合关系,综合运用铸体薄片、阴极发光、扫描电镜、荧光显微及流体包裹体等测试方法,明确杜寨地区沙三中—下亚段储层特征、成岩作用、成岩演化序列、储层孔隙度演化史和油气充注史等。结果表明:杜寨地区沙三中—下亚段处于中成岩B期至晚成岩阶段,在经历三期钙质胶结、三期溶蚀、持续压实的复杂成岩过程后,在斜坡带发育低孔低渗砂岩储层,在洼陷带发育特低孔特低渗致密砂岩储层。东营组沉积末期,储层尚未致密化,低熟—成熟有机质在斜坡带聚集形成常规型油气藏,在洼陷带附近形成"边致密边成藏"型致密砂岩油气藏。明化镇组沉积末期至今,储层致密,除少量油气向上运移、在斜坡带形成"边致密边成藏"型油气藏外,仍有大量晚期生成的天然气在洼陷带附近聚集,形成典型的"先致密后成藏"型致密砂岩气藏。

    2016年03期 v.40;No.199 70-7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4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纤维强制裂缝转向规律实验及现场试验

    汪道兵;周福建;葛洪魁;刘雄飞;石阳;Sergio Zlotnik;张薇;

    可降解纤维可以强制人工裂缝发生转向,促进复杂缝网的形成,目前还不清楚纤维强制裂缝转向规律。通过纤维滤失暂堵能力实验,评价纤维转向剂对人工裂缝的暂堵转向作用,分析纤维转向剂对不同裂缝宽度、不同流速时裂缝暂堵规律,确定形成暂堵的临界纤维质量分数。根据降解性能评价实验,纤维在少量水存在的情况下降解率能够达到85%以上,并在暂堵后依靠储层温度恢复而实现自动降解;根据真三轴压裂物模实验,验证纤维转向剂在裂缝存在条件下形成暂堵强制裂缝转向的可靠性,得出裂缝发生转向的水平主应力差上限为7.5 MPa,两次压裂产生裂缝间夹角与水平主应力差呈负相关关系。85口井次的现场纤维转向酸压工艺试验表明,转向压力最高达到40.0 MPa,增产效果明显。该研究结果对理解纤维暂堵裂缝转向机理与指导现场压裂施工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2016年03期 v.40;No.199 80-8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7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及地质控制因素研究——以南图尔盖盆地Konys油田为例

    付辉;卢立泽;王贺华;符奇;杜新龙;韩绪军;

    为解决南图尔盖盆地Konys油田井间连通性测试成本高、研究周期长等问题,以油水井的产液量、注水量等生产数据为基础,根据系统分析理论,建立油藏井间动态连通性的系统分析反演模型,利用研究区块的示踪剂测试数据对反演模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块油水井M-Ⅱ油层之间主要存在单向连通、各向均匀连通、单线连通和单井突进连通等4种类型,连通性主要受构型因素和储层物性等地质因素控制,压裂酸化等储层改造措施只影响局部的井间连通性。

    2016年03期 v.40;No.199 89-9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8K]
    [下载次数:3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油田化学工程

  • Bi2Fe4O9的制备与光催化性能分析

    姬磊;陈丽铎;姜震;吴凯;石楠齐;李宗奇;

    采用水热法制备磁性铁酸铋(Bi_2Fe_4O_9)光催化剂,利用X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紫外—可见漫反射等仪器对Bi_2Fe_4O_9的晶相、形貌、光吸收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紫外光或可见光下,Bi_2Fe_4O_9可有效降解亚甲基蓝(MB),且在紫外光下降解效果尤为显著,其表观速率常数可达2.422×10~(-2) min~(-1)。通过加入不同种类的捕获剂推断Bi_2Fe_4O_9的光催化机理,以及光催化过程中的活性物种,h~+与·OH为光催化降解过程中的主要活性物种。

    2016年03期 v.40;No.199 97-10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计算机与自动化工程

  • 基于MDR/MFI标准的语义数据统一注册模型

    袁满;刘学博;翟红翠;姚桂杰;王芳;

    为解决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的互操作性元模型框架(MFI)系列标准中,映射注册标准的映射度不能满足实际应用需要的问题,在MFI-10和MFI-12标准基础上,提出三层语义数据统一注册模型,包括底层数据源层、中间注册层和顶层全域共享数据模型层,对复杂映射类型进行抽取与定义,并扩充到映射注册元模型;融入映射、注册技术和MDR标准,并作为全域数据模型。石油领域分布式E&P数据库与EPDM数据库等的语义注册的应用表明,语义数据统一注册模型能够灵活、规范地解决企业数据的共享问题。

    2016年03期 v.40;No.199 104-11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油田开采智能评价有用规则提取方法

    于镝;宋盛瑶;任伟建;康朝海;刘玉敏;

    基于油田开采智能评价的有用规则是通过专家问卷调查产生的,受专家选择和实践检验的难度,以及某些专家经验规则可能与实际数据不一致影响而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采用基于区间Ⅱ型模糊集合的语言摘要方法,从油田开采数据库中产生IF-THEN规则,并根据真实度、覆盖度、可靠度和离群度等4个质量测度提取油田开采评价有用规则;进而基于平行坐标法及GUI界面建立可视化逻辑规则群。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节省专家的时间,有助于在经验与实际数据不一致基础上完善专家经验规则。

    2016年03期 v.40;No.199 111-1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4K]
    [下载次数:1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基础科学及其他

  • 一类分数阶非线性系统的输入输出到状态稳定性分析

    高扬;赵微;

    基于Mittag-Leffler型稳定和整数阶非线性系统的输入到状态稳定理论,在Caputo分数阶导数意义下,对于导数阶数在0到1开区间的分数阶非线性系统,给出全新的输入输出到状态稳定定义,进而建立非线性系统实现输入输出到状态稳定的Lyapunov定理。举例证明该理论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2016年03期 v.40;No.199 118-1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