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油气地质与勘探

  • 基于储层质量主控因素分析的CZ因子构建及优质储层预测——以玛湖凹陷西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为例

    孟祥超;苏静;刘午牛;李亚哲;王海明;尹继尧;谢宗瑞;王力宝;

    在明确泥质体积分数、粒度为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区三叠系百口泉组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质量主控因素基础上,结合储层—测井资料,构建储层评价因子CZ,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判别砂砾岩储层质量(储集空间、渗流能力);根据储层—测井—地震资料,在波阻抗反演基础上,利用储层评价因子CZ进行地质统计学模拟储层反演,预测百口泉组优质储层的平面展布范围.结果表明,Ⅰ类储层CZ>8,储层质量最优,主要分布于玛132-玛13井一线,平面上叠置连片;Ⅱ类储层8>CZ>5,储层质量较优,多围绕I类储层边缘展布,主要分布于玛15、玛16、玛133井一带;Ⅲ类储层5>CZ>2,储层质量较差,主要分布于玛154、玛17井一带.该预测结果在油田现场井位部署中应用效果良好,部署8口井,Ⅰ类、Ⅱ类储层符合率分别为82%、85%.该方法为无核磁共振等特殊测井地区的低孔低渗砂砾岩储层分类评价及预测提供新思路.

    2015年04期 v.39;No.194 1-10+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3K]
    [下载次数:4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松辽盆地扶新隆起带东缘泉四段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分析

    罗超;罗水亮;胡光明;陈昌照;王子琦;

    浅水三角洲是当今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与重点对象.扶新隆起带东缘泉四段沉积时期,古地形平坦,气候整体干旱,湖盆宽浅,具备发育大面积浅水三角洲的有利地质条件.为了更好地厘定扶新隆起带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与油气勘探开发间的关系,利用13口井的岩心资料及近600口井的录井、测井资料,分析下白垩统泉四段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下白垩统泉四段沉积演化阶段,受西南保康水系的影响,发育树枝状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该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包括成分、结构成熟度中等,粒度偏细,概率曲线反映为浅水牵引流沉积特征;砂岩中发育丰富的强水动力沉积岩相;(水下)分流河道及席状砂大面积分布,河口坝不甚发育.三角洲平原和前缘亚相区,发育连片分布(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体的富砂带,侧向叠置,切割严重,沿北北东向展布,向盆地方向延伸较远;受湖浪因素影响,在三角洲前缘发育大面积展布的薄层席状砂,具有沿向湖盆方向呈条带状延伸的分布模式.

    2015年04期 v.39;No.194 11-20+70+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6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克拉玛依砾岩油藏储层分类特征及水驱油规律

    吕建荣;谭锋奇;许长福;孙楠;周元泽;付玮琪;

    克拉玛依砾岩油藏目前处于高含水开发阶段,储层精细分类特征研究及不同油藏类型水驱油机理和影响因素分析成为油藏提高采收率的基础和关键.首先利用储层综合对比技术,从沉积物源、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渗流特征及孔隙结构等方面分析三类油藏,明确导致不同类型砾岩油藏水驱油机理存在差异的根本原因;然后基于核磁共振岩心分析技术进行微观水驱油机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水驱过程中大孔隙中的原油采出程度最高,而渗吸过程中主要动用中小孔隙中的原油,水驱方式与渗吸作用的结合可有效提高砾岩油藏采收率.分析三类砾岩油藏储层物性、孔隙结构、微观非均质性、润湿性及原油黏度对水驱油效率的影响,其中物性及微观孔隙结构的不同导致微观水驱油机理的差异,而在宏观上储层的非均质性、润湿性和原油黏度又对注入水的渗流体系和驱替路径起决定作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Ⅰ类油藏水驱油效率最高,Ⅱ类的次之,Ⅲ类的最差.最后结合测井与生产动态资料,讨论水驱油特征对储层整体水淹规律的控制作用.当储层性质相似时,注水条件越强,水淹程度越高;当注水条件相似时,储层物性越好,水淹越强,另外,相同油藏类型物性较差的Ⅲ、Ⅳ类流动单元储层在非强水洗条件下,一般表现为弱水淹层,甚至为油层,成为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区.

    2015年04期 v.39;No.194 21-30+118+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9K]
    [下载次数:10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南堡凹陷天然气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

    戚金花;

    为研究南堡凹陷天然气成藏分布规律,在天然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天然气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空间匹配关系,研究南堡凹陷天然气成藏模式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南堡凹陷天然气存在4种成藏模式:源内断裂输导中—浅层断层圈闭天然气成藏模式,天然气聚集层位受输导断裂与馆陶组三段火山岩盖层配置和储层发育共同控制;源内断裂输导中—深层断层圈闭天然气成藏模式,天然气聚集层位受输导断裂与东营组二段泥岩盖层配置控制;源内断裂输导深—浅层断层圈闭天然气成藏模式,天然气聚集层位受储层发育和源岩供给程度共同控制;源外边部断裂输导深层断层圈闭天然气成藏模式,天然气聚集层位受储层发育和源岩供给程度共同控制.该结论对指导南堡凹陷天然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2015年04期 v.39;No.194 31-3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1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复合型花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以渤海海域蓬莱C构造为例

    张宏国;官大勇;宿雯;刘朋波;张参;麻旭刚;

    渤海海域渤东凹陷南洼凹陷区蓬莱C构造是以明化镇组为主要目的层系的复合型花状构造,油气富集规律不明确导致潜力砂体勘探效果存在差异.根据复合型花状构造形成机制,以断裂研究为中心,运用相干切片、油源对比、断—砂耦合面积计算等方法,分析蓬莱C构造砂体油气富集规律.结果表明,该构造受控于郯庐断裂带新构造运动,晚期走滑挤压强度较小,造成早期派生断层再次活动及地层产状变化,"花心"部位易发育双/多断型砂体;根据断—砂耦合油气丰度半定量预测模板,认为双/多断型砂体是油气高丰度区;沙河街组有机质形成环境与类型较好,为主力烃源岩,不同烃源岩层系对砂体含油丰度影响较小;在成藏条件配置关系基础上,预测蓬莱C构造切入沙河街组烃源岩的断层附近位于"花心"部位的浅层砂体为油气富集区,砂体高部位断—砂耦合程度对油气运聚具有积极意义.

    2015年04期 v.39;No.194 38-44+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1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气藏主控因素及有利区

    王文广;郑民;卢双舫;王民;陈树民;吴晓智;李建忠;李吉君;

    徐家围子断陷是我国东部富含火山岩天然气藏的重点断陷.探讨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气藏基础地质条件和火山岩含气系统,分析火山岩气藏主控因素及耦合关系,揭示火山岩天然气成藏规律.结果表明:徐家围子断陷火山岩气藏控制因素包括优质、成熟的气源岩为火山岩气藏提供充足的气源条件;原生和后期改造型火山岩体为火山岩气藏提供有利的储集空间;基底断裂控制火山岩体的分布并提供天然气高效运移的疏导通道;火山岩气藏成藏主控因素、时空匹配关系控制天然气富集.火山岩气藏主要分布于构造高部位和斜坡带,全区发育原生型火山岩气藏,徐中地区和安达地区发育后期改造型火山岩(风化壳)天然气藏.徐家围子地区存在一定范围的风化壳,厚度在100m左右,主要分布于安达地区和徐中地区;距火山岩风化壳顶面由近及远,单井日产气量从26×104 m3降至8×104 m3,火山岩孔隙度从26%降至8%,风化剥蚀改善火山岩储集性能.

    2015年04期 v.39;No.194 45-53+7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2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南堡凹陷滩海地区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一段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机制

    王思琦;鲜本忠;万锦峰;李振鹏;余琦昌;

    综合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资料,研究南堡凹陷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一段储层特征及其成因机制.结果表明:储层主要为颗粒支撑的长石质岩屑净砂岩;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湖底扇中扇水道是研究区物性最好的两类砂体,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间、湖底扇中扇水道间及湖底扇外扇的储层质量较差.在埋深3 100m以上和3 500m以下主要受以压实作用为主、以方解石胶结作用为辅的破坏性成岩作用影响;在埋深3 100~3 500m主要受有机质生烃溶蚀孔隙的建设性成岩作用影响.不同沉积相带在同一深度层段的成岩演化规律相似,沉积相带控制同一层段物性,成岩作用只影响不同层段的储层物性.该研究为南堡凹陷滩海地区东营组和沙河街组一段勘探提供地质依据,对其他地区类似储层研究有一定借鉴意义.

    2015年04期 v.39;No.194 54-62+8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25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地层地震属性切片技术的储层精细描述方法——以长垣北一区断东西块高Ⅰ油层组为例

    卢勉;

    针对大庆长垣北一区断东西块储层精细描述存在河道砂体平面组合多解、边界不确定等问题,利用基于地质模式的地层切片技术,结合地震和测井曲线等资料,采取"井点微相控制与地震属性平面预测协同分析"方法,开展高Ⅰ油层组前缘相河道砂体的精细描述,研究储层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河道砂体主要呈枝状和条带状分布,河道宽度多为60~100m,网状河等较宽的河道为多期河道叠加形成,同一河道中砂体走向和规模变化较大.优化编制研究区D井区高Ⅰ6+7小层补孔压裂措施调整方案,日增油7.3t.该方法在高含水期三角洲前缘相储层剩余油挖潜中具有指导意义.

    2015年04期 v.39;No.194 63-70+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5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渤海湾盆地沧东凹陷孔二段优质烃源岩成烃环境

    徐祖新;姜文亚;张义杰;赵萌;王居峰;

    以沧东凹陷孔二段为例,利用地球化学、微量元素和古生物鉴别等方法,分析烃源岩的分布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烃源岩的成烃环境,建立孔二段湖盆烃源岩发育模式,确定烃源岩与常规油和致密油分布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烃源岩厚度为50~450m,暗色泥岩平均TOC质量分数为3.07%,Ro为0.5%~1.1%,有机质类型以Ⅰ-Ⅱ1型为主,优质烃源岩分布面积大;湖盆性质、古气候、古生产力和保存条件控制烃源岩的发育,孔二段沉积时期湖盆宽/深大,气候温暖湿润,水体为淡水—半咸水,上、下水体交换相对频繁,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于湖盆中心;湖盆中心以致密油勘探为主,湖盆边缘以常规油勘探为主.成烃环境的研究及烃源岩发育模式的建立对研究区常规油和致密油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2015年04期 v.39;No.194 71-78+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0K]
    [下载次数:5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天然气非线性复合渗流数学模型

    张笑洋;王晓冬;董文秀;王家航;王磊;

    在对油气井进行水力压裂后产生的有限导流垂直裂缝进行研究时,特别是对于泄流面积比较狭长的储层,可采用复合流动模型求解得到接近于实际的近似结果.利用演绎一维流动数学模型,考察天然气渗流的非线性影响,并定义拟时间因子化简控制方程,利用Laplace变换求得无量纲解析解式,联立物质平衡方程后分析拟时间因子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生产动态的影响.进而利用复合渗流模型分析垂直裂缝气井在定流量和定流压生产的2种典型制度下的动态表现特征,绘制相应的不稳态压力及产量曲线,并采用商业模拟器(Eclipse)对该解析解进行模型的对比验证.结果表明:天然气非线性渗流特点对拟稳态时期的产量及压力特征有较大影响.该研究结果有利于提高对天然气渗流规律的认识,为压裂气井的生产动态分析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2015年04期 v.39;No.194 79-87+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3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油田化学工程

  • 磺酸甜菜碱型聚丙烯酰胺/铬凝胶的自修复性能

    周万富;王鑫;周泉;李国;张世东;

    为了探索磺酸甜菜碱型两性聚丙烯酰胺/铬凝胶的自修复行为,分析体系中聚丙烯酰胺的类型、酸的种类,以及重铬酸钠、硫脲的质量分数、硫酸钠质量浓度对凝胶自修复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磺酸甜菜碱型两性聚丙烯酰胺/铬凝胶的自修复行为主要与两性聚丙烯酰胺的分子结构有关,凝胶经剪切破碎后,聚合物分子的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导致凝胶的重新聚集而实现自修复;无机盐硫酸钠质量浓度是影响凝胶自修复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最佳硫酸钠质量浓度为220~1 600mg/L;酸的种类与凝胶的自修复性能无关,主要是影响凝胶的成胶时间,其中乳酸能够形成有机铬,铬离子经过水解和羟桥作用形成多核羟桥络离子,再与聚丙烯酰胺中的—COO—配位形成网络结构的凝胶;重铬酸钠和硫脲为体系提供Cr3+,它们的质量浓度与凝胶的自修复行为无关.南5-10-P50井组应用结果表明:60d后凝胶黏度恢复率超过60%,调剖后启动压力平均提高3 MPa以上.

    2015年04期 v.39;No.194 88-94+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5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复合光催化剂Cu2(OH)PO4/Ni(OH)2的制备及其光催化性能

    姬磊;于瑞敏;陈丽铎;姜震;

    采用水热合成法在Cu2(OH)PO4表面原位沉积Ni(OH)2,制备异质结型的复合光催化剂Cu2(OH)PO4/Ni(OH)2;利用X线粉末衍射仪(XRD)、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仪(UV-Vis-DRS)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等,对其相结构、光吸收性能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该复合光催化剂具有良好的紫外光吸收特性,是一类新型的光催化剂.复合光催化剂在紫外光下可以有效降解亚甲基蓝(MB)溶液,当Cu2(OH)PO4与Ni(OH)2的摩尔比为0.2时,Cu2(OH)PO4/Ni(OH)2具有最大催化活性.根据光催化中加入不同活性物种牺牲剂的实验,推测该异质结型材料光催化过程中光生载流子的传输方向及活性物种.Cu2(OH)PO4/Ni(OH)2的催化活性增强主要归结为复合时在两者之间形成有效的异质结,结区的内建电场能够促进光生载流子的分离,同时·OH和h+在光催化降解过程中是主要的活性物种.

    2015年04期 v.39;No.194 95-102+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5K]
    [下载次数:3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计算机与自动化工程

  • 基于自标准数据和数据港口架构的数据共享技术

    袁满;王丹丹;翟红翠;

    为满足复杂数据共享需求、减轻数据提供者负担,分析自标准与数据港口架构理论机器实现技术.将数据模式的概念引入自标准数据模型,根据NIEM原理,构建由公共数据模型、业务领域数据模型及编码表构成的自标准数据模型库;基于MFI-13表单注册标准,根据自标准数据模型对数据集进行注册,为实现软件之间的互操作对应生成元数据,并描述元数据遵循的语法及语义;为实现自标准数据的共享,提出基于数据港口架构的数据共享模型,并构建原型系统,证明其有效性和技术可行性.

    2015年04期 v.39;No.194 103-10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基础科学及其他

  • 基于DS数据融合与SVR-PF的锂离子电池RUL预测方法

    王常虹;董汉成;凌明祥;李清华;

    为防止锂离子电池失效导致的系统失效,提出一种基于DS数据融合与支持向量回归机粒子滤波(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Particle Filter,SVR-PF)的锂离子电池剩余有效工作时间(Remaining Useful Life,RUL)预测方法.结果表明:该预测方法能够融合不同数据源对锂离子电池RUL的预测结果,改进可用数据较少时RUL的预测准确度.

    2015年04期 v.39;No.194 109-118+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6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油气藏形成机理与资源评价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正>油气藏形成机理与资源评价实验室始建于1987年4月,"十五"期间获批为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05年评估为优秀继续建设;2006年获批为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实验室依托于地球科学学院,以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国家博士授权一级学

    2015年04期 v.39;No.194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来稿须知

    <正>《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是以刊载油气地质与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田化学工程、石油机械工程为主,以及经济管理、建筑科学、计算机与自动化工程、基础科学及其他方面的具有较高理论及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2015年04期 v.39;No.194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