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油气地质与勘探

  • 铲式正断层几何形态定量预测与应用——以南黄海盆地南部拗陷为例

    王明健;张训华;王安国;吴志强;王蛟;

    受众多因素的影响,南黄海盆地南部拗陷中深部地震资料品质较差,对于主控断层深部几何形态及其滑脱深度认识不清,从而导致对上盘深部地层产状、内部构造缺乏正确的认识.为了确定主控正断层在深部的几何形态,以研究区内2条典型的主控正断层为例,综合利用断层浅部资料、上盘当中对比标准层资料及倾斜剪切角,采用倾斜剪切法对断层深部的几何形态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倾斜剪切法模拟的主控断层深部几何形态与现实情况符合度高,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将该方法推广到南黄海盆地南部拗陷的地震解释中,可以提高解释准确度,加深对该地区构造特征的认识.

    2014年02期 v.38;No.186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2K]
    [下载次数:2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鄂西—渝东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罗超;刘树根;孙玮;冉波;王世玉;杨迪;白志强;叶玥豪;张旋;邓宾;

    通过总有机碳质量分数w(TOC)、X线衍射全岩分析和低温氮气吸附实验,获取鄂西—渝东地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w(TOC)值、矿物组分、孔体积、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探讨微观孔隙发育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相控制矿物组分、矿物组分控制孔隙发育,孔隙发育特征反映不同的等温吸附线形态、孔径分布规律、孔体积和比表面积分布频率.浅水陆棚相黑色页岩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较高,石英和黏土质量分数相对较低;深水陆棚相基本不含碳酸盐矿物,石英和黏土质量分数较高;根据等温线和吸附回线特征将黑色页岩分为3类,分别对应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较高的浅水陆棚相黑色页岩、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中等的浅水陆棚相黑色页岩和几乎不含碳酸盐矿物的深水陆棚相黑色页岩;黑色页岩是否含碳酸盐矿物,其孔体积、比表面积和孔径分布区别明显.有机质丰度和矿物组分不同程度控制着鄂西—渝东地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微观孔隙发育.石英和黏土质量分数主要控制微观孔隙发育;w(TOC)对孔体积影响不大,但对比表面积有积极作用;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对总孔体积影响不大,但高质量分数碳酸盐矿物有利于宏孔体积增加.另外,碳酸盐矿物质量分数制约着黑色页岩比表面积发育.

    2014年02期 v.38;No.186 8-17+79+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3K]
    [下载次数:10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5 ] |[阅读次数:0 ]
  • 库车拗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侏罗系泥页岩孔隙特征及影响因素

    任泽樱;刘洛夫;高小跃;肖飞;王英;吴康军;肖正阳;

    在分析有机碳质量分数、镜质体反射率和矿物组成的基础上,应用扫描电镜和氮气吸附实验研究孔隙的分布形态和微观孔隙结构.结果表明:依奇克里克构造带侏罗系泥页岩发育原生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有机质孔和微裂缝等孔隙类型,其中原生粒间孔最为发育.泥页岩样品的平均孔径多介于3.9~33.0nm之间,中孔较为发育,对岩石内部孔隙空间的贡献最大,是气体赋存的主要场所.研究区泥页岩孔隙结构比较复杂,以一端封闭的微孔隙为主,部分为平板状狭长微孔隙和开放型孔隙,在垂向上由浅到深,孔隙开放程度减小.脆性矿物对孔隙体积影响较大,尤其是宏孔;黏土矿物对孔隙体积有一定抑制作用.伴随着成岩演化,泥页岩孔隙结构发生较大改变,随着埋深加大,压实作用越强烈,热演化程度越高,对孔隙改造越明显.该研究对页岩气勘探开发有指导意义.

    2014年02期 v.38;No.186 18-26+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2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尼日尔Agadem区块古近系Sokor1组低阻油层成因

    单祥;季汉成;刘计国;李早红;

    尼日尔Agadem区块古近系Sokor1组普遍存在低阻油层,导致油层在测井解释过程中容易被遗漏.根据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黏土X线衍射、重矿物分析、地层水矿化度和试油分析等资料,考虑岩石粒度、孔隙结构、黏土矿物含量及类型、油层厚度、导电矿物及油藏类型,讨论造成低阻油层的地质成因.结果表明,Sokor1组低阻油层形成原因主要包括3个方面:岩性细、孔隙结构差和黏土含量高造成束缚水饱和度高;黏土矿物附加导电性;油层厚度薄.该研究成果为尼日尔Agadem区块油气勘探提供地质借鉴.

    2014年02期 v.38;No.186 27-3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0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官渡构造下沙溪庙组致密砂岩储层有效识别

    李素华;李兆影;

    针对下沙溪庙组二、三砂层储层致密、低孔、低渗、横向非均质性强的特征,根据二、三砂层地震响应特征,利用谱分解技术将时间域地震信号变换到频率域,获得较原始地震数据更加丰富的数据信息;利用时频三原色进行分频融合及结合分频反演确定砂岩储层的空间分布规律,再利用相干、方位角、倾角、曲率等属性确定裂缝发育带.预测结果表明:地震分频技术分辨薄砂岩储层的能力明显优于常规地震属性的;构造高部位主要发育北西、北东向两组裂缝,构造翼部裂缝相对较发育.预测结果与钻井结果吻合,可指导下一步油气勘探,减少钻探风险.

    2014年02期 v.38;No.186 35-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7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1 ]
  • 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划分及其控藏模式

    仇恒远;鲍云杰;闫百泉;付广;孙雨;

    为了分析断裂在方正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中的作用,在断裂发育及系统划分基础上,采用断裂系统与油气分布之间叠合分析方法,研究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及模式.结果表明:方正断陷断裂系统对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1)Ⅵ类断裂系统为东部油气运移提供输导通道,其下盘断鼻构造是油气聚集的有利部位.(2)反向Ⅰ、Ⅳ类断裂系统为西部油气聚集提供遮挡条件,并且其封闭能力控制油气聚集.断裂系统控藏模式包括:(1)Ⅵ类断裂输导下盘在断鼻构造中控藏模式;(2)反向Ⅰ、Ⅳ类断裂下盘遮挡圈闭控藏模式.研究结果对认识方正断陷油气成藏与分布规律,指导该地区油气勘探有参考意义.

    2014年02期 v.38;No.186 43-5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0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ML地区长81油层组优势砂体展布预测及地质意义

    李卫成;牛小兵;梁晓伟;张艳梅;冯胜斌;马继业;

    针对ML地区长81油层组砂体横向连续性差、纵向变化快、延伸方向预测困难等问题,根据沉积旋回将长81油层组细分为3个小层,选择小层内砂体连续厚度大、曲线幅度高的优势砂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砂体展布精细预测.结果表明:地区共发育9支砂带,其中3支来自西部物源,其他来自西南部物源,单支砂带宽度一般为1~2km,砂体交汇处可达4~5km,砂带主体平均厚度为7~9m.不同时期各支砂带的分布范围和砂体规模不同,研究区东部砂厚大于4m的区域是勘探开发的有利区带,长831小层有利区面积最大.研究结果克服根据累计厚度进行砂体展布预测而放大有效砂层厚度、因沉积旋回的不对应而扩大砂体分布范围的不足,提高砂体预测的准确性;提供西部物源存在的重要证据,并落实了油藏规模;根据研究成果进行井位部署,目的层可直接精确到优势砂体有利区内,降低勘探部署风险.

    2014年02期 v.38;No.186 51-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9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PU并行加速的VSP数据逆时偏移

    郭雪豹;王建民;王维红;王云专;柯璇;刘诗竹;

    基于VSP观测系统,利用VSP数据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优势,采用叠前深度逆时偏移方法对VSP数据进行成像,并与地面地震叠前深度逆时偏移的成像效果比较,分析各自的成像优势及特点;在偏移处理过程中采用GPU并行加速,与传统CPU算法相对比.模型测试结果表明:VSP数据逆时偏移对地下深部地层及井旁微幅构造具有比地面地震逆时偏移更好的成像效果,而在浅层部分因接收不到浅层反射信息而不如地面地震成像清晰;在计算效率方面,GPU算法较原CPU算法提高70倍以上.该研究对深层复杂构造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014年02期 v.38;No.186 58-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5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考虑固液界面作用的聚合物驱动态网络模型

    王小锋;朱维耀;邓庆军;隋新光;高英;

    针对岩石的孔隙喉道尺寸微小,流体在孔喉内的流动规律极其复杂,在现有微尺度研究基础上,建立聚合物驱动态网络模型.该模型不同于准静态网络模型,不仅考虑黏滞力与毛管力的作用,同时还考虑岩石骨架与流体之间界面作用对流动规律的影响.模型通过模拟固液界面作用、孔喉特征参数对聚合物驱后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固液界面作用时,含剩余油的孔隙所占比例越大,剩余油饱和度越大;孔喉比越大,含剩余油的孔隙所占比例越大,剩余油饱和度越大;配位数越大,含剩余油的孔隙所占比例越小,剩余油饱和度越小.

    2014年02期 v.38;No.186 63-68+9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1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考虑固液界面作用的表观渗透率分形模型

    娄钰;朱维耀;宋洪庆;黄小荷;王小锋;张雪龄;

    考虑微流动中固液界面作用,基于Navier-Stokes理论,推导牛顿流体在圆管中的流速分布及流量表达式,引入界面因子以表征固液界面作用的影响;利用分形渗流理论及界面因子,得到表观渗透率表达式,建立综合考虑微流动固液界面作用和复杂孔隙结构特征的渗流数学模型.结果表明:考虑固液界面作用时,微流动流速下降;其影响程度与管径有密切关系,微管直径越小,界面因子越大,表明固液界面作用的影响越大.存在着临界直径,当小于临界直径时,固液界面作用的影响随微管直径减小呈非线性迅速增加;大于临界直径时,流速趋于泊肃叶定律的预测.在分形多孔介质中,随着固液界面作用增大,表观渗透率首先呈非线性迅速下降,随后趋于稳定,说明固液界面作用对渗流影响不可忽略.该数学模型能清晰表征固液界面作用对渗流的影响,为低渗透和致密油藏开发提供依据.

    2014年02期 v.38;No.186 69-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3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温高密度盐水基钻井液性能

    蒋官澄;姚如钢;李威;夏天果;邓田青;

    为解决盐水基钻井液高温高密度条件下性能维护困难的问题,通过系列流变性实验并结合粒度分布和Zeta电位分析等,研究老化温度、密度及黏土含量对钻井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老化温度和黏土含量对高密度盐水基钻井液黏土聚结有重要影响,黏土聚结程度随黏土含量增大而增大,聚结的临界温度随膨润土质量分数增大而降低;同时,高密度钻井液的亚微米颗粒体积分数较低密度钻井液的高,高温作用将增加钻井液的亚微米颗粒体积分数;高温和高密度将使钻井液Zeta电位降低,使体系胶体稳定性变差.尽量降低高温高密度钻井液中黏土含量,并配合使用耐温抗盐高效护胶剂是维护其性能稳定性的重要途径.

    2014年02期 v.38;No.186 74-79+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高温清洁压裂液在塔河油田的应用

    孟燕;张士诚;

    清洁压裂液适用于低渗透储层的压裂,但是耐温性能差.针对塔河油田碎屑岩储层渗透率低、温度高的特点,优选高温清洁压裂液主剂,优化高温清洁压裂液配方,开发一种新的高温清洁压裂液体系,通过实验进行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压裂液体系耐温达到130℃,优选配方为D2F-AS11(4.0%)+KCl(3.0%)+EDTA(0.2%)+KOH(0.6%),抗剪切性能好,携砂能力强,与地层水混合后即能破胶,对储层的伤害非常低,现场应用增油效果明显.

    2014年02期 v.38;No.186 80-8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2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CO2对凝析气藏相态特征及开发指标的影响

    余华杰;

    为制定含CO2凝析气藏的合理开发方式、提高凝析油和天然气采收率,分析开发过程中CO2对凝析气相态变化特征和开发指标的影响;利用高温高压多功能地层流体分析仪,进行含CO2体系凝析气样品单次闪蒸实验、等组分膨胀实验和定容衰竭实验,分析CO2对凝析气高压物性参数和相态特征的影响;运用Eclipse数值模拟软件模拟注CO2膨胀及CO2对凝析气藏开发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大凝析气体系中CO2组分摩尔分数可增加闪蒸气的相对密度、减小偏差因数、增强弹性膨胀能力、降低最大反凝析压力及减少最大反凝析油量;反复多轮次循环回注CO2,可提高凝析油采收率26.2%,提高天然气采收率5.3%.对于高含CO2的凝析气藏或CO2气源充足的凝析气藏,充分利用CO2改善凝析气相态特征,可提高凝析油、天然气的采收率.

    2014年02期 v.38;No.186 86-90+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下载次数:5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CYY-Ⅱ凝胶型调剖剂强度影响因素及应用效果

    尚宏志;

    针对大庆油田长期注水开发层间及层段内吸水矛盾问题,为提高高渗透层封堵效果,研制CYY-Ⅱ凝胶型调剖剂体系;为评价聚合物、交联剂、稳定剂和调节剂对调剖剂强度的影响,进行全因子实验,在筛选因素水平范围内分析凝胶强度的强影响因素及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建立回归方程,优化高强度凝胶配方并对配方进行岩心封堵实验.结果表明:优化筛选得到的最佳配方对渗透率为(650~2 015)×10-3μm2岩心的封堵率超过99%,配方现场应用207井次,连通油井取得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2014年02期 v.38;No.186 91-96+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油田化学工程

  • 二烯烃选择加氢非贵金属Ni-Mo-W催化剂

    刘铁峰;郑卓;

    合成选择性加氢脱二烯烃用非贵金属Ni-Mo-W催化剂;通过氮吸附、XRD、TEM、TPR等表征方法,研究催化剂晶相结构及形貌特征,以异戊二烯为探针反应物,进行催化剂性能评价.结果表明:以NiZnAlK-LDH为前驱体合成的层状Ni-Mo-W选择加氢催化剂,具有高的反应活性和选择性,能将模型油双烯值从1.0降至0.2以下,总烯烃质量分数下降在3%以下,反应温度比传统氧化铝负载型催化剂的低40℃以上,反应压力比传统氧化铝负载型催化剂的低0.5MPa以上,显示较好的应用发展前景.

    2014年02期 v.38;No.186 97-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6K]
    [下载次数:2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建筑科学

  • 斜向反复加载下高轴压比RC短柱抗震性能实验

    宋坤;李振宝;

    为研究斜向地震作用下高轴压比RC短柱在不同加载角度及配箍率下的抗震性能,开展5根截面尺寸为300mm×300mm,轴压比为0.6,配箍率分别为0.529%和1.058%,加载角度分别为0°、22.5°及45.0°的钢筋混凝土柱试件的低周往复加载实验,记录试件的破坏形态,提取滞回曲线和骨架曲线;从耗能能力、承载力及延性等方面对RC短柱进行抗震性能分析.结果表明:相同加载角度的试件随配箍率的增大,承载力增大,强度退化变缓,刚度基本不变.水平主轴加载时,配箍率对试件延性基本没影响;斜向水平加载时,延性随配箍率的增大而有所增大,提高配箍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试件的变形能力.该研究结果为RC短柱在工程中应用提供参考,为完善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提供依据.

    2014年02期 v.38;No.186 102-108+120+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计算机与自动化工程

  • 时变领航情况下多智能体网络一致性分析与应用

    于镝;李铖;冷传英;任伟建;

    针对个体动态为一阶积分器的多智能体网络,研究时变领航情况下网络的一致性.当只有部分个体已知领航者状态时,基于智能体间的相对状态,提出分布式控制协议,应用图论、矩阵理论和稳定性理论给出有向固定拓扑网络实现一致的充要条件及算法.拓展算法至当智能体间具有固定相对状态偏差时,给出分布式控制协议和网络实现一致的充要条件及算法.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文中算法的控制协议可以实现只有部分智能体已知时变领航情况下的一致性追踪,基于拓展算法的控制协议可使多车辆在一定时间保持理想编队.该研究结果对于多智能体协调控制问题具有参考意义,也为多车辆编队控制问题提出新的思路.

    2014年02期 v.38;No.186 109-113+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入侵性杂草优化算法的有噪独立分量分析方法

    孔祥翠;王微微;陈静静;陈宇;

    针对传统独立分量分析(ICA)算法在含噪情况下分离效果不好,容易陷入局部收敛的问题,提出基于入侵性杂草优化(IWO)算法的有噪独立分量分析方法.以分离信号负熵和为目标函数,选用高斯密度函数估计负熵,消除目标函数中的不稳定项,提高算法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采用入侵性杂草优化算法估计混合矩阵,提高算法的全局寻优性能.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Fast ICA和Fast NoisyICA算法相比,文中算法的分离信号和源信号的相似因数更大,随着信噪比增加,相似因数趋向1,可以更好地估计源信号;PI指标明显小于其他两种算法的,可以更为精确地估计混合矩阵.研究结果对有噪ICA信号处理有一定参考意义.

    2014年02期 v.38;No.186 114-12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教育部关于同意大庆石油学院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的通知

    <正>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申请批准大庆石油学院更名的函》(黑政函[2009]90号)收悉。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以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四次会议的评议结果,经研究,同意大庆石油学院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学校代码为10220;同时撤销大庆石油学院建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东北石油大学系多科性本科学校,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培养研究生的任务。二、东北石油大学由你省统一领导和管理,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由你省统筹解决。三、学校全日制在校生规模暂定为19000人。

    2014年02期 v.38;No.18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校学报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继续提升

    <正>根据2013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统计结果:我校学报2012年影响因子为0.663,比2011年提升30%,在34种石油天然气工程类期刊中排名16;我校学报2012年总被引频次为928次,比2011年提升10%,在34种石油天然气工程类期刊中排名18.

    2014年02期 v.38;No.186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来稿须知

    <正>《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是以刊载油气地质与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田化学工程、石油机械工程为主,以及经济管理、建筑科学、计算机与自动化工程、基础科学及其他方面的具有较高理论及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基本要求(1)题名应简洁明了,紧扣文章主题,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属省部级以上项目的研究成果应在首页地脚处注明。(2)作者署名写明每位作者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和市、邮政编码。第一作者应在首页地脚处写明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3)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包括研究目的、应用的理论及技术方法、取得的主要成果及结论等。报道性文摘要求300字左右,报道一指示性文摘要求200字左右,其中不应含有非公知公认的字符、公式和文献等。

    2014年02期 v.38;No.186 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