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院士论坛

  • 中国陆相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开发现状及对策

    王玉普;刘义坤;邓庆军;

    在调研我国陆相砂岩油田开发现状的基础上,从中高渗透油田、低渗透油田及断块油田角度出发,总结并归纳不同类型油田面临的开发现状,制定有效开发战略对策.结果表明:中高渗透油田开发应立足于井网加密与三次采油相结合;低渗透油田应以CO2驱油,辅助微生物驱油的开发对策;断块油田应开展气驱、微生物驱和热采研究与试验的战略对策.该研究成果对中国陆相砂岩油田特高含水期的有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2014年01期 v.38;No.185 1-9+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下载次数:15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6 ] |[阅读次数:0 ]

油气地质与勘探

  • 鄂尔多斯盆地长9段沉积物源分析

    刘璇;丁晓琪;万友利;刘梅;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长9段钻遇一批工业油流井,显示长9段油藏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由于对个别区域的物源存在争议,影响勘探进程.为确定长9段沉积物源,对长9段野外露头、岩心进行取样,通过偏光显微镜对砂岩薄片进行观察,获得大量关于轻、重矿物组分的信息.根据矿物含量组合特征,结合周缘露头、地质背景及古水流的测定,分析母岩及物源方向.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不同区域的重、轻矿物组合特点明显不同;长9段沉积期,主要存在北东、北西、西、南西及南部5个物源,具有典型的山间型盆地的特征.这些物源在盆地中心的吴起、富县一线发生汇聚.盆地西物源的存在说明南北向的中央古陆梁可能存在,中央古陆梁提供部分西物源;盆地南物源的存在说明宁县、正宁、宜君地区具备油气富集条件,具有油气勘探潜力.

    2014年01期 v.38;No.185 10-1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下载次数:6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4 ] |[阅读次数:0 ]
  • MB斜坡区T1b组自生黏土矿物分布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

    孟祥超;斯春松;王小军;杨荣荣;李亚哲;韩守华;

    为明确MB斜坡区T1b组储层黏土矿物类型与含油性的关系,指导MB斜坡区优质储层预测,根据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试油结果及区域成藏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MB斜坡区T1b组储层主要发育高岭石、伊蒙混层、伊利石自生黏土矿物;高岭石与储层物性呈正相关,伊蒙混层、伊利石与储层物性呈负相关,油层中相对贫伊利石、富高岭石,水层中相对贫高岭石、富伊利石;近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组合自生高岭石含量较高,物性和含油性较优;远岸孤立河口坝砂体伊蒙混层、伊利石含量较高,物性和含油性较差;AH1、M18、M6一线南北及M003、M006一线以南,共约为500km2的扇三角洲前缘的近岸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组合相带,井控程度低,为勘探潜力区带.

    2014年01期 v.38;No.185 17-2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黑龙江宁安盆地古近系油页岩沉积环境分析

    周动力;董青松;

    分析宁安盆地古近系化石类型和含量特征,以及油页岩中岩石矿物组成含量特征及各种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阐述研究区油页岩形成时的古气候条件及沉积环境.结果表明:古植物类型以温带、亚热带的草本植物、落叶阔叶林为主,矿物组成含量体现富含高岭石、伊蒙混层较少的特点;微量元素质量比m(Mn)/m(Ti)值介于0.02~0.11之间,m(Sr)/m(Ba)值介于0.48~0.68之间,m(Ni)/m(Co)值介于1.97~3.02之间,m(Ni)/m(V)值介于0.10~0.39之间,m(V)/m(V+Ni)值介于0.72~0.91之间;稀土元素中δCe值分布在0.76~0.87之间.研究区内油页岩形成时的气候主要为温带—亚热带半湿润、湿润、多雨的气候条件;形成于近岸、陆相淡水浅湖—沼泽,贫氧的还原性沉积环境中.该研究对明确研究区油页岩形成时的沉积环境及其勘探潜力具有一定意义.

    2014年01期 v.38;No.185 25-30+9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3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海洋MCSEM监测的海底油气后期开发的可行性

    曾方禄;

    为了探讨海洋可控源电磁法(MCSEM)监测海底油气后期开发的可行性,根据油气运移及开采过程中储层电阻率变化特点,设计并利用MCSEM一维正演程序试算不同的海底电阻率模型,包括海底沉积层仅有储层的简单模型和储层上方有高阻覆盖层的复杂模型,分别将接收极沉放海底和油气钻井,分析电偶极子源在海底和井中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传统深海频率域接收模式MVO曲线能较好地反应储层电阻率的变化;井中接收频率域电场对于高阻层位的变化非常敏感;浅海下MCSEM在不同偏移距的时域电场信号既能分离空气波干扰,又能很好地反应储层电阻率变化.海洋可控源电磁法对于海底油气后期监测具有潜在优势.

    2014年01期 v.38;No.185 31-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神狐隆起珠江组一段下钙质层分布特点及主控因素

    李才;尤丽;朱继田;杨金海;李辉;郑榕芬;

    为明确神狐隆起新近系珠江组一段下储集层钙质干层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结合沉积矿物学、岩石学、测井学等,从沉积相带、古环境、钙质层与泥岩成岩演化及油气充注的关系分析钙质层成因及分布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钙质干层具有低伽马、高电阻、高密度、低声波时差特点,不同沉积相带钙质干层厚度、层数、频率不同,三角洲前缘、三角洲前缘与浅海过渡区、浅海相钙质层依次呈现减薄、层数及频率变低;古地貌构造位置越高,地层含砂率越高,形成钙质层厚度越厚;碳、氧同位素w(δ13C)为-3.32‰、w(δ18 O)为-4.69‰,形成的古地温约为40℃,为早中成岩阶段的成岩碳酸盐胶结,钙质干层在砂岩中部相对砂泥岩界面受到泥岩成岩演化排出的流体溶蚀较小,含量较高;原油充注只有使储层含油饱和度增加到一定值(40%)以后,才对地层水流动抑制明显,控制晚期碳酸盐矿物的沉淀;本区含油饱和度在0~40%为弱的正相关性,铁白云石与总的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随含油饱和度增加略有升高,含油饱和度在40%~80%为负相关性,碳酸盐胶结物含量随含油饱和度增加而降低.

    2014年01期 v.38;No.185 37-4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府凹陷青山口组含油气泥页岩层的测井曲线标准化

    肖佃师;黄文彪;张小刚;任欢颂;郭思祺;

    泥页岩富含有机质、非均质性强,相同岩性地层测井响应差异大,稳定标准层选取困难.根据王府凹陷青山口组泥页岩地质特征,利用声波和电阻率曲线组合识别出多套低有机质泥岩层和富有机质页岩层,构建两套"视标准层";结合趋势面法进行特征值分析,有效降低有机非均质性对测井曲线的影响,实现泥页岩层曲线标准化;利用有机碳TOC建模对标准化效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泥页岩层曲线标准化后计算TOC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与标准化前相比平均相对误差减小24.1%.这种方法可以在有机非均质性强、缺乏稳定标准层的泥页岩层中实现测井曲线的标准化.

    2014年01期 v.38;No.185 46-53+116+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4K]
    [下载次数:5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苏里格气田盒8气层组厚层辫状河道砂体构型分析

    卢海娇;赵红格;李文厚;

    苏里格气田盒8气层组砂体厚度大、内部结构复杂、岩性变化快,砂体构型严重制约地下砂体和有效储层的认识,影响气井的井位部署、井轨迹设计及开发效果.基于储层构型分析方法,以古代露头和现代沉积构型模式为指导,采用岩心观察及测井曲线精细识别技术,分析盒8气层组储层成因及砂体构型,确定各构成单元的沉积特征、构型模式、规模和空间叠置方式.结果表明:盒8气层组为砂质辫状河沉积相,厚储层主要为辫状河道复合砂体,辫状河相划分为4类亚相、7类微相;辫状河道复合砂体内部为近水平或水平波状薄夹层构型模式,分为孤立型、横向局部连通型、堆积叠置型、切割叠置型等4类空间叠置模式.该研究结果为深化盒8气层组储层认识,指导该区水平井部署与明确地质导向提供依据.

    2014年01期 v.38;No.185 54-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7K]
    [下载次数:10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4 ] |[阅读次数:0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非均相复合驱封堵调剖性能及矿场试验

    张莉;刘慧卿;陈晓彦;

    针对聚合物驱后油藏提高采收率的需要,在孤岛中一区Ng3开展非均相复合驱实验和矿场试验,描述非均相复合体系的注入产出特征,评价非均相复合驱的封堵调剖性能和驱油效果.实验和矿场试验表明:黏弹性颗粒驱油剂PPG的阻力因数、封堵效率、非均质剖面调整能力强于聚合物的,适合长期驱替应用;非均相复合驱实验提高聚合物驱后采收率13.6%,高于聚驱后二元驱和聚合物加PPG驱二者之和;矿场动态特征不同于聚合物驱和二元驱,纵向吸水剖面发生交替变化,见效井综合含水率呈台阶式直线下降,具有交替封堵、转向式驱替各小层剩余油的特点;增油倍数和综合含水率下降幅度高于同期聚合物驱和二元驱的,可成为聚合物驱后油藏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有效方法.

    2014年01期 v.38;No.185 63-68+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1 ]
  • 渤海油田残留聚合物再利用新型调驱剂

    姜维东;张健;戴彩丽;杨帅;魏子扬;

    针对渤海油田聚合物驱后油井含水率上升快,地层残留大量聚合物随采出液无效采出的问题,通过实验,研制一种适合渤海油田的残留聚合物再利用新型调驱剂,利用地层残留的聚合物形成絮凝体封堵高渗透层,控制含水上升速度和扩大流体波及体积.结果表明:再利用调驱剂淀粉改性型阳离子聚合物ZRS与低质量浓度、低相对分子质量的残留聚合物,通过"静电缔合"和"吸附架桥"作用形成空间网络结构,封堵优势通道,提高流动阻力;ZRS具有较好的注入性,剪切后黏度保留率可达90%以上,60d后对岩心的封堵率保持为94%,实验采收率较聚合物驱后续水驱增加10.6%.

    2014年01期 v.38;No.185 69-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4K]
    [下载次数:2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硅藻土及其复配剂处理聚合物驱含油污水实验

    陈平;阚连宝;林红岩;王西联;

    针对大庆油田聚合物驱含油污水的特点,采用混凝法处理含油污水中的油;进行单独硅藻土与硅藻土复配剂处理聚合物含油污水效果对比,探讨聚合氯化铝与硅藻土复配剂的不同加药量、复配比、混合搅拌速度、pH、沉淀时间对聚合物驱含油污水中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氯化铝与硅藻土复配处理效果最好,油去除率最高达到69.23%;当投加量为300mg/L,复配比为1∶11(质量比),混合搅拌速度为350r/min,水样pH为7.0,沉淀时间为30min时,复配药剂除油率最高,能够满足后续水处理含油量的要求.

    2014年01期 v.38;No.185 76-7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2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亲油多孔介质残余油膜的微观运移机理

    谷建伟;张文静;张以根;黄迎松;

    为研究亲油多孔介质中残余油膜的微观运移机理,以毛细管渗流模型为基础,结合边界层理论,建立膜状残余油微观渗流模型.根据亲油多孔介质中膜状残余油的分布特征,推导毛细管中油、水微观运移方程;改进毛细管模型,推导不等径毛细管模型的油水相对渗透率表达式,得到相对渗透率曲线,分析毛细管半径、边界层厚度和流体黏度对相对渗透率曲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毛细管半径增大,相对渗透率曲线向左逐渐平移;随着边界层厚度减小,相对渗透率曲线向左逐渐平移;随着油黏度增大,水相的相对渗透率曲线向右下方逐渐平移,油相的相对渗透率曲线没有变化.该结果对分析高含水期残余油渗流机理及提高采收率提供理论指导.

    2014年01期 v.38;No.185 80-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储层岩心孔隙结构变化对流体流动速度变化影响

    白永强;李娜;姜莎莎;姜振学;刘常红;

    储层岩心孔隙结构的改变对流体的动力学特性有重要影响,进而影响石油采收率变化.利用原子力显微镜表征岩心在纳米—微米尺度上的微观结构,定量描述岩心的形态特点;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软件分析孔隙内流体流动特性,获得岩心关键点处孔隙直径微小变化对流体的流动速度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岩心内流体的流动速度与孔隙直径大小并非为简单的正比例关系,而是同时受到其他孔隙协同变化的影响;孔隙大小存在阈值点,在阈值点两侧微孔中流体的流速随孔隙变化的改变规律不同.该研究结果对确定次生孔隙及其变化对三次采油效率提高的关键因素具有指导意义.

    2014年01期 v.38;No.185 85-9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3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稳态产能评价模型

    刘雄;田昌炳;姜龙燕;杨帆;徐秋枫;

    基于区域分形和拟压力法,建立一种可用于致密油藏直井体积压裂稳态产能评价的解析模型,模型考虑人工裂缝网络展布、压敏及启动压力梯度的影响;应用模型分析压敏系数、分形因数、启动压力梯度、改造半径及生产压差等影响产能的参数.结果表明:压敏系数对产能的影响较大,压敏系数越大,产能越低,当压敏系数大于0.1MPa-1时,放大生产压差增产效果不明显;分形因数越大,产能越高,生产压差越大,分形因数对提高产能的效果越显著;启动压力梯度越大,产能越低;改造半径越大,产能越高,改造半径对产能的影响受分形因数和生产压差的制约,分形因数及生产压差越大,改造半径对产能的影响越大.该结果为合理开发致密油藏及体积压裂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2014年01期 v.38;No.185 91-9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8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油田化学工程

  • 新型复合分子筛加氢裂化催化剂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王东青;孙发民;马守涛;贾鹏飞;

    以Y-Beta/MCM-41新型复合分子筛和无定形硅铝为酸性组分,以W-Ni为活性金属组分,制备中油型加氢裂化催化剂.采用XRD、SEM-EDS、NH3-TPD、Py-IR和XRF等分析技术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并在200mL加氢评价装置中对催化剂进行加氢裂化性能评价.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在反应压力为15MPa、氢油体积比为1 500∶1、体积空速为1.5h-1的条件下,中油选择性为79.16%,C+5液体收率为98.92%,温度在65~140℃时重石脑油芳潜质量分数为43.3%,温度在140~370℃时柴油十六烷值为61.7,温度大于370℃时尾油BMCI值为6.5,分别可作为优质的重整装置进料、柴油调和组分及乙烯裂解原料.

    2014年01期 v.38;No.185 97-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建筑科学

  • 钢框架十字型刚性节点滞回性能分析与设计

    计静;邢菲;武英杰;张文福;袁朝庆;张丹;杜娟;

    为研究钢框架十字型刚性节点构件的滞回性能,以轴压比、H型钢柱腹板厚度、钢梁截面形式及加劲肋为参数,设计8组钢框架十字型刚性节点和1组T型刚性节点;基于简化的力学模型和材料的本构关系,利用ABAQUS软件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节点试件的滞回性能;通过与已有的T型刚性节点试验结果对比,两者吻合较好,验证有限元模型的合理性.开展十字型节点仿真分析,提取节点荷载—位移滞回曲线、包络图、骨架曲线和应力云图,获得柱轴压比、H型钢柱腹板厚度、钢梁截面形式及加劲肋对该类节点抗震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对轴压比、柱腹板与翼缘厚度比提出设计建议.结果表明:柱轴压比设计限值建议取为0.5,柱腹板与翼缘厚度比设计限值建议取为0.75.当截面形式为H型钢时,十字型刚性节点的抗震性能良好,并且优于截面形式为钢管的,节点域设置横向加劲肋可有效提高节点的抗震性能.

    2014年01期 v.38;No.185 102-1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4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计算机与自动化工程

  • 图像压缩中基于分形维数的小波基选取

    唐国维;王苫社;张岩;

    小波函数具有多样性,采用不同的小波基对图像进行压缩后,重构图像的质量有一定差别.为了选取合适的小波基对图像进行小波变换编码,提出一种基于分形维数的小波基选取的图像压缩方法.通过差分计盒法计算相关图像的分形维数,将图像按照分形维数数值的不同划分为不同类别.选取每类中的代表图像,采用多种小波基,分别用SPECK算法对其压缩处理.根据重构图像峰值信噪比的数值,得出每类图像适合的小波基.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小波图像编码的峰值信噪比.

    2014年01期 v.38;No.185 112-11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教育部关于同意大庆石油学院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的通知

    <正>教发函[2010]65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申请批准大庆石油学院更名的函》(黑政函[2009]90号)收悉。根据《高等教育法》和《普通本科学校设置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以及全国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五届四次会议的评议结果,经研究,同意大庆石油学院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学校代码为10220;同时撤销大庆石油学院建制。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东北石油大学系多科性本科学校,以实施本科教育为主,同时承担培养研究生的任务。二、东北石油大学由你省统一领导和管理,学校发展所需经费由你省统筹解决。

    2014年01期 v.38;No.185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校学报获“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

    <正>我校《东北石油大学学报》获得201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二等奖.此次评审共评选"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一等奖33名、二等奖62名;"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科技期刊优秀组织单位"54个.此项评选是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为了促进科技期刊健康发展,提高科技期刊的质量,扩大期刊的影响力,促进论文免费共享,建设良好的科研环境,使科技期刊更好地为科研和科研工作者服务,根据《关于组织201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科技期刊优秀组织单位"评选活动的通

    2014年01期 v.38;No.185 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来稿须知

    <正>《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是以刊载油气地质与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田化学工程、石油机械工程为主,以及经济管理、建筑科学、计算机与自动化工程、基础科学及其他方面的具有较高理论及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基本要求(1)题名应简洁明了,紧扣文章主题

    2014年01期 v.38;No.185 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