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孝威;王少飞;万友利;朱志良;韩翀;朱莎;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采用扫描电镜等技术,结合测井录井资料,分析鄂尔多斯盆地麻黄山西区块中生界延安组延8段储层砂体成岩相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延8段砂体储层为致密低渗透砂岩储层,优质储层主要发育在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中,识别4种成岩相,即强烈压实致密相、胶结致密相、弱压实弱胶结相及强烈溶蚀相,其中弱压实弱胶结相和强烈溶蚀相中发育优质储层;研究区南部刚性颗粒含量高、黏土环边发育的层段主要呈弱压实弱胶结特征,能够保留较高的孔隙度;受埋藏期成岩酸性水及表生期大气淡水溶蚀强烈层段发育大量的次生孔隙,同时早成岩期压实作用较弱的砂体能够保存更多的剩余原生孔,为后期酸性水及大气淡水溶蚀提供良好的地层水输导通道.
2013年04期 v.37;No.182 1-8+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2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赵海华;崔红庄;王军;侯旭波;季建清;赵晓喜;
六盘山盆地构造背景复杂,尤其是盆地西南缘,构造样式认识不清.在野外调查、重力资料及地震资料解析的基础上,分析六盘山盆地西南缘各大断层带构造特征和构造样式,提出以压扭走滑构造样式为主,结合区域地质背景探讨中新生代以来构造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盆地西南缘构造带具有断层带地层陡直、剖面上呈花状构造、空间上见"丝带效应"、平面上各断裂雁列式排列的构造特征,划分走滑构造和压扭走滑构造相关褶皱两大类构造样式;结合区域构造应力场不断顺时针旋转的构造演化特点,确认六盘山盆地西南缘新生代以来以压扭走滑构造样式为主,走滑构造相关褶皱构造样式为次.该研究成果对六盘山盆地油气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2013年04期 v.37;No.182 9-17+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4K] [下载次数:3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蒲丹;雷宛;李怡;王凯;陈思宇;
分析XF山西侧地区的深部构造特征、电性层与断裂的展布及圈定有利油气构造带,为含油气远景评价和选择有利区块提供依据,综合MT电法、重力和磁法资料,并以物性资料为基础,石油地质理论为依据,提出综合物探资料在XF山西侧油气地质—地球物理解释中的综合解释方法.通过对重磁电资料与石油地质资料的联合正反演综合解释,分析剖面中生界和古生界地层垂向分布,确定研究区电性层的展布、断裂及下组合有利生储盖组合的综合物探异常特征.结果表明:物探剖面中、东段最多发育3套电性层,西段可完整发育5套电性层,震旦系—寒武系地层发育厚度较大,构造变形相对较弱,是油气勘探的有利区,从而验证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方法在XF山西侧地区的有效性.
2013年04期 v.37;No.182 18-2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5K] [下载次数:4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正来;
为加快海拉尔盆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有效动用,以近油源、自生自储型油藏含油饱和度主控因素分析为指导,结合储层参数测井精细解释结果及生产动态资料,建立海拉尔盆地贝中油田圈闭聚油潜力预测方法,并对其未开发区块圈闭聚油潜力进行定量预测.结果表明:储层物性与圈闭幅度是近油源、自生自储型油藏含油饱和度的主控因素;低渗透储层(1~10)×10-3μm2,圈闭幅度大于100.7m,或中渗透储层(10~100)×10-3μm2,圈闭幅度大于60.5m,圈闭具备足够浮力,可形成纯油层.低于这一圈闭幅度界限,圈闭内多为油水同层或水层;建立圈闭幅度与初期产量之间的关系,定量预测圈闭开发潜力.该方法可为类似区块潜力预测提供参考.
2013年04期 v.37;No.182 26-31+4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宗堡;杨铁军;龚勋;刘洪涛;刘云燕;
受断层遮挡和断砂配置关系影响,断块区岩性油藏剩余油分布十分复杂.分析葡北油田葡萄花油层正向构造识别、沉积微相解剖、断层侧向封闭性和‘断—砂’匹配样式,认为断块区岩性油藏剩余油主要受"势—断—相"及其匹配关系控制,即断块边部正向断圈和内部微幅度构造高点控制剩余油富集部位;断层侧向封闭性影响剩余油富集程度;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及主体席状砂构成剩余油富集优质储层;断层与砂体匹配样式决定剩余油富集层位.建立4种剩余油类型,提出断块边部遮挡型剩余油钻大斜井,微幅度构造型剩余油钻高效加密直井,河道注采不完善型剩余油钻水平井,席状砂非均质性型剩余油采用油井压裂等挖潜方法.该研究结果对高含水期断块油田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2013年04期 v.37;No.182 32-3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0K] [下载次数:4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7 ] |[阅读次数:0 ] - 张震;徐国盛;袁海锋;王诚;范蕾;
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紧邻玛湖富生烃凹陷,是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有利指向区.为认识哈山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利用岩心、薄片及成像测井手段,分析火山岩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特征等,研究哈山地区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储集性能主控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火山岩岩石类型复杂,主要为火山角砾岩、安山岩、凝灰岩和玄武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次生溶孔、裂缝及少量原生孔隙(砾间孔和残余气孔);储集性能较差,以中低孔—低渗(特低渗)储层为主,非均质性强,火山角砾岩物性最好,是石炭系最有利的储集层,其次是安山岩和凝灰岩,玄武岩储集性能最差;储集性能影响因素主要有火山岩的岩性、岩相、构造活动及溶蚀作用.该研究结果对准噶尔盆地哈山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2013年04期 v.37;No.182 39-46+120-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0K] [下载次数:5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0 ] |[阅读次数:0 ] - 金雪英;
针对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地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强、岩性识别精度较低的现状,根据取心、黏土、薄片分析等资料,利用岩心刻度测井资料,将沙河子组岩性归类:首先,由岩石成分分析各类岩性的常规测井响应特征,建立解释图版;然后,采用电导率异常对比法,利用Bortex模块从电成像测井资料中提取能够定量表征地层砾石含量的结构指示参数;最后,利用常规测井和成像测井,选择对岩性反映敏感的测井参数,建立"成分加结构"主成分分析的岩性识别方法,实现岩性计算机自动识别.研究区10口井的岩性解释结果表明,经过32个取心段岩性验证,岩性识别符合率为90.6%.该方法不但解决成像测井定量识别岩性的难题,而且提高沙河子组地层岩性解释的精度和效率,为储层测井评价奠定基础.
2013年04期 v.37;No.182 47-5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0K] [下载次数:5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李雪英;文慧俭;张桐;于国楠;王金丽;
根据衡Q模型,将吸收系数引入黏性介质的相速度中,以相移法为基础,利用稳相点原理,推导基于叠加速度和等效Q值的黏性介质叠前时间偏移的走时和振幅计算公式,研究适合于黏性介质的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理论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精确的复杂构造成像能力,能够将黏性补偿结合到偏移过程中,有效恢复深层界面的高频信息;在准确构造成像的同时,提高地震成像的分辨率.
2013年04期 v.37;No.182 98-10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雪英;裴江云;张惠瑜;吴鹏;刘心宇;
为了考察基于等效Q值的反Q滤波方法补偿效果的影响因素,从信噪比、等效Q值精度、调谐频率和门限阈值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信噪比越低,稳定性问题越难控制,补偿效果越不好.等效Q值选取偏小,将导致补偿过大;等效Q值选取偏大,将导致补偿不足.选择最高截止频率比选择峰值频率的频散校正效果好,地震波走时更加准确.门限阈值越大,振幅补偿越大,补偿后的振幅越接近无黏性吸收时的振幅,但将增加算法的不稳定.该研究可为在实际资料处理中正确使用反Q滤波技术提供指导.
2013年04期 v.37;No.182 105-109+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雪英;王凤来;文慧俭;孟青云;宋长和;马世忠;
提出沉积韵律控制下的厚层砂体水淹级别精细划分方法.该方法以稳定泥岩隔层为划分标志,将测井曲线划分为与沉积韵律一一对应的解释单元.根据深(浅)电阻率曲线与密度测井曲线,以厚层砂体电阻率曲线的平均斜率及密度曲线的相对重心为判别参数,利用计算机自动判别每一个解释单元中所包含的原始沉积韵律类型.以每单一韵律中部为对比标准层,将韵律其他部位小层的电性、物性、时频特征参数与之比较,结合小层与标准层相对位置关系,自动判定各小层水淹级别.11口密闭取心井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给出不同韵律内部各小层的水淹级别,与岩心分析结果相比,总符合率达到78%以上.
2013年04期 v.37;No.182 110-116+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下载次数:3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