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焦姣;庞雄奇;庞宏;姜福杰;李建华;
为了认识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志留系储层特征及其油气藏成藏主控因素,利用叠合盆地油气功能要素组合-构造过程叠合-相势耦合控油气成藏的新方法,分析该层系18口钻探失利井原因.结果表明:50%的探井因油气成藏功能要素不全或不能有效组合而失利,6%的探井因油气藏遭受后期构造运动被调整、破坏而失利,44%的探井因晚期相势不能有效复合而失利.该研究能够加深认识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预测的复杂性,检验新方法分析钻探井失利原因的有效性,及其在油气勘探过程中的指导性、对油气勘探区预测的可行性.
2011年06期 v.35;No.172 1-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 - 张美玲;丛琳;张士奇;孙宝刚;
大庆外围低孔渗储层的复杂孔隙结构特征制约其饱和度参数的计算精度.分析岩性、物性等岩心分析资料和岩心含油状况,岩层中泥质、钙质胶结是造成储层孔隙结构复杂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造成储层含油状况差的主要原因.以双水饱和度模型为基础,选取外围扶杨油层典型岩心样品进行实验,建立地层因素参数与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钙质含量等参数的关系式,以及饱和度指数与孔隙度、渗透率的综合关系式,使地层因素参数与饱和度指数更适合大庆外围低孔渗储层的复杂孔隙结构.密闭取心井验证结果表明,饱和度相对误差为7.6%,达到实际生产应用要求.
2011年06期 v.35;No.172 9-12+27+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9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梁超;姜在兴;郭岭;杨镱婷;
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主要发育于陆棚沉积环境,研究瓮安永和剖面,将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划分为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结合连井剖面、黑色页岩分布规律、地球化学元素分析,分析黔北地区沉积特征.结果表明:牛蹄塘组下覆为震旦系灰色白云岩,牛蹄塘组底部沉积一套黑色硅质岩,向上为黑色泥岩,上部为泥质粉砂岩、粉砂岩.总体呈现向上粒序先变细后变粗的特征;平面上,下寒武统牛蹄塘组沉积环境为浅海陆棚沉积,主要沉积体系类型为浅水陆棚和深水陆棚.水深向东南部加深,黑色页岩厚度向东南部加厚,黑色页岩颜色加深.牛蹄塘组沉积环境控制黑色页岩的发育及有机质成熟度,且控制有机质的保存.黔北地区牛蹄塘组黑色页岩发育广、厚度大、颜色纯,富含有机质且硅质含量较高,是页岩气勘探的有利区.
2011年06期 v.35;No.172 13-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8K] [下载次数:14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伊振林;回琇;张保国;王晓光;杜丙录;
分析克拉玛依油田六中区克下组沉积环境,指出不同沉积微相储集性能与含油性之间关系,为后期开发调整提供依据.研究野外露头、岩心及化验资料等,在确定研究区沉积环境基础上,分析沉积微相展布特征,指出沉积微相与含油性之间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为以辫状河为主的冲积扇,主要发育扇中和扇缘亚相,依据各微相类型的岩性、沉积构造及测井曲线形态等特征,将扇中亚相分为辫流水道、辫流砂岛和漫流带等微相,扇缘亚相分为径流水道和泛洪带微相.不同沉积旋回内沉积微相的空间展布规律:下部中期旋回砂体呈连片状,厚度大,延伸范围广;中部中期旋回砂体以宽带状为主,厚度较薄,延伸范围较窄;上部中期旋回砂体以窄条带状为主,厚度薄,延伸范围窄.储层物性稍差的侧缘—漫流带及砂体井控程度较低的窄条带状砂体是剩余油挖潜的主要对象.
2011年06期 v.35;No.172 22-27+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石秉忠;夏柏如;
为解决硬脆性泥页岩地层的井壁失稳问题,利用X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和CT成像数字岩心分析等,测试川西地区须家河组三段的岩样,分析硬脆性泥页岩水化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的过程和规律.结果表明:矿物颗粒间天然微孔缝的毛细管效应促进内部矿物水化,水化作用又促进次生孔缝的产生扩展,是导致微观结构发生变化直至宏观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初始微观结构破坏主要发生在矿物颗粒间面面或点面接触结构界面;微观结构变化本质上表现为微观裂纹的扩张、扩展演变.
2011年06期 v.35;No.172 28-34+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0K] [下载次数:8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1 ] |[阅读次数:0 ] - 庞河清;匡建超;蔡左花;王众;黄耀综;
针对致密储层判识和产能预测准确率低,提出一种新的建模方法——逐类组合支持向量机方法(TCSVM).首先应用支持向量分类机(SVC)实现储层类别判识,然后用支持向量回归机(SVR)建立气层产能预测模型,最后对未知储层进行判识和产能预测.该模型通过前期降噪、降维的属性优化,有效降低数据类别对储层判识的干扰,提高储层判识和气层产能预测的准确率.以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马五1气藏为例,选用19口井的92个已测试层位作为已知样本(其中78个训练样本,14个检验样本),以气层、含气层、干层、水层和产能赋值为目标,挑选与储层特征密切相关的10个特征参数作为输入变量,建立中部气田马五1气藏的储层判识模型和气层产能预测模型.检验结果表明:模型的预测误差较传统的建模方法和多项式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MOSN)低,其中尤以主成分分析逐类组合支持向量机模型(PCA-TCS-VM)的预测误差最低(平均绝对误差为0.359,平均相对误差为0.036).表明逐类组合支持向量机方法减少数据类别对储层判识和产能预测的干扰,提高准确率,对油气勘探具有积极指导意义.
2011年06期 v.35;No.172 35-40+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欧阳勇;巨满成;吴学升;高云文;赵万春;
为对后续套管损坏力学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提出一种运用孔隙变化作为细观损伤变量描述泥岩蠕变变形特征,确立宏观损伤变量与细观损伤变量本质关系,并建立基于细观损伤变量的泥岩蠕变损伤本构模型.选取长庆油田石盒子组泥岩岩样作为工程实例,得出泥岩蠕变损伤岩体理论应力与应变本构关系,理论计算应力和实验测定应力相比,最大误差为9.204%,计算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
2011年06期 v.35;No.172 41-43+58+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今子;朱维耀;张伟;龙运前;岳明;
针对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的研究方法一般只能代表岩心或者井底周围附近地带情况,既不能描述油藏参数区域性非均质分布特点,也不能充分反映非均质油藏里流体的实际流动状态.基于储层渗透率的7种不同非均质构型,在渗流数学模型基础上,构造二维单相反演渗透率非均质变化分布的算法,以实现结合生产动态资料确定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构型分布参数.数值算例表明,验证算法可行,精度可信.
2011年06期 v.35;No.172 44-48+125-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2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郑松青;张宏方;刘中春;牟雷;
与常规碎屑岩储层相比,裂缝性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表征单元体尺度大,难以用等效连续模型表征,而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可以描述储层任意尺度上的非均质性.从裂缝性储层识别预测技术、建模方法、模型应用等方面对离散裂缝网络模型进行分析,指出其发展趋势依赖3方面技术:(1)在储层识别和预测技术方面,需建立裂缝产状、长度、开度等属性的识别预测模型,为离散裂缝网络模型建模提供准确有效的井点信息和井间信息;(2)在建模技术方面,需进一步研究裂缝产状、长度、开度等属性的空间相关性和结构性及其建模方法;(3)在模型应用技术方面,基于离散裂缝网络模型的数值模拟方法计算成本过高,需降低其计算成本,以满足工程需要.
2011年06期 v.35;No.172 49-5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8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于兴峰;付海龙;冯志鹏;张洁娜;
为解决CYJS10-5-37HB型双驴头抽油机支架承载问题,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支架有限元模型,获得循环载荷作用下支架最大应力及其位置;以支架体积最小为优化目标函数,以节点应力和位移为约束条件,对双驴头抽油机支架结构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保证支架有效承载能力的前提下,使支架总体积减小0.012 9m3,整体最大节点应力减小0.8MPa,该优化方法能够克服传统试算优化方法的不足,提高优化效率,为油田抽油机支架再设计提供依据.
2011年06期 v.35;No.172 55-58+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1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薛国民;郭婵;张永学;许欢;张新虎;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方法,选择双流体模型和RNGk-ε湍流模型对新型未开孔螺旋管气液分离性能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螺距、管径等结构参数及液体黏度、入口速度、入口含气率等操作参数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在螺距为26.67和47.22mm,在入口速度为1~30m/s时,增加螺距或入口速度可以改善分离效果.当入口速度较大时,减小管径可以改善分离效果;反之,当入口速度较小时,增大管径可以改善分离效果.减小液体黏度,可以改善分离效果.这可为螺旋管的开孔方案、分离性能实验及工程应用提供指导.
2011年06期 v.35;No.172 59-63+7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7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玉学;魏淑慧;宋洪才;郭林涛;
为对油田注水管网管道摩阻因数进行反演求解,建立油田注水系统单工况管道摩阻因数反演的最优化数学模型,给出利用奇异值分解和亏秩最小二乘法求解数学模型的快速高效求解算法.通过对理想注水管网进行反演求解,验证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和算法的有效性.
2011年06期 v.35;No.172 64-6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许少华;庞跃武;王兵;
针对时变信号模式分类问题,建立一种过程支持向量机模型.该模型的输入为时变函数,通过核函数变换将动态模式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经过学习训练集中函数样本类别特性,自适应提取动态模式的过程特征,直接分类辨识时变信号.证明过程支持向量机与单隐层前馈过程神经元网络的二分类能力等价;将复杂的动态模式集合非线性地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提高动态模式的可分性;传统支持向量机是过程支持向量机的一种特例等理论性质.
2011年06期 v.35;No.172 73-7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庞跃武;许少华;
为解决难以用确定机理模型描述的非线性系统状态预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过程神经网络的预报模型及其算法.利用过程神经网络对动态系统的非线性映射机制和直接辨识建模能力,面向系统状态参数预测,建立一种反映系统过程模态特征变化的过程神经网络模型,分析模型的预测机制,给出相应学习算法.为弥补实际采样数据不足及提高数据信息利用率,利用相空间重构方法构造过程神经网络训练函数样本集.以油田开发井组采油速度状态变化预报为例,通过实验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2011年06期 v.35;No.172 76-79+84+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艳辉;曲萃萃;樊晓克;刘彦昌;
针对机器人避障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极坐标系下机器人路径规划算法,将传统直角坐标系下采用遗传算法的路径规划改为极坐标系下的路径规划方法;给出极坐标系下的运动模型,引入有障碍物模式和无障碍物模式.其中有障碍物模式采用遗传算法,简化适应度函数,加入重启策略,根据单纯型思想提出新的交叉算子;改进后的算法分为直接向目标点行进和采用遗传算法寻找最短轨迹2种情况.仿真实验表明:设起始点距离为100~500cm时,该算法与传统直角坐标系下采用遗传算法进行路径规划比较平均运行时间节省75.9%,平均规划路径长度缩短20.8%,适应度函数仅有1个约束条件,验证算法的有效性、实时性,降低决策的盲目性.
2011年06期 v.35;No.172 80-84+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9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云峰;许丽佳;李宁;袁朝庆;张音;
针对某50 000m3 LNG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外罐竖向预应力筋张拉顺序,根据混凝土和预应力钢绞线的本构关系,应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LNG储罐混凝土外罐和预应力钢绞线有限元模型.通过等效降温法模拟预应力筋的张拉,实现四点、三点、二点对称张拉模拟实验,在不同张拉方法下得到储罐外罐应力、位移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二点对称张拉应力普遍偏小,应变与三点对称张拉相似且低于四点对称张拉,二点对称张拉优于其他张拉方式.建议实际LNG储罐设计、施工时采用二点对称张拉竖向预应力筋.
2011年06期 v.35;No.172 85-89+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李文;张金晶;李宁;王金国;杨云艳;
以某工程50 000m3大型LNG储罐(液化天然气储罐)为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其进行模拟实验,对LNG储罐外罐预应力筋自上向下和自下向上2种张拉顺序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张拉顺序下外罐混凝土应力、位移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张拉过程中,自上向下张拉时混凝土的应力低于自下向上张拉的;应变基本相等,变化规律也相同.因此,在只考虑应力、位移的条件下,自上向下张拉方案要优于自下向上张拉方案.
2011年06期 v.35;No.172 90-92+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云峰;张钊;薛景宏;计静;
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LNG(液化天然气)储罐外壁在冲击荷载作用下的动力性能和储罐的破坏情况.利用有限元模拟1m3的质量块,以50,60,70m/s速度撞击储罐的不同位置,求解并对比相应的应力云图.结果表明:当单位体积质量块以70m/s的速度撞击储罐外壁上部时,对储罐的破坏力最大,外表面混凝土破坏,但内表面混凝土安全.因此,LNG储罐能够承受单位体积质量块以70m/s的速度撞击储罐外壁.
2011年06期 v.35;No.172 93-96+130-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0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龚大利;刘得军;叶珲;李辉;张嵩;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为准确检测地下输油、输气、输水管线及光缆、电缆的分布和走向,提出基于OpenGL的地下管线三维成像系统:首先,利用磁异常信号探测系统对地下管线磁异常信号进行采集;其次,将采集到的磁异常信号进行处理并提取有效数据;最后,利用Visual C++和OpenGL平台对油田地下管线探测数据进行可视化成像,并通过探测系统屏幕直观反映管线的位置及分布.现场结果表明,基于OpenGL的地下管线探测数据三维成像方法对于油田地下管线可视化探测行之有效.
2011年06期 v.35;No.172 97-101+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9K] [下载次数:2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龚大利;张嵩;李辉;刘得军;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为准确检测输油、输气、输水管线及光缆、电缆的分布、走向及埋藏深度,提出基于磁异常信号的地下管线探测系统:首先,根据磁异常信号探测原理,建立地球磁场模型,进行管线探测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其次,通过改变扫描时间间隔和探测方向,利用管线探测系统探测地下管线并分析探测结果;最后,分析地球磁场探测数据成像结果,验证管线探测系统对地下可疑物探测的有效性.现场结果表明,管线探测系统对地下管线的探测精度可达94.5%以上,具有探测精度高以及实时可视化探测等特点.
2011年06期 v.35;No.172 102-10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