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桂雄;
为研究中国石化松北探区萨尔图、葡萄花、高台子油层(简称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条件,与松辽盆地西部斜坡区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条件对比,分析松北探区成藏条件和预测有利区.结果表明:中国石化松北探区烃源岩处于未成熟阶段,萨、葡、高油层油气来源于三肇凹陷,虽然整体上在油气源、运移输导和保存3方面条件不如西部斜坡区;中国石化松北探区萨、葡、高油层也存在着油气富集条件,哈尔滨东和呼兰附近应是松北探区萨、葡、高油层油气成藏的有利区.
2011年01期 v.35;No.167 1-7+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2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龚华;李忠权;陈骁;陈均亮;
通过对乌尔逊凹陷各反射界面终止类型的识别,分析地震反射终止类型的纵向叠置特征,结合各时期构造运动和沉积建造背景,解析乌尔逊凹陷各不整合界面的地质意义,并通过剖面演化史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区域性构造运动所形成的不整合界面,上覆地层通常上超于界面之上,界面对下伏地层普遍表现为削截;局部不整合界面虽然在局部会出现上超下削现象,但界面上下属于同一个沉积建造,不是区域性构造运动的响应.
2011年01期 v.35;No.167 8-14+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4K] [下载次数:3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段凯波;陈留勤;
中侏罗统在鄂东盆地零星散布,应用现代沉积学理论和陆相层序地层学原理,结合露头、薄片、古生物等资料,分析沉积相、物源、构造背景等.结果表明:中侏罗统主要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及滨浅湖-半深湖沉积体系,可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而整个中侏罗统大致相当于1个二级层序;成因层序的形成受控于秦岭-大别山造山带与中扬子前陆盆地强构造运动背景影响下的构造升降、物源供给、搬运和剥蚀能力、地貌地势变化等的共同作用,而同沉积时期的江南隆起带和相邻盆地对层序的形成也有贡献.
2011年01期 v.35;No.167 15-20+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冯志朋;苏唔;陈淑平;
分析柴北缘断裂构造特征,总结其控藏模式.结果表明:柴北缘受到阿尔金断裂走滑和祁连山隆升双重因素的控制,构造变形主要以逆冲走滑为主;受上、下干柴沟组滑脱层影响,划分3套断裂系统;纵向上发育2套生储盖形式,原生和次生油气藏共存;油气藏受断裂控制形成3种断裂控藏模式,即早期聚集晚期保存型成藏模式、早期聚集晚期调整型成藏模式及晚期聚集型成藏模式.
2011年01期 v.35;No.167 21-25+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2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钟福平;钟建华;由伟丰;寇卫锋;边强;
研究贺兰山汝箕沟三叠统延长组地层发育钙质结核的形态,通过宏观、微观观察,分析钙质结核层特征,通过野外数据采集分析地球化学特征和环境特征.结果表明:钙质结核中微量元素Ba含量相对富集,而其他微量元素,如V、Sr、Co、Zr、Cr、Rb、Ni、B等含量相对较少;钙质结核中CaO质量分数为32.28%,CaO与MgO的质量分数比为27.31,表明其生成在温度较高、气候炎热、蒸发量大而且较为干旱的时期.因此,分析钙质结核的特征,对研究区当时的沉积环境研究有一定意义.
2011年01期 v.35;No.167 26-29+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9K] [下载次数:4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张景军;柳成志;杜先芳;于泗海;陈元春;
为统一地层认识和划分方案,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地层厚度的发育特征、古生物特征,综合应用标志层、断块内密井网-断块间标准井对比及井震结合等方法,对欧利坨子地区S3上亚段地层进行划分与对比.结果表明,S3上亚段地层可划分为4个油层组、11个砂岩组和19个小层.此划分方案在油田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2011年01期 v.35;No.167 30-36+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7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夏惠芬;张九然;刘松原;
针对威森伯格数与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和矿化度的对应关系不明确问题,利用HAAKE RS150流变仪,通过稳态和动态剪切实验,研究低剪切速率下聚合物溶液的质量浓度、矿化度对其黏弹性的影响,计算第一法向应力差和威森伯格数.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质量浓度越大,矿化度越低,第一法向应力差和威森伯格数越大,黏弹性越强;油田用普通聚合物溶液在剪切速率为10 s-1,地层水矿化度为508 mg/L时,威森伯格数约为1.
2011年01期 v.35;No.167 37-41+11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下载次数:6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0 ] - 郭粉转;唐海;吕栋梁;曹峰;
根据低渗透油藏面积注水开发的特点,在流管模型基础上推导出考虑启动压力梯度的四点井网、五点井网、反九点井网的油井见水时间的计算公式,并结合油田实际生产数据给出计算分析结果.该方法解决了低速非达西渗流不同于达西渗流的生产井见水时间的计算问题,为低渗透油田注水开发方案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2011年01期 v.35;No.167 42-45+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张弦;刘永建;罗鹏飞;苗国晶;
研制和筛选适合蒸气吞吐条件下强化稠油水热裂解的催化剂柠檬酸镍和供氢剂HD-1,并对其催化、供氢性质进行实验评价.结果表明:柠檬酸镍可与油藏矿物协同催化稠油水热裂解反应,使降黏率达到68.2%,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降低33.9%,含硫质量分数降低0.45%;供氢剂HD-1可使稠油水热裂解程度进一步增加,降黏率达到75.9%,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降低36.7%,含硫质量分数降低0.61%,并且降低胶质、沥青质的含量,提高饱和烃和芳香烃的收率.矿场试验结果表明,与上周期对比,试验井周期生产天数延长,平均日产油量增加,生产状况明显改善,水热裂解辅助蒸气吞吐开采稠油技术对增加蒸气吞吐稠油井的周期产油量、提高油气比和回采水率有明显作用.
2011年01期 v.35;No.167 46-50+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王常斌;沈艳霞;刘照东;赵月;朱云伟;
利用计算流体力学(CFD)中的fluent软件对喷嘴淹没磨料射流进行数值模拟,研究锥直形喷嘴在不同射流靶距、不同磨料颗粒直径和颗粒浓度情况下液固两相射流场特性,给出水和磨料速度分布规律,考虑液固两相间的相互作用力.结果表明:液固两相速度在喷嘴收缩段迅速增加,水与磨料颗粒之间存在速度滑移;液固两相入口速度为170 m/s、射流靶距为30 mm、磨料颗粒直径为0.15 mm、颗粒浓度为70%时,射流效果比较理想.
2011年01期 v.35;No.167 51-54+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何友松;吴炜;高明亮;杨晓敏;李衡宇;
在原油开采过程中,常采用多油层混合开采方法优化生产、提高产量.为了对各产油层的产能贡献进行动态监测,利用原油色谱烃指纹技术,利用一种网格模型建立多层混采油井产能预测的数学模型;采用原油配比实验进行验证,预测输出与实际配方比例的最大绝对误差小于10%,同时利用实验井预测模型对相似井进行分层产能监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2011年01期 v.35;No.167 55-59+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0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卢红杰;沈彬彬;李雨龙;刘富;
为解决特低渗透油藏注水难问题,分析特低渗透油藏注水难点及分子膜降压增注机理,进行分子膜增注技术实验和现场试验.相对渗透率、润湿性、吸附性实验和岩心流动实验表明,分子膜可改变岩石的润湿性,注水岩心经纳米分子膜溶液驱替后,渗透率增加35%~40%.现场试验结果表明,分子膜增注技术可有效降低注水压力并大幅增加注水量,能够提高特低渗透油藏注水效率,改善注水开发效果.
2011年01期 v.35;No.167 60-6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张明安;
为提高低渗透油田采收率,应用Eclipse软件建立地层原油组分数值模拟模型,分析渗透率、原油相对密度、层内非均质性、层间非均质性及层内窜流通道等因素对CO2驱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渗透率的增加,CO2驱采出程度增大;随着原油相对密度的增加,CO2驱采出程度降低;层内非均质性和层间非均质性越强,窜流通道渗透率越高,CO2驱采出程度越低.为保证低渗透油藏实施CO2驱取得良好的开发效果,应选取均质、轻质且在垂向渗透率发育差的油藏或薄油层进行CO2驱.
2011年01期 v.35;No.167 64-6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刘今子;宋洪庆;朱维耀;安岩;张明江;
低渗透储层驱动半径的计算方法一般基于储层等厚情况,忽视储层厚度变化对储层驱动效果的影响.根据源汇势能原理,考虑低渗透储层启动压力梯度,推导储层厚度非线性变化的有效驱动半径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在平均厚度相同且厚注薄采条件下,储层厚度非线性变化时的驱动半径小于厚度线性变化时的驱动半径、大于等厚时的驱动半径,驱动效果明显优于薄注厚采的情况;在相同地层渗透率情况下,井距越小,驱动压差越大,驱动效果越好.
2011年01期 v.35;No.167 68-72+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任庆东;李天阳;袁满;许翰文;
为解决企业数据模型升级需要在数据库间实现数据迁移的问题,创建基于元数据驱动的通用数据迁移工具,分析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体系结构,采用元数据驱动技术,结合企业数据迁移需求,定义数据迁移通用框架模型体系;处理映射模式的元数据表示,实现用元数据描述与存储映射模式.该方法实现用元数据驱动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引擎功能,技术与功能在中国石油数据中心大型数据迁移中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2011年01期 v.35;No.167 76-80+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2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赵娜;管国云;聂在平;李爱勇;
为解决传统三分量感应测井仪功放电路功率耗散较大,效率低,难以适应地下高温、高压及工作空间狭小的问题,利用D类功率放大器工作于开关状态,实际功耗小,效率高的特点,改进并设计一种低功耗的三分量感应测井仪发射电路.该电路采用改进的D类功率放大器对发射信号实现高效率的放大,由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发射频率的选择并输出发射触发信号.实验结果表明,该发射电路的设计能实现功率放大级的低功耗和高效率.
2011年01期 v.35;No.167 81-8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2K] [下载次数:1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强;许少华;于文涛;成洪甲;
变差函数是克里金法中反映区域化变量空间变化特征的有效数学模型,由其确定的拟合模型参数直接影响插值精度.采用基于线性递减权值的粒子群算法估计变差函数参数,实验对比发现:所提方法比传统的最小二乘法和手工拟合法更精确,采用某油田小层数据进行地质建模,插值得到的数据点与实际离散数据拟合更好,能够体现该地区地质特征,取得较好应用效果.
2011年01期 v.35;No.167 85-8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8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国;陈键;成庆林;赵阳;刘扬;
热力学系统动态变化过程是由系统与外界的热质传递过程引起的,但传统热力学并不能完全对此作出判断.借鉴现代热力学和界壳理论,提出一种新的热力学系统模型,由系统内部、边界(界壳)和外界组成,其中边界(界壳)由界壁和界门组成,界壁是"绝缘"的;给出热力学系统边界开放度、边界交换率概念,讨论边界开放度与边界交换率关系;在新的热力学系统中,提出将"信息"作为与物质和能量等同的物理量,热力学系统与外界传递和交换的物量包括物质、能量和信息.以热力学系统物质流交换过程为例,推导系统稳定条件判据(边界开放度判据).该成果对经典热力学理论有所完善和补充,为精确分析热力学系统热质传递过程提供理论依据.
2011年01期 v.35;No.167 96-9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邢海燕;陈鑫彧;黄保富;周福天;
为考察拉、压载荷下焊缝的磁记忆特征,测试Q235钢板焊缝进行拉、压载荷下的磁记忆(MMM)信号,分析焊缝正、反面MMM信号在拉、压载荷下的变化规律,并对比热处理前后MMM信号,研究热处理质量对磁记忆信号的影响.结果表明:拉伸载荷下磁记忆信号较压缩载荷下变化明显,焊缝正面应力集中较大,焊逢的热处理效果可以在磁记忆特征信号上得到体现,也验证磁记忆检测技术作为焊缝质量早期评价的可行性.
2011年01期 v.35;No.167 100-104+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杨旭;王明吉;
以SLYWV-75-10型漏泄同轴电缆为例,建立疏编织型漏泄同轴电缆外导体展开模型,以某一菱形孔隙为中心,分别求得4根编织线、4股编织线和8股以上编织线围绕孔隙的磁场分布公式;利用MATLAB软件模拟磁场分布.结果表明,孔隙内部靠中心位置磁场强度较小,边缘较大,且在孔隙尖端出现极值,整个磁场呈现中间较平、四周卷曲的分布图样.
2011年01期 v.35;No.167 105-10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3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孙燚;
<正>由东北石油大学电子科学学院吕秀丽教授等承担完成的"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数字水印技术研究"项目,通过黑龙江省科技厅技术鉴定.鉴定意见:(1)设计开发了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数字图像水印算法;(2)设计开发了数字水印软件系
2011年01期 v.35;No.167 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任志平;
<正>在2010年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第四届期刊编辑银牛奖、第六届青年骏马奖评选中,东北石油大学学报编辑部任志平、陆雅玲分别荣获银牛奖证书及奖杯;这是我校首次申报该奖项.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为表彰长期从事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的优秀工作者(包括编务和管理
2011年01期 v.35;No.16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燚;
<正>由东北石油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李伟等承担完成的"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金属储罐声学检测技术研究"于2010年8月通过大庆市科技局技术鉴定,并获得大庆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采用声发射检测技术,首先在储罐的外壁上按一定阵列固定换能器并接收来自金属底板腐蚀
2011年01期 v.35;No.167 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发函[2010]65号文件精神,原大庆石油学院已经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因此《大庆石油学院学报》(JOURNAL OF DAQING PETROLEUMINSTITUTE)将更名为《东北石油大学学报》(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2011年01期 v.35;No.167 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燚;
<正>2010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结果揭晓.东北石油大学申报的8项成果获得奖励.艾池等负责的"水平井压裂储层改造机理与技术应用研究"和郭玲玲参加的"超稠油藏汽窜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等2项成果获一等奖.钟立国等负责的"水平井分段优化注汽技术研究与应用"、杨钊等负责的"低渗透油层多孔介质分类评
2011年01期 v.35;No.167 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燚;
<正>2010年度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揭晓.东北石油大学共有7项成果获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4项.闫铁教授参加的"大庆油田欠平衡钻井配套技术研究与应用"成果获一等奖.卢双舫教授负责的"不同水介质条件下有机质和油成气过程中氢同位素分馏的化学动力学研究及其初步应用"和蒋明虎教授参加的"油田含油污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等2项成果获二等奖.
2011年01期 v.35;No.167 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燚;
<正>由东北石油大学教师作为主要承担人完成的"水平井压裂储层改造机理与技术应用研究"项目获2010年度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科技进步一等奖.该项目针对吉林油田低渗储层开采难度大等特点,结合水平井压裂先进技术,根据储层岩性力学特性及地应力特征等,开展适应吉林油田储层的增产配套技术研究,为完善储层增产方案提供必要的技术支
2011年01期 v.35;No.167 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孙燚;
<正>由东北石油大学梁宏宝教授等承担完成的"高温压力容器与管道在线超声波检测技术研究"项目,已通过黑龙江省科技厅技术鉴定.鉴定意见:(1)研究了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用16 MnR碳素钢在高温环境下横波声速的变化规律;(2)研究了超声横波在压力容器和压力管道用16 MnR碳素钢中随温度变化时衰减的规律;(3)建立了高温环
2011年01期 v.35;No.167 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燚;
<正>由东北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刘义坤教授等承担完成的"水平井产能设计和开发指标预测方法研究"项目,已通过黑龙江省科技厅技术鉴定.鉴定意见:(1)应用镜像反映原理和势的叠加原理等理论,建立了砂岩油藏水平井早期产能、晚期稳定产量预测模型,对11口水平井初始产能进行预测,符合率较高;(2)定性分析了影响水平井产能的各种主
2011年01期 v.35;No.167 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燚;
<正>由东北石油大学徐平教授等承担完成的"焊接工艺及焊件质量智能化综合诊断平台"项目,已通过黑龙江省科技厅技术鉴定.鉴定意见:(1)建立了焊接操作手法行业标准,内容包括视频手法记录分析、效果外观记录分析、数字成像内部质量分析综合手段,进行焊工操作手法分析与诊断;(2)建立了计算机辅助量化统计评级系统,提
2011年01期 v.35;No.167 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正>《大庆石油学院学报》是以刊载油气地质与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田化学工程、石油机械工程为主,以及经济管理、建筑科学、计算机与自动化工程、基础科学及其他方面的具有较高理论及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基本要求(1)题名应简洁明了,紧扣文章主题,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属省部级以上项目的研究成果应在
2011年01期 v.35;No.167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9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