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玉华;
通过油藏解剖和油藏分布与成藏条件空间的分布关系,对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分布规律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得到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剖面分布有3个特征:油主要分布在距青一段源岩底部300m深度范围内;油主要分布在扶余油层,少量分布在杨大城子油层;上油下水分布.油平面分布有2个特征:油围绕着凹陷呈环带分布;油聚集在高断块上的地垒构造.三肇凹陷扶杨油层油在剖面上的分布,主要受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深度、层位和油源充足程度的控制,油在平面上分布主要受青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下"倒灌"运移范围、距油源远近和油源充足程度的控制.
2009年02期 v.33;No.150 1-5+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5K] [下载次数:4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刘玉梅;杨桂茹;武国华;
断层的力学性质是决定断层封闭性的内在因素,不同力学性质的断层又与岩石密度、孔隙结构、断层落差、断层形成时代、断层埋藏深度和断层倾角等因素有关,而这些因素在声波测井信息具有不同的特征.研究不同声波时差测井信息(变化幅度和异常范围)可以简单直观地定性判断断层的封闭性.以红柳地区断层为例,通过分析断层上下盘及断点处声波时差异常值大小,判断断层的力学性质及断裂充填物的致密程度,从而确定断层的封闭性,并总结出3种声波时差判断断层封闭性的判别模式.
2009年02期 v.33;No.150 6-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5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杨桂茹;崔俊峰;张文朝;李红恩;贺淑萍;
古近纪断陷盆地具有凸凹相间、陡高缓低、起伏多变的地貌景观,结合多物源、窄相带、多种成因类型砂体和规模不一的次级构造带,形成类型多样的构造岩相带,其沉积构造属性和油气成藏条件差别很大,给油气评价和油气勘探带来困难.依据沉积演化、层序地层特征、沉积体系及沉积微相、储集体分布特点、圈闭类型和油气成藏条件等方面,进行精细评价和有利构造岩相带预测.结果表明,冀中古近纪断陷盆地划分为斜坡外带—辫状河三角洲—滩坝砂等8类35个构造岩相带,其中6个Ⅰ类构造岩相带及洼中带、陡翼反转带和坡折带油气成藏条件最好,是华北油田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
2009年02期 v.33;No.150 10-15+47+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5K] [下载次数:4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施尚明;李佳蕙;王连生;申家年;
为解决喇嘛甸油田高渗透砂岩层井径异常扩大,根据喇嘛甸油田砂岩层高孔隙度高渗透率的特征,选取喇嘛甸油田1997~2006年具有代表性的3口井不同层位的20块岩心样品,进行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和剪切强度实验,分析新老井岩石力学参数中弹性模量、剪切模量和弹性强度的变化规律.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实验,分析与泥岩层地区不同的砂岩层岩石力学参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提出预防井径扩大的建议,为高渗透砂岩层井径异常扩大的预防提供指导.
2009年02期 v.33;No.150 16-19+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薛海涛;赵莹;樊立新;卢双舫;常景慧;
为探讨川东五百梯气田石炭系黄龙组气藏的成藏史,利用金管实验装置,在高压、恒速升温的条件下对四川盆地源岩抽提物样品进行了热解成气实验,结合气相色谱和碳同位素分析,得到了甲烷生成率、甲烷碳同位素与实验温度和升温速率的关系.由此建立并标定了油裂解成甲烷及其碳同位素分馏的化学动力学模型.所得模型在川东五百梯气田的初步应用显示,川东石炭系古油藏主要成气期集中在170~150Ma.天东1井、天东16井和天东2井对应气藏分别聚集了166,163,162Ma原油裂解生成的天然气,天然气损失率分别为16%,21%,32%.
2009年02期 v.33;No.150 20-22+5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明学;石文武;杨建华;赵洪波;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综合利用地震、录井、测井和钻井资料对东岭地区登娄库组地层的层序地层学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对该区登娄库组地层层序界面的识别和划分,认为东岭地区登娄库组地层为一超层序,可划分为上下2个三级层序;在此基础上,在各三级层序内部进行体系域界面识别和体系域划分.结果表明:该区下部层序为湖相层序,表现为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上部层序为河流相层序,辫状河道发育,充填一套河流相地层.构造因素和气候因素是决定登娄库组地层层序形成与特征的主要因素.在对各层序沉积相带展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砂体进行预测,并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
2009年02期 v.33;No.150 23-26+9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伊万顺;陈绪清;徐海;都小芳;李海东;
通常叠后波阻抗反演是基于入射角为零的叠后地震资料进行的,可以较好地反映岩性特征,但对于非均质性较强的储层物性预测效果不理想.叠前道集地层约束反演技术基于贝叶斯原理,利用叠前道集数据反演,包含振幅随入射角度变化的信息,能够较好地反映储层非均质性.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砂砾岩体反演结果表明,该技术能够较好地预测了工区砂砾岩体储层的空间展布特征.
2009年02期 v.33;No.150 27-30+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3K] [下载次数:2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侯启军;赵志魁;王立武;邵明礼;
松辽盆地断拗复合的二元结构及独特的地质演化特征,决定了2套油气系统的存在和差异;晚侏罗-早白垩形成的深部断陷群及其内幕沉积岩和火山岩建造的特殊性,决定了天然气富集条件的特殊性.沙河子组大面积、厚层独特的湖沼相建造,为煤型气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有机质.断陷期大规模火山活动,拗陷期巨厚而又稳定的沉积产生的强地温场加速了烃源岩(煤系地层)的转化并有无机成因气大量产生,营城时大面积的火山喷发形成爆发相和喷溢相叠合的有利相带,发育了具有孔隙和裂缝双重介质中酸性火山岩储集体,相对独立的火山岩体在巨厚的沉积盖层下形成独特的圈闭类型.早期形成的构造为原生气藏的形成提供了圈闭条件,后期构造运动破坏了原生气藏,形成了次生气藏,同时深大断裂沟通深部无机气源,形成特殊类型CO2气藏.
2009年02期 v.33;No.150 31-35+67+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下载次数:4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9 ] |[阅读次数:0 ] - 姜继玉;姜艳春;赵玉珍;
为分析乌尔逊凹陷大一段泥岩区域性盖层的封盖保存条件,利用盖层厚度与断距相对大小和断裂垂向封闭性,分别建立断裂对盖层有效厚度和封闭质量破坏程度的定量评价方法.通过乌尔逊凹陷8条主要断裂对大一段泥岩盖层有效厚度和封闭质量破坏程度的定量评价表明,乌尔逊凹陷大一段泥岩盖层在乌80断裂北部、乌39断裂西南部、乌16号断裂南部和巴彦塔拉断裂中北部有效厚度完全破坏,形成"天窗",不利于油气聚集与保存.其余断裂对大一段泥岩盖层有效厚度可形成由小至大的破坏,但对其封闭质量的破坏程度小.通过乌尔逊凹陷大一段泥岩盖层封盖保存条件与南二段工业油气流井分布之间关系分析表明,工业油流井均分布在大一段泥岩盖层被断裂破坏程度相对较小的地区,说明大一段泥岩盖层封盖保存条件是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聚集成藏的重要条件.
2009年02期 v.33;No.150 36-39+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8K] [下载次数:2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谦;荆文波;刘启鹏;杜春梅;张学强;
牛东油田C2k裂缝-孔洞型火山岩油藏单井产量变化大、递减快,生产状况极不稳定,评价其单井产能难度大.采用2种方法计算牛东油田火山岩油藏油井产能:一是用油井年平均日产量作为油井单井产能,该方法采用油井递减规律求取油井年平均日产量,然后分析油井初始产量和年平均日产量的关系,这样生产时间较短的井资料也可应用于油井产能研究中;二是利用典型井的米采油指数法计算油井单井产能.结果表明:第一种方法能够应用全部已投产井的生产数据,具有较高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2009年02期 v.33;No.150 40-43+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楠;宋兴良;张小宁;
给出黏弹性流体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的控制方程、平均流量计算公式以及数值计算方法;利用视为黏弹性流体的质量分数为0.125%的HPAM水溶液,对其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的平均流量进行数值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环空偏心度对平均流量影响较大,内管冲程和冲次对平均流量的影响不大;数值计算得到的平均流量与实验测得的平均流量吻合较好,可以认为所给控制方程、平均流量公式以及数值计算方法正确.
2009年02期 v.33;No.150 44-4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王雨;宋考平;杨二龙;唐放;
根据萨中开发区相对渗透率曲线,给出萨中开发区相对渗透率曲线的特征,包括曲线形态、两相跨度以及等渗点含水饱和度;根据相对渗透率曲线,建立剩余油潜力评价模型,并结合萨中开发区实际数据,对剩余油潜力与各类油层的动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萨中开发区相渗曲线以水相上凹型和水相直线型为主,分别占总数的45.2%和40.5%;三类油层的剩余油潜力最高,主力油层的最低,二类油层的介于二者之间.应采取相应的挖潜措施对非主力油层进行开采.
2009年02期 v.33;No.150 48-5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4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李强;张跃;王荣健;卢祥国;
为评价"SJT-B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的性能,利用现代物理模拟方法,将"碱/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三元复合体系和聚合物溶液分别从流动性质、传输运移能力和驱油效果等3个方面,与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聚合物质量浓度条件下,与三元复合体系和聚合物溶液相比较,"SJT-B表面活性剂/聚合物"二元复合体系的阻力因数和残余阻力因数较大,在多孔介质内传输运移能力较差,调整吸液剖面能力较强,并且调驱采收率增幅更大.
2009年02期 v.33;No.150 53-57+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锐;王瑞和;王建冬;邱正松;徐守余;
应用地质统计的区域化变量理论进行储集层潜在伤害空间特性分析,基于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原理,提出储集层潜在伤害预测新方法,并以胜利油田某区块17口井水敏伤害指数数据为例,进行该区块储集层潜在伤害的区域分布模拟和偏差检验.结果表明:由该区块水敏伤害指数条件模拟等值线图,水敏指数值在0.2左右的分布面积最大,在0.3左右次之,在其他值左右的分布面积较小;各图整体分布结构大致相同,反映了整体分布规律,但相互间存在差异,体现了分布的地质不确定性;同时偏差检验指出,序贯高斯模拟相对偏差低于6.5%,较准确地模拟出区块的水敏伤害指数,说明提出的储集层潜在伤害预测方法可行.
2009年02期 v.33;No.150 58-61+73+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0K] [下载次数: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王海涛;张烈辉;冀秀香;史文选;王宇;
为求解任意形状气藏的渗流问题,建立含局部不渗透区域的任意形状气藏的边界元渗流模型,求解模型并绘制井底压力动态的典型曲线;根据渗流机理和渗流过程,分析曲线的形态;将简单气藏模型的边界元解与解析解进行比较,验证该气藏边界元模型及方法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结论有助于认识该类复杂气藏的渗流机理和渗流过程,也可用于试井分析,识别大范围内不渗透区域的存在,为认识和开发气藏提供理论基础.
2009年02期 v.33;No.150 62-67+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K] [下载次数:1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刘扬;鞠志忠;鲍云波;
从客观存在的网络系统中抽象出一类多级星式网络系统,研究其布局-分配优化设计问题.以网络投资最小为目标函数,以顶点隶属关系惟一性、服务能力、几何位置等限制为约束条件,建立网络布局-分配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并给出混合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求解策略.利用所编制的程序对某油田区块原油集输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与优化前相比,管线总长度和管线投资分别降低10.86%和10.49%.
2009年02期 v.33;No.150 68-7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4K] [下载次数:1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陈志强;
将一种新型的以嫩江蛋白石页岩为主的纳米级蛋白石负离子添加剂添加到天然橡胶、颗粒橡胶、丁苯橡胶、标准橡胶、顺丁橡胶等各种橡胶中,对橡胶进行改性.测试结果表明,添加剂能够均匀地分散在橡胶基体中,得到的纳米复合材料产物不仅能够释放大量的负离子,而且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橡胶的硬度有明显的提高.所制备的橡胶材料是一种环保型健康的新型功能材料.
2009年02期 v.33;No.150 74-77+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5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尊策;于玲玲;徐艳;王家新;苑井武;
利用Fluent软件,将油相体积分数为2%、油滴粒径为40μm的混合介质作为研究对象,对主直径为28mm、小锥角为1.5°的不同大锥角的井下油水分离水力旋流器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不同大锥角时切向速度、轴向速度、油相体积分数分布以及压力降与分离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当大锥角为26°时,外涡流区最大切向速度最靠近中心点,内涡流区切向速度沿径向的速度梯度变化不大,可降低液滴的剪切破碎;旋流器轴心处油相体积分数最大,混合介质中油相体积分数达到95.0%,在壁面附近油相体积分数很小,此时水力旋流器的分离效果较好,可为井下油水分离旋流器的结构优化设计提供指导.
2009年02期 v.33;No.150 78-80+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9K] [下载次数:3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8 ] |[阅读次数:1 ]
- 王立刚;建天成;牟海维;刘强;付天舒;
利用噪声和信噪比的理论公式及等效电路模型,分析光电二极管检测电路噪声产生的原因.给出低噪声光电检测电路的设计原则,并设计基于光电二极管低噪声前置放大电路.结果表明:光电二极管的噪声主要是光转换器件内部电阻及PN结中载流子随机涨落引起的热噪声和散粒噪声,该噪声与光电二极管结构、材料、温度、工作电压及外部环境的干扰有关;前置放大电路的噪声主要与前置放大器的噪声电压、噪声电流、温度变化及反馈电阻有关.
2009年02期 v.33;No.150 88-9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36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6 ] |[阅读次数:1 ] - 陶贵丽;刘文强;孙成发;
对于被多传感器观测的带有色观测噪声的广义离散线性随机系统,应用奇异值分解,并通过对观测方程的状态变换,将其变换为带相关噪声的2个降阶多传感器子系统;应用Kalman滤波方法,在线性最小方差加权融合准则下,给出按块对角阵标量加权融合降阶广义Kalman平滑器.MonteCarlo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9年02期 v.33;No.150 93-97+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曲丽君;
在分析P2P(peer-to-peer)流媒体系统的典型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一种基于Gossip协议的P2P网络流媒体直播系统.该系统可以为每个节点独立地选择良好的伙伴节点,节点的自组织能力能够有效地减轻服务器的压力.实验表明,该系统能够充分利用自身节点的剩余带宽,动态适应网络拓扑的变化,提高流媒体直播的服务质量.
2009年02期 v.33;No.150 98-10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2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瑞民;邹会文;王浩畅;
针对篮球比赛中各项流式数据,利用数据流的概念离散化预处理并结合改进的朴素贝叶斯分类算法及阈值方法,在有限的内存中设计出一种动态的分类挖掘,即设立最小有用信息阈值删除垃圾信息;在信息属于可用信息的情况下,利用阈值从连续的数据流中对数据进行分类并发现新类.实验表明该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2009年02期 v.33;No.150 103-105+12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李井辉;苏冬娜;程亮;
在分析虚拟内窥镜系统中利用常数距离函数重构三维体数据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可满足实时要求的广义多边形区域的快速扫描方法.该算法重新定义点到轮廓线的距离,在原来一次水平方向扫描的基础上增加一次垂直方向的扫描,采用2个方向上的近似距离实现对体数据的重构.实验表明,该算法效率高、数据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能够满足虚拟内窥镜实时绘制的要求.
2009年02期 v.33;No.150 106-108+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聂永丹;刘贤梅;张云;程亮;
将LOD思想应用于运动捕获数据驱动骨骼运动,运动捕获数据采用BVH格式;提出利用关节点的旋转信道计算帧差距,生成和控制不同层次的运动LOD模型;采用几何重定向的方法进行运动数据重定向;将运动LOD分为离散LOD和连续LOD两类,并分别给出简化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对于关节点,在其动作不明显的帧中,被简化的机会较大;在其动作相对重要的帧中,该关节点能够被重新渲染出来,基于帧差距简化的视觉效果较好.
2009年02期 v.33;No.150 109-11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