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有;魏微;郭淑梅;
为了研究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运聚机制,对该区油气运移输导通道构成、输导特征、运聚时期和成藏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运移输导通道主要是由不整合面和断裂构成的,潜山顶面由断裂和不整合面构成的油气运移输导通道是潜山顶部基岩风化壳油气藏形成的油气输导通道,潜山内部断裂和裂缝构成的垂向运移输导通道是潜山内部破碎带或裂缝油气藏形成的油气输导通道.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埋藏史和热史综合研究得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潜山油气运聚成藏的主要时期应为伊敏组沉积末期,油气成藏主要有油气沿断裂侧向运移至古潜山风化壳聚集成藏、油气沿断层错动后的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至古潜山风化壳聚集成藏和油气沿断裂运移至潜山内部破碎带聚集成藏3种模式.
2007年03期 No.132 1-3+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庆国;鲍志东;郭雅君;孙继武;何莹;
扶余油田扶余油层缺乏沉积、储层等基础地质的系统研究,通过岩心、测井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了扶余油层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及沉积演化.结果表明:松辽盆地南部扶余油层沉积时期,基底稳定缓慢沉降,盆地地形平缓,在湖平面扩张及浅水背景下河流入湖形成浅水三角洲.三角洲平原分支河道通过填积和频繁的分叉改道,向湖泊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洲前缘的浅水区域发育了大量水下分支河道.分支河道与水下分支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一般单体河道平均宽为200~600m,河道砂体平均厚为3~8m.浅水三角洲与传统三角洲模式最大不同之处,是平面上浅水三角洲平原与宽展的三角洲前缘间平缓相接,没有传统的三角洲三层结构.在较强水动力作用下及整体水进背景下,形成了枝状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沉积特征及沉积微相研究为剩余油寻找及进一步生产调整奠定了基础.
2007年03期 No.132 4-7+14+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下载次数:14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5 ] |[阅读次数:0 ] - 张丽萍;王罡;
根据超压体系的地质特征,综合考虑超压、机械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溶解作用对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建立了超压地层的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渤海湾盆地歧北凹陷的应用结果表明,储层孔隙度的预测误差随填隙物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增加,当储层填隙物体积分数小于10.0%时,预测误差小于2.0%,达到了国外多元线性储层孔隙度预测模型的精度.该模型所用的参数较少,可用于新区盆地储层孔隙度的预测.
2007年03期 No.132 8-10+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3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雪英;蔺景龙;荆万学;王伟男;
层厚薄、泥质体积分数大、水淹后存在残余烃类、过滤电位异常是影响薄差水淹储层自然电位幅值高低的主要因素.为提高水淹地层混合地层水电阻率计算精度,从自然电位产生机理角度出发,提出了薄层、高含泥、水淹储层的静自然电位的求取方法.实际资料处理表明,利用校正后的静自然电位计算的地层水电阻率与水分析资料计算的地层水电阻率相比,其平均相对误差小于10%,取得很好的效果,特别是在1m以下的薄层校正方法具有创新性.
2007年03期 No.132 11-14+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3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张训华;于天忠;刘先贵;赵春楷;
研究烃类体系的相态特征对凝析气田的开发和开采有着重要的意义.应用组分模型对凝析气藏进行模拟时,大量的时间耗费在相态的计算上.在烃类体系中C7+以上的重组分对流体性质的影响最大,因此必须对组成烃类体系重组分的临界性质进行估算.应用遗传算法确定C7+组分的临界性质,并利用PR状态方程进行相平衡计算.对应用遗传算法预测的结果、室内定容衰竭实验结果和应用Eclipse软件计算的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所得到的结果和室内实验结果符合程度更高.
2007年03期 No.132 15-17+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门广田;庞智英;施尚明;
兴城地区营城组四段砾岩储层为徐深气田主要储层之一.通过岩心观察和描述,结合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营四段砾岩沉积特征进行了研究.营四段砾岩沉积的总体特征为巨厚的灰绿色颗粒支撑块状层理(火山)中砾岩;营四段砾岩的成因为向辫状河三角洲过渡的“浅的砾质辫状河型扇三角洲相”.
2007年03期 No.132 18-20+149-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0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崔海清;张小宁;李楠;
给出二阶流体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的控制方程及瞬时流量计算公式;在用有限体积法数值求解控制方程的基础上,用瞬时流量计算公式对可视为二阶流体的HPAM水溶液在内管做轴向往复运动的偏心环空中非定常流的流量做数值计算,绘制了流量分布曲线;分析内管冲程、冲次和环空偏心度对流量分布的影响,并与幂律流体和Newton流体的流量分布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内管冲程、冲次和环空偏心度对二阶流体的瞬时流量分布曲线影响明显;在相同内管冲程、冲次和环空偏心度下,二阶流体、幂律流体和Newton流体的流量分布曲线差别明显.
2007年03期 No.132 21-24+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1 ] - 王者琴;夏惠芬;王刚;李星;
通过可视化微观模型驱油实验,分析了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的界面张力和黏弹性对水驱后采收率的影响,为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二元复合体系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二元复合体系与油间界面张力的降低,聚合物质量浓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最终采收率和采收率的提高值逐渐增大;二元复合体系与油间界面张力达到超低(10-3mN/m数量级)时采收率提高幅度最大;聚合物溶液的黏弹性可以提高波及体积和驱油效率.
2007年03期 No.132 25-2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7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石志成;卢祥国;
大庆油田部分区块注入水或聚合物溶液沿高渗透条带低效或无效循环,水驱和聚合物驱的驱油效果受到严重影响,为改善吸液剖面,利用微观驱替和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体膨聚合物的调驱机理和效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膨聚合物颗粒在岩石喉道内形成的“桥堵”作用是其主要调剖机理,体膨聚合物对大孔道的封堵可以有效改善吸液剖面,扩大波及体积,进而提高水驱或聚合物驱的驱油效果,为完善体膨聚合物调剖技术提供了依据.
2007年03期 No.132 28-30+37+150-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0K] [下载次数:5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龙安厚;姜波;王志华;
利用混合气体采集装置采集混合气、涡街体积流量计实时监测油气损耗量,以及气相色谱仪分析挥发油气成分,考察原油装车过程中蒸发损耗影响因素及规律,为防治蒸发损耗、保护环境和提高经济效益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表明:原油装车损耗率平均为0.05%左右,装车过程中油气排放量为300~400g/m3,远远超出有关环保规定.原油装车蒸发损耗成分以C1~C6为主,装车后期气体中夹有雾状液滴,其中包含一些较重组分,使损耗量增大.原油装车蒸发损耗量受气温影响较大,气温越低,损耗量越大.在气温较低的北方地区,更应予以重视.
2007年03期 No.132 31-33+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贺凤云;朱瑞华;许永昌;
以计量间所辖油井井口至转油站进口的地面集输管网为对象,研究树状双管掺水集输系统参数优化问题.以能耗费用最低为目标函数建立约束非线性规划问题数学模型,通过POWELL法,结合混合SUMT法进行优化求解.对杏六联合站所辖的401转油站的实际情况进行运算,给出运行方案,用于工程实际可使运行费用降低2.2%,为系统优化设计和生产管理提供帮助.
2007年03期 No.132 34-37+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马景民;
为进一步改善薄差油层的开发效果,控制萨一组套管损坏速度,依据注水井落差试井基本原理,推导出多组合油层压力因数的数学关系式.利用所导公式确定出I类注水层段、II类注水层段避免形成高压和超高压油层的合理注水强度界限分别为13.0m3/(d·m)和9.0m3/(d·m).试验证实,按照合理注水强度界限值对异常高压层控制注水,能有效控制异常压力层的产生,利于保护套管.
2007年03期 No.132 38-40+49+151-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于晓明;许丽华;杨为华;
根据油田开发过程中剩余油饱和度变化规律,结合相关地层参数适宜性评价和两相流体渗流机理理论,建立了兼顾油水两相平衡剩余油动态预测模型;并应用不同开发阶段测井信息,提出一种水淹层测井评价与数值模拟方法相结合的剩余油预测方法,并根据此方法编制了剩余油描述软件,在大庆杏南开发区应用,效果较好.
2007年03期 No.132 41-44+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4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许明标;文守成;黄文新;朱江林;刘刚;
针对固井中界面胶结性能的不同影响因素,采用自行研制开发的JHT-02高温高压固井质量评价仪,开展一系列模拟实验;物理模型按10∶1缩小,制作相应的缩小换能器.实验结果表明:当第Ⅰ,第Ⅱ界面存在流体环隙时,随环隙增大,套管波首波幅度增加,地层波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工艺上可减少钻井液浸泡时间并清除泥饼,有效改善固井质量;在水泥浆顶替中,管柱运动、合理的上返速度及恰当测井时间的选择都能得出理想而正确的固井质量波谱图.
2007年03期 No.132 45-49+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5K] [下载次数:6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刘胜英;王世辉;陈春瑞;钟延秋;郑玉龙;
壳牌公司自1980年开始研究页岩油开采技术,目前,正在科罗拉多州进行研发与现场试验.介绍了壳牌公司油页岩试验区的地质概况、油页岩特征、页岩油开采技术,即地下转化(ICP)技术及其进展情况和发展前景.我国松辽盆地蕴藏着丰富的油页岩资源,ICP技术很有可能成为开采松辽盆地页岩油的一种手段,对实现大庆“百年油田”发展战略将会有重大意义.
2007年03期 No.132 53-55+9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1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8 ] |[阅读次数:0 ] - 乔成立;宫显涛;刘广毅;
研究在1.0mol/L的H2SO4溶液中,基于Cr(Ⅵ)与二苯基碳酰二肼(DPC)的显色反应,建立了Cr(Ⅵ)的流动注射光度分析新方法.结果表明:在理想的测定条件下,有色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40nm,ρ(Cr(Ⅵ))在0.03~1.60mg/L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检测限为0.0136mg/L,测定频率为100次/h.11次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4%;该方法具有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简便易行等特点.
2007年03期 No.132 56-57+10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晓慧;申书昌;柳彩云;李小龙;
通过乳液聚合方式,合成了苯乙烯-丙烯酸丁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氧烷三元共聚物,作为固相微萃取涂层.采用红外光谱(IR)和紫外光谱(UV)相结合的方法,测定了单体的质量分数,并测试了该聚合物的物理性能.使用微量进样器和不锈钢毛细管自制了萃取装置,对水中小分子烷基苯、氯苯、硝基苯进行了实取试验.结果表明,自制的苯-丙-硅三元共聚物作为固相微萃取涂层热稳定性好,与石英纤维的结合力强;对水中小分子烷基苯、氯苯、硝基苯萃取效果优于商品PDMS涂层及PA涂层的萃取效果.
2007年03期 No.132 58-61+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龙晶;
以一缩二乙二醇、二氯亚砜和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为原料,合成了一种季铵盐型氧杂双子表面活性剂((C12N)2O),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两相滴定法分析(C12N)2O的结构和纯度,同时测定不同胶束浓度传统单季铵盐表面活性剂(DTAB)和(C12N)2O水溶液的表面张力,并得到临界胶束浓度(cmc)、饱和吸附量、单分子饱和吸附面积.结果表明:(C12N)2O的产率为82.0%,纯度为99.52%,它与DTAB相当,但DTAB的临界胶束浓度比(C12N)2O的临界胶束浓度大27倍左右,(C12N)2O表面活性高于DTAB的表面活性.
2007年03期 No.132 62-64+15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晓非;刘立新;王玉婵;苑丹丹;苏乐;
采用模拟的含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HPAM)和一定矿化度的聚合物驱采出污水,以及无机絮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有机絮凝剂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研究了残留HPAM质量浓度对污水絮凝处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温度、PAC质量浓度相同的情况下,随着残留HPAM质量浓度增加,PAC和CPAM的处理效果显著下降;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PAC的处理效果明显变好.通过与油田实际的聚驱采出污水处理比较,证实所采用的模拟聚驱污水具有参考价值.
2007年03期 No.132 65-67+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邓军;张洪升;
选择稀土金属Tb作为功能性的金属中心与有机配体均苯三甲酸构筑了一种新型稀土金属有机羧酸骨架材料Tb(BTC)(DMF)(DMSO).通过对化合物Tb(BTC)(DMF)(DMSO)的单晶结构与荧光性、热稳定性和吸附性分析,表明该化合物在催化、吸附和荧光材料领域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2007年03期 No.132 68-7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下载次数:3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邴国强;高文远;
为提高Ni-F/HM催化剂的异构化活性,考察Ni质量分数、Ni焙烧温度、氟硅酸铵质量分数对正戊烷异构化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影响.利用氟硅酸铵,对正戊烷异构化非贵金属催化剂进行酸性改性,降低反应温度最高达50℃.实验结果表明:正戊烷异构化遵循典型的双功能催化反应机理,金属与酸功能的良好匹配是正戊烷异构化催化剂的关键.含Ni质量分数为4.0%,Ni焙烧温度为450℃,含氟硅酸铵质量分数为5.0%的催化剂,在较适宜的工艺条件(温度为250℃,压力为2.0MPa,空速为1.0h-1,氢烃摩尔比为4∶1)下,反应性能最佳,其中正戊烷转化率为70.49%,异戊烷收率为68.27%,异戊烷选择性为96.85%,液体产物收率为97.78%.
2007年03期 No.132 71-73+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5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何锡凤;宋伟明;安红;
为合成二聚表面活性剂双辛醇琥珀酸双酯磺酸钠(TAOSS),首先在n(二乙二醇)∶n(顺酐)为1∶2.10,催化剂w(乙酸钠)为0.5%,反应温度为95℃,反应时间为2.50h条件下,得到二乙二醇双马来酸单酯;然后分离提纯的酯化产物,在n(辛醇)∶n(单酯)为2.2∶1.0,反应温度为140℃,催化剂w(对甲苯磺酸)为0.5%,反应时间为2.00h条件下,得到产率为93%的双酯化产物;最后在n(亚硫酸氢钠)∶n(双酯)为3∶1,反应温度为130℃,反应时间为2.25h条件下,得到磺化率为90%的TAOSS.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其产物结构,并测定产物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润湿性等.结果表明,所合成的TAOSS与单基表面活性剂辛醇琥珀酸酯磺酸钠相比,具有更好的表面活性.
2007年03期 No.132 74-76+15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松;李柏林;段吉国;
为提高大庆油田萨北过渡带原油采收率,分析了该地区油藏的注入水和采出液及原油物理性质;考察了油藏本源微生物、注入微生物的活菌量和加入营养剂质量浓度之间的关系,对微生物在储层岩石中的运移配伍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萨北过渡带原油属重质原油,含蜡多,含胶量高,油藏岩石孔隙大小可满足微生物运移需要,比较适宜微生物采油;但地层水中含微生物营养物质少,需加入营养物质保证采油效果.加入营养剂的质量浓度应为1×104~5×104mg/L,现场接种的最低活菌量应大于106个/mL.
2007年03期 No.132 77-79+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段玉波;李国峰;邵克勇;宋金波;
以灰色预测控制理论为基础,将非线性灰色模型引入油田聚合物配置站的聚合物质量分数配置控制系统中.将新的自调节灰色预测控制器与原有的PID控制器结合,应用到聚合物质量分数配置控制中,该控制器可根据系统现有数据预测未来聚合物质量分数,并自动调整控制器参数.实际应用表明,聚合物配置母液质量分数偏差明显变小,验证了此控制器的有效性.
2007年03期 No.132 84-86+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邵克勇;宋衍茹;张良;王婷婷;宋金波;
针对控制器增益存在加性控制器增益摄动,分析了线性连续系统的非脆弱状态反馈控制问题.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给出非脆弱状态反馈控制器存在的充分条件;经由变量变换和Schur补引理证明,该LMI的参数都为线性.设计算例说明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07年03期 No.132 87-91+155-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秀芳;姜晶;杜红;
基于网络仿真平台OPNET,构建了分布对等式无线局域网拓扑结构、节点模型和进程模型,为了优化网络性能,分析数据率、信息包平均分组大小和拆分门限对网络性能的影响,优化了网络参数,减少了丢包数和网络时延,提高了网络性能.
2007年03期 No.132 92-94+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心红;郭福田;徐德利;赵忖;
基于终端与智能仪器通信原理,设计微机串行口到单片机的电平转换电路,编写单片机系统的通信终端服务程序,实现微机上Windows环境自带的超级终端对智能仪器的控制.通过实例给出单片机终端服务程序、通信程序的编写方法,此终端控制方法可广泛用于现场智能仪器的参数设置和远程控制.
2007年03期 No.132 95-97+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文珍;梁兴柱;房会军;马爱琴;
目前对于管道保温层经济厚度的计算多采用简化式求得,或者设计者直接从设计手册中的保温厚度表中选取经济厚度,这不能确保所选厚度的合理性.将粒子群优化算法应用到管道保温优化设计中,给出数学模型及实现步骤.实例表明迭代30次后即可得到最经济年总费用,且每次迭代结果稳定.
2007年03期 No.132 98-101+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吕靖;雷源涛;
根据模拟系统故障检测原理,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支持向量分类机的故障检测与诊断方法。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利用故障特征进行建模,采用序列最小最优化算法求解.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快速地判断出发生故障的元件.
2007年03期 No.132 102-103+15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赵忖;吕鑫;陆开上;曾丽丽;
Mallat传统小波变换的图像增强算法运算量大,实时性差,不利于硬件实现.采用提升小波进行图像增强,设计了自适应的预测算子和更新算子.通过实验仿真表明:小波提升算法的图像增强能抑制噪声,具有良好的图像增强效果,该算法的计算速度约为传统Mallat算法的1/4~1/3,信噪比提高为5.29~12.35dB.
2007年03期 No.132 104-106+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惟岐;包天悦;
将PLC控制系统用于配煤生产,给出该控制系统的硬件配置及软件控制的设计方法.PLC控制技术使电气控制系统能满足多步骤的时序联锁控制要求,兼顾模拟调节生产控制过程,适应生产工艺变化的要求,简化电气控制线路.应用PLC控制技术,可提高配煤机的生产自动化水平和电气控制系统工作的可靠性,为配煤质量提供保障.
2007年03期 No.132 107-108+13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陶佰睿;
研究了B/S模式下,通过与文本相关说话人语音来认证说话人身份的嵌入式系统设计过程;针对网络数据传输的噪声环境、语音识别算法的复杂度和大量用户远程实时认证的需求等问题,首次利用MPC850微控制器和EP2C35FPGA芯片,采用2代小波降噪,语音增强,声谱中主要参数分布估计,加权MFCC语音特征提取,与指定文本相关的混合HMM辨识等技术完成说话人身份认证的设计.经实验检验,该系统在认证的准确度、速度、自适应性和鲁棒性等方面都较好.
2007年03期 No.132 109-111+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关丽杰;党进;王妍;祝娟;
为满足出题教师的考察要求,提高自动组卷方式的实用价值,建立基于专家系统的工程制图试题库智能组卷系统,阐述智能组卷专家系统的设计、组卷算法及评估方法等技术.该试题库界面友好、修改方便,所组试卷具有合理性和实用价值.
2007年03期 No.132 112-114+157-1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广胜;齐梅;张秀丽;
在我国克拉通盆地16个大中型气田天然气保存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大中型气田天然气保存条件、天然气聚集效率,以及天然气聚集效率和天然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参数之间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气保存条件存在着差异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200余倍;天然气聚集效率也存在差异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相差300余倍;天然气聚集效率和天然气保存条件之间呈正比关系,即天然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参数越大,天然气聚集效率越高;反之,则越低.我国克拉通盆地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所需要的天然气保存条件综合评价参数为175.3MPa·m·Ma-1.
2007年03期 No.132 128-131+158-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3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周广胜;张立含;张秀丽;
在我国前陆盆地天然气成藏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对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输导通道类型进行了研究,发现断裂是前陆盆地大中型气田天然气运移的主要输导通道.对我国前陆盆地11个大中型气田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天然气聚集效率,以及天然气聚集效率与断裂疏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断裂输导天然气的能力相差较大,相差5000余倍;天然气聚集效率相差也较大,相差100余倍;随着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增大,天然气聚集效率增高;反之,则降低.前陆盆地高效大中型气田形成所需要的断裂输导天然气能力综合评价参数应大于1.72×10-13m/(Pa·s).
2007年03期 No.132 132-135+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闫文华;杨桃;程玉琪;康万利;
对经剪切后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600×104、800×104和1200×104聚合物溶液在均质岩心上进行驱油实验,并对比分析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相同黏度的聚合物溶液对二类油层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未经剪切的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果好于经剪切之后的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溶液的驱油效果;对于相同渗透率的岩心,未经剪切的聚合物溶液比经过剪切相同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溶液的注入压力高,而且渗透率越低,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差异越大;对于二类油层的各渗透率小层,进行经剪切后聚合物溶液驱油是可行的,聚驱采出程度提高幅度均超过9.84%.
2007年03期 No.132 136-138+141+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闫文华;赵玉双;赫英明;康万利;
用剪切后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600×104、800×104和1200×104的聚合物溶液以及根据其黏度在室内配制的相同黏度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溶液,在不同渗透率的人造岩心上进行阻力因数和残余阻力因数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渗透率岩心,未经剪切的聚合物溶液的阻力因数和残余阻力因数高于经剪切之后的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溶液的阻力因数和残余阻力因数;相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合物溶液,岩心渗透率越高,其流动时的阻力因数和残余阻力因数越小;相同渗透率岩心,聚合物溶液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其阻力因数和残余阻力因数越大.
2007年03期 No.132 139-141+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齐绩;
对斐索实验的定性解释和精确计算,揭示了物理规律的本质,使物理规律摆脱了与空虚的数学空间参考系之间的牵强联系,更容易理解斐索实验中水对光的曳引现象.光和其它波动一样,都需要传播媒质.无形态物质是光的传播媒质,光相对于无形态物质空间的传播速度是衡定的.水之所以能带动光,是因为水带动了光所依赖的无形态物质.
2007年03期 No.132 142-14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齐绩;
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解释了迈克尔逊-莫雷实验、密勒实验、艾里实验及光行差现象.实验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基础,通过对这些实验和光行差现象的解释,在对其理解上变得自然、融洽、符合逻辑,并进一步揭示出光的传播需要媒质,而空间中存在着作为光传播媒质的无形态物质.
2007年03期 No.132 144-14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齐绩;
讨论了真空中的sagnac效应和介质中的sagnac效应.通过理论推导和计算,使得sagnac效应变得非常简明又容易理解.sagnac效应表明:sagnac效应的干涉条纹移动数与干涉仪的角速度和环路所围面积之积成正比;光的传播需要媒质,而空间中存在着作为光传播媒质的无形态物质;光相对于总无形态物质空间的传播速度是衡定的.
2007年03期 No.132 146-14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6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