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傅广;
分析了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输导通道的构成及特征,认为砂体是该输导层的主要通道,断裂只起油气转向、汇聚和沟通作用.根据油气运移和优势路径选取原理,在古埋深恢复的基础上,确定了西斜坡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3条优势路径:齐家—古龙凹陷经白音诺勒至二站、阿拉新、平洋;齐家—古龙凹陷沿滨州铁路至富拉尔基;齐家—古龙凹陷经巴彦查干至泰来.研究了油气运移优势路径与油气藏分布之间的关系,该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运移优势路径控制着油气藏的分布,只有位于油气运移优势路径上的圈闭才是该区萨二、三油层油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场所.
2005年06期 1-3+24+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汤慧;李伟星;
根据松辽盆地西斜坡区天然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分析了该区天然气的成因、控制成藏的主要因素及成藏模式.结果表明:西斜坡区有背斜、构造-岩性、断层遮挡、地层不整合和河道砂透镜体5种类型气藏,分布在泰康隆起带及两侧边缘.该区天然气主要为原油伴生气、原油菌解气和原生生物气3种成因类型,原油伴生气是由齐家—古龙凹陷运移原油携带的天然气释放而形成,主要分布在泰康隆起带的东侧;生物气除少量原生生物气,大部分是由原地原油菌解形成的,主要分布在泰康隆起带西侧及外边缘.原油伴生气成藏主要受圈闭发育、圈闭与运移路径之间空间位置关系和保存条件的控制;而生物气则主要受圈闭发育和保存条件的制约.天然气成藏模式为原油伴生气远距离运聚成藏和生物气近距离运聚成藏.
2005年06期 4-6+118-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2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宋延杰;邢丽波;
基于层状泥质与分散泥质砂岩并联导电的理论,以及新的分散泥质砂岩双电层电导率模型,建立了分散泥质和层状泥质同时存在的混合泥质砂岩通用双电层电导率模型;分析了影响模型的因素.结果表明:泥质分布形式对由模型计算的总含水饱和度影响大;随总含水饱和度的增大,阳离子交换容量和胶结指数以及因数b对混合泥质砂岩电导率与总含水饱和度的关系曲线的影响增大.应用该模型计算的结果与2组分散泥质砂岩岩样实验测量数据和1组层状泥质砂岩测井资料的对比,表明该模型既适用于分散泥质砂岩地层解释,又适用于层状泥质砂岩地层解释.
2005年06期 7-10+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王跃文;卢双舫;
研究了反映与烃源岩生烃相关的地质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在一定勘探风险约束下确定生烃量的概率统计方法.对烃源岩有机质生烃的相关参数做马尔可夫概型分析,根据参数的概型分布特征及在原始数据的约束下随机抽样,用抽样数据模拟计算生烃量;经过多次抽样模拟计算,统计生烃量的概率分布规律,得到在不同概率下的生烃量.与确定性评价结果相比,用化学动力学方法和模拟实验法计算的生烃量分别对应着用概率统计法得到的75%和100%的概率,即从风险角度分析,有75%的把握相信区内的生烃量不会小于化学动力学方法的评价结果,而区内的生烃量不会小于模拟实验的评价结果.
2005年06期 11-13+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丛健生;刘力;谭宁;车承轩;
低频(2 kHz)液体(如泥浆、聚合物溶液等)的声学参数对于油气井的精确解释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共振声谱学原理,给出最低阶模式液体声速表达式,建立了低频液体声学参数实验测量系统,测量得到了变压器油的声速、声阻抗及其品质因子.利用脉冲反射法测量得到了高频(1 MHz)时变压器油的声速、声阻抗率.结果表明:低频法测量得到的声速和声阻抗率略小于脉冲反射法的测量结果.共振声谱法适用于低频液体的声参数测量.
2005年06期 14-16+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志坤;王多云;宋广寿;黄钢;李树同;
阐明了小波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探讨了测井信号小波分析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中的适用性.通过对测井信号小波多尺度的分解,可获得不同级次的旋回周期,将钻井岩相标定的各个级别旋回层序界面与测井信号小波旋回周期对应,选取合适的尺度因子可进行地层层序划分.按照该步骤,对鄂尔多斯盆地安边地区A16井自然伽马信号做小波变换分析,并依GR曲线的小波分析划分层序.划分结果证明,小波变换适用于中期及其以下级别旋回层序的划分,可提高旋回层序的划分精度与储层评价、预测精度.
2005年06期 17-20+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9K] [下载次数:8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于兰兄;张庆龙;冯昕;邵金瑶;
辽河盆地是形成于中新生代的裂谷型盆地,断裂活动是盆地的主要构造运动形式.研究了该盆地曙一区断裂系统的演化史,分析了断层在超稠油成藏过程中的作用.认为断层一方面起遮挡作用,形成兴隆台油层的断层遮挡型油气藏;另一方面,断层在破坏原生油藏的同时起到油气运移通道的作用,油气二次运移,形成馆陶油层的次生油气藏.
2005年06期 21-2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李捷;王辉;肖佃师;李占东;
实现基于微机的Windows平台三维地震可视化系统,必须将工作站上的地震资料SEGY数据格式转化成微机上处理系统能识别的SEGY数据格式.阐述了三维地震资料可视化系统数据格式转换的基本方法,以及海量数据的存取方案,通过隔行扫描的办法,提高了数据体转换速度.
2005年06期 25-2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6K] [下载次数: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李会银;郭常升;
阐述了基于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芯片PDIUSBD12的测井数据传输接口硬件及软件的设计.传输接口的主控制器采用AT89C52单片机实现USB协议及传输接口的控制;PDIUSBD12支持直接存储器存取(DMA)功能,在单片机环境下能够达到较高吞吐率,实现了全速方式下传输接口与测井系统主机的高速数据交换.采用曼彻斯特编码调制技术实现传输接口与井下仪器间的通信,其由1个下行命令发送信道和3个上行数据接收信道组成.
2005年06期 29-30+44+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希志;李君;杨付林;
为实现注聚井注入高质量浓度聚合物溶液,开展了用表面活性剂体系降低聚合物溶液的注入压力实验.利用旋滴界面张力仪,进行了表面活性剂体系界面张力、界面张力稳定性能研究;利用岩心驱油模拟装置,在岩心上进行了表面活性剂体系降低驱替压力实验.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体系与大庆原油形成的界面张力可达到10-2mN/m数量级,与其他助剂复配形成体系的油水界面张力可达到10-3mN/m数量级;在表面活性剂体系驱替1.0倍孔隙体积后,后续高质量浓度聚合物溶液驱替压力降低47.86%~67.01%;连续注入90.0倍孔隙体积后,注入压力不上升;高渗透率(大于等于0.890μm2)油层可以实现高质量浓度聚合物的连续有效注入.
2005年06期 31-33+106+121-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石颖;宋延杰;肖占山;何英伟;孙兆海;
提出了一种计算生产油井关井一段时间后井下温度场分布的方法.考虑多层生产的实际,根据能量守恒方程建立了生产油井关井一段时间后井筒和地层温度场的二维模型,并采用交替半隐式的有限差分法求解模型;分析了停产后距井筒径向不同距离上的井下温度场分布及停产时间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关井时间越长,井筒内温度越接近原始地层温度;与井筒径向距离越远的地层处,地层温度受井筒内流体影响越小,且在无穷远处,基本不受流体影响.
2005年06期 34-37+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陈尔跃;刘永建;闻守斌;
以钼酸铵作为稠油水热裂解反应的催化剂,与助剂甲苯复配,进行了稠油化学降黏的强化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240℃,反应时间为24 h,催化剂及助剂质量分数分别为0.2%和0.8%时,可使辽河稠油降黏率分别达到59.4%和86.3%;甲苯在反应中起到溶剂和自由基消除的双重作用,而后者的作用是主要的.
2005年06期 38-39+48+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崔万军;贾振岐;陈静;刘俊德;
通过室内柴油界面的携带实验,运用界面热力学和高分子热力学知识探讨了聚合物溶液对柴油界面的携带作用,分析了柴油弯曲界面附加压力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界面张力和较大的剪切速率条件下,水溶液极限剪切应力产生的界面摩擦力不能克服柴油弯曲液面产生的附加压力,无法携带柴油运移;聚合物溶液能使柴油以曲率半径更小的界面运移形成油丝,增加的柴油界面自由能是由聚合物溶液自由能转化生成的;热力学应力破坏了原有的柴油弯曲界面压力的平衡;聚合物溶液动力学法向应力值越大,越能使柴油界面以更小的曲率半径运移形成油丝.
2005年06期 40-44+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陈涛平;李楠;
针对目前低渗透油层水驱采收率较低的问题,在室内进行了人造低渗透岩心新型表面活性剂(SL-甜菜碱型)提高采收率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条件下,SL活性剂的驱油效果比ORS-41活性剂的好,且用量少;水驱结束后再进行SL活性剂水溶液(活性水)驱油平均提高采收率6.95%,注入压力梯度峰值与水驱相比提高约10%;不同时机注入SL活性水段塞对总采收率的影响较大,先注活性水段塞再进行后续水驱的驱油效果较好、总采收率较高,但注入压力梯度偏高.
2005年06期 45-48+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3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苗钱友;李云娟;
以肯基亚克油田石炭系油藏为例,对异常高压、特低渗透油藏的储层压力敏感性进行了分析.运用压力敏感油藏产能方程并结合经济因素提出了不同渗透率伤害系数地区合理的工作制度.结果表明:异常高压油藏具有应力敏感性,地层压力下降后孔隙度和渗透率均有不同程度地下降;应力敏感油藏的产能曲线特征与常规油藏显著不同,即在同样的生产压差下,应力敏感油藏单井产能比常规油藏产能明显偏低;当生产压差高于一定数值后,增加应力敏感油藏生产压差后油井产能反而减小;渗透率伤害系数越大,曲线弯曲越早,弯曲度越大.
2005年06期 49-51+7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5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何秀清;石常兰;张国良;刘扬;
为解决油田注聚井注入压力高、不易配注等,通过对注聚井压裂支撑剂运移状况的分析和支撑剂的优选,明确了注聚井在注入压力较高和聚合物具有高携砂性能时,支撑剂在裂缝内运移并导致裂缝闭合压裂失效原因;将树脂砂作为注聚井压裂专用支撑剂,确定了树脂砂加砂半径、加砂量及尾追树脂砂压裂施工工艺.现场应用结果表明:树脂砂压裂井平均有效期为26个月,石英砂压裂井平均有效期为5个月.采用树脂砂压裂工艺增注量是石英砂压裂增注量的7倍以上.
2005年06期 52-54+58+12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1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曹明君;杜焱;张凤桐;
根据井下油水分离同井注采技术原理,利用室内实验和现场试验分析了该技术对聚驱油田的适应性.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该技术能够降低产液量,降低含水率,北2-J5-P25井和北2-J5-P27井日产液分别下降25 t和6t,含水率分别下降1.4%和2.7%.北2-J5-P27井日产油由2 t上升为4 t.
2005年06期 55-5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宋景浩;
采用类比法或经验法,设计对称循环游梁式抽油机的四杆机构参数,均需反复试算,工作量大,精度不高.依据给定的冲程,采用降维法求解非线性方程组设计抽油机四杆机构的参数,计算简便.实例表明,该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际对称循环游梁式抽油机的四杆机构参数基本吻合.
2005年06期 59-60+73+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俊;方宏;李翠勤;邹恩广;宋磊;
以钠基蒙脱土为原料,采用不同碳链的季铵盐阳离子作为插层剂与蒙脱土层间的无机阳离子Na+和Ca2+交换,制备出系列有机蒙脱土.利用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对蒙脱土和有机化蒙脱土的结构表征,结果表明,插层剂已进入蒙脱土的层间,蒙脱土的层间距由1.533 nm增加到1.988~3.475 nm.研究了有机蒙脱土在二甲苯中的流变学性质,结果证明,有机蒙脱土能在二甲苯中溶胀形成凝胶,在相同剪切力下,凝胶的黏度与季铵盐阳离子烷基链的结构有关.
2005年06期 61-6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7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1 ] - 吴柏志;赵立新;蒋明虎;赵雪峰;刘书孟;
分析了颗粒在旋流器内的运动,包括颗粒的受力以及液体介质和固体颗粒的运动速度,得出了颗粒主要承受离心力、液体浮力和黏滞阻力的作用,并针对Stokes区、过渡区和牛顿区分别进行了分析.根据所研究颗粒的雷诺数大多满足过渡区条件的实际,建立了颗粒的运动方程.结果表明,颗粒-液体间相对速度在很短时间内即可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值.
2005年06期 64-66+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1 ] |[阅读次数:0 ] - 贾永英;刘晓燕;刘艳坡;刘德强;
建筑墙体内部热质传递等效耦合扩散模型是一组系数变化剧烈的强非线性耦合方程组,即使是一维,也还无法给出其分析解,只能利用计算机进行数值求解.采用块追赶法(TDMA),求解了含湿墙体内部热质传递等效扩散模型的矩阵方程,得到了墙体各部位的温度、湿容量,并给出了它们沿墙体厚度的分布规律.应用结果表明,数值模拟温度与热流量与现场实测结果相比误差小于2%.
2005年06期 67-7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1 ] - 毕凤琴;高磊;张国辉;马春阳;
根据材料成分、断口形貌和组织形貌等,利用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仪分析了乙醛精馏塔不锈钢接管开裂失效的原因.分析结果表明:不锈钢接管开裂失效是由材料内部存在大量微孔和夹杂物及Mo的质量分数严重偏低所致,并提出了相应预防措施.
2005年06期 71-7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2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李知菲;
结合驾驶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简称JPMIS)的开发,给出了一种在.NET系统开发过程中实施正向工程的方法.实践表明,利用Microsoft VISIO实行正向工程生成的代码框架为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参照,统一了JPMIS的代码风格,增加了代码可读性,也为系统测试与修改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06期 74-75+7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付光杰;曲玉辰;郭静;
对比分析了谐波检测方法;提出了将RBF(Redial Basis Function)神经网络应用于谐波检测电路中;构建了RBF神经网络模型.通过仿真实验,分析了RBF神经网络检测的实时性和负载变化时的跟踪效果,仿真输出值在1/2周期内即可接近理论值.
2005年06期 76-79+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继承;李进旺;刘兴斌;黄春辉;王振荣;
阐述了阻抗式含水率计原理,给出了其油水两相漂流模型,应用该模型处理了阻抗式含水率计测量的数据,通过拟合获取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测量含水率的最大绝对误差为16.7%,而采用漂流模型校正后的最大绝对误差为7.57%,模型校正后的含水率预测值精度较高.
2005年06期 80-81+92+126-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陈冬芳;刘伟;薛继伟;李国光;
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的多项式实根隔离算法.神经网络的权值是区间而非数值;神经网络的学习是基于区间分析的全局优化方法.该算法具有并行快速等特点,仿真实验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2005年06期 82-84+100+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邓万友;
以学分制下选课制的基础理论为前提,分析了JDBC(Java DataBase Connectivity)等Web数据库开发技术及网络安全性技术;阐述了基于网络环境选课系统的设计思想、工作原理和运行机制;设计并实现了网络化的选修课程管理系统.试验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速度快且效率较高、自适应性较强,符合学分制管理体制对选课系统的要求.
2005年06期 85-88+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万舒;林颖;任尚华;
通过对同轴线相位法找水仪做静态实验与动态实验,分析了传感器测量含水率的各种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同轴线相位法含水率计在测量矿化度大于50 000 mg/L的油水混合介质的含水率时,不需要校正矿化度;同轴线相位法找水仪受温度的影响呈线性变化;在高含水率段有很好的分辨能力;同轴线相位法找水仪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重复性和一致性.
2005年06期 89-92+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周淑华;王俊;杨金山;侯景义;
应用同轴线相位法找水仪进行11井次测井,测井资料和解释分析表明:该仪器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可分辨出高、低含水率层,提供可靠的测井资料;现场重复测井的含水率误差在±5%以内的复测点占71.4%;与其它测井仪器相比,该仪器测量精度高,应用范围广.
2005年06期 93-94+100+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吴文祥;孙灵辉;胡锦强;刑德琪;
基于变异因数为0.65的两维纵向非均质正韵律物理模型,分析了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二元前置段塞中聚合物质量浓度、段塞大小及固定二元前置段塞、聚合物与表面活性剂及碱三元体系段塞大小对三元复合驱油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剂总成本相同的条件下,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二元前置段塞聚合物质量浓度越高,其三元复合驱采收率越高,且出口含水率大于60%时,二元前置段塞聚合物质量浓度应为1 000 mg/L;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二元前置段塞大小对三元复合驱采收率没有影响,只是随着二元前置段塞的增加,岩心出口含水率下降;固定二元前置段塞,ASP段塞越大,出口含水率越低,其驱油效果越好.
2005年06期 95-97+11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4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吴文祥;张玉丰;胡锦强;刑德琪;
针对三元复合驱含碱对驱油体系造成采出液处理困难等问题,进行了人造均质岩心和人造非均质岩心上SNP二元复合体系驱油物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人造均质岩心上,相同条件下的二元复合驱油采收率与三元复合驱采收率基本相当,而在非均质岩心上,相同条件下的二元复合驱油采收率要明显高于三元复合驱的采收率,且均大于20%;化学剂成本(按聚合物及表面活性剂价格计算后得到)基本相同条件下,增加复合体系段塞而适度降低主段塞中聚合物质量浓度,有利于二元体系的注入,且二元复合驱采收率仍然较高.
2005年06期 98-100+128-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1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0 ] |[阅读次数:0 ] - 刘树林;丛蕊;冷建成;王金东;孟庆武;
旋转机械设备工作机理复杂,故障样本缺乏,难以应用传统的方法对其进行有效的异常状态检测.结合小波包分析技术及人工免疫系统理论,构造了小波包特征免疫检测器,给出了小波包特征免疫检测器的产生算法、异常状态检测方法.小波包特征免疫检测器是在对正常样本学习的基础上产生的,不需要设备运行的故障数据,适合对故障数据缺乏的设备进行有效的异常状态检测.活塞压缩机气阀的异常状态检测结果表明,小波包特征免疫检测器检测效果良好、准确率高.
2005年06期 101-103+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1 ] - 刘树林;崔军明;林雪源;丛蕊;
传统的神经网络故障诊断方法对于新发生故障的误诊率较高,提出了将反面选择算法与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故障诊断方法.该故障诊断方法对已知故障类型和未知故障类型都具有较准确的诊断能力.往复压缩机气阀的故障诊断实例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2005年06期 104-106+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刘树林;丛蕊;冷建成;王金东;孟庆武;
设备在线自主故障诊断目前缺乏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依据人工免疫系统理论对设备在线自主故障诊断的内涵进行了概括,继而对设备故障检测及诊断策略进行了探索性分析,为开展设备在线自主故障诊断策略研究提供参考.
2005年06期 107-108+117+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袁满;张士迁;刘雪梅;郭玲玲;李瑞芳;
研究了开放网格体系框架模型Globus;讨论了基于网格环境的数据传输机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异构环境的数据传输原型,实现了在网格环境的文件传输;解决了Globus命令行操作界面的不足以及跨平台数据传输问题.
2005年06期 109-111+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刘雪梅;柳永坡;顾国昌;袁满;郭玲玲;
研究了OGSA-DAI的框架模型,分析了实现数据访问、集成的原理,阐述了OGSA-DAI所提供的服务.基于这些服务,结合MySQL数据库讨论了利用OGSA-DAI实现对异构数据库的操作.
2005年06期 112-114+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刘雪梅;柳永坡;顾国昌;袁满;郭玲玲;
阐述了网格中提供的信息服务组件的功能,研究了基于Globus Toolkit服务监测与发现的体系结构MDS(Monitoring and Discovery Service)的实现机制.基于MDS设计并实现了原型系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基于MDS的网格资源监测和发现具有很强的灵活性与扩展性.
2005年06期 115-11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正>~~
2005年06期 13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