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2年04期 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2年04期 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吉余,王磊,郭万奎,吕靖,时启革
根据密闭取心井驱油效率资料和水淹层的解释结果 ,分析了萨尔图油田北二东试验区剩余油的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 ,小于 0 .5m的薄油层和表外储层水洗程度低或未水洗 ,是剩余油的主要富集部位 ;大型河道砂体、中小型河道砂体、稳定型席状砂体水淹程度高 ,剩余油厚度小 ,而不稳定型席状砂体水淹程度高 ,剩余油厚度大 ;剩余油在垂向上呈高度分散状态 ,在平面上分布零散 ,处于砂体的边角部位 ,或成片分布在差油层中 ,给加密挖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002年04期 1-3+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岩,王文广,张明学
综合应用岩心、录井、测井、地震及粒度分析资料 ,采用沉积学、地震地层学方法 ,阐明了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地区萨尔图油层三砂组沉积微相特征 .萨三砂组发育的沉积相有河流、湖泊和三角洲相 ,河流相可识别出点坝、天然堤、决口扇和河漫滩微相 ;湖泊相主要为浅湖亚相 ,其微相类型有混合坪、泥坪及砂坪微相 ;三角洲相识别出平原、前缘和前三角洲 3个亚相 .研究区西北角为无沉积区 ,河流相仅发育于王家炉西北侧 ,三角洲相发育于海 2 4井—海 5井一线以西 ,呈北西—南东向展布 ;河流相的河道、三角洲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等砂岩体发育于海 2 2井—王家炉等地及长发村南侧 ;海 2 4井—海 5井一线以东为浅湖沉积区 ,在海 14井、海 2 3井及海 11井东侧发育有浅湖砂坪沉积微相 .河道砂体、三角洲分流河道、河口坝砂体厚度和规模较大 ,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 ,是形成岩性油气藏的良好储层
2002年04期 4-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2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柳成志,吕延防,姜道华,时启革
研究了萨尔图油田中区西部PⅠ油层组的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和储层特征 ,分析了该区水淹状况 .指出本区存在 8种类型剩余油 ,分别是注采不完善型、沉积微相控制型、微构造控制型、半连通体控制型、砂岩尖灭控制型、厚层分流河道砂顶部控制型、断层控制型和表外储层控制型 .纵向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PⅠ 1,PⅠ 4和PⅠ 7小层之中 ,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天然堤砂体分布区、决口扇砂体分布区、表外储层分布区以及分流河道砂体的半连通体上倾尖灭区部位
2002年04期 7-11+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3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慕玉福,马久琴,舒良树
研究了徐家围子断陷登二段泥岩盖层发育特征 ,根据烃类气体、CO2 气体之间与水界面张力的关系 ,建立了一套评价CO2 气毛细管封闭能力的方法 ,并预测了徐家围子断陷登二段泥岩盖层毛细管封闭CO2 气的能力 ;根据空间分布特征和毛细管封闭特征 ,综合评价了徐家围子断陷登二段泥岩盖层 .结果表明 ,登二段泥岩盖层质量控制着徐家围子断陷CO2 的成藏与分布 ,整个断陷大部分地区有较强的封盖能力 ,局部地区为中等或差的封盖能力 .
2002年04期 12-15+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立军,张宏方,王德民
分析了影响聚合物溶液流变特性的因素 .结果表明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 ,聚合物溶液的粘度随着剪切速率的增加而减小 ,其变化符合幂律指数规律 .聚丙烯酰胺溶液的粘度与溶液的质量浓度、配制水的矿化度、温度及聚丙烯酰胺的摩尔质量有关 ;随着聚合物溶液的质量浓度及聚丙烯酰胺摩尔质量增加 ,溶液的粘度也随着增加 ;随着配制水的矿化度增加及温度升高 ,溶液的粘度下降 ;黄原胶溶液的粘度几乎不受水的矿化度影响 .
2002年04期 16-1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8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1 ] - 韩洪升,王忠信,杨树人,付俊林,田华
由于气液两相流动的复杂性 ,很难应用流体运动的基本方程确定空隙率的变化规律 .故采用实验研究途径 ,开发了美国NorthCarolina州大学研制的应用软件SAS ,并对多次气液两相流动实验的 6× 10 4 多组实验数据进行了多元非线性回归 ,建立了圆管中不同流动型态下气液两相流动空隙率数学模型 .在多相混输管路实际应用中表明 ,本方法适用于不同管径、不同倾角下的上升或下降管路中各种流动型态两相流动的水力计算 ,并具有计算简便、精度高的特点
2002年04期 19-21+11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付春权,马水龙,尹洪军,孙波
推导了二流量试井的压力公式 ,绘制出理论图版 ,分析了早期纯井储和径向流阶段的压力动态特征 .结果表明 ,在纯井储效应期 ,二流量的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均具有斜率为 1的特点 ,但不经过原点 .经过数学处理 ,二流量压力导数曲线上的无限作用径向流段为一条数值为 0 .5的水平线 ,与常流量试井的导数曲线特征相同 .二流量试井分析实例说明拟合效果良好
2002年04期 22-25+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大为,曾昭英,刘振宇
研究了头台油田储层特征 ,根据头台油田注水及油层地质实际状况 ,应用流体力学湍流理论 ,分析了注水指示曲线形态 .结果表明 :头台油田注水指示曲线普遍呈上翘形 ,反映了储层裂缝中出现流体湍流流态
2002年04期 26-2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龙安厚,孙玉学,杨新斌,彭建伟,代文清
为满足大庆地区深井钻探的需要 ,研制了一种新型低密度有机硅钻井液体系 ,并对其做了室内试验和现场试验 .结果表明 :有机硅钻井液体系经 180℃ ,16h热滚后 ,流变性变化小 ,高温高压下失水小于 15mL ;能与粘土表面形成牢固的化学吸附作用 ,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 ;有比两性离子和正电胶体系更好的抑制性 ,抗土般土污染能力良好 .施工中采用该体系 ,岩心渗透率恢复值高 ,对井壁保护效果明显 ,有利于录井和测井作业
2002年04期 28-3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2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1 ] - 张继成,尹旭东,董波,卢福生,杨晶
对萨东过渡带南 5 -2 -水 41井组进行了综合治理试验 ,并且对其做了全面评价 .结果表明 ,采用调剖、堵水、压裂等综合措施后 ,改善了南 5 -2 -水 41井组的注水结构 ,挖掘了差油层的潜力 ,减缓了含水上升速度及产量递减速度 ,截至含水 98%时 ,累计增油 1.663 5× 10 4 t ,提高采收率 0 .43 % ,取得了较好的增油降水效果
2002年04期 31-33+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曹晓春,王忠信
综述了原油破乳剂的分子结构、性能、破乳过程、影响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以及破乳剂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 .认为 :微乳状液在一定范围内可以完全消除油水界面张力 ,使得原油乳状液完全破乳 ;在选择破乳剂时 ,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 ,做一段时间的现场试验及多种破乳剂的破乳效果对比试验
2002年04期 34-38+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3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8 ] |[阅读次数:0 ] - 褚英鑫,宋考平,杨二龙,张继成
在研究牛顿流松I法的基础上 ,推导出了非牛顿渗流松I法的计算公式 ;给出了非牛顿流体稳定流条件下的压力分布公式及平均压力的计算方法 .并采用泰勒级数和特殊函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幂律指数趋近 1时的情况进行了简化 ,从而在计算机上实现了当采出井中聚合物溶液浓度很低时的油层压力计算 .
2002年04期 39-4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3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立新,赵晓非,甄活良,阎卫东
考察了将茂金属载体催化剂SiO2 MAO Et(Ind) 2 ZrCl2 用于乙烯与苯乙烯的共聚合反应 .在反应时间为 3 0min ,反应温度为 40℃ ,n(Al) n(Zr)为 3 0 0 ,浸渍液茂锆浓度为 2 .17× 10 - 6 mol L的条件下 ,研究了单体量的配比对聚合活性及聚合物物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随单体量配比的增大 ,共聚活性降低 ,共聚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熔点下降 ,共聚物中苯乙烯链节的物质的量增加 ,产物为无规共聚物
2002年04期 43-45+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方永奎,邱安娥,张翼,邱万忠
研究了镀液pH值对Ni-P和Ni -Mo -P化学镀镀层的生成速度和镀层中Ni质量分数的影响 .结果表明 ,镀液的pH值不仅影响Ni的沉积速度 ,而且影响镀层中Ni的质量分数 ;镀层生成速度均随镀液pH值增大而出现极大值 ,但两者的位置有所不同 ;随镀液pH值增加 ,Ni-Mo -P镀镀层中w(Ni)出现极大值 ,而Ni-P镀则是pH值增至一定值后w(Ni)趋于平稳 ;镀层的生成速度与镀层中w(Ni)的最高点都出现在相同的酸度下 ,Ni -P镀镀液的最佳pH值为 5 .5 ,而Ni-Mo -P镀镀液的最佳pH值为 6.5 .
2002年04期 46-48+113-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刘铁男,谢爱华,赵越,冯兆冰,张航
为了提高处理信号的精度 ,集最小均方滤波、Kalman滤波和小波变换于一体 ,提出了小波基自适应去卷滤波器 .采用文中方案做了若干仿真实验 ,结果表明 ,该滤波器能很好地跟踪反射系数信号 ,并能滤去高频噪声 ,平均相对误差在 1%以内 ,证明了该滤波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02年04期 49-5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1 ] - 李艳辉,王常虹
运用Kharitonov定理 ,给出一个期望稳定的闭环特征多项式 ,将同阶线性系统同时镇定问题化为一组线性不等式求解 ;依据不等式组和二次规划法构造出优化求解该不等式组的神经网络 ,且网络模型可用电子线路实现 ,并能满足工业实时性的要求 .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
2002年04期 52-54+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瑞民,李建平,王浩畅
介绍了基于元搜索的专题式Web搜索引擎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实现技术 .该系统根据石油科技专题的特点 ,采用元搜索引擎技术 ,以现存的搜索引擎系统为信息源 ,利用网络机器人 ,根据专题提供的关键词采集信息 ,通过关键词相似度和文档相似度计算提高信息的查询效率和精度 .该系统的实现 ,解决了石油科技行业的信息搜索与存储问题
2002年04期 55-58+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2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罗平,孙永东,刘唯义
密码体制是计算机安全的核心技术 ,对称密码体制加、解密速度快 ,却无法进行大量的密钥管理 ;公钥密码体制解决了密钥管理问题 ,但加、解密速度慢 .基于对称密码体制和公钥密码体制的特点 ,在一个统一的数学框架下 ,构造出快速高效的公钥密码算法 ,该算法在保持公钥密码算法优点的同时 ,可显著提高效率 ,并可保证安全性
2002年04期 59-61+11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春生,郭玲玲
介绍了ASP技术的优越性 ,阐述了客户端脚本的优点和局限性 .在此基础上 ,结合实例开发 ,提出了几种将ASP与客户端脚本相结合 ,实现后台数据库与客户端脚本之间数据传递的方法 ,即隐藏域式数据传递和ASP内置对象Response数据传递方法 .
2002年04期 62-64+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刘晓敏,赵立新,蒋明虎,王尊策,李枫
针对油田采出液处理难度增大的问题 ,研究了以水力旋流器为核心的含油污水配套处理工艺 .设计了 3种配套工艺方案 ,其中 ,油井采出液经两级串联水力旋流器后 ,再经过滤器分离 ,滤后水中油的质量浓度下降至 1.9~ 3 .5mg·L- 1 ,达到了测试技术指标 ;水处理过程中 ,设备运行可靠 ,分离性能稳定 ;表明该工艺方案为最佳配套工艺 .
2002年04期 65-67+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 崔晓华,崔雅桂,薛庆平,李绍华,吴文举
应用波动方程描述抽油杆柱的振动 ,考虑地面传动机构的传动效率对复合平衡游梁式抽油机各节点功率的影响 ,建立了地面各单元分效率与电动机实耗功率的计算机仿真方法 .仿真计算结果表明 ,与单独的曲柄平衡游梁式抽油机相比 ,在满足平衡条件的前提下 ,由于四杆机构的平均运行效率随游梁平衡重质量的增加而增大 ,其节电率也随游梁平衡重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故复合平衡游梁式抽油机具有一定的节电效果 .由于复合平衡游梁式抽油机不能明显减小曲柄轴转矩波动 ,故复合平衡游梁式抽油机不具有降低装机功率的特点
2002年04期 68-70+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2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徐秀芬,乔晶鹏,姜民政
为提高机械采油节能降耗的管理水平 ,根据理论分析和现场实测确定出一套机械采油井能耗计算公式 .利用喇嘛甸油田生产日报中的油井相关参数 ,应用该套公式即可计算出机械采油井的能耗 .经现场测试并计算 ,2 5口抽油机井耗电实测值与计算值的相对偏差为 0 .5 1% ,2 0口潜油电泵井输入功率的实测值与计算值的相对偏差为 0 .61% .结果表明 ,该套公式计算精度较高 ,能满足对油田机械采油系统能耗的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的需求
2002年04期 71-7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宫克勤,项新耀,曾玲敏
介绍了火用传递研究的形成、发展过程 ,及国内外火用 传递研究现状 .分析了火用 传递研究方法 ,认为可将目前 火用传递研究划分为侧重于火用传递一般规律性的研究和侧重于解决特殊工程实际问题的研究 .探讨了火用传递研究的发展方向 ,提出了工程火用传递研究应围绕典型问题火用传递规律、火用传递控制技术及用能设备的火用传递优化设计等方面开展
2002年04期 75-77+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陈崇安,罗伟
针对迈克尔逊干涉仪在调节过程中非定域干涉 ,条纹环心经常发生偏移的现象 ,利用波动光学干涉原理及成像原理 ,根据决定环心位置的因素 ,探讨了环心偏移现象的机理 ,剖析了各种情况下环心产生偏移的原因 ,为调整环心提供了理论依据 ,并提出了具体调整的方法 .
2002年04期 78-80+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邵强,邵丽君,王宏,孙建辉
为了确定油层合采的经济性 ,从经济评价角度对油层分类 ,研究了合采方案中不同类型油层的投资、成本费用和收益的确定方法 ,给出了面向油层的合采方案经济评价模型和敏感性分析模型 ,并设计了合采方案的评价过程和确定因素临界变化率的计算机程序框图 .该方法的实现可为油田开发决策提供依据 .
2002年04期 81-84+116-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彭民,杨洪波,赵跃康
介绍了衍生金融工具———期权的期权价格形成问题 .探讨了影响欧式期权的期权价格的内外因素 ,并以此框定了期权价格的变化范围 .分析了期权的内在价值、时间价值和期权价格波动范围之间的关系 .
2002年04期 85-87+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国维,杨辉,邵强,司向宇
建立了大型石油装备选型投资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该体系包括技术、经济、生产、安全环保及技术支持 5个一级指标 ,和先进性、标准化、设备投资回收期、财务净现值、设备能力利用率等 13个二级指标 .应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集 ,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综合评分法实现对装备的综合评价 ,确定装备的等级 .该系统的实现可为企业投资决策提供支持 .
2002年04期 88-91+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孔令彬,徐魁生
研究了奇异非线性二阶微分方程的三点边值问题 ,利用锥不动点定理证明了多个正解的存在性
2002年04期 92-9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k] [下载次数: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振宇,刘洋,贺丽艳,翟云芳
综述了水平井压裂技术在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重点讨论了压裂水平井的渗流规律、裂缝的优化以及与压裂垂直井的产能比较 .结果表明 :压裂水平井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均优于压裂垂直井 ,其中 ,横向裂缝水平井的生产效果好于纵向裂缝水平井 ,当沿地层裂缝方向的渗透率与沿井筒方向的渗透率之比小于或等于 1时 ,横向裂缝的最佳产能条数为 3~ 5条 .
2002年04期 96-99+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5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0 ] |[阅读次数:0 ] - 刘振宇,程博,刘洋,翟云芳
研究了用水平井开发底水油藏时出现的问题 ,结果表明 :当井位一定时 ,水脊高度明显受无因次流量影响 ,在水平井的正下方水脊上升得最高 ;当无因次井位为 0 .7时 ,无因次流量为最大值 ,说明该井位为最佳井位 .给出了见水时间预测公式 ,实例应用结果表明 ,预测结果与实际生产状况相吻合
2002年04期 100-10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6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刘晓燕,康凯,贾永英
为了有效地节约能源 ,开发了室外供暖热水管网可视化节能设计系统 .该系统具备图形输入、网络生成、管网智能编辑等功能 ,可实现“所见即所得”的集成环境 ,既能够方便地对室外管网进行节能设计 ,又能对已有管网提出节能改造方案 .该系统还实现了精确模拟计算 ,动态编辑及智能联接管件等技术 ,为室外热水采暖管网的节能设计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
2002年04期 104-10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谭英杰,唐立强,郑贵
研究了供热直埋管道绝热层厚度优化计算方法 ,编制了绝热层厚度的优化设计软件 .分析了热价、计算使用年限、供回水温度、管道外径等因素对绝热层厚度的影响 ,并绘制了相关曲线 .实例计算结果表明 ,计算使用年限的选择及热价的大小对确定绝热层经济厚度具有重要意义 ,且使用年限及热价的选取必须充分考虑实际应用状况 ,才能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
2002年04期 107-10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2002年04期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2002年04期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