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明山,李华敏,周有强,姚立纲
从弹性啮合基本方程出发,系统地分析了一般平面齿轮传动的啮合平衡条件,推导出了考虑齿轮弹性变形情况下的修形量判别公式和任意齿形平面齿轮传动轮齿齿形修形量的计算公式。并以渐开线圆柱齿轮修形为例,分析了其啮合过程中单齿啮合和双齿啮合时的啮合关系,提出了为保证渐开线齿轮传动齿形的弹性共轭关系,必须在单、双齿过渡点处对齿轮轮齿进行修形。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明山,李华敏,周有强,姚立纲
从考虑齿轮传动中轮齿的弹性效应出发,把一对相互啮合的齿轮看成弹性体,对两共轭弹性体齿轮的啮合基本方程、齿廓的相对运动规律、齿廓表面上一点的么法矢和弹性啮合基本方程等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弹性共轭齿廓情况下的啮合基本方程,齿廓相对运动速度方程和因挠曲变形引起的公法线方向改变后的么法矢方程等。最后以平面齿轮传动为例,对其弹性啮合问题进行求解,得到了求解其传动规律及共轭齿廓的微分方程。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姚立纲,郑建祥,李尚信,徐晓俊,李华敏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传动机构超环面行星蜗杆传动,运用啮合理论的包络法建立了这种传动中行星轮与蜗杆、行星轮与内齿轮啮合的基本方程,进而得到了蜗杆和内齿轮的齿面方程、螺旋升角方程、界限曲线方程及诱导法曲率方程等。并以球形行星轮轮齿为例,运用数值计算方法得出了蜗杆、内齿轮的轴截面形状、蜗杆及内齿轮在计算圆上不同截面的螺旋升角值和这种传动的一界及二界曲线的形状等,为这种新型传动的设计、加工、制造提供了理论依据。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刘长海
阐明了新时期学报发展的定位问题,认为学报经济定位制约着学报的发展,“集约化”办学报是学报发展的必由之路。指出了学报经济走向的趋势,重点提出了学报应改变思想,进入市场,以市场经济建设为大环境背景发展学报的新思路。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曹成润,王子文,张树林
在分析和描述方正断陷主要断裂构造的发育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北东向基底卷入型控盆断裂运动的时空分布特征与断陷的时空演化、充填堆积序列和沉积相带分布的关系,为油气生成和保存条件的研究提供了地质依据。根据断裂的控盆控凹作用,方正断陷划分为3个次级构造单元和3个构造层序以及地堑期的不同盆地样式的2个发育阶段。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罗群,卢宏,刘银河,白新华
通过恢复梨树凹陷构造演化历史,对本区控制断陷演化的主要断裂的性质、成因、现今特征、发育历史进行分析,总结出断裂活动的5种模式。结合本区石油地质特征,解剖已知的油气藏和非油气藏,从断裂与油气生、运、聚、保等方面的关系,明确了断裂是控制油气成藏的主要因素,它不仅决定了生烃凹陷的展布和规模,而且常成为连结油源与圈闭的运移通道。断裂控制着圈闭的形成与分布,也是油气藏保存的重要的构造因素。总结出断裂控油气的4种模式。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3 ] |[阅读次数:0 ] - 王振平,王青海,付晓泰
利用多元汽液平衡原理,建立了人工生排烃热压模拟实验产物存在相态的模拟计算方法,该方法适用于T≤482℃,p≤20.265MPa下的复杂体系。对塔里木盆地三叠系泥岩模拟实验结果计算表明,实验条件下液态产物均以汽液两相共存,且随着实验温度升高汽相比例增大。其中,排出油的汽化比例为17.25%~64.70%。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云专,王晓华,黄真萍
通过制作理论模型,提取出时域、频域内最能反应薄层厚度的多种参数:反射波的总能量、视振幅、正半周面积、负半周面积、相关函数第1个零点的时移值、振幅谱面积、主频、中心频率、频带宽度、频谱的二阶矩及三瞬剖面等,它们与薄层厚度的关系都是非线性的。采用BP法神经网络,通过对模型数据的学习、记忆、识别,预测薄层厚度,取得了较满意的结果。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永建,孙云,田剑英
建立了偏心度在井眼内按线性及正弦规律变化的偏心环空流问题理论模型。提出了关于变偏心度环空中计算非牛顿流体在层流、过渡流及紊流状态下压降、流速的方法;给出了流场特性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研究表明:对于偏心度沿轴向变化率大、流态处于过渡流情况,压力梯度比同心环空高。在变偏心度环空中,流体呈二维流动;沿井眼轴线方向上,u,v具有多变性;在环空宽间隙处,流体质点将减速运动,而在环空窄间隙处,流体质点将加速;质点轨迹呈S型。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郑俊德,魏兆胜,王常斌,陈家琅
根据水平井井身结构特点,给出了流体进入水平井段的5种流入剖面。利用水平管中单相液流的压降计算公式,导出了流体进入水平井段5种情况下的沿程压降计算公式。实例计算表明:不论流体进入水平井段的形式怎样,沿程总压降都不会超过总流量1次流入和流出时的沿程总压降。如总压降不超过1kPa,则在水平井节点系统分析中,可不考虑水平井水平段的压降。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4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5 ] |[阅读次数:0 ] - 张丽囡,初迎利,翟云芳,侯晓春
针对目前油气田产量递减分析中通常要求已知递减初期产量且递减指数在[0,1]范围内的情况,提出了一种确定油田产量递减规律的最优化方法。在反映油气田产量递减规律的累积产量与瞬时产量关系式求解过程中,引入了最优化理论,能同时确定递减初期产量、初始递减率及递减指数,避免因递减初期产量选取正确与否对预测结果的影响,而且适用于递减指数在[0,1]范围内以及大于1或小于0的情况。可用于油田产量递减规律的分析和预测。还进行了实例分析,并与文献中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光维,宁春利,马春曦,张天春,王世江
为了提高nC_5~0异构化非贵金属催化剂的异构化活性和有效系数,考察了Ni-HM催化剂不同的脱钠度对nC_5~0异构化反应的影响。试验在反应压力2.0Pa,质量空速1.0h~(-1),氢油摩尔比3.0,反应温度280~340℃条件下进行,考察了不同脱钠度的Ni-HM催化剂对nC_5~0异构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钠型丝光沸石与NH_4~+交换度的增加,残钠含量降低,催化剂中质子酸中心浓度增大,Ni-HM催化nC_5~0异构化反应活性提高。用盐酸预处理丝光沸石,能疏通分子筛孔道,降低催化剂内扩散阻力,提高催化剂的有效系数。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朱元海,陈慧娟,李春杰
认为固相表面短程引力场对其邻近气相分子有加速作用这个提法不妥,并假定在不发生吸附且忽略分子间作用力的条件下,用统计热力学的结果讨论了非刚性固相表面短程引力场作用下,固-气相界面的气体分布及其施于固相表面之压力。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常瑛
“降低6kV电网网损配套技术”在大庆油田推广应用6kV电网系统是典型的分散系统,管理难度大。为适应降低网损的要求,提高电网的自动化管理水平,进行了降低6kV电网网损配套技术的研究。经过近3年的研究,该项目就以下4个专题技术进行了系统研究:①6kV电网...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董德发,赵明山,李淑芬,崔玉华
鲁棒线性控制器设计的主要问题是针对对象模型不确定性,寻找线性反馈控制器,使得不确定控制系统稳定。针对具有线性、非线性或时变结构的模型不确定性多变量动态系统,采用动态补偿器结构与原系统进行增广,构成闭环动态近似系统。根据Gronwall引理,推导出了基于不确定性范数上界的动态线性系统鲁棒稳定的充分条件。根据该鲁棒稳定条件,给出了具体的动态不确定系统的鲁棒性设计算法。通过选择适当的变换阵,利用特征值配置技术求出动态补偿器的参数,来满足鲁棒稳定条件,使得闭环不确定动态系统稳定,从而提出了一种时域内鲁棒线性控制器设计方法──动态补偿器法。该方法同样适用于控制器为输出反馈的情形。给出了具体设计实例,以验证设计方法的简单性与有效性。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丙坤,刘志强,蒋京颐,李世金
油田电力设备分散、系统庞杂,造成线路损耗较大,电机负荷变化频繁,导致其运行在低效状态;油水泵在流量和压力调节过程中也伴随着较大的电能消耗等,均需要得力的节电措施。介绍了无功电容综合补偿体系、电动机可控调压节电器等成果,重点分析了用电设备配套节电技术,指出了作为油田区域节电的系统工程实用技术配套、工程配套、过程最优是个难点,提出了基于电能利用率现状,以系统运行经济性、提高可靠性为目的,运用优化与控制理论将其视为多功率系统,逐级分解为若干子系统,然后进行合理“搭配”,从而做到对输入电能的高效输出。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邵华开,阚志刚,丁淑颖,朱玉玺
探讨了建立油田规划设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框架和方法,提出了建立油田规划设计GIS的必要性,研究了系统组成结构、技术路线以及软硬件环境配置等问题,给出了建立油田规划设计GIS所需的图形库和属性库,为GIS在油田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套新的思路,拓宽了GIS的应用范围。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从信,李繁盛,周丽佩,姜军
介绍了石油高校计算机校园网的总体规划,讨论了当前国际上流行的三种比较热门的快速网络技术:FDDI,快速以太网和ATM技术,比较了它们的优缺点,并确定FDDI作为校园网的主干网络。给出了大庆石油学院校园网的总体方案,说明了该方案的拓扑结构、使用的联网设备及其特点,论述了校园网建设的策略和校园网的管理及应用。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鹿玲杰,向明尚,唐国维,龚声蓉
为了实现除氧器设备的自动化管理,研制了除氧器计算机控制系统。该应用系统是由上位机系统和下位机系统组成的集散控制系统。上位机系统实现对下位机的管理及对综合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下位机系统实现对目标对象的直接控制。在上位机应用软件中,预留了对下位机进行扩充的接口。该系统的性能指标达到了设计要求,它的硬、软件实现原理对一般过程控制系统具有参考价值。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玉斌,王景昌,李志杰
应用故障树分析理论,用演绎法建立了抽油杆的故障树。通过对抽油杆进行定性分析,找到了抽油杆失效的故障模式。通过定量分析,发现了抽油杆工作的薄弱环节:首先是抽油机的抽吸工况,其次是抽油杆与油管之间的磨损。抽油杆的过量变形、振动和冲击载荷、表面质量等因素对抽油杆寿命影响也很大。提出了延长抽油杆寿命的有效措施,为现场使用提供了管理和维修的指南。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刘有军,樊俊才,杨晓翔,范家齐
对具有旋转中心的一类周期对称问题,采用柱坐标有限元法求解,避免了在直角坐标系下求解该类问题时必须而复杂的坐标变换,从而使有限元列式及编程得以简化,提高了计算效率。具体推导了柱坐标下的有限元列式,并给出了周期对称边界条件的处理方法。最后,以厚壁圆筒为例,验证了有限元列式及程序的正确性。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学美,徐步云,周丽英,张承深,寇长乙
介绍了化工设备排板计算机处理系统的功能和特点,对系统运行环境做了说明,并概述了系统的内容。系统运用简单易行,只需输入一些基本的参数就可获得化工设备的排板图、焊缝示意图及化工设备制造工艺文件。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许冯平,李尚信,蒋伯英
在平面二包环面蜗杆传动接触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影响该传动副使用效果的主要原因是传动副对误差敏感性大,解决办法是对蜗杆修形。提出了修形量的计算公式,指出了在各种误差状态下传动副真实接触位置及其它各对齿啮合线上各点分开的距离,给出了该误差状态下蜗杆的修形值及修形部位、跑合量及跑合时的接触顺序。由修形后传动副的接触状态分析可见,传动副对误差的敏感性已大大降低。最后给出了在某一安装误差状态下的修形方案。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姜慧娟,张辉
对于表面温度难以直接测量的场合,提出了1种由固体内部温度测量值间接计算其表面温度的方法。首先根据热传导方程,采用傅里叶变换和逆变换,建立表面温度与内部温度的数学关系式,然后用快速傅里叶变换(FFT)由内部温度的测量值计算出表面温度,考虑到热传导过程的衰减特性会使测量数据中的误差在计算过程中被放大而影响计算结果的数值稳定性,在进行傅里叶逆变换之前采用了频域数字滤波方法滤掉所计算出的表面温度频谱中反映误差的高频分量,从而抑制了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用数值模拟和实验数据对这种方法的检验结果表明了这一方法的准确性。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素艳,滕守和,王砚良
根据点测及连续测量资料,建立了油水两相垂直管流中流量Q,含水率K_w,持水率Y_w,涡轮转数n之间的关系式,较好地避免了使用分段函数、内差造成的区域之间不连续性及公式复杂性,从而提高了计算精度。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贾辉
“大庆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配套技术”经济效益显著“大庆喇嘛甸油田高含水后期开发配套技术”项目包括8个方面38项技术,它涉及“机、电、热”多方面。属油藏工程、采油工程、地面工程一体化的系统工程。从1992年实施以来,推广了如下技术并已获得显著经济效...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郭余峰,陈春雷
在各向同性的弹性均匀固体地层中,对不同介质的固体圆柱中对称点源激发的声波场进行了理论研究和数值求解,详细地分析了沿圆柱轴向传播的导波的频散及激发特性。计算了与柱外介质纵、横支点对应的临界折射波。在分波分析的基础上,还进一步研究了瞬态全波场的数值模拟。计算了在不同地层参数条件下,固体圆柱界面上不同点的轴向位移瞬态全波曲线。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宋洪才,张继芬,王江
给出两维两相不稳定渗流的压力方程和饱和度方程的能量泛函数及变分式。采用八结点二次等参数单元进行了区域剖分;确定单元基函数;建立单元特征式;计算系数A_(ij)~(e),f_I~(e)并进行数值积分;对总体合成主矩阵的变分又进行有限元分析。计算并预测了现场某一反九点法注水系统1/4的单元角井、边井见水时间及其累计产油量,结果表明:最长见水时间误差不超过0.3a。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8 ] |[阅读次数:0 ] - 宋洪才,张继芬,王江
用变分有限元方法对描述地下流体渗流的偏微分方程进行了分析。论述了能量泛函数极值的问题,证明了原微分方程的解和能量泛函数极值的等价性以及变分有限元方法与伽略金有限元方法的等价性,为其在油藏数值模拟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高丙坤,刘志强,刘立新
针对油田配电网络复杂、分布广的实际情况,结合电力调度自动化发展的要求,介绍了一个实用的电力负荷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分布开放式结构,增强了适应性,采用滤波、设置软件陷井等措施,提高了其抗干扰能力,采用模块化、结构化设计,使其便于修改扩充,采用C语言和汇编语言混合编程,增强了其实时性,应用交流采样方法,确保其测量精度,采用计算机总线技术,相互间以控制链路和话音链路相联。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珍,张爱霞,董长义,夏树林
针对大庆油田普遍采用双管掺液集输原油生产的实际情况,通过转油站主要检测控制参数的分析,设计出系统的硬件构成及所需各项系统功能。详细讨论了在转油微机巡控系统中所采用的硬件抗干扰措施、模拟量检测软件抗干扰措施以及闭环控制系统的软件抗干扰算法。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李世金,陈广义,吕士森
讨论了含油污水深度处理站微机监控系统设计思想。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系统的硬件构成及工作原理。动画技术的运用使工艺流程图更加直观,实际。通过键盘捕捉技术实现了多项系统功能。利用时间陷井技术完成了数据采集及控制。4种控制工作方式同时并存于系统,实现了无扰动切换,使用结果表明,系统完成了含油污水深度处理站负荷自动监测及滤速比控制。
1996年03期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