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慕蠡
<正> 腰轮流量计(也称罗茨流量计)是近年来我国研制成功的一种流量计,其中大口径的流量大,精度高,适用于原油外输计量。有低压LL型,还有高压立式45°组合式的。这种流量计的计量室中有两个“腰子”形状(或者说,鞋根形状)的腰轮,互成90°的角(图1),由进出口的压力差做动力推动腰
1980年02期 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陈家琅
<正>(一)前言 油、气、水混合物多相管流的压降计算方法,按照对于流动型态处理的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将多相管流的各种流动型态反映于阻力系数的规律之中,而不单独地考虑流动型态。 二、先确定多相管流在不同位置的流动型态,然后按照不同的规律计算压降。 关于第一类方法,我们的研究结果以前已经报导。本文所介绍的,属于第二类
1980年02期 1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9k] [下载次数:2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陈章明
<正> 目前,晚期生油说为大多数石油地质学家所支持。可是,相应的生油岩排烃的一系列问题,尚有很多争论。许多问题急待研究和加深认识。其中排烃通道,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基本论点 生油岩的后期压实阶段,其绝对渗透率已处于很微小的状态。显然,这使得流体难以顺利排出。一些年青沉积盆地的厚层泥岩具有异常高压现象可为其佐证。但是,如果在
1980年02期 3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1 ] - 方祖康
<正> J康南在“石油生成过程中的时间——温度关系”一文中,根据世界12个盆地的资料,作了logt——1/T(K)关系图。从而认为,化学动力学法则表明较低的温度可以由较长的作用时间来补偿。因此,主要生油相的临界值由生油层的时代(t=数百万年)和相应的温度(T·K)确定。logt对1/T的坐标图表明这些参数存在线性回归关系,
1980年02期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德范
这是一篇探讨性论文。从板块构造观点分析,三江盆地属弧后盆地,具一定含油气远景,尤其是要重视天然气勘探。但要突破断裂、火山岩等关键问题。
1980年02期 42-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3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吴顺和
本文讨论利用磁法资料直接计算基底起伏的原理。主要从数学导出其基本公式。对具体计算方法作了扼要的说明。并指出其应用条件以及采用该法的原因和意义。
1980年02期 54-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周书欣
<正> 前言:有关三角洲沉积的研究虽然导有记载(如Lycll,1854;Gredner,1878;Gilbert,1885;Barrell,1912),但真正认识到油气聚集与三角洲沉积间的密切关系还只是近20年来的事情。如西非海岸的尼日利亚,虽在19084年就开始了石油勘探,但因对三角洲沉积和油气聚集的关系缺乏认识,所以直到1955年以前,始终未获工业油流。自1955年后由于对尼日尔河三角洲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石油勘探才别开生面,目前在该三角洲
1980年02期 6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4k] [下载次数:3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秉麟
<正> 从坡积到湖泊沉积,各类沉积物都有明显的旋回性。沉积旋回既是沉积岩的重要特征,也是地层划分与对比的重要依据。沉积旋回可分三类:海洋旋回、过渡旋回和大陆旋回。海洋旋回厚度大,分布广,层序稳定,在海相地层研究中受到了充分重视。过度旋回含重要煤层,相一旋回法是煤田地质研究的重要方法,研究也较透彻。陆相地层构成我国陆相含油盆地的主体,大陆旋回的一定部位常含重要生、储油层,是石油地质工作者的研究对象,这里仅对此作一初步探讨。
1980年02期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4k] [下载次数:2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罗光熹
<正> 近年来,很多研究工作者都在致力于开发烃类裂解过程的动力学模型;借此用来予计给定原料烃在各种裂解条件下的产品分布。 然而,由于烃类的热裂解过程是错综复杂的自由基和分子以各种方式同时相互反应。特别是对含各种高碳数烃类的石油馏分原料,因其组成的复杂性,在工业应用转化率下的裂解过程则更为复杂。欲按其基元反应过程对其进行理论的解析,几乎是不可能的。
1980年02期 82-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9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