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 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油、气形成的地质条件

    关德范

    <正> 新华夏系是我国卓越的地质学家李四光同志运用地质力学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了我国东部地区及太平洋西部沿岸岛屿的中新生代地质构造特征后,创立的一个巨型构造体系。

    1977年02期 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6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1 ]
  • 泥浆处理剂——水解聚丙烯睛的水解度测定

    <正> 水解聚丙烯腈是有机高分子深井泥浆处理剂之一,主要用于降低泥浆的失水。但水解度低的水解聚丙烯腈,对泥浆中的粘土颗粒有絮凝作用,从而可降低泥浆中的固相含量实现低比重泥浆;而水解度高的水解聚丙烯腈也可作为泥浆的增稠剂。所以,水解聚丙稀腈的水解度大小,是直接影响着被处理的泥浆能否得到不同的性能。为了尽快地实现华主席提出:“拿下十来个大庆油田”的战斗任务,研究和测定水解聚丙烯腈的水解度对于更好的处理好泥浆和快速优质的钻井是非常重要的。

    1977年02期 22-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油、气、水混合物流过油咀的多相流动

    陈家琅

    <正> 油咀是控制和调节自喷井产量的设备。一般情况下,在选择井口油咀的大小时,除了要求能够保证油井高产稳产外,还要求油井的生产能够保持稳定。根据油、气、水混合物流过油咀的流动规律可以知道,为了保持油井的生产稳定,通常是取油管压力(压强)高于分离器压力(压强)或管线回压的两倍。因为这时油咀是在临界状态下工作,油井的产量主要与油管压力有关,而管线压力(压强)的波动对产量的影响较小,或者甚至没有影响,这样就容易保持油井的产量基本稳定。 本文主要针对以上的问题,讨论油、气、水混合物流过油咀的多相流动规律,从理论上加以说明。

    1977年02期 2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9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反馈与前馈调节原理

    林圣咏

    <正> 在党的“十一大”和一中全会的精神鼓舞下,在我院党委传达了华主席指示和邓副主席的讲话后,我们精神振奋,干劲倍增,成立了“新调节器研制与应用”科研组。在院党委的领导与关怀下,在兄弟单位的支持下,特别是在大庆石油化工总厂仪表车间和生产车间的大力配合下,通过同志们共同努力,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我们研究了前馈调节原理,试制几种气动前馈调节器,并在生产车间进行应用试验,初步获得良好效果,受到工人师傅的欢迎。为了更好地宣传和推广这些新调节器和新调节技术,这里我们将科研技术报告整理于下,供大家参考。有错误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1977年02期 4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7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整角机式指重表

    <正> 自整角机式指重表,是我们在试制应变电阻式指重表的同时进行研制的另一种指重表。这种表由于采用特制的弹性钢环和无接触自整角发送机作一次表,而二次表也仅仅是一只自整角接收机,故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可靠,防震性能好,能在-40℃—+50℃的环境下正常工作等优点。其精度也高于目前我国井队普遍使用的仿苏液压指重表,为±3%左右。因此,我们将该表的工作原理、结构和现场使用情况,介绍给大家。希望从事这方面工作,或对它有兴趣的同志,能对本表提出改进意见和看法,从而进一步地改进和完善,尽快地在现场使用和推广。

    1977年02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多元系精馏塔中回流比与板数的关联

    罗光熹

    <正> 多元系精馏过程中回流比与板数的简捷关联,作了不少研究。近年来,尽管电子计算机广泛地应用于多元组分精馏过程的计算;但是,由于下述方面的原因近似计算法仍不失其意义: 第一:在使用电子计算机计算时,准确的近似计算法,可提供较好的初始值,以加快迭代过程的收敛。

    1977年02期 60-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石油催化裂化化工反应动力学问题分析

    王宗祥

    <正> 引言 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石油炼制生产过程,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近代方法。应用电子计算机,首先要积累足够的生产和实验室研究数据,深刻认识生产过程,才能提出正确的反映生产过程的数学模型,编制电子计算机的计算程序。因此,电子计算机常先被用在比较成熟、定型的生产过程或装置上。譬如对炼油厂的常减压蒸馏装置,我国正在进行应用电子计算机控制某些产品质量的试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石油催化裂化方面,对干3A催化剂的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国外早有用电子计算机控制生产的报导。我国现在

    1977年02期 69-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4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