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油气地质与勘探

  • 含浊沸石砂砾岩储层预测标准及潜在油气富集区优选——以玛湖凹陷东斜坡下乌尔禾组为例

    孟祥超;陈扬;谢义林;郭华军;罗鑫;窦洋;卢红刚;郭治勇;

    浊沸石是准噶尔盆地二叠系砂砾岩储层常见的胶结物,成岩成储作用复杂。以玛湖凹陷东斜坡下乌尔禾组为例,分析岩心、铸体薄片资料,采用X线衍射、电子探针能谱及RT—DEN联合约束反演等方法,构建含浊沸石砂砾岩储层测井定量识别图版,优选浊沸石溶孔砂砾岩储层油气富集区。结果表明:对于更靠近研究区湖盆中心的P_2w_3~1油层,规模浊沸石溶孔储层的发育程度及油气富集条件更佳。含浊沸石砂砾岩储层预测标准为电阻率不小于20.0Ω·m,密度不大于2.46 g/cm~3,按照"垂向上,累计含浊沸石砂砾岩储层厚度大于6 m;平面上,单块面积大于40 km~2;含浊沸石砂砾岩储层厚度—主成藏期古鼻凸—通源断裂综合配置佳"的约束原则,P_2w_3~1油层优选规模浊沸石溶孔油气富集区块4个、总面积201 km~2。其中,B、C区块为Ⅰ类潜在油气富集区;A区块西侧低井控区及D区块为Ⅱ类潜在油气富集区。该结果为玛湖凹陷斜坡区及其他盆地浊沸石溶孔储层定量预测提供借鉴。

    2020年03期 v.44;No.223 1-13+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75K]
    [下载次数:4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卡洛夫—牛津阶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成藏期

    单云鹏;王红军;张良杰;龚幸林;柴辉;程木伟;

    基于阿姆河右岸中部中上侏罗统卡洛夫—牛津阶碳酸盐岩储层流体包裹体的镜下观察、均一温度测定,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地层埋藏史、热史及构造演化史,恢复阿姆河右岸中部油气藏的成藏过程。结果表明:第一期为早白垩世阿尔必期(120~105 Ma),穆尔加勃坳陷的中下侏罗统烃源岩进入生烃门限,早白垩世晚期,生成的油气沿不整合面及查尔朱基底断裂运移至桑迪克雷隆起的碳酸盐岩礁滩体而聚集成藏,对应的包裹体为赋存于二世代方解石胶结物的、具有定向排列的叶黄色荧光包裹体;第二期为晚白垩世土伦期(75~65 Ma),盆地东南部中下侏罗统生成的凝析气继续充注桑迪克雷隆起的圈闭,中下侏罗统达到生烃高峰,生成的油气开始充注中部油气藏,对应的包裹体为赋存于半自形晶簇状及自形连晶状方解石胶结物的、略具有定向性的绿色荧光包裹体;第三期为晚渐新世—中新世(30~20 Ma),在穆尔加勃坳陷的油气持续充注的背景下,烃源岩对中部油气藏的充注强度不断增加,并在喜山期构造挤压的影响下,对古油气藏进行调整定形,对应的包裹体为与大量气体包裹体共生的杂乱无章的蓝色荧光包裹体。

    2020年03期 v.44;No.223 14-2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265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雅布赖盆地新河组砂岩颗粒包膜特征

    周晓峰;唐海忠;魏军;杜文博;肖文华;周在华;孙成田;赵乐义;

    根据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研究雅布赖盆地新河组砂岩颗粒包膜的赋存状态,分析颗粒包膜的成因及其对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雅布赖盆地新河组砂岩颗粒包膜为伊利石膜和蛋白石膜。伊利石膜具有充填状和环边状两种赋存形式,充填状伊利石膜由沉积作用形成的团块状蒙皂石转化而来,环边状伊利石膜由沉积作用形成的环边状蒙皂石转化而来。蛋白石膜来源于长石和火山岩岩屑溶蚀提供的硅质流体,沉淀在次生石英加大、次生长石加大、方解石胶结物等颗粒表面。环边状黏土膜发育的粒间孔全充填方解石,SiO_2流体含量过高,胶结物发育的粒间孔适宜蛋白石微粒沉淀。自生矿物的形成取决于成岩环境,颗粒包膜不能抑制次生石英加大和方解石沉淀而保护孔隙。含油气沉积盆地砂岩中普遍发育颗粒包膜。该结果可为研究区优质储层分布规律研究提供参考。

    2020年03期 v.44;No.223 26-3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72K]
    [下载次数:1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北羌塘盆地雀莫错组三段混合沉积层系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高远;付修根;万友利;王忠伟;宋春彦;李学仁;

    利用羌科1井元素录井数据,采用频谱分析方法,综合沉积环境分析及海平面变化,研究北羌塘盆地雀莫错组三段混合沉积层系的发育特征和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长周期海平面较低的位置,容易形成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的高频混合沉积层系;长周期海平面较高的位置,不容易出现高频混合沉积现象,岩性较稳定。混合沉积发育规律是沉积环境对海平面变化的响应。长周期海平面变化引起沉积环境的变化,产生陆源碎屑输入与碳酸盐岩生产力的变化,控制大尺度的混合沉积发育特征;短周期海平面变化受天文旋回的控制,引起高频海平面波动,产生高频混合沉积层系。同时,不同尺度海平面变化的叠加,控制雀莫错组三段长周期和短周期混合沉积层系发育的相互关系。该研究对认识羌塘盆地侏罗系的地层特征和沉积演化具有指导意义。

    2020年03期 v.44;No.223 36-45+1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63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北部湾盆地涠洲12-X油田涠洲组三段储层物性特征与影响因素

    许月明;袁丙龙;张辉;叶青;郇金来;

    基于北部湾盆地涠洲12-X油田岩心物性、扫描电镜、粒度分析、薄片和铸体薄片镜下鉴定、(钻)测井及3D地震等资料,研究钻前预测储层质量、优势渗流通道、调整开发方案及挖潜剩余油,分析油田涠洲组三段储层物性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涠洲12-X油田涠洲组三段储层整体具有中孔中—低渗特征。沉积微相对涠三段碎屑岩储层的物性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辫状分流河道好于河道侧缘好于分流间湾)。影响储层物性的沉积因素主要是粒径和分选性。粒度中值与分选因数呈正相关关系,粒度越粗,分选性越好,物性越好。储层物性受热压实作用的影响比较明显,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与镜质组反射率呈负相关关系;胶结物的体积分数与孔隙度、渗透率呈负相关关系,溶蚀作用使储层的物性变好。该结果为类似区块钻前预测、优势渗透通道研究提供参考。

    2020年03期 v.44;No.223 4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12K]
    [下载次数:3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古近纪断裂构造与油气成藏

    陈玮常;张洪宇;全志臻;徐颖晶;闫晶晶;

    珠江口盆地西江主洼地区文昌组沉积厚度大,断裂构造发育。基于精细地震解释成果,利用油区构造解析原理,分析西江主洼古近系断裂构造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西江主洼主要发育正断层和正走滑断层,可分为基底、盖层、晚期3套断裂系统;古近纪断陷期分为3个阶段,即早始新世(Ew_4-Ew_3)NW—SE向伸展断陷期、中始新世(Ew_2-Ew_1)应力场顺时针旋转的转换断陷期、中晚始新世(En_4-En_1)SN向伸展断陷期;其中,文昌组二段沉积期的应力场旋转与惠州运动属于同一构造期。断陷期是烃源岩沉积和构造圈闭形成的主要时期,通过EW向切割基底断裂的盖层断裂将深部热源传递至古近系地层,有利于提高盆地古地温梯度,促进烃源岩热演化。南部缓坡带和断裂坡折带为研究区油藏的有利勘探区。

    2020年03期 v.44;No.223 57-69+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12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近钻头随钻伽马成像系统研制及应用

    郑奕挺;方方;吴金平;李继博;张卫;

    为解决常规地质导向系统测量盲区大、地层响应滞后等问题,采用方位伽马成像测井和无线电磁波通讯一体化设计,研制近钻头随钻伽马成像系统。该系统集成近钻头伽马成像探测短节、井下无线电磁波短传子系统和地面实时成像导向软件等,具有测量零长短、方位成像精度高、无线电磁波传输距离远等特点。现场应用结果表明:在保证测量、施工工艺等稳定性前提下,近钻头随钻伽马成像系统可以实时获取钻头附近的地层方位伽马成像图,实现跨螺杆动力钻具无线电磁波通讯。该结果可为定向井、水平井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2020年03期 v.44;No.223 70-76+1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6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2 ]
  • 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储层描述研究及应用

    彭军;周家雄;马光克;王宇;李海鹏;

    受主频与频宽限制,地震资料垂向分辨率一般较低。压缩感知技术使用较少的信号重构原始信号,突破香农采样定律限制,从有限频带地震信号重构反射系数。基于一维、二维模型试验,分析压缩感知技术在薄层与岩性边界中的识别效果。结果表明:一维模型试验时,压缩感知技术有效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结果精确,有一定抗噪能力;二维模型试验时,压缩感知技术不仅能准确反映地层尖灭位置、薄层及超薄层地层接触关系,还能准确反映地层横向连续性特征。压缩感知重构剖面分辨率远高于地震剖面与反演地震剖面分辨率,能对低于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储层进行细致描述。实钻井眼证实压缩感知重构数据的准确性,压缩感知技术能有效重构反射系数,提高地震资料对薄储层的精细描述。

    2020年03期 v.44;No.223 77-83+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0K]
    [下载次数:1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川西坳陷XC区块须二段气藏生产模式分类及其对气藏类型的启示

    吴双;段太忠;商晓飞;李蒙;廉培庆;赵华伟;

    川西坳陷XC区块须家河组二段(须二段)储层整体致密、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根据生产动态特点,将具备工业性产能的气井划分为4类生产模式;结合地质、测井、地球物理、产能不稳定分析等数据,从构造、裂缝、砂体展布、含气性等方面构建对应4类生产模式的储层储渗配置关系,分析须二段气藏类型。结果表明:可将有效气井生产动态划分为高产见水模式、中产水淹模式、中产见水模式和中产无水模式,不同生产模式具有不同储渗配置关系,指示须二段气藏属于断裂及裂缝疏通下的常规—非常规连续复合类型。高产见水模式和中产无水模式气井分别呈初期高产和长期稳产特征,最具有开发效益,储渗配置关系表现为大裂缝或微裂缝较发育的构造高部位及斜坡带富甜点砂体储层,可以作为XC区块须二段重点开发目标。

    2020年03期 v.44;No.223 84-9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24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分形和分数阶的煤层气藏多级压裂水平井试井模型

    姜瑞忠;王星;王琼;刘秀伟;

    基于分形理论和分数阶微积分,建立具有割理(裂缝)系统应力敏感性的煤层气藏多级压裂水平井半解析模型;采用线源理论、数值离散和叠加原理等方法,求解拉式空间下的井底压力解;利用Stehfest数值反演技术,绘制真实空间下的无因次试井曲线,进行相关参数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根据导数曲线的不同特征,划分为8个不同的流动阶段,即井筒储集效应阶段、表皮效应阶段、第一线性流阶段、第一径向流阶段、第二线性流阶段、割理系统径向流阶段、窜流阶段和整体径向流阶段,拟渗透率模量和反常扩散系数增加,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后期上升;分形维数减小,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上升;水力裂缝半长变大,第一线性流阶段持续时间变长,第一径向流持续时间缩短;水力裂缝间距变短,第二线性流阶段出现时间变早,第一径向流阶段持续时间变短;水力裂缝条数越多,中期压力和压力导数曲线位置越低。该结果为更好地理解煤层气藏压裂水平井的渗流规律提供指导。

    2020年03期 v.44;No.223 97-10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4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建筑科学

  • 实腹式GFRP管—钢管—异强混凝土组合短柱轴压性能

    计静;宋占峰;张云峰;于殿友;姜良芹;刘迎春;滕振超;

    为研究实腹式GFRP管—钢管—混凝土(GCTC)组合柱的轴压性能,以试件的长细比(λ)、核心和夹层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f_(ci)、f_(co))、GFRP管直径(D_(frp))、厚度(t_(frp))、纤维层数(n)、纤维缠绕角度(θ)和钢管抗拉强度(f_(yk))、壁厚(t_s)和直径(D_s)为控制参数,设计31根GCTC组合短柱试件。采用FORTRAN语言编写UMAT子程序,定义各向异性的GFRP管纤维材料属性,引入ABAQUS有限元软件完成组合短柱试件的有限元建模。通过5根类似试验试件模拟分析,获得荷载—轴向应变曲线和环向应变—轴向应变曲线,与试验结果对比吻合较好。对31根GCTC组合短柱进行扩展参数分析,考察不同参数对组合短柱轴压承载力及极限位移的影响规律,引入双重组合约束效应系数(ξ_i、ξ_o),采用1stOpt软件统计回归GCTC组合短柱轴压承载力计算表达式,给出足尺组合柱的设计建议。结果表明:随试件D_(frp)、t_(frp)、f_(ci)和n增加,GCTC组合短柱的轴压承载力显著提高,随试件λ增加,GCTC组合短柱轴压承载力逐渐降低;随试件t_(frp)、θ和n增加,GCTC组合短柱的极限位移明显提高,随试件D_(frp)增加,GCTC组合短柱极限位移逐渐减小。所有试件表现较优越的承载能力和整体外鼓的破坏形态。该结果为新型组合柱在实际工程中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2020年03期 v.44;No.223 107-118+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71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基础科学及其他

  • 基于DIC和声发射的TC4合金疲劳损伤状态监测方法

    司刚强;李伟;徐海丰;许志军;

    钛合金TC4是飞机关键结构件中应用最广泛的材料。为保障飞机在服役过程中安全稳定运行,将数字图像相关(DIC)和声发射技术结合,开展TC4合金疲劳损伤状态监测研究;利用微力拉伸实验系统,对TC4合金进行不同应力水平下的循环加载声发射监测实验。选择试样表面变形不均匀程度参数表征TC4合金疲劳损伤状态,结合加载过程中声发射信号时域经历,分析试件内部微损伤、裂纹开裂及扩展状态下声发射特征参量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利用DIC和声发射技术结合方法,可以实现TC4合金疲劳状态的动态监测及损伤状态的有效表征。

    2020年03期 v.44;No.223 119-12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89K]
    [下载次数:3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