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油气地质与勘探

  • 辽东湾坳陷S油田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

    张雪芳;刘宗宾;刘超;田博;张瑞;

    辽东湾坳陷S油田处于注水开发中后期,层内矛盾突出,水淹状况复杂,剩余油分散,水驱效果变差,以小层复合砂体为研究单元的精度无法满足需求。以海上S油田东营组三角洲前缘储层为例,利用地震、测井、岩心等资料,采用层次界面分析方法,确定不同级次界面响应特征,建立单砂体等时地层格架,开展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精细研究,分析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并提出剩余油挖潜的对策。结果表明:在单一期次砂体内部,以"韵律差异法、厚度差异法、夹层法、岩性差异法"为侧向接触界面识别方法,对单一水下分流河道、单一河口坝进行精细解剖,刻画四级构型单元的平面组合关系;构型界面、构型单元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为构型界面对油水垂向运移的遮挡作用,以及构型单元平面组合造成的渗流差异导致的井间剩余油富集;剩余油精细挖潜可以采用层内剩余油挖潜技术、定向井射孔原则优化技术、平面剩余油挖潜技术及调整井井位优化技术。该研究为海上高含水期油田调整挖潜、高效开发提供思路,形成一套适合海上整装油田的三角洲前缘储层构型研究方法。

    2016年06期 v.40;No.202 1-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9K]
    [下载次数:3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辽中凹陷X油田东三段储层物性特征及控制因素

    刘丰;吴奎;万琳;王冰洁;

    基于岩心观察、铸体薄片镜下观察与统计、扫描电镜观察、岩石物性测试等资料,分析辽中凹陷X油田东营组三段(东三段)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储层物性特征及主控因素。结果表明,东三段岩石类型以岩屑质长石砂岩为主,以原生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东三段碎屑岩储层经历复杂成岩作用及演化,现今处于中成岩B期,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不同,溶蚀作用形成的次生孔隙能有效改善储层物性,在较强的水动力沉积环境下,分选好的中、细砂岩物性较好,在多期油气充注过程中,有机酸释放促进溶蚀作用的发生,形成有效储集空间;构造裂缝或微裂缝也能有效改善储层物性。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辽中凹陷中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指导。

    2016年06期 v.40;No.202 9-17+6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塔西南坳陷早、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格局分析

    田雷;崔海峰;刘军;张年春;

    塔西南坳陷早、中寒武世岩相古地理格局是该区中、下寒武统烃源岩和白云岩规模储集层发育的重要因素。以露头、钻井及地震资料为基础,根据寒武系沉积前古构造,中、下寒武世地层结构,以及地震相特征,分析塔西南坳陷早、中寒武世古地理格局,研究寒武系生储盖特征及油气勘探意义。结果表明:研究区寒武系沉积前昆仑山前叶城—皮山—和田一带发育南华—震旦系裂谷体系,呈楔状向巴楚隆起剥蚀尖灭。受继承性沉降作用的影响,早、中寒武世巴楚隆起为克拉通内坳陷台地相碳酸盐岩沉积,山前凹陷为克拉通边缘盆地相沉积,从巴楚隆起向南到昆仑山前表现为被动大陆边缘背景下的"台地—斜坡—盆地"的古地理格局。在麦盖提斜坡南部到山前凹陷北部发育北西向展布的台地边缘相,其中下寒武统为缓坡型台缘;中寒武统在坳陷西段为缓坡型台缘,坳陷的中、东段为弱镶边型台缘。山前盆地相烃源灶、斜坡区台缘礁滩相高能颗粒白云岩及膏泥岩盖层等生储盖条件,决定塔西南坳陷中、下寒武统台缘带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

    2016年06期 v.40;No.202 18-25+9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精度CT成像技术在致密油储层孔隙结构研究中的应用——以准噶尔盆地玛湖西斜坡风城组为例

    孙乐;王志章;于兴河;潘潞;张国印;

    二叠系下统风城组为准噶尔盆地玛湖西斜坡致密油主力产层。基于CT成像的三维高精度储层表征、扫描电镜和压汞测试等方法,分析风城组致密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选取并制备直径为65μm的CT实验样品进行纳米尺度扫描,构建纳米级孔隙三维结构模型,分析不同深度样品物性特征,以及孔喉大小、形态、空间分布和连通性。结果表明:在微米尺度下,实验样品孔喉大小差异大,半径为2~50μm,呈孤立状或条带状分布于粒间或粒内,数量少但占孔隙体积大;在纳米尺度下,样品孔喉半径为0.05~0.30μm,纳米级孔隙数量增多,呈管状或球状分布于矿物颗粒(晶体)内部或表面,纳米级球状微孔连通性较差,三维空间呈孤立状,多作为储集空间;计算样品孔隙度与岩心分析孔隙度结果接近。该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致密油储层进一步勘探提供指导。

    2016年06期 v.40;No.202 26-3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9K]
    [下载次数:5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塔中地区鹰山组溶洞型储层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耿晓洁;林畅松;吴斌;李浩;薛学亚;

    溶洞型储层是塔中地区鹰山组岩溶体系中最易识别和发现的储层类型之一,为探讨表生溶洞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根据塔中地区鹰山组表生溶洞的野外露头、钻井、地震、岩性、测井响应等特征,对成像测井资料进行精细刻画,分析鹰山组溶洞类型和溶洞充填样式。结果表明:塔中地区鹰山组溶洞受岩性、岩溶古地貌、裂缝及埋藏改造等因素控制,形成复杂的岩溶体系,溶洞型储层可分为潜流带溶洞、渗流带溶洞和落水洞等3种,包括单旋回充填型、以角砾为主的两段式充填型、泥少砾多的充填样式及多段式复合充填型等。溶洞作为岩溶体系最重要的识别标志和组成部分,研究其类型划分及充填样式对于进一步分析鹰山组岩溶体系的成因具有指导意义。

    2016年06期 v.40;No.202 35-43+7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5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华北牛驼镇凸起潜山方解石脉体特征及流体响应

    李飞;曾溅辉;金凤鸣;刘井旺;赵智鹏;刘佳;葛黛薇;吴晨林;

    华北牛驼镇凸起潜山地层中方解石脉体发育,根据研究区潜山地层方解石脉体及其围岩岩石学、同位素等特征,结合埋藏史、热史和构造演化史,分析流体来源及活动期次。结果表明:牛驼镇凸起潜山地层发育4种类型方解石脉体(Cal_1、Cal_2、Cal_3和Cal_4),其中加里东运动早期形成的Cal_1型脉体与围岩同位素特征相似,流体来源于围岩。加里东运动晚期形成的Cal_2型脉体相对围岩具有δ~(13)C相似、δ~(18)O亏损和~(87)Sr/~(86)Sr富集的特征,流体来源于大气水和围岩的混合。喜马拉雅运动Es_3-Es_4期形成的Cal_3型脉体相对围岩具有δ~(13)C和δ~(18)O亏损、87Sr/86Sr富集的特征,流体来源于岩浆活动。喜马拉雅运动Ng-Nm末期形成的Cal_4型脉体相对围岩也具有δ~(13)C和δ~(18)O亏损、~(87)Sr/~(86)Sr富集的特征,其形成与烃类流体有关,主要来源于霸县洼槽的Es_3烃源岩在Ng-Nm末期大规模的生排烃。该研究成果为分析研究区油气运移期次提供理论依据。

    2016年06期 v.40;No.202 44-5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9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石臼坨凸起西南缘陡坡带东三段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

    王启明;李瑾;周晓光;刘睿;王改卫;

    为解决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西南缘陡坡带东三段沉积体系展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等问题,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恢复石臼坨凸起西南缘的古地貌,研究古凸起、古沟谷、沉积区底型等地貌单元,解析陡坡带不同位置扇体分布规律的差异性,阐明古地貌格局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东三段物源区古地貌呈西部高隆、中部过渡、南部阶地、东部平缓的地貌格局,沟谷大量发育,且发育类型自西向东由深V型向宽缓的U型和W型演化。沉积区古地貌受同沉积断裂控制形成4类沉积底型,并形成洼槽与脊梁相间格局,西部和东部洼槽可容纳空间比中部的大。扇三角洲主要沿古凸起发育的沟谷进入湖盆,在可容纳空间较大的洼槽带分布,具有西部极富集、东部相对富集、中部贫砂的规律。物源区宏观古地貌对应的供给方式控制扇体的发育样式,沟谷规模和数量控制扇体的展布范围,沉积区底型控制扇三角洲富集程度。剥蚀区古沟谷发育且边界断层活动性强形成的洼槽带,是陡坡带寻找富砂沉积体的有利方向。

    2016年06期 v.40;No.202 53-6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3K]
    [下载次数:2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塔里木盆地典型深层油气藏成藏机制分析

    鲁雪松;刘可禹;赵孟军;张宝收;陈洋;范俊佳;李秀丽;

    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深层气藏、塔北哈拉哈塘奥陶系油藏和塔中Ⅰ号带奥陶系凝析气藏为例,采用流体包裹体PVTX模拟法和激光拉曼直接测定包裹体压力法恢复成藏期古压力;根据油气藏解剖结果,分析三种深层油气藏的成藏机制和成藏过程。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深层气藏具有超压强充注、晚期深埋成藏的特点;塔北哈拉哈塘奥陶系油藏具有常压充注、早期浅埋晚期深埋成藏的特点;塔中Ⅰ号带奥陶系凝析气藏具有弱超压充注、晚期深部裂解气沿断裂垂向充注的特点。深层油气成藏研究应以历史演化为主线,成藏期古压力恢复是分析深层油气藏成藏机制和成藏过程的关键。

    2016年06期 v.40;No.202 62-7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下载次数: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沉积特征及储层砂体预测——以黄骅坳陷埕北低断阶沙二段为例

    李峰峰;李军;高志前;毛丽华;

    黄骅坳陷埕北低断阶沙河街组二段(简称沙二段)主要发育岩性油藏,储层砂体空间展布及控制因素认识程度较低。根据岩心观察、测井解释和地震属性数据,以及岩心物性化验数据和地震反演结果,结合研究区沉积背景及地理环境,确定研究区沉积特征和有利沉积微相,预测储层砂体。结果表明:沙二段处于断陷湖盆向坳陷湖盆转换时期,且埕北低断阶地形呈"多陡多缓、陡缓相间"格局,造成沙二段早期同时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和水下扇沉积,中期以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晚期主要发育深湖相;沉积微相主要有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前缘席状砂、支流间湾。受物源迁移、湖平面波动、地形差异及水动力条件不稳定等因素的影响,研究区沉积微相具有发育程度不一、微相形态各异、砂泥岩结构多变、垂向相序缺失等特点。水下分流河道和前缘席状砂发育规模较大,砂体储集物性较优;河口坝砂体发育程度较低;水下扇局部发育有利储层砂体。埕北低断阶沙二段中期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程度最高,主力砂体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中东部,砂体叠合程度高,在近物源构造高部位砂体尖灭程度低,为储层砂体发育的有利区域。

    2016年06期 v.40;No.202 74-81+10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1K]
    [下载次数:4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展布

    操应长;户瑞宁;王健;徐琦松;陈洪;宿云国;

    为认识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展布,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地震、测井、录井及岩心资料,并结合各层序井—震联合标定,对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侏罗系进行层序地层划分,建立层序地层格架。结果表明:在该地区共识别3个二级层序界面和5个三级层序界面,划分7个三级层序;二级层序界面对应侏罗系顶、底界面及西山窑组沉积末期;三级层序自下而上对应八道湾组下段、八道湾组上段、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头屯河组、齐古组及喀拉扎组地层;根据层序地层结构特征,将7个三级层序分为二分层序、三分层序和四分层序3种类型。该地区沉积相类型主要包括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曲流河和湖泊相,其中辫状河三角洲相是主要沉积相类型。SQ1—SQ6层序格架内,沉积相演化依次表现为扇三角洲(八道湾组,即SQ1—SQ2)—辫状河三角洲(三工河组,即SQ3)—曲流河三角洲(西山窑组,即SQ4)—辫状河—曲流河(头屯河组,即SQ5)—曲流河(齐古组,即SQ6)的演化序列,整体上侏罗系形成一套正旋回,粒度自下而上由粗逐渐变细。综合分析各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体系展布规律,为寻找优质储集砂体、确定有利勘探方向提供重要证据。

    2016年06期 v.40;No.202 82-95+9-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5K]
    [下载次数:4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岩溶微古地貌对岩溶白云岩的储层控制作用——以大牛地奥陶系马五_(1+2)段岩溶储层水平井解释为例

    陈泉键;张哨楠;白晓亮;丁晓琪;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大牛地气田马五1+2段储层致密、岩溶作用强烈、非均质性强,直井单井产能低,调整为水平井开采后获得良好的开发前景等特点,根据岩心、物性及薄片观察等资料,分析马五1+2段水平井钻遇试气成果,储层发育及录井气测异常厚度等对不同微古地貌的水平井导眼段及水平井进行测井解释,识别并确定水平段储集类型,研究岩溶微古地貌对岩溶白云岩储层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岩溶相带发育明显,纵向上岩溶储层受岩溶相带的控制明显,马五13、马五14、马五2处于垂直渗流带,整体受泥质充填较弱,储集性能较好,为储集有利相带;岩溶斜坡微古地貌处地表水的渗滤作用表现明显,白云岩发育大量的溶蚀孔隙、溶缝,泥质充填程度较弱,具有良好的储集性能,是古岩溶储层发育和气藏形成的有利部位;岩溶高地储集空间易被溶蚀、充填,故物性与斜坡相比较差。

    2016年06期 v.40;No.202 96-10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8K]
    [下载次数:2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基于滑脱、应力敏感和非达西效应的页岩气压裂水平井产能模型

    田冷;申智强;王猛;潘少杰;肖聪;董力珲;

    基于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三线性流模型,考虑页岩气滑脱效应,分析页岩气的吸附、天然裂缝的应力敏感和人工裂缝的非达西效应,建立页岩气产能模型,运用全隐式有限差分和牛顿—拉普森迭代法进行数值求解,绘制无因次产量递减曲线。结果表明:页岩气的流动阶段分为人工裂缝中不稳定线性流阶段、人工裂缝和微裂缝的双线性流阶段、微裂缝中不稳定线性流阶段、微裂缝和基质的双线性流阶段、基质中线性流动阶段、边界流阶段;如果忽略滑脱效应,将导致页岩气产能预测产生误差。当页岩基质孔隙直径小于20nm时,滑脱效应造成的产量增加5%~25%。该结果对于认识页岩气藏水平井产能递减规律具有指导意义。

    2016年06期 v.40;No.202 106-113+1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7K]
    [下载次数:4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分形离散裂缝数值试井解释模型

    吴明录;丁明才;姚军;徐思南;

    基于分形理论,考虑裂缝中心、长度和密度的概率分布,以及主应力方向等条件,研究分形离散裂缝模型随机建模方法,建立离散裂缝数值试井解释模型,得到井底压力响应的数值解。对比数值解与基于连续性介质假设的解析解,证明数值试井解释模型的正确性和一致性。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分形维数条件下,试井曲线基本重合,说明分形维数对离散裂缝具有较好的控制程度,可以为离散裂缝随机建模提供依据,对认识天然裂缝性油藏裂缝发育特征具有参考意义。

    2016年06期 v.40;No.202 114-120+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9K]
    [下载次数:3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