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石油大学学报(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ORTHEAST PETROLEUM UNIVERSITY

油气地质与勘探

  • 辽河盆地东部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及沉积相研究

    刘晓晶;谢庆宾;徐翔;李军;王旅丽;宋一帆;

    根据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综合分析结果,研究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划分、沉积相类型及展布特征,东部凹陷沙河街组层序地层格架中识别出3个三级层序界面(SB1、SB2和SB3),划分2个三级层序(SQ1和SQ2);识别出冲积扇相、扇三角洲相、辫状河三角洲相、浊积扇相和湖泊相等沉积相类型.基于层序地层格架的划分和层序格架沉积砂体的特征研究,结合岩心相、测井相及地震相分析,绘制东部凹陷沙河街组不同层序的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根据东部凹陷沙河街组沉积相空间展布及演化规律,结合沉积相分布控制因素分析,提出东部凹陷沙河街组沉积相模式,盆地陡坡带短距离搬运的沉积物质在陆上堆积形成冲积扇,进入水体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体等;缓坡带沉积物搬运距离相对较远,多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等远源沉积体系.

    2015年06期 v.39;No.196 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9K]
    [下载次数:4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板桥凹陷大张坨断裂带构造特征及其成藏模式

    宋璠;苏妮娜;李慧;洪伟俊;路允乾;刘佳星;刘学嘉;

    大张坨断裂带是黄骅坳陷板桥凹陷最大的Ⅱ级断裂系统,对凹陷油气分布与富集具有重要影响.为了揭示大张坨断裂带与新生代油气成藏的关系,利用油区构造解析理论对断裂带的活动性、断裂构造样式及演化特征进行研究,综合断裂输导体系与断层两盘(上升盘、下降盘)的油气分布状况,建立板桥凹陷大张坨断裂带油气的断控成藏模式.结果表明:大张坨断层具有垂向分期、平面分段的活动特征,断层两盘派生大量次级断层,在断裂带内可识别阶梯型、"y"型、"y"型复合、多米诺式、对倾伸展型等5种构造样式,断裂活动贯穿于整个第三纪沉积史,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继承性.不同的断裂构造样式决定断层两盘油气运聚规律具有明显差异,形成不同成因类型与不同储量丰度的油气聚集单元.

    2015年06期 v.39;No.196 12-19+1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下载次数:3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东濮凹陷马寨油田卫95块扇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

    尹楠鑫;李存贵;贾云超;李中超;熊运斌;张文成;王德波;孙力;

    沙三下亚段是马寨油田卫95块的主要含油层系,钻井资料显示储层厚度大、砂体成因复杂、相带认识难度大.为了研究卫95块沙三下亚段的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根据地质学及沉积学理论,分析其泥岩颜色、岩石类型及组合、粒度特征、构造特征及沉积相.结果表明:位于东濮凹陷西北端第三断阶带的马寨油田卫95块发育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物源主要来自于西部的内黄隆起;该亚相又进一步识别出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侧翼、席状砂和水下分流河道间等4种微相,各主力砂组发育多期扇三角洲沉积,各扇体相互叠置,呈北西—南东向展布;亚相以水下分流河道和席状砂微相为主,其余微相次之.在区域构造背景的基础上,结合扇体的物源方向及时空展布特征,总结卫95块的沉积微相模式,为油田开发提供参考.

    2015年06期 v.39;No.196 20-29+12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2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英台断陷火山岩气藏特征及有利区预测

    董亦思;黄文彪;于兴河;邓守伟;卢双舫;孙婷婷;

    基于英台断陷深部火山岩气藏的烃源岩及储层特征,分析火山岩气藏源/储品质、耦合关系、输导体系和气藏特征等,研究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规律,预测研究区天然气勘探有利区.结果表明,英台断陷火山岩气藏存在下生上储和侧生侧储两种类型,其中下生上储型主要发育于大屯地区,主要以断裂为输导通道沟通沙河子组源岩,沟通源储的断裂控制气藏的分布;侧生侧储型主要发育于五棵树地区,成藏的关键在于火山岩储层能否在侧向上与营城组二段有效烃源岩直接相连,对接面处易于气藏的形成,且气藏规模大、丰度高,随着天然气运移距离的增加,气藏规模和丰度逐渐降低.该成果有助于认识英台断陷火山岩气藏及剩余资源的分布,确定勘探有利区.

    2015年06期 v.39;No.196 30-37+6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4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测井方法的辽河坳陷沙河街组页岩发育特征评价

    石佳玉;丁文龙;赵威;何建华;

    以辽河坳陷沙四段—沙三段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根据测井、录井和有机地球化学实验分析等资料,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及Δlg R方法,识别富有机质页岩;从纵向发育、横向分布和平面展布等方面,对页岩发育特征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富有机质泥页岩呈现"展布面积广、连续厚度大"特点,其中西部凹陷沙三下亚段富有机质页岩平均厚度约为75.20m,且厚度大于90m的富有机质页岩分布面积达到210.26km2,为页岩油气勘探的首选层位.该结果为研究区乃至东部渤海湾地区寻找新的天然气勘探领域具有指导作用.

    2015年06期 v.39;No.196 38-44+75+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4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歧口凹陷北塘次凹沙三段物源—沉积体系分析

    汤戈;王振升;钱茂路;

    为明确歧口凹陷北塘次凹物源体系砂体展布、确定勘探目标区带,根据布格重力异常、古地貌和地震资料等分析物源口分布及运移方向;根据轻重矿物特征分析物源波及范围;利用砂体分散体系分析物源与砂体分布,构建物源—沉积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三段发育西部及北部物源,包括西部葛沽、塘沽、军粮城,以及北部汉沽、大神堂和涧南等6个子物源,其中大神堂、涧南、塘沽与军粮城子物源供给强度大、波及范围广,是北塘次凹主要物源供给区;受物源体系影响,北部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沉积体系,西部发育扇三角洲—远岸水下扇体系,多种沉积体系相互匹配,形成北塘次凹"满盆皆砂"的砂体分布格局;三角洲前缘与远岸水下扇主水道微相区砂体是油气聚集成藏优质储层,为下一步油气勘探有利目标区.

    2015年06期 v.39;No.196 45-5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8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长8段砂质碎屑流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江琦;丁晓琪;刘曦翔;任启豪;万友利;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线衍射和CT扫描等方法,分析长8段砂质碎屑流储层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孔隙类型及其主控因素.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长8段砂质碎屑流具有单层厚度小、累计厚度大、横向连续性差的特点,既可单独产出,也可与浊流相互叠置;岩屑长石砂岩的储集空间主要是粒间孔,其次是粒内溶孔和微孔,覆压条件下渗透率较高,长石岩屑砂岩的主要储集空间是微孔,其次是粒内溶孔和粒间孔,覆压条件下喉道闭合,渗透率急剧下降;砂质碎屑流具有塑性岩屑和杂基含量差别大的特点,压实过程中塑性岩屑形变是砂岩致密的最主要原因.沉积环境是控制这类储层形成的关键,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导致储层致密化,改善储层物性的主要作用是溶蚀和构造作用.

    2015年06期 v.39;No.196 56-65+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7K]
    [下载次数:3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华庆油田B153井区长6_3重力流超低渗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

    刘丽;赵应成;王友净;李佳鸿;闫林辉;惠钢;刘畅;

    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X线衍射等资料,研究华庆B153井区长63重力流储层特征、发育控制因素及成因机制.结果表明:长63储层为典型的超低渗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残余原生粒间孔隙为主,溶蚀孔隙次之;储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受沉积相、岩石矿物组成和成岩演化的综合控制,强压实作用、绿泥石胶结作用、碳酸盐胶结作用及弱溶蚀作用是导致储层低孔、低渗的关键成岩作用;根据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影响的强弱程度,将超低渗储层成因机制划分为碳酸盐胶结低渗型、绿泥石胶结—溶蚀低渗型及强压实改造低渗型3种.应用孔隙度反演回剥方法,重建各成因机制低渗储层的致密化过程,为研究区有利储层预测提供地质依据.

    2015年06期 v.39;No.196 66-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2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元坝中东部须四段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分析

    贾爽;肖开华;刘国萍;

    利用地震、地质、测井等资料,研究元坝中东部须四段层序地层框架内沉积特征及沉积模式;从构造背景、沉积体形态和规模、沉积构造、岩石特征方面论证沉积体系类型,建立沉积微相识别模式及演化模式;根据砂岩岩屑成分分布、沉积体积分异特征建立双物源沉积模式.结果表明:元坝中东部地区须四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受北西、北东两个方向物源控制,在须四段沉积时期,沉积中心向东迁移,总体呈退积趋势.元坝中东部须四段含气潜力较好,明确沉积体系及沉积模式可以为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2015年06期 v.39;No.196 76-8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0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川中安岳—磨溪地区灯影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秦章晋;刘志毅;周吉羚;

    川中安岳—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地质年代久远、地层埋藏较深且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储层特征研究难度大.分析研究区灯影组岩心和薄片资料,对储层岩石和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进行识别和分类,并研究岩心物性特征.结果表明:川中安岳—磨溪地区灯影组储层发育主要受到岩溶作用、古地貌、沉积相及构造运动影响和控制.岩溶作用和后期构造作用决定了储层储集性能,岩溶作用是研究区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储层为一套溶蚀孔洞型白云岩储层,主要分布于灯四、灯二段,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带.该研究结果为川中安岳—磨溪地区灯影组储层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2015年06期 v.39;No.196 87-9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4K]
    [下载次数:5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乌石凹陷流沙港组储层特征与有利储层分布

    尤丽;招湛杰;李才;吴仕玖;徐守立;刘才;

    乌石凹陷东区主要储层流二段、流三段分别发育三角洲和扇三角洲相沉积储层,储层物性包括高渗、中渗及低渗,非均质性强,产能差异大.采用常规物性、测井解释、岩石薄片与镜质体反射率、全岩/黏土X线衍射等方法,分析储层特征,根据沉积作用、成岩作用等探讨流二段、流三段储层非均质性主控因素.结果表明,沉积相带及分选性差异是流三段储层非均质性主控因素,较远源区分选性好的水下分流河道发育有利储层;沉积相带及压实作用是流二段储层非均质性主控因素,北部弱压实区为最有利储层,其次为中部的中等压实区,第三为南部的近强压实区.该结果为乌石凹陷流沙港组整体评价与目标优选提供地质依据.

    2015年06期 v.39;No.196 95-10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8K]
    [下载次数:3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4 ] |[阅读次数:0 ]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水方式优选及注气提高采收率实验

    苑登御;侯吉瑞;宋兆杰;罗旻;郑泽宇;屈鸣;

    塔河油田原油采收率偏低,底水能量衰竭,亟需探索扩大水驱波及体积与提高采收率.根据塔河油田四区地质资料和生产动态资料,应用物理模拟相似准则,设计并制作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三维立体储层仿真模型,开展油藏底水能量不足条件下转注水驱注水方式优选及后续注气驱提高采收率技术实验.结果表明:3种注水补充能量方法中,周期注水和脉冲注水提高采收率幅度相近,分别为16.39%和16.48%,均高于恒速注水的14.05%,而周期注水的总注水量小于脉冲注水的总注水量,优选周期注水为更有效的注水补充能量方法;转注水驱后的注氮气驱中,气水交替驱可提高采收率25.92%,优于连续注气驱的23.47%.这为碳酸盐岩油藏高效开发提供技术依据.

    2015年06期 v.39;No.196 102-110+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1K]
    [下载次数:13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断裂力学的煤层气井破裂压力计算方法

    东振;刘亚东;鲍清英;张义;陈姗姗;

    为了提高煤层气井破裂压力预测精度,运用断裂力学理论推导裂缝性地层破裂压力计算公式,结合分形岩石力学理论建立裂缝性地层破裂压力解析模型,提出一种实用的破裂压力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在非均匀地应力下,煤岩井壁更易沿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起裂,解析模型与传统模型在表达形式上具有统一性和更广泛的适用性.煤岩裂缝具有分形特征,分形效应提高岩石阻碍裂缝扩展的能力,当分形维数越大、相似比越小时破裂压力越大.在不同裂缝状态下,缝长对破裂压力的影响规律不同,当裂缝长度较小时破裂压力随裂缝长度增加而迅速减小;当裂缝长度增加到一定数值后,闭合裂缝破裂压力随缝长增加而增大,开启裂缝破裂压力随缝长增加而减小并趋于定值.郑庄地区5口煤层气井实例计算表明:该计算方法预测的破裂压力误差在10%以内,破裂压力对缝长变化特别敏感,合理确定裂缝长度对准确预测破裂压力尤为重要.

    2015年06期 v.39;No.196 111-12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2K]
    [下载次数:4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总目次 第39卷 2015年

    <正>~~

    2015年06期 v.39;No.196 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油气田控制与动态监测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

    <正>油气田控制与动态监测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起源于原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工业自动化部级研究室,2007年经黑龙江省科技厅批准,由东北石油大学与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测试技术服务分公司联合共建。实验室以大庆油田为基地,面向全国石油工业,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为契机,结合黑龙江省科技厅提出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大庆市提出的发展战略,以解决油田生产实际需求为目标,为创建百年油田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

    2015年06期 v.39;No.196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来稿须知

    <正>《东北石油大学学报》是以刊载油气地质与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田化学工程、石油机械工程为主,以及经济管理、建筑科学、计算机与自动化工程、基础科学及其他方面的具有较高理论及应用价值的学术论文,为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1基本要求(1)题名应简洁明了,紧扣文章主题,字数一般不超过20个(必要时可加副题名),属省部级以上项目的研究成果应在首页地脚处注明。(2)作者署名写明每位作者工作单位全称、所在省和市、邮政编码。第一作者应在首页地脚处写明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学位、职称、主要从事的研究方向。(3)摘要应能客观地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包括研究目的、应用的理论及技术方法、取得的主要

    2015年06期 v.39;No.196 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校学报影响因子大幅提高

    <正>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指标检索报告(2014)":2014年,学报核心影响因子为0.799,比2013年提高40%,在38种石油天然气工程类期刊中排名为14,在2383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为427,在105种工程技术大学学报中排名为3;核心总被引频次为775次,在38种石油天然气工程类期刊中排名为25,在2383种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排名为1066,在105种工程技术大学学报中排名为35.

    2015年06期 v.39;No.196 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